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竹仁寶哲:六道輪迴圖釋義-5(轉載)

祈竹仁寶哲:六道輪迴圖釋義-5(轉載)

(2009-06-12 00:04:34)

轉載

標籤: 宗教 無明 十二因緣 六道輪迴圖 閻摩 雜談

祈竹仁寶哲:六道輪迴圖釋義-5(轉載)

十二因緣--六道生死流轉的運作過程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

外圈

在生死大輪的最外環,是十二個小格子,每個格子中都有一個小圖。這十二個小圖,表達了眾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轉的運作過程,亦即佛學名詞中的「十二因緣」。

環上端右邊的小格,表達了十二因緣中的無明。其餘的十一格,順時鐘反向數下來便是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等其餘十一支。有關這些名詞及其意思,衲慢慢會講到。

十二因緣概說

十二因緣教法,是一套濃縮地描述眾生如何被煩惱及業力所控制、無奈地在六道中生生死死的教義。在明白了十二因緣的每一支及十二支間的連發牽引關係後,我們便能了解生死流轉的運作程序,同時亦會看到把我們鎖在六道中的枷鎖之面目。為甚麼這十二支叫做「因緣」呢?這是指它們一支引致另一支,互相有因果系,十二支串起來就如一個環,令我們頭昏腦脹,不知情地不斷作業、不斷生死輪迴。這十二支,並沒有首尾。它們一支引致另一支,串連引發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哪究竟這十二支是何時開始運作的呢?我們根本不能找到它運作的起點,因為我們的輪迴是沒有始端的。

如果我們由十二支因緣中的無明開始研究,會發現它如何導致十二支的第二支 — 「行」。再推論下去,我們可以清楚明白它們一支導致另一支的情況,從而明白輪迴內苦的本質 — 苦諦。

反過來推論,我們可以由最後一支 — 「老死」—開始參,從而看到它的導因是「生」(第十一支),「生」的導因是第十支…透過逆推的方法,我們可以參悟苦的來源 — 集諦。

如果我們由第一支(「無明」)之斷絕息滅開始推論,便會明白如果沒有無明,便不會有第二支(「生」)…從而了解到滅苦的境界 — 滅諦。

反過來推論,我們便會明白諸苦息滅的境界是如何達到的,亦即滅苦的次第方法 — 道諦。

故此,我們可以知道十二因緣包含了四聖諦教義在內,亦即苦的本質及其來源與無苦的境界及達到此境界的方法。

十二因緣分說

現在我們先說十二支因緣的每一支。在個別解說了十二支後,衲會講解它們的共同運作情況。

無明

「無明」這一支,蓋括了對善惡、因果、業力及世上萬事萬物之實際情況的誤解。這些無明,就似是一塊黑布,障住了我們的眼睛,令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自無始始輪迴以來,無明就伴隨我們,從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們。

無明的相反狀態便是智慧。只要有了多一點智慧,無明便會少一分。二者就似是一對死敵,從無始輪迴以來不斷在我們的心中鬥爭。由於我們的心太熟習愚痴無明了,要戰勝無明,必須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來。衲在此舉一個例子:剛才也已談過,六道的本質是痛苦。但若要生起悟苦的智慧,必須經過好一番心內的掙扎及辯論。這時候心中的無明會說:「不是呀!我十分快樂呀!你不要杞人憂天吧!」智慧答:「在輪迴中,根本不可能避免苦及變幻!」無明又會答:「但這六道其中也有不少樂趣嘛!」智慧便勸:「即使是福樂,也不是恆久的,只是猶如夢一般,並無實質可言,也沒有真正的意義!」無明又會辯答:「反正現在有吃、有住、有穿的,你廢話些甚麼呢!」…在二者爭持很久後,我們的智慧才有可能增長那一點點,無明才會稍挪後一小步。

在十二支因緣中,「無明」尤指執戀自我為實有的我執。因為這種我執,眾生才會作出種種業,引致種種果報。因為這種我執,眾生才被縛在輪迴之內而不得脫出苦的循環。

在圖中,我們可見一個盲人持杖而行。由於無明可以比作瞎了眼睛,這便以盲人來表義它。 

要究竟地戰勝無明,我們必須體悟空性的智慧,了知「我」及一切事物的真正面目。

由於我執無明的驅使,眾生才會作出種種善惡業,例如我們為了得到別人的財物,而把他人殺害等等。這些業,導致我們將繼續在六道中輪迴。善業令眾生投生於天、阿修羅及人道、惡業則令他們墮入三惡道之中受生。

在圖中,這一支因緣以陶塑工匠來表義。在他身旁的陶泥,表義無明。這些陶泥經陶匠的運作,而變作各式各樣的成品。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這一小格,表義說基於

上一支所涵括的業,會成為留在心識中的種子。任何的業,都會似種子一般存在心識中,等待遇上適當的外緣誘發成果。

猴子是永不停下來的,只會走來走去,就似眾生的心識,永不止息地帶各種業因而在六道中轉來轉去。所以,圖中的小格以猴子來表達「識」。

名色

「名色」這個名詞,是指在眾生在受孕入胎的一剎那之蘊身。「色」是指色身,「名」是指受、想、行及識蘊。在入胎時,投生的心識其實已包含了十二支的前三支 - 「無明」、「行」與「識」。父母的精血是受生的器皿,心識是投生的主角。在投生後,心識便乘這個名色肉身生存。

在圖中,可見數人乘船渡河。船象徵色身,乘船者表義其它四蘊。

我們的名色身,在初成胎時並沒有太具體的模樣,慢慢才會發展出四肢、經脈及各種感官功能。由於我們的肉身源自父精及母血,故在逐漸長大後我們會長得像父母的樣子。這種論點及胚胎髮展學在佛陀所說《入胎經》及藏醫典著中有詳述,而且這些二千五百多年前所開示的內容,與現代西方醫學的胚胎學及遺傳基因學相符。

六入

在心識生入名色身一陣子後,我們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及意識才完全發展出來。「六入」這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種功能具備的時候。在這時候,功能雖然具備了,但卻未運作起來,所以圖中以一間有六個窗口的空房子來表義。

由於在上一支 — 「六入」 — 的條件具備了,此時乃至我們長大成人後,在感官、外界事物及心識三者碰上時,便會有所作用及反應,例如我們會在透過視覺、聽覺等感官與外境接觸時,產生了樂、苦及中性的知覺。

在圖中,這一支以男女交合為表徵。

在有了「觸」後,我們對樂、苦及中性的經驗,便會分別產生喜歡、厭惡及中性的分別感受,這是「受」的意思。在圖中,此支以一個眼睛中箭的人來表達。

由於有「觸」及「受」這前二支,我們會對樂、苦及中性的體驗繼而分別產生欲求、抗拒及中性的心態。這便是十二支因緣中的「愛」。

在圖中,此支以一個嗜酒的人表義。

由於我們的心識對外境事物產生了這三種心態,對=令樂的事物慾求,對令苦的事物抗拒,對不樂也不苦的感受採取沒所謂的態度,我們便不惜為了得樂及避苦而作種種業。這清楚描述了我們以本身的主觀覺受判別,繼而產生分別心的流程。

「取」是指強烈的慾望。這是上一支的延伸。

在圖中以猴子摘取果實為表徵。

由於眾生有了前述的一支 — 「取」,再配合了第二支 -「行」,便具足了再有下一次輪迴的因緣,這便有「有」的意思。「愛」、「取」及「有」是導致我們不斷投生的主要運作材料。 

在圖中,這一支以一個懷了孕的女人來表述。

因為上述的各支,眾生便不斷有轉生輪迴,這就是「生」的意思。

在圖中,小格內可見一個正在分娩的女人,這是表義「生」。

老死

既有「生」,便自然會有衰老及最終的死亡,這是「老死」支的意思。

在圖中,「老死」支以一個背屍體的老人表達。

十二因緣總說

在這十二支中,「無明」、「愛」及「取」的屬性是煩惱;「行」及「有」屬於業;「識」、「名色」、「六入」、「觸」、「受」、「生」及「老死」則全屬苦。

如果以四聖諦來解釋的話,「無明」、「行」、「愛」、「取」及「有」屬於苦的來源(集諦),而「識」、「名色」、「六入」、「觸」、「受」、「生」及「老死」全屬苦諦. 。

如果以另一種類來說,「無明」、「行」、「識」、「愛」、「取」及「有」屬因,「名色」、「六入」、「觸」、「受」、「生」及「老死」屬果。

我們已談完十二支因緣的個別定義,現在衲說一說它們是如何共同運作的。假設在某一次前生或今生中,我們由「無明」所驅使,作出了殺生業(「行」),在「識」中留下了這殺生之業因。這三者,在今生臨終時遇上了臨終一念的煩惱(「愛」及「取」),便構成了下一生墮於地獄中受生的因素(「有」)。在死後,我們便在地獄中投生(「生」),而漸次有「名色」、「六入」、「觸」、「受」及「老死」,這便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

我們在經歷某一套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時,同時會因為無明等驅使,作出種種別的業因,發展出極多套尚待完成的因緣流轉。正是這樣,我們便被套在一圈又一圈的生死循環之內,不可逃循出離。

無常死主

整個生死大輪,由一個兇惡的怪獸掌持。這個露出獠牙的兇猛怪獸,便是無常死主(註:或稱「閻摩死主」、「閻摩鬼王」及「閻王」)。包含了六道在內的大輪,由死主手持及口咬,表示六道內的有情眾生,上至天界的生命,至地獄眾生,無一可逃離死主的掌握,也不可避開被死主吞噬的命運。

死主是怎樣掌握眾生的生死呢?只要我們一天不切斷煩惱及造業的循環,便不可能脫離生死之輪,永不可逃出死主的魔掌及利齒。我們固然可以視死主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但如在另一個層面上來講說,死主其實就是我執。只要我們斷除我執,便可以脫離死主的魔掌,脫出六道輪迴這個似乎無盡、無止息的悲哀循環。

生死之輪主體總說

剛才所說的,已包括了三毒、生死與中陰、六道輪迴的景況及十二因緣流轉的運作。從了解這個由六道組成的世間及輪迴業力運作的原理,我們便可以體悟到世間的本質便是苦,同時也會知道這些苦的來源及其流轉運作的規則。

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曾多次開示四聖諦教法。這四個聖諦是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苦諦教授世間的本質是苦;集諦教授苦的根本來源是甚麼;滅諦描述諸苦息滅的境界;道諦教導我們由受苦而趨至脫苦境界的道路和方法。

在生死之輪的主體中,包含了苦諦及集諦教法,亦即苦及苦的來源。這二諦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呢?它們對眾生的關係可大了!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自己正在身受其苦,否則就不可能生起欲脫苦出離的心愿。這是我們必須明了苦諦的原因。然而,單單知道自己身在苦中是沒有用的。要脫離痛苦,我們必須找到引致我們受苦的原因。只有在把苦的源頭切斷時,我們才可能避開痛苦。否則的話,不論我們飛到六道世間的頂上,又或遁入最深的地底,仍然不可避開痛苦,也不可躲開閻摩死主的掌握。這便是我們學習集諦的原因。由研究集諦,我們便會體悟到苦及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亦即我執無明等三毒煩惱及因其驅使而引發的業。


推薦閱讀:

輪迴,太美了!
花甲輪迴日有感
紀錄大片《生死與輪迴》刷新你的世界觀
念佛超脫輪迴捷徑經
組織架構 | 內廷變外朝:中央政府組織架構演變中的輪迴

TAG:輪迴 | 轉載 | 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