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十四集)凈空老師主講
06-12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十四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11-14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一面第三行。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段經文,蕅益大師判作別序,前面已經把這個意思說過了。這段經文裡面有三樁事情,第一個是告訴我們,從娑婆世界往西方去,注意是從娑婆世界往西方去,而不是指我們地球。經過十萬億個佛國土,那邊有一個極樂世界,這個「有」是非常肯定的字句。這是第一樁事情,確實有這個地方。第二樁事情是『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這個都是真實的事實。第三樁事情,說阿彌陀佛現在在那邊說法。我們看蕅益大師的註解。「凈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這一段說明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之法。難怪佛在本經裡面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大智慧的人,是善根福德圓滿具足,世尊把這樁事情告訴他,他就能直下承當,深信不疑,這是因緣也具足了。 這個法門所謂三根普被,就是說一切眾生無論是什麼樣根性的人,凈土法門都能包容,都能夠成就。這個三根,所謂上上根,像文殊、普賢這一類的等覺菩薩;下下根,乃至於造作五逆十惡就要墮阿鼻地獄的眾生,也有分。這跟其他的經典不一樣,其他經典度脫的對象不能夠圓滿。像《華嚴》、《法華》只能夠度上上根人,中下根性的就沒有分。像《阿含經》這一類的是度中下根人,上上根人不契機。這就是說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幾乎都有特定的對象,唯獨這部經,度脫眾生真正是達到了究竟圓滿。這個是三根普被,絕待圓融,絕待就是獨一無二。像祖師們所說的,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了四句的宗旨。第一是以「唯心為宗」,第二是「唯佛為宗」。第一句並不稀奇,為什麼?所有一切大小乘經論都是唯心為宗的,一切法都是如來心性當中流出來的言語,所以都是唯心唯宗。第二是其他經論、法門裡面沒有了,唯佛為宗。這個佛就是阿彌陀佛,只要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就,這是其他法門裡面沒有的。第三句是講「絕待圓融為宗」。絕待圓融,在大乘經裡面,像《華嚴》、《法華》可以當之,本經也不例外,所謂是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這是絕對圓融的。第四是句講「超情離見為宗」,這跟我們中國禪宗達摩祖師傳來的宗派,超情離見。所以這部經典,從古德所說的四句宗旨,就知道這部經在佛教它所佔的地位,它的力用確實超過了一切的大經大論。 「圓收圓超」,收是收攝,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包括,它是圓滿包括了一切法門。「超」,不但圓滿包括一切法門,它超越了一切法門,這我們能相信嗎?這「甚深難信」,真的是難信,這是不是修凈宗法門,自己抬高自己的身分地位?我們中國俗話說「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有沒有這個嫌疑?如果我們根據古時候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的觀察,所得到的結論,蕅益大師這句話說得並不為過。像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上引用隋唐大德們所說的,「一切經圓收圓超」,在一切經裡面,以哪一部經為第一?自古以來幾乎大家都公認《華嚴》是第一,這大家都承認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到最後能達到究竟圓滿,實在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它才圓滿。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不能圓滿,它的圓滿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三經是專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換句話說,就是《華嚴》所歸,《華嚴》之所以圓滿。所以古大德說,《華嚴》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則《無量壽經》是第一,這把《華嚴經》比下去了。 《無量壽經》,我們現在所採取的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確實是五種原譯的集大成,他集得非常恰當,深得佛旨。這個本子一共分為四十八章,這四十八章裡面哪一章第一?當然是第六章四十八願,這是凈宗最根本的經典,是經典當中的經典,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一共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是第一?古大德幾乎公認,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是「十念必生」。《佛說阿彌陀經》,這部經就是勸我們「信願念佛」;換句話說,這部經就是第十八願的詳細說明。豈不是圓超一切法門?這一點都不錯,真的是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如果不是真實的智慧,第一智慧,確實他聽了,說「直下無疑」不容易!我們是讀了這些祖師們,他們對於這個經典的觀察,得到共同的結論。使我們深深能體會蕅益大師這幾句話的真實義,我們也能夠接受它,也能夠無疑。 這個法門,所謂「圓收」,都收在一句佛號之中,這一句佛號如果詳細的說明,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詳細說明就是《無量壽經》,所以一部《無量壽經》就是講的四十八願。《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的詳細說明,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這樣我們才真正體悟,不但是釋迦一生所說的經論法門,即使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所說的一切經,也不能超越這一句佛號之外。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我們才稍稍看出了一點。能從這個地方生起真實的信心,這個人確實是有大善根、大福德,這一生遇到了無上殊勝的因緣,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從理上說,我們信、願、念佛,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佛所教的,真正發願求生凈土。念這句佛號就是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聲聲佛號接近彌陀、接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戒、定、慧三學都具足。戒定慧三學,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像《大藏經》你看分類的就是經、律、論,經律論裡頭,經藏是定學,律藏是戒學,論藏是慧學。所以,這個三學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統統包括了。 我們一心持名,心裏面沒有一個妄想,沒有一個雜念,這就是戒學具足了。戒學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是小乘戒具足、圓滿了。念這句佛號,這句佛號無量無邊的功德,剛才說過了,不但釋迦牟尼佛功德全攝在佛號之中,即使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也都攝在一句佛號之中,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心執持就是「眾善奉行」,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所以念佛是眾善奉行,大乘菩薩戒具足,戒學具足了。一心稱念,一心是定,定學具足了。信、願、持名,那是真實的智慧,第一的智慧,不是真實第一的智慧,他對這個懷疑,他不肯相信。所以,戒定慧這三學都具足,這個三學不是普通的三學,是上上乘的三學,是究竟圓滿的三學,這就是「圓收圓超」。 何況古德常說,這個法門是修行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在佛法當中,小乘跟大乘做一個比較,大乘比小乘要近,好像走路一樣大乘是近路;這一切大乘法當中跟禪宗比較,禪又比它們超近了;禪跟凈土比較,凈土就更近了。我們這個經上說得很好,修行成就需要多久的時間?經上明明告訴我們,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參禪七天,能開悟嗎?能明心見性嗎?我們這個經上,一日到七日能往生,還真有。在過去《往生傳》裡面、《凈土聖賢錄》裡面有記載的,真有!在中國,三天到一個星期成功的。這就證明經上所說的是真實語,不是假的。我們念佛念了這麼久了,還沒有消息,我們沒有認真去念,沒有如理如法的去念。也就是說,我們沒有遵照經典教訓去做,所以時間雖長,沒有見到效果。我們今天把這個道理明白了、方法也知道了,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學,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一生圓滿成佛。這不是禪宗能比的,禪宗縱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還要悟後起修,時間還相當的長,哪有凈宗這麼直截了當?所以它確實是圓超。 佛對什麼人說?要對根熟的眾生說。根熟,第一智慧的人是根熟之人,他一聽就明了,就沒有懷疑。因為明了,所以他沒有懷疑,決定依教奉行,這是根熟的人。第二種人是宿世善根福德成熟,佛說這個法門給他做增上緣。他是因為過去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聽了佛的話,雖然這個道理沒有徹底覺悟、沒有徹底的明白,他能相信,他相信佛的話,他不懷疑佛的話,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往這種人,一生當中也能夠自在的往生。所以這是根熟的眾生,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他在這一生當中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所以這不是對普通人說的,諸位要知道,不是對菩薩說的。所有一切大乘經是對菩薩說的,小乘經是對阿羅漢說的,這部經是對佛說的。 所以我們聽了之後,對這個不懷疑,一天到晚死心念這句「阿彌陀佛」,諸位你要曉得,你的根性在菩薩之上。《無量壽經》佛說的那不是凡人,是如來第一弟子,不是凡人。所以是這一生他應當作佛了、應當成佛,是對這樣人說的。當然,在一切眾生當中,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應當慶幸。真的,這個事情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一樁大事情!再看底下這段解釋: 「西方者,橫亘直西,標示現處也。」「現」是示現,「處」是處所,是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直向西方去,把這個世界示現的處所說出來了。「十萬億者,十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億」是數目字的一個單位,在古印度十萬就稱為億,百萬也叫億,我們中國人是萬萬叫億。究竟是哪一個意思?經上沒有說清楚,古來祖師大德也沒有注清楚,但是這個關係不大。為什麼說關係不大?因為每一位往生的人都是佛來接引的。所以,距離多遠?究竟在哪個處所?我們可以不問。佛來了跟佛走就好了,這個事情穩穩噹噹。不能夠在這裡起疑惑,變成自己往生的障礙。 羅什大師翻這部經,說「十萬億」,世尊講十萬億有他的一個意思。我們這個世界距離阿彌陀佛的世界,這個距離,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看起來,這個距離是非常近的一個距離。他們的能力,能夠在一念之間就可以到達。說明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凡情沒斷,我們是帶業往生,還會想起娑婆世界的家親眷屬現在怎麼樣了?換句話說,我想家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能力大,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得非常清楚。你的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家親眷屬在娑婆世界六道,無論他轉到哪一道你都看得見;他在那個地方所發出的聲音,你統統都聽得見。機緣成熟的時候你要來幫助他,立刻就到達,真的是方便。所以說十萬億,有這個意思在。 「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這就說明,剛才跟諸位說了,這個直西不是我們地球的西方。這地球的西方,我們現在坐了飛機往西方飛,飛十幾二十個小時就又飛回來了,哪裡是西?所以不是這個西。是大千世界之西,大千世界就太大了。現代天文比過去發達得太多了,現在天文學裡面有所謂「黃極」,我們地球上有北極,銀河系也有一個極。銀河系也是轉的,轉它當然一定有個軸心,這個軸心我們稱它作「黃極」。從前一般人都在猜測,釋迦牟尼佛講的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現在我們所發現的銀河系。如果是銀河系,那要講銀河系的西方,可以說銀河系也是在動,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在銀河系的轉動,這個方位沒有改變,一萬二千年它的角度大概才動個兩、三度,方位沒有改變,這個話講得通。何況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現在才三千年,整個銀河系轉的角度很少很少,不過是一、兩度而已。 如果根據黃念祖老居士的看法,那就更不可思議了。黃老居士說,一個銀河系就是佛經裡面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就是底下講「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名一四天下」,是一個單位世界,這個大千世界就大了。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有十億個,我們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發現這麼多的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佛國土,一尊佛的教化區,這個真正大得我們不可思議了。像這樣的世界十萬億個,那邊也有一個大世界,那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在那個地方主持教化的場所。這是把方位說出來,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真實不虛。下面我們把它念一念,我們接著念。 一千個四天下,這四天下就是我們通常講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四天下就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諸位要曉得,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裡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們稱它作「三千大千世界」。諸位要記住,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的結構是從小千,一千個小千是中千,一千個中千是大千,三千是講它組成的結構,而不是這個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個,這個就錯了。有許多人對佛法沒有深入研究,看了常常說三千大千世界,於是誤會了,認為佛家講世界就三千個大千世界,這個是誤會。像這樣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可見得虛空之大是真正不可思議。「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把位置給我們標定出來了。下面蕅益大師假設了一個問答。 「問,何故極樂在西方』,世間人喜歡追根究柢,所謂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不少。這種學佛的態度是好態度,有疑一定要問,一定要斷疑生信,信心才能夠建立。所以佛法是歡迎你發問的。他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娑婆的西面?「答」,蕅益大師答覆,「此非善問」,你這個問問得不高明,問得不好。為什麼說問得不好?「假使極樂在東」,你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這種發問,戲論就是我們今天講開玩笑的,這個發問問得不謹慎。「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我們十萬億到極樂世界,從極樂世界再往西面去,去的時候,回頭看西方極樂世界不又在東面了嗎?所以,方位沒有一定的。我們現在是在極樂世界東面,所以看它是在西面。假如是另外佛國土,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面,那看西方極樂世界在下面,在下方。如果是這個佛世界在極樂世界的下方,那佛一定告訴,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上方。這是事實。所以這個問,不是一個好問,不是一個善問。 「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這一段經文大師判作發起序,本經的發起序。這一句是「序依報國土之名」,依是依靠,眾生要依靠這個地方生存,所以稱之為依報。我們的身體叫正報,身體之外都是依報。我們要穿衣服,衣服是我們的依報;我們要飲食,飲食是我們的依報;我們要居住,居住環境是我們的依報。就是依靠它生存的這個報土,這個就是講的世界,要用現在話說,就是星球。它的名稱叫「極樂」。我們這個世界,這是講大世界,是剛才講的大千世界,名稱,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叫「娑婆」。娑婆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堪忍」,就是你有能力忍耐。這個世界太苦了,你真忍受得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世界很苦,跟那個世界做一個比較,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苦難,在那個世界統統都沒有,所以稱它作極樂。 「豎約三際以辨時劫,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這是解釋「世界」兩個字。世跟界這兩個字在中國文字學裡面都叫做會意,六書裡頭屬於會意。你看,「世」是三個十,就是三十年為一世,過去、現在、未來,這是講的時間;「界」,這是界限,下面這是音,會意它表界限。這是表空間,這是表時間,時空合起來稱作世界,所以這個字是會意的意思。「豎約三際」,就是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叫做世,這是辨時間的;橫的講十方,這就是界,界限。這稱之為世界。我們現在也有人說「時空」,時空跟世界的意思是一樣的。 「極樂者,梵語須摩提」,這是意譯過來的,須摩提的意思就是極樂,「亦云安養、安樂、清泰等」,在譯經裡面有這幾種翻譯。我們平常用「極樂」這兩個字用得最多,這也正因為隨著《阿彌陀經》在中國流通最廣的緣故。因為《阿彌陀經》裡面翻成「極樂世界」,所以用得最廣。「乃永離眾苦,第一安隱之謂,如下廣釋」,下面再詳細的解釋。這個地方兩句已經把它的意思說出來了,就是「永離眾苦」,一切苦在那個地方都沒有,像我們此地所說的三苦、八苦,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沒有。「第一安隱之謂」,十方世界裡面要說到安穩,確實是以極樂世界第一。 「然佛土有四,各分凈穢,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凈」,這是西方世界有四種凈土。如果是從比較上來說,凈穢是很明顯的可以能夠看得出來。先說「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都是帶業往生的人,帶業就看帶得多少了。帶得少的人,他就輕,輕就凈,就清凈;帶得多的人,那就濁。所以,凈穢就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了。因此,每一土裡面都有九品,九品裡面每一品裡頭又有九品。為什麼分得這麼多?就是每一個人帶的業不相同。不可能兩個人帶的業是一樣的,每個人都不相同。由此可知,我們在這個世界不能不認真努力,不能不發憤,儘可能的把業障多消除一些,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增高了。 「五濁」,本經後面講得很詳細。第一個是「劫濁」,第二是「見濁」,第三是「煩惱濁」,第四是「眾生濁」,第五是「命濁」。濁就是染污、染著,著不清凈。第一個講「劫濁」,劫是指時間。「時」哪有不清凈的?過去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那個時代真的黑暗嗎?不是的。人造惡太多,形容它是一個黑暗時代。今天這個世界也是這樣的,大家造業造得很重,所以這個時代就不是一個好時代,我們稱它作亂世,稱它作大亂之世,就是劫濁的意思。所以劫濁,不是它本身有了問題,是因為一切眾生有後面四種染著,這個時代我們就叫它做劫濁的時代。 第二「見濁」,就是你見解被污染,見解不清凈,稱之為見濁;換句話說,你對人生、對宇宙的觀察錯了,雖然錯了,他自以為正確,這就叫做見濁。第三「煩惱濁」,煩惱裡面,主要是講的貪、瞋、痴、慢,後面還有個疑。疑是懷疑,對於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訓懷疑,不曉得世出世間的聖賢他們的智慧是真實的,他們的教誨確實超越時空、超越了國家民族、超越了學術、宗教,是一切眾生最寶貴的經驗,最有價值的教誨。你對它懷疑,那就大錯特錯。這些就是煩惱的根源,也就是你思想的染污,思想上的錯誤。第四是講「眾生濁」。眾生濁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生活跟我們生活環境的污染。這一點現在我們社會大眾們都已經意識到了、注意到了。我們的空氣污染了,水資源污染了,甚至於連氣候都產生了異常的變化,這些就是經上講的眾生濁。最後一個,「命濁」就是壽命減短了,壽命短。壽命實在講是我們的身心受自然界的污染,不能夠享盡他的天年。這個人的壽命應當活八十歲的,他有八十歲的壽命,活到五、六十歲,他就死了,這叫命濁。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我們身心、環境嚴重的污染。 這個問題在從前實在講還並不嚴重,釋迦牟尼佛已經是在大聲疾呼了。我們到今天讀到這段經文,才深深感觸到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智慧。經上所說的幾乎是針對我們現代人所講的,完全是我們今天的社會大問題。五濁之輕重我們要留意,換句話說,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由此可知,斷除濁惡,恢復清凈,必須要從心地下功夫。所謂是「心凈則土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心清凈了,環境就清凈了。因為環境是屬於依報,我們身心是正報,佛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身心一清凈,外面環境自然就清凈了。所以修清凈心,那是非常的重要。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要認真修學。這個法門叫凈土法門,又叫凈宗法門,確實是從清凈心下手、是從清凈心入門。再看底下這一段。 「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凈」,這個雖然不是我們的境界,但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我們的境界,功夫好的,在這一生當中就可以提升到這個境界;功夫不好的,到西方極樂世界自自然然也會提升到這個境界,乃至於實報、寂光,逐步往上提升。方便土是權教菩薩以及阿羅漢、辟支佛所住的地方,西方世界沒有二乘,這是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西方世界純是菩薩。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帶了很重的業障,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菩薩身分,不是小乘,這個諸位要知道的。不但是菩薩身分,而是最特殊的普賢菩薩的身分,大家念《無量壽經》就了解了,念《華嚴經》、念《無量壽經》都知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普賢菩薩。不過地位很低,菩薩一共有五十一個階級,我們到那裡是初信位的菩薩,好像念書這一年級。文殊,普賢是等覺,是五十一年級,到頂頭了,馬上就要畢業了,我們這才入學,這才是一年級。 到七年級,我們見思煩惱就斷掉了,剛才講的五濁就沒有了,真正達到身心清凈,境界清凈,就到方便有餘土。所以說七年級的菩薩到方便有餘土,就是七信位的普賢菩薩,六信以下在凡聖同居土。你看有六個階級,上面一個階級那就五濁輕,下面就五濁重,他輕重、凈穢是這樣子比較出來的。到方便有餘土,我們一般講,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到事一心不亂,就生方便有餘土。這裡面有兩種修學的方法,一種是真正小乘,小乘阿羅漢、辟支佛,或者是權教的菩薩。這些人執著比較深,對什麼事情都很執著,他們用的方法是用「析空觀」。析是分析,用這個方法,豁然覺悟了這個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實的,用分析的方法。 現在科學家用這個方法分析,把物質分析。現在是不是已經分析到最後了?還不知道。如果科學工具再進步,恐怕現在分析認為不能再分的,將來又會再分出來。這樣一分析,知道物質它的現象原來都是組合的,不是真實的。《金剛經》所講「一合相」,一合相就是分析得到的一個結論。所有一切萬物,動物、植物、礦物,都是這些物質組合而成的。基本的物質完全相同,是一個,所以叫一合相,合就是組合。他用分析的方法,這樣子證入,就是契入實相、明了實相、覺悟實相,這個方法笨!它就叫穢。 另外一種聰明人,這是權教菩薩有一類聰明的,他一聽佛說法,不必那麼嚕嗦,不必那麼分析,他就明了了,他能夠體悟。不需要這麼繁瑣的手續,這麼麻煩,他能夠當體就悟入了。這種人就叫「體空巧度」,他的智慧比前面一類要巧妙得太多了,悟入也快速。要用天台四教來比,藏、通、別、圓,根性一個比一個利,通教根性的人比藏教利,別教根性的人比通教利。根性最利的是圓教,圓教根性的人,一聽他就領悟。 「實報無障礙土,次第三觀證入者穢,一心三觀證入者凈。」實報,實是真實,真實的報土。不像前面,前面叫化土,這是真正的報土,也叫做實報莊嚴土。此地用的名字叫「無障礙土」,正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大自在、大圓滿的境界。什麼人住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的處所;換句話說,在別教要到初地菩薩才證入,圓教則是初住菩薩。《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那就是「實報無障礙土」。這個地方的菩薩,最低的地位就是圓教初住,得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夠見到這個境界。這個比前面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前面沒有見性,這個地方是見性了,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在我們凈土所謂「理一心不亂」。 所以念佛諸位要記住,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就是實報無障礙土。要怎樣到這個地步?不需要問,不需要動念頭,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水到渠成。如果你要問,你要起疑惑,什麼樣是「理一心」?我要念到什麼時候才念到理一心?那我就直截了當告訴你,你這一生當中沒有指望。為什麼沒有指望?因為你還有雜念在「一心」裡頭,你就根本得不到一心。所以什麼都不必問。我們不要看有些鄉下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能人家到事一心、到理一心,那是真的。所以人家往生的時候,可以站著走、坐著走,曉得哪一天走,又不生病,真正功夫達到這個境界。這是我們千萬要記住。所以秘訣就是「老實念」,什麼都不要問、什麼都不要想,一直念下去,功夫自自然然增上,這就對了。 「次第三觀」跟「一心三觀」都是天台家的名詞。所謂次第三觀,它是有層次的、有先後的。天台大師講修行的方法,他老人家發明的「三止」、「三觀」,就是止、觀各有三種。三觀就是「空、假、中」,先觀空,然後再觀假,最後再觀中。他把空、假、中分為三個階段來修學,這叫次第,對於中下根性的人來說,比較容易。真正利根的人他不需要依這個次第,他在一念當中就圓滿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三觀具足,這裡面沒有界限,這就叫做一心三觀。當然,一心三觀的人很利,根性很利,就在這一念心之中,這一念心就是空、就是假、就是中,這叫「圓修三觀」。 這個三觀如果我們要學,實在講就在一句佛號上。這一句佛號即空、即假、即中。怎麼說「即空」?我們仔細的去追究一下,能念之心在哪裡?能念之心不可得。所念之佛又在哪裡?這個佛,我們從體上去觀察,體也不可得,所以當體即空。能念、所念都空,從體上去觀察都空,俱不可得。雖不可得,我這一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事上有,很清楚,很明白,這就是「假」。我心裡念的,心裡所願的,西方從我們娑婆世界過十萬億佛國土,那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事相宛然,這是假,假有!空跟假是一,空不礙假,假不妨礙空,空假一如,這就是中道。所以在一念當中,空、假、中統統具足。不過念,勸諸位還是老實念,不要打妄想,不要去想空、想假,你這麼一想,你裡頭就夾雜了,你的功夫就不會成就。 所以理、事我們都明了,明了之後統統放下,不必去理會,你這句句佛號都與一心三觀相應。念成功了,成功的樣子我們要曉得,真正念成功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沒有了,「圓斷三惑」,這是念成功了。所以,自己念得功夫得力不得力,念得成功不成功,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圓證三德」,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脫。「法身」是你見性了,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見到了。「般若」是智慧現前,眼見、耳聽,這一接觸沒有不通達明了的,而且一絲毫的錯誤都沒有,完全正確的通達明了。這是智慧開了,一開一切都開,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所以過去、未來、現在都像在眼前一樣,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解脫」就是得大自在。這個是我們功夫純熟的樣子。如果真念到這個境界,也不要生歡喜心。為什麼?一生歡喜心,這個境界就沒有了。歡喜心是煩惱,你心裡頭又著相了,又被污染了,那就又沒有了。一定要保持正常,也就是清凈心永遠不能夠失掉,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好境界,像講的圓斷三惑、圓證三德,這是好境界,並沒有一點歡喜心,心地如如不動。惡境界現前,也如如不動,決定不生煩惱。為什麼善惡境界都給你說?在境界裡面,你可以看到佛菩薩的境界,你也會看到地獄、餓鬼的境界。所以惡境界不動心,善境界也不動心,這是真正功夫成熟,真實的念佛三昧。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轉載
推薦閱讀:
每一種人生都是大家建築的。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非理非法地求,佛菩薩不會顧你;如理如法地求,一定有感應
※凈空法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七集)-凈空老法師
※凈空法師:為什麼法供養有這麼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