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慶2500周年·歷代名人(乙篇)(28)】——鄭板橋:「八怪」之首
鄭燮(xiè)(1693— 1765) 字克柔,號板橋,以號聞名於世,揚州興化(今屬泰州)人。 鄭板橋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是清代中葉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被世人譽為「三絕」,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十月二十五日,鄭板橋出生於揚州府興化縣城東汪頭。縣城東門外的護城河上有一座木板小橋,當地人叫「古板橋」,這兒是鄭板橋人生的起點,有著非同尋常的特殊意義,此後便成為「板橋」名號的由來。其父名之本,字立庵,號夢陽,是廩生,以課徒為業。書香之家自幼熟讀四書五經 鄭板橋先祖原先居住蘇州,明洪武年間遷至興化縣城。幼年命運多舛,3歲時,生母汪氏去世。繼母郝氏對他十分關愛,視為己出。14歲時,繼母郝氏也去世。好心的乳母費氏出面撫育照顧他。費氏與鄭板橋一起生活了34年,享年76歲。 雖說幼年頻遭患難,但是出身書香之家,鄭板橋自幼便在父親的指導下熟讀四書五經。鄭板橋天資聰穎,八九歲時便能為文作詩。10歲時,鄭板橋在縣城讀私塾。12歲時,隨父去真州(今儀征)毛家橋拜師求學。17歲時鄭板橋返回家鄉,拜學識淵博的陸種園為師。陸種園擅長詩賦,尤喜填詞,這對鄭板橋後來的詩詞創作影響很大。
生活窘迫靠典賣借債度日 23歲時,鄭板橋娶妻徐氏,生有兩男一女。不久,老父卧病在床,僅靠鄭板橋教授蒙童,鬻字賣畫為生,生活極為窘迫。他曾自謂:「學詩不成,去而學寫。學寫不成,去而學畫。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貧困,託名風雅。免謁當途,乞求官舍。座有清風,門無車馬。」哀苦酸楚之狀,訴於筆端。 康熙五十五年(1716),24歲的鄭板橋童試合格,為秀才。隨後,鄭板橋曾幾次參加科考,但均未中舉。30歲時,父親病故。隨後,愛子夭亡。39歲時,結髮夫人徐氏也病歿。一連串的災難,使得鄭板橋悲痛欲絕。父親病故後,家中生活更加困窘,一度靠典賣和借債度日。時間久了,債主上門索債,鄭板橋無錢還債,不得以只有外出躲避。先是來到揚州,住在天寧寺。後又流落鎮江,住在焦山。都是住在不收食宿費的廟宇中。
得到資助千里壯遊拓眼界 正在彷徨無計時,鄭板橋遇見了揚州鹽商馬秋玉。馬秋玉,名曰琯,當時的文壇領袖、內閣大學士沈德潛稱馬秋玉「以古書、朋友、山水為癖」。相傳,鄭板橋與馬秋玉相遇是在鎮江焦山。一天清晨,夜雨初歇,馬秋玉在寺院外散步,忽有雅興,吟出一句上聯「山光撲面因朝雨」。正在苦思下聯而不得時,遇見了在焦山躲債的鄭板橋,鄭板橋脫口對出下聯「江水回頭欲晚潮」。上下聯對仗工穩、珠聯璧合,馬秋玉十分讚歎。言談中,馬秋玉得知鄭板橋正在躲債,當即慷慨解囊,先贈銀子五百兩,讓他還債。繼而又贈五百兩,資助鄭板橋讀書應試。得到資助後,鄭板橋「掃開寒霧」,「一掃窮愁」。為開拓眼界,了解社會,他開始了千里壯遊。他邊游邊寫,用詩詞散文的形式將沿途的所見所聞、體會感悟等一一記述。在京城,鄭板橋以詩文字畫為媒,廣為交友,結識了包括康熙第二十一子、即後來的慎郡王允禧在內的一大批為人正直的文士和官吏,他們經常聚在一起,「縱橫議論析時事,如醫療疾進藥方」。
《板橋道情》唱響揚州北京等地 雍正三年(1725),33歲的鄭板橋回到揚州,住天寧寺下院枝上村。鄭板橋一邊以賣畫維持生計,一邊勤奮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四書》《易經》等是科舉必考書目,鄭板橋便與同時寄居在天寧寺下院的文友徐宗於、陸白義等人相約,白天熟讀,晚上默寫,每天少則默寫兩三張,多則十來張。不到三個月,竟將《四書》《易經》全部默寫了一遍,這就是我們現今見到的板橋《四書手讀》。此時,著名書畫家金農、李鱓、黃慎也住在天寧寺,鄭板橋與他們同宿僧房,相互切磋,書畫上大有長進。 在僧房裡,鄭板橋創作了《道情十首》。鄭板橋的《道情十首》偏於北曲,又有南調的柔美和疏雅,顯示了鄭板橋高超的文學才情,故又稱為《板橋道情》。《板橋道情》在當時就很快唱響了揚州、北京等地。
《道情十首》考中進士生活終於安頓 雍正十年,40歲的鄭板橋赴金陵參加鄉試,終於考中了舉人。中舉後,鄭板橋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鬻字賣畫的價位也明顯提高,上門求購者日益增多,相對於「乞食山僧廟」來說,此時的鄭板橋收入頗為豐厚了。中舉後,鄭板橋從天寧寺移居到寺西的傍花村。結識了17歲的饒五姑娘,相約進京參加春闈後迎娶。乾隆元年(1736),44歲的鄭板橋進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中了進士,鄭板橋回到揚州,在「小園十畝寬,落落數間屋」的李氏小園賃屋居住,與饒五姑娘完婚。
居官清廉被民眾譽為「鄭青天」 乾隆七年,朝廷任命鄭板橋為山東范縣知縣。范縣地處魯西的黃河以北,與河南接壤,是一個邊遠的窮困縣,連縣衙都如同「破屋」,但這裡民風淳樸,公務清淡,鄭板橋一度還兼署鄰近的朝城縣。乾隆十一年,鄭板橋改任山東濰縣。濰縣地處渤海南岸,是魯東大邑,縣中豪紳甚多。此時正遇連年災荒,鄭板橋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救災,自己帶頭捐獻了半年的俸祿360千錢。在山東濰縣執政的七年里,鄭板橋居官清廉,執法嚴明,對貪官污吏、惡霸劣紳嚴懲不貸,被民眾譽為「鄭青天」。正是由於他「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遭到了惡霸勢力的忌恨。這些人上下串通,捕風捉影,誣陷鄭板橋,使得他「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跼蹐不堪看」,最終逼迫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乾隆十八年(1753),61歲的鄭板橋去官還鄉。
罷官歸來結交許多朋友 離開濰縣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為建生祠」。鄭板橋罷官歸來,先是回到興化,住「擁綠園」。去杭州、紹興等地遊玩了數日後,便來到揚州。揚州對這位「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的老人十分歡迎,鄭板橋自己更是說不盡的甘苦,道不盡的歡喜。「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這首題畫詩表達了他此時的真實心情。晚年的鄭板橋在揚州結交了許多朋友,結識了戴震、袁枚、吳敬梓等諸多名士。其中,與兩淮鹽運使盧雅雨交誼最深,盧雅雨主持「紅橋修禊」,鄭板橋多次應邀出席,奉和詩一和再和,共有八首。
創新畫風被譽為「揚州八怪」 在揚州,鄭板橋以賣畫為生,與書畫界的交往更為密切。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膺、羅聘等書畫家朋友,大多出身寒門,人生閱歷、文化學養、藝術旨趣等大體相似,鄭板橋與他們聚集在一起,共同語言更多。由於他們都注重創新,其畫風與以「四王」(王翚、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為代表的正統畫派相左,後人便把以鄭板橋為代表的這一批書畫家稱之為「揚州八怪」。70歲後,年老多病的鄭板橋回到家鄉興化。乾隆三十年(1765)十二月十二月,鄭板橋病逝於擁綠園的蘭竹叢中,享年73 歲。 《清史稿》卷504 中說:「燮,字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辭官鬻畫,作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為蘭葉,書雜分隸法,自號『六分半書』。詩詞皆別調,而有摯語。慷慨嘯傲,慕明徐渭之為人。」文字過於簡短,卻是代表了歷史對鄭板橋作出了評價。作者:曹永森《揚州歷代名人錄》
城慶2500周年曆代名人城慶辦、《揚州日報》全媒體部聯合製作
推薦閱讀:
※名人情書
※【名人大傳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之謎(一)
※名人郎永淳與高曉松醉駕案簡要比較?
※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山田直美,你喜歡她哪一點?
※第五章 名人改名實例
TAG: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