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人神共舞 驚現夢露經典動作

刷牙、洗臉,新的一天開始了。

嫁娶圖

石窟藝術的創造者

唐朝學子

各國王子舉哀圖

  令張大千樂不思蜀的,是敦煌唐代壁畫的古典美。

  讓常書鴻流連忘返的,卻是敦煌早期壁畫的超現實主義畫風。

  1935年秋天,留學法國的常書鴻看到伯希和編著的《敦煌圖錄》後大為震驚。他一直崇拜歐洲文藝復興的藝術,不知道中國還有這樣一種繪畫傳統——僅憑線條就有一種攝人魂魄的力量。他覺得,拿西洋油畫的精品與敦煌壁畫相比,無論在時間上,還是藝術手法上,敦煌都毫不遜色甚至超前。

  深受法國現代派繪畫影響的常書鴻,把敦煌早期壁畫與法國野獸派等量齊觀,他甚至懷疑敦煌275窟北涼壁畫《伎樂圖》,在1532年之後被法國野獸派畫家盧奧抄襲成《對耶穌的嘲弄》。儘管二者的創作時間相差1500年。

  顯然,《對耶穌的嘲弄》是盧奧從《敦煌圖錄》中獲得的靈感。常書鴻從中看到了中國繪畫擺脫西方藝術主導的希望。

  著名翻譯家和藝術評論家傅雷先生也發現,敦煌壁畫作品最合乎現代人的口味,現代人可以在敦煌壁畫中汲取無窮的創作源泉,學到一大堆久已消失的技巧,體會到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美學家、詩人宗白華認為,受西域傳來的宗教信仰和新藝術技法的刺激,敦煌畫家擺脫了傳統禮教的束縛,在洞壁上盡情揮灑他們的幻想和熱情。線條、色彩、形象,無不飛動奔放,虎虎有生氣。他說:「天佑中國!我們的藝術史可以重寫了!」

  歷史上曾經無比輝煌的漢唐繪畫傳統掩埋沙漠數百年之後,終於在遙遠的巴黎街頭,在北平、上海,被常書鴻等人再次發現。

  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幸運。

  二

  五代時期,敦煌畫工繪製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形象地圖《五台山圖》。這幅45平方米的巨型地形圖以五台山為中心,描繪了從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方圓五百華里的廣大地域,共計有寺院、亭台、城池、民居等建築近200處,穿梭其間的僧人、信徒、官兵、農夫等各色百姓428人!遠山近水一目了然,透視關係清晰可辨。

  這幅世界上最早的立體地圖達到了不可思議的準確。如果今天的人按壁畫的標示從正定走到五台山,也一樣不會迷路!

  建築學家梁思成在這幅壁畫中發現了一座寺院——大佛光寺。第二年他到五台山考察時,意外地找到了大佛光寺和寶塔,與壁畫上毫無二致。

  在遙遠大漠的洞窟里,在沒有定位儀器的古代,敦煌的畫家怎麼會畫得這樣真實、準確和可信?它令梁思成驚詫不已。

  美學家黑格爾曾質疑:「中國人連透視都弄不清楚,還談什麼繪畫藝術?」

  對此,常書鴻曾很不服氣,但一直找不到反駁的證據,看到《五台山圖》中的建築群,他喜出望外:這不就是透視法嗎?而且時間比歐洲早了好幾百年!

  歐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紀才有了透視法的概念,而敦煌畫工早在七世紀就能在平面圖中表現出立體場景。只不過,中國不叫「透視法」,而稱「遠近法」。

  與西方的焦點透視不同,中國繪畫一直沿用鳥瞰式的散點透視法,它展現了焦點透視無法表現的遼闊境界。如果中國的畫家再往前走一步,完全可以創造出透視法來,可他們沒有這樣做。因為中國畫家認為繪畫是藝術,而不是科學。我們不需要畫得像照片一樣。繪畫首先要表現的是人的內心世界。

  常書鴻說:西方人是從人間看宇宙,而中國人卻是從宇宙中間看人。

  三

  近兩年,網友從敦煌壁畫和藏經洞文書、絹畫的犄角旮旯里搜羅出來一組「敦煌無厘頭」相冊,這些另類敦煌繪畫在網路上迅速流傳,引起一片驚呼。

  人們看到,敦煌壁畫中不光有富麗堂皇的佛祖菩薩,也有稀奇古怪、囧態百出的凡夫;有讓張大千拜倒的稀世傑作,也有讓網友爭相吐槽的「學生塗鴉」。它們多出自初學者之手,透露了一千年前敦煌畫工的風趣幽默,讓莊嚴法界有了人間煙火味。

  常書鴻打心底里敬佩敦煌的無名畫工。這些畫工不留戀什麼功名利祿,也不標榜什麼胸中丘壑,而是切切實實地描繪社會生活和佛國世界,創造讓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這正是當代中國繪畫和中國文化復興的希望所在。

  敦煌石窟是一個人神共享的舞台,一部大型連續劇的片場。在這部連續上演了1600年的連續劇中,敦煌畫工就像傑出的導演,大筆一揮,就讓各色人物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敦煌492個洞窟中留下了數萬個世俗人物形象,從國王、大臣,到商旅、農夫,無所不有。僅出資建窟的供養人畫像就達9000多身,組成了一個世界上最長的人物畫廊。世俗生活中的播種、收穫、宴飲、樂舞、嫁娶、戰爭、出行等場景大量出現,將塵封千百年的歷史細節一一呈現。

  在沒有攝影技術的時代,這些源於生活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場景,組成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歷史檔案。

  敦煌石窟藝術之所以千年不衰,就在於它表現了現實生活。敦煌,這個佛國世界還包藏著另一個更加遼闊的現實世界,一個包羅萬象的全景社會,一幅斑斕多姿的眾生相。

  寫實傳統不是西洋畫的專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敦煌繪畫樣式,同樣是中國美術的悠久傳統。敦煌壁畫的寫實與文人畫的寫意共同構成了中國繪畫史絢爛的兩極。

  那麼,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什麼中國繪畫的寫實傳統完全中斷,以至於要從西方引進呢?

  從五代開始,中國美術史發生了一個微妙的變化:手藝高超的畫家都被招募到宮廷畫院,給皇上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剩下的畫家淪為民間畫匠,藝術水平和社會地位同步下降。由於很少有高手參與,中國的佛教壁畫漸漸走向了低谷,再也沒有出現唐朝那樣的盛況了。

  到了清末,文人畫家否定技術,拒絕寫實,完全脫離了時代和大眾,中國畫的路子也越走越窄,越來越沒落了。

  四

  留下了無數壁畫傑作的敦煌畫工,卻很少留下他們的名字!

  翻遍整個《中國繪畫史》,找不到一個敦煌畫工的名字。而數百個敦煌石窟,也只找到十來個人的名字。

  為什麼敦煌畫工不肯留下自己的名字?

  壁畫不留名,與那個時代的文化價值觀有關。畫工是替出資建窟的窟主做工,當然沒資格留名。而壁畫是佛教題材,畫了佛祖菩薩的牆壁上,也不允許畫家題名。

  也許,一幅傑出的畫作,就是畫家最形象的名字。所以,這些偉大的畫工們才帶走姓名,留下了作品。就像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有風格、成流派的文學樣式《詩經》,也沒有作者,但這並不影響《詩經》卓然獨立、自成一派。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曾對此做出精闢的分析:「敦煌壁畫對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貢獻十分巨大,對世界美術的影響十分深遠,敦煌壁畫的歷史、藝術地位無與倫比,但誰是這些精美絕倫藝術的代表人物?我們無從知道,但這絕不影響敦煌壁畫自成一派,鶴立於中國美術史上。如果非要找出一個代表人物,那和創作《詩經》的代表人物一樣,就是充滿智慧、充滿想像力、充滿創造力的古代勞動人民。」

  從這個意義上說,敦煌壁畫可看成是中國美術的「詩經」。(特約撰稿人 秦川 安秋)

  來源: 甘肅日報

推薦閱讀:

穆斯林不能喝酒,可是忽然想起來,幾年前在敦煌夜市,很多烤串配啤酒,回民阿叔從來沒有表示不讓喝啊?
【人物】張博:我對她的情感不止是愛
許巍,你為什麼來敦煌
《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簡析
【人物】李洋:年紀輕輕,他為何卻說「老身」不敢有病痛

TAG:壁畫 | 經典 | 敦煌 | 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