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埃及,埃及!(三)四. 五.

中東局勢:埃及,埃及!(三)

中東局勢:埃及,埃及!(三)

井底望天

因此在2007年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出了一個國際糧食危機。

當時的大背景,就是美國為主,包括德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大幅度搞乙醇燃料,把很多的玉米等等農作物,拿去給汽車吃了。

這樣就導致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在不少國家,搞出了社會動蕩。

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目前的國際貿易體系的一大隱患,那就是大宗國際市場商品,不是由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供給和需求而決定。這些商品的定價權,是通過期貨市場,就是說由金融投資資本來決定價格。

對一個國家來說,比如說印度,如果國內的糧食價格因為期貨價格暴漲,那麼政府為了控制通貨膨脹,第一招就是把期貨市場給關了。

那麼對國際期貨市場,大家是沒有辦法,因為這些市場要麼在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要麼在英國的倫敦,那是大家沒有能力可以關閉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越大,那麼這個國家經濟和社會,受到國際炒家的阻擊,而引發社會動蕩的機率就越高。

緬甸前幾年的亂局,還有依賴因為減少汽油補貼而引發的動蕩,還有印度出現的能源補貼問題,菲律賓的糧食危機,海地的騷亂,以及墨西哥的玉米危機,不少的國際動蕩,都是和這個定價體系有關。

埃及在經濟改革之中,貨幣自由兌換了,資本賬戶鬆動了,投資主要靠FDI了,然後經濟和全球掛鉤了,那麼在2007年的時候,自然就面臨當時東歐、俄羅斯、東亞等等一系列國家,都面臨的通脹壓力。

埃及的農業改革,就是將國內的糧食價格和國際價格靠攏。雖然埃及需要大量從美國和俄羅斯進口玉米和小麥,但是其他的一些農產品,比如說米還是自己夠用的。可是價格放開之後,就必須考慮到大家吃飯的問題,你得政府補貼才行。

這個時候,你要是搞取消食物補貼,取消能源補貼之類的東東,那就是給老百姓脖子上面勒繩子。因此埃及也沒有聽從IMF的建議,在2008年決定給大家漲工資。

當時埃及的情形是,失業率大概是10-12%之間,因為私有化的緣故,在私人企業工作的工人們就業狀況有所惡化,工人的工作條件和健康便得糟糕了。所以當時國有企業的就業增長比私人企業要快一倍,意圖減輕失業人口的壓力。

所以漲工資本來預計是漲15-20%,但是後來是漲了到30%。不過這個是在政府控制的企業之中進行的,對私人企業只能是政府勸告。當時穆巴拉克對工會的演講中,明明白白地提出了兩點:

一個是要保證低收入人口的食物安全,另一個是要在工資和物價之間保持平衡。

其實當時埃及的通貨膨脹數據並不是特別高。在2008年3月的時候,通脹率是15.8%(農村是17.6%,城市是14.4%),但是食品上漲厲害,到了23.7%(農村26.9%,城市20.5%)。只不過這些數據,對最下層的人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埃及的窮人中間,人家已經大部分錢,去了食物,物價一漲,就只有挨餓了。

這個時候,埃及政府派發的食物劵,就成了占埃及75%人口,大概是5500萬人民的主要生活保障。相比較於美國,只有4300萬人民靠食物劵生活,只佔全國人口的14%。

然後到了2008年底,美國金融危機爆發,資金鏈就斷了。這個也在不少國家出現過。這個時候,一直到2009年,埃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還是安置貨幣主義那套玩法,利率是從2008年的11.5%(隔夜)和13.5%(存款),減低到10.5%和12.5%。

這個時候,因為海灣國家的經濟出現問題,輸出的勞工中間,有50萬人回到了埃及,沒有工作做,令埃及政府開始心驚膽顫。

從這個角度來看,埃及政府實行的經濟改革,相比較於其他的國家,不能算是太差。但是從減少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收入水平來說,可以算是失敗。

因為大家可能習慣了中國經濟改革中,出現了大量農民脫貧的狀況,就以為經濟改革,理應如此。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你把中國去掉的話,那麼在這30年里,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其實窮人是越來越窮。

回頭看一下埃及的改革歷程,可以說有不少問題。

有的問題,埃及是做得不錯的。比如說,埃及的土地改革,與台灣頗為類似,因此埃及沒有大地主,基本上不存在印度那樣的土地問題。

而且埃及的水利工程,因為阿斯旺大壩的建成,對農業的幫助非常大。這點又和中國類似,使得埃及的可耕地雖然少,但是產量還不錯。

那麼埃及的主要問題,一個就是改革的過程中,低收入階層沒有得益。改革中出現的大公司,比如說埃及奧拉思康建築集團,都是軍方的公司。

也可以說埃及面臨的國際環境,也不是特別好。雖然改革從90年代中期開始,但是最給力度時間段是2004-2007年,在發展上面,面臨的競爭,就是中國。

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當年中國同時進入國際經濟體系,那時候的日本、韓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是不是也有機會,可以享受到他們當年得到的經濟快速增長?

也許要等到中國幾年後的產業升級出來,在直接競爭中,俺們可以看一看韓國會不會存活下來?

最起碼俺們可以說,在中國參與進國際分工體系之後,也許任何國家,都難以在製造業上安營紮寨。而沒有製造業,只是靠服務業,一個國家要想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估計是比較難。中東局勢:埃及,埃及!(四)

在中國參與進國際經濟分工之前,美國可以根據自己強盛的國內市場,然後決定哪些盟友,可以享受到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轉移好處。

這裡包括韓國的獨裁軍政府、新加坡的獨裁民政府,當然還有台灣的獨裁蔣家王朝。都是在這個時候獲益非淺。

而當時的埃及,還忙著和以色列打中東戰爭呢,肯定就會錯失這班車。

從90年代中期開始,先是日本的雁行模式受到打擊而破產,導致了東南亞的四小虎在東亞金融危機後受到衝擊,然後就是中國加入WTO,從而改變的整個世界的經濟分工格局。

那就是在中國總組裝廠的結構之下,你要麼作為原材料和能源供應國,要麼作為中間部件生產國,才可以加入這個新的結構。

而你要在這個競爭中存活,你必須具有高於中國工業水平的技術和知識能力,才可以搶佔先機。當然由於中國建國之後,重工業基礎已經打下了,那麼中國工業的追趕速度會越來越快。加入中國自己的軍工體系一直自成系統,裡面的科技如果開始軍轉民,那麼會加速這種技術上的追趕。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國家要想立住腳步,就不得不考慮,如何加入這個體系,而不是迎頭競爭。

從埃及的角度來講,真正的經濟支柱,一個是依託埃及古文明的旅遊業,一個是靠蘇伊士運河收取的過路費。其他的行業,就必須好好策劃。

但是埃及的人口雖然年輕,80%人口是34歲以下,可是很多人口教育水平低,不少是文盲和半文盲。這個也是大部分穆斯林國家的通病。唯一的例外,是當年的土耳其徹底引進了德國學校系統,從而提高了全民的教育水平。

當年IMF建議埃及政府,取消食物和能源補貼,拿錢去搞教育,顯然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發展中國家貧窮,要走的路子,就是土法上馬,窮辦法搞教育,不管條件多差,也要把教育給搞上去。

但是不是說美國沒有試圖改變這個決定。比如說美國一直希望能夠對中國產品實行懲罰性關稅,然後希望能夠讓自己屬意的國家,占回一部分市場份額。不過現在的這種主張,基本上成為美國自己的公司訛詐的工具。

比如說中國傢具公司出口到美國,就是由美國的公司決定,是不是把中國公司放到要求制裁的名單上。結果就是為了避免官司費用,和上名單受懲罰,中國的出口公司們就付錢,給美國公司和律師們,然後就息事寧人。

或者正如俺以前說過,如果美國提高中國產品的高關稅,造成的副作用,就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走私活動興起。

當然另外一種應對的方法,就是中國把各種零件運出去,然後在靠近美國的周邊國家進行組裝。

最近傳出來的關於中國在哥倫比亞建設一條替代巴拿馬運河的鐵路,就是這個的一個步驟。這個鐵路的作用,可以加強中國從南美洲的資源進口,也可以提供一個產品組裝中心,使得中國來的產品,在這裡集散和貼牌,作為哥倫比亞產品,藉助於可能簽訂的美國-哥倫比亞貿易區的零關稅原則,向北美市場推進。

當然這裡也可以走進南美洲的市場,比簡單地經過巴拿馬運河,讓人家剪兩次羊毛要划算。

在歐洲市場的舉措,就要看中國在希臘、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合作如何。

從這個角度來看,埃及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一個法子,就是加入歐盟的地中海經濟區,然後享受零關稅。然後和中國合作,在埃及建立一個集散中心,那麼中國的貨物從這裡上岸,然後銷往歐洲。

當然這一招可不可以徹底解決埃及的就業問題,也不肯定。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來解決現實世界裡面,難以解決的生存問題。

這種情況,就是以西方生活方式帶來的物質享樂文化,也許在人口問題嚴重的埃及和中東國家,難以具有持續性。因為很簡單,如果你的經濟發展不了,失業問題解決不了,西方人規划出來的那套東東,就是扯淡。

這個時候,回到自己的文化傳統里,去尋找心靈慰藉和心理平衡,恐怕就是無法選擇的路數。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世俗社會的人民心態。而在強大的宗教慰藉下,世俗物質生活,是可以變得不那麼嚴重。

從這個角度看,埃及的最終解決方案,既然沒有工業化的可能,那就只有宗教化了。

所以穆斯林兄弟會的崛起,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經濟上的問題,獨裁政府解決不了,軍政府也不一定,民主政府更不可能。這個時候,就是宗教政府上台的時候。

當然宗教政府,也可以走溫和宗教道路,不一定非要走極端宗教道路。可以選擇的路子,除了伊朗道路之外,還有土耳其道路,巴基斯坦道路,馬來西亞道路,和印度尼西亞道路。

目前作為唯一的民間的有組織力量,穆斯林兄弟會,在穆巴拉克的打壓之下,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出來參選,還是贏得了25%左右的位置。那麼在6個月之後的公開選舉中,獲得30-40%的選票,不是不可能。

這個時候,組成一個溫和的聯合政府自然是水道渠成了。這個時候的埃及,也許不會推翻和以色列的和平協定,但是肯定不會像穆巴拉克那樣,去積極配合以色列對加沙哈馬斯圍剿的政策。

這些政策本來就是違反了聯合國的決議,是不得人心的。而作為穆斯林兄弟會的派生組織的哈馬斯,這下就會如虎添翼了。中東局勢:埃及,埃及!(五)

看了大部分的關於埃及和中東的評論,可以看到很多人的立論基礎,要麼是站在美國的利益考慮,要麼是站在中國的利益考慮。而鮮有站在埃及人或者中東人的利益去考慮。

而在為中國利益考慮的觀點中,有些人認為中東的穆斯林勢力擴大,會對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造成巨大打擊,所以理所當然就認為這個會對中國有大利。

其實從短期來講,對中國確實有利,因為美國的精力又被扯到了中東這個火藥庫,而且面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個基本無解的衝突,就沒有時間來中國的東邊搗亂了。這個頗有當年911之後,美國精力從中國轉移,給中國贏得了關鍵的5年時間。

但是從長遠利益來講,中國也必須未雨綢繆。畢竟中國的大西北,尤其是新疆,經歷了一次蘇聯解體的衝擊,再來一次伊斯蘭文化復興,如果中國自己應對失當,不好好坐實現在的版圖,將來被人家給翻了盤,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個也是俺在以前的博文裡面,警告大家不要小瞧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潛力,要早早經營新疆的一個主要觀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去重讀俺那一段的論述。

美國這次在中東的幾個要點,除了埃及,還有葉門和巴林。

埃及的作用,除了控制歐洲和亞洲的海上交通蘇伊士運河之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埃及是阿拉伯國家(包括中東和北非)的樞紐,發生在埃及的任何事情,都會在其他國家得到響應。

葉門的關鍵在於這裡是紅海交通的樞紐,而且這裡是各派勢力爭奪的關鍵地方。如果葉門的親美政府垮台,阿蓋達和什葉派力量,都會得到增強,從而危及到沙特的穩定。

巴林這個處於沙特和卡達半島中間的海島,是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的駐紮地。

美國的戰鬥機可以從這裡停泊的航空母艦,攻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敵方目標,這裡也是美國在中東軍事存在的主要基地。

巴林島,從歷史上來看,是屬於波斯帝國的一個省份。所以從歷史淵源來講,就是當年英國人從伊拉克裡面割出來一個科威特一樣,同樣的是英國人,從波斯割出來一個巴林。當然唯一的區別是,科威特本來是伊拉克領土一部分,在國土上是連續地。而巴林,是一個跨越波斯灣,接近阿拉伯半島的島嶼。

巴林的情形,和伊拉克有點相似,就是佔12萬人口的大部分,差不多三分之二,是什葉派教徒。而控制政權的王室,是少數派遜尼。

這次什葉派民眾起來示威,除了大家知道的政府貪腐和失業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被歧視。

因此美國政府知道情況的嚴重性,那麼是那種表面上對埃及群眾運動的門面話,也不敢隨便亂說。因為巴林政府垮台的結果,肯定就是美軍基地,被人家趕出來。這個就相當於在菲律賓蘇比克基地的結局了。

而巴林的另外一個外來因素,就是沙特。每次當巴林的什葉派鬧事,政府頂不住的時候,沙特的軍隊就會趕過來,穩定局勢。

在巴林除了美國和伊朗的對抗之外,還有沙特和伊朗的爭端。而這一次的中東大亂,伊朗和沙特兩國,都有自己的內部反對力量,需要應對。最後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除了在巴林出現的亂局,最近讓以色列煩惱的事情,還有不少。

其中一個,就是據說伊朗的兩艘軍艦,會通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到敘利亞去訪問。這個行動,被以色列稱為挑釁行為。

任何國家的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必須向埃及政府提出申請。伊朗的這一個動作,可以說是投石問路,要逼著埃及新的軍政府表一個態。

要知道在埃及,前一段時間做的一個民意調查,討厭美國的比例是87%。在奧巴馬發表開羅講演的時候,喜歡美國的埃及人,是歷史上比例最高,就是27%。要是算上以色列,恐怕是100%的埃及人,都會投討厭一票。

那麼在被罵為美國和以色列走狗的穆巴拉克倒台之後,給埃及軍隊的一個考驗來了。就是你是不是以色列的走狗?

要知道,這是伊朗軍艦,在1979年革命之後,第一次要求通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如果埃及軍政府,不想激怒上街開始有點癮了,還沒有過完癮的抗議年輕人,那麼就必須給伊朗軍艦,開綠燈。

而如果埃及對伊朗軍艦放行,就會給以色列發出一個信號,那就是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本來埃及軍政府已經宣布,他們會遵循已經簽訂的國際協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埃及和以色列的1976年戴維營協定。這個協定里,按照1888年的君士坦丁堡公約,埃及允許以色列和其他的國家,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

這個伊朗踢出來的皮球,將是一個頗大的難題。如果不讓人家過,那麼不僅僅是違反了戴維營協定,還給埃及的群眾運動多了一些彈藥。而讓伊朗過,則會刺激到神經衰弱的以色列。

而這些種種刺激,會不會讓以色列覺得自己背部貼到了牆壁上,無路可退,從而沉不住氣,在中東首先向伊朗或者敘利亞開槍。

如果這個事情發生,那就是真的讓子彈飛了。美國在中東的位置,就要被徹底翻盤了。石油本位制,就會變成過往雲煙了。
推薦閱讀:

埃爾多安的穆斯林兄弟會大廈搖搖欲墜
在伊朗旅行安全嗎?
中東戰爭簡史
阿拉伯之春以來的中東地區局勢變化

TAG:中東 | 中東局勢 | 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