葉問系詠春口訣
適用口訣
用力三論
舍力論-捨棄拙力
卸力論-卸去來力
借力論-借用他力
中門論中門論-人體中門最弱,是攻擊目標,也是重點守護的地方。手由心發,上至頭頂,中為心窩,下達胯襠。老洪拳、羅漢拳、鶴拳(包括空手道),則分四門八方。詠春則重中門內外。
直線論-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子午論-用中守中
失午論-身手步全論
傳統教授程序詠春拳實而不華,不重花巧。此拳講求反應敏捷,注重技巧而非力量取勝。由淺入深。只有三套拳,最初習
小念頭開馬後,由一攤三伏護手(拜佛手) 開始,樁馬為鉗羊馬。拜佛鉗羊有尊崇佛山為祖廟(起點),控制廣州(羊城)的意義。請參考大成國及李文茂條目。清庭火燒佛山瓊花會館後,整套拳術(以梅花為標誌)被禁。秘傳至梁贊時,稱詠春拳。三拜佛改名小念頭。
「小念頭」是詠春派第一套入門套路。有念頭正,終生正之意。全套拳由開馬(二字鉗羊馬)起,至全套完結,全身(除手部動作外)都不動。頭要正(頭上頂眼平視),身要正(挺腰背),馬要正(挺肛鉗膝)。全身其他肌肉放鬆。呼吸自然。主要練習樁馬穩定,腿部(特別是大腿內側四頭肌)和手部(肩部手後三頭肌)之伸展肌的肌鍵伸展,手部關節活動。及手部動作之標準位置。葉問傳下之套拳,皆以連環三拳為句或再操連環日字沖拳,喻意念頭一起(反清事業),必須成功、否則沒有完結收式。
《念頭主手(守),手動身不動》。
練習要求:登頭平視,沉肘落膊,鉗膝挺肛,腰胯相照,氣守丹田,輕鬆隨意。
手由心發,點點皆清。正身子午,手不出門。
念頭雖小寓意深,道法自然意隨心, 立身處地守中正,覺悟修身佛性生。
坐馬二字鉗羊馬〈二字鉗羊,馬開步半〉
古已有之,與四平大馬同源同宗,其次序:—
1、開始—收拳曲膝
2、一步—一字平肩,腳跟相會,腳尖向外,成一字形。
3、半步—二字鉗羊,腳跟外輾,成入字形,腳尖劃短,腳跟劃長。膝鉗步中,利於側身轉馬。
四平大馬
4、半步—三輾外八,膝分離,以下盤轉移重心,成三七偏身不丁不八馬。
5、原步—四平三正,只符合長兵器,不利身體移動。主要操練腿部肌肉。
開拳小練(箭,戰), 念頭(小念頭)伊始, 一步一拳, 拳由心發 ····集之成拳。
尋橋《尋橋主腳,身動手不動(手從念頭)》
詠春拳第二套套路,屬中級套路。練習步法及撐腳,配合之前學的手法,便可尋找敵人之橋手了。
步法包括子午(180度)轉馬,側身(45度)轉馬,側身上馬,正身上馬,退馬,退步轉身馬。撐腳包括正身撐腳,側身撐腳和轉身撐腳。
練習要求:正身子午,側身以膊,朝面追形,以鼻為準,上步轉馬,膝鉗步中。
黐手
是詠春拳獨有之反應練習方法;更加是接近應用之互動練習。最終練習至應用之手法〈來留去送,甩手直衝〉〈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黐手」是鍛煉攻防的觸覺反應,使中樞神經建立成條件反射,兩手可以隨機應變,在千變萬化的實戰中能夠應付自如。黐手鍛煉是由雙方的四條臂膀在內外門運用幾種動作循環反覆地相互粘貼翻滾,如在一個無形的圓弧和直線之中,形成活的勁力流力和前推的力度。它錘鍊雙手左右兼顧,可以流暢地卸除對方之力,也可以轉化為直線攻擊對方。而且尋找對手之空隙漏洞,達到「來留去送」和「甩手直衝」等目的。
練習程序
- 黐單手(正身二字鉗羊馬)
- 黐單手(轉側身馬)
- 盤(雙)手(正身二字鉗羊馬)
- 過手(步法,身法)
- 甩手(步法,身法)
標指〈手不出門〉
詠春拳第三套套路,屬高級套路。以開馬後第一個動作命名。為最高深之套路,只教授與品格良好及達到標準之入門子弟。
《標指主攻,步手身全》。標指圈腳之後,練習腳法。
腳法
包括坐著馬練腿力加上踢腿,步法使之靈活平衡之外,練習以腳消腳之攻擊及保護自己。
木人樁法隨後學習116點木人樁法。木人樁是以木材製造之武術器材,有樁手及樁腳之設置。容許少量活動(彈性)。
當作模擬敵人錬習。鍛煉手部接觸部分之剛強性,全身整體活動性。步法之靈活性。可以針對橋手硬而重的敵人、隨橋而往。
108式和116式
早期(70年代以前)弟子(如梁相,何金銘)所傳的木人樁法為108式。
六點半棍法即南拳單頭棍七法。見《少林宗法》。
同時習六點半棍法,以增加臂膀之力及標馬穩定。
六點為:上中路之枕、攤(挑)、槍(標、點)、下路之掃、撥、彈(撬)冚(壓)及加上半點摭攔(退躍)。
八斬刀由八路(段)組成。無甩手反刀之危害自身動作,為時人偽作。只傳與心地善良之入室弟子。
其刀形類似與林則徐在廣東操練水勇所用之雙刀。八斬刀比蝴蝶雙刀較短,刀面較窄,刀鋒尖;利直刺,刀刃利及刀身後半較厚;便於枕欄。在埋身肉搏戰時,專門對付當時鴉片戰爭英軍裝上刺刀之長槍。當時的刺刀是套在槍管前沿兩三吋之磨尖長鉄條而已。後來大平軍及大成國之軍員亦有類似兵種。由於當時未有足夠之槍械火器,故特別適合用於小形河渡木艇兵員。
練習器具
詠春手法淺談
〈詠春手法,注重實踐。不談玄學,不說五行。人體科學,自然已然。不從龍虎,那從蛇鶴?〉
基本法三拳:日字沖拳,尋橋抽拳,尋橋欄撞拳
三掌:正掌,橫掌,昂掌.或曰直掌(心-包括正掌,橫掌,昂掌),殺掌(陰掌沿),摌掌(陽掌沿)
三腳(三身法):出自尋橋之(正身)撐腳,(側身)撐腳及(反身)撐腳
三步:正(箭)步,橫步,圈步
詠春八手黐單手之標準手法,出於小念頭尾段,順序為前(內門)攤,(上)枕,(內)刮,撈(粵音錨,外攤回),圈(手腕),伏(掌),構(錯膀),膀。
手掌-伏
手腕-圈,構
前臂-枕,攤,膀,刮,撈。
全臂-沖〔包括拳,掌,間,標,拂(問)〕
有(手)形手法以手形為名。
手形;手掌向上(陽掌),手腕在子午線(垂直橫過人體中軸線之二維(2D)平面),沉肘。手腕比手肘高,手腕比手肘前。
- 手臂(部)姿勢;有兩式。
- 正身攤手,沉肘埋中(盡歸子午)。
- 側身攤手,沉肘顧(護)脅,以膊為子午。
動作;從其他手形(如間手)變動成正身攤手或側身攤手。當中手法有滾、圈,撈(錨),枕等。
- 要求;〈不招不架,手不出門。〉
手形;手掌向內,在子午線(垂直橫過人體中軸線之二維(2D)平面),沉肘埋午。手腕比手肘高,手腕比手肘前。
動作;從其他上路手形(如問手或護手)變動成枕手。
純手法
(動作)
雙手法
有關係的分支詠春拳
香港葉問詠春以正體「言」字邊之詠字正名。佛山樑贊嫡系主流。
梁挺師傅已經將「詠春拳」在國內註冊,避免非梁贊嫡系主流盜用「詠春拳」之名字,胡亂堆砌內容,以假歷史企圖亂真,魚目混珠。當初部分門人誤會梁挺先生之意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