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合作,讓孩子更受歡迎

一個小孩若沒學過與人合作,我們不能期望他在需要合作的工作中表現良好。生命中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合作的能力;任何困難的征服,都必須是在人類社會的框架之中,並增加人類幸福。——阿德勒

看著自己的寶貝越長越高、感知越來越豐富、「能耐」越來越大,甚至懂得和他人互動合作,真是令人欣慰。我們都知道,合作意識強、合作能力好的孩子,往往能比較順利地融入團體和社會,但是,太多學齡前孩子的表現往往差強人意,他們有些自我為中心:

孩子喜歡一個人玩兒遊戲,即使遊戲需要合作完成,也不願意和他人一起;

和小夥伴做遊戲過程中,對方不順自己意就不高興,不懂得謙讓;

在合作過程中,和其他小夥伴總是發生爭吵,用攻擊解決問題……

所以,通過爸爸媽媽正確引導的和培養,加強孩子的合作能力,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巨大積極作用。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以下三種方法絕對有效:

做好榜樣示範

Doescher和Sugawara(1992)曾就家長和教師的榜樣示範及鼓勵對學齡前兒童合作行為的影響做過研究。經過六周的干預發現,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榜樣示範作用在幼兒的合作行為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

爸爸媽媽在日常言行中要以身作則,比如:夫妻合作完成家務、共同做飯,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識。

爸爸媽媽謙讓、熱情、助人為樂,也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使用禮貌用語時,可以告訴孩子,徵求他人意見可以用以下詞語:「可以嗎?」「好嗎?」「這樣行嗎?」。

創設合作情境

與其等到合作情境時在叫孩子如何和同伴合作,不如創設情境並通過主動提示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在合作中如何表現,遇到困難如何解決。

具體操作方法:

在做家務中,留出給孩子完成家務的機會,比如爸爸媽媽做飯的時候,讓孩子把碗筷放到桌子上;挑一個對孩子來說有難度的拼圖或手工,引導孩子請求爸爸媽媽幫助,合作完成;和親戚朋友溝通好,預設需要幫助的情境,引導孩子「你看她現在遇到了困難,你要不要去幫忙?」……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並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就會促進孩子合作行為的發生。

通過相應的遊戲和故事

宗愛東(2006)對於3-5歲幼兒的研究發現,家庭中的親子日常活動狀況會影響到孩子的合作行為狀況,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孩子表現的合作取向行為多:

(1)爸爸媽媽給孩子所講故事偏重於「使孩子懂得做人知識的故事」;

(2)爸爸媽媽與孩子做遊戲如果常常偏重於運動性遊戲;

(3)爸爸媽媽在日常活動中注重幼兒獨立性。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多向孩子講述有關合作、為人處事道理的小故事,提高孩子對合作的認知理解水平,另外,爸爸媽媽可以多和孩子玩兒親子共玩遊戲,尤其是運動類的合作遊戲。

孩子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爸媽媽睿智地教育和耐心地引導,對於孩子來說,能與同伴做好溝通協調,懂得分工合作,不僅能體會到更多的樂趣,也會是個更受歡迎的孩子呢!


推薦閱讀:

孩子,爸爸其實不想和媽媽離婚(轉)
12歲年齡差帶3個孩子,她憑什麼完美三婚?
孩子心情差,個頭難長高
孩子有這3種反常行為,其實是在求救
我用這個辦法,輕鬆解決了兩個孩子的「手足之爭」

TAG:孩子 | 合作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