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陰陽五行論及治法簡論初識

關於中醫陰陽五行論及治法簡論初識

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人民,從自然觀察到,相互對立的現象,創造出來的。而五行學說,是由陰陽而發展,它也是觀察相互對立現象,亦把木火土金水,作為物質的原素,代表自然界,客觀事物的存在和變化。是以五行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五行學說是中國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它強調事物間相互對立,相互依存,即相互矛盾,矛盾的統一,又相互制約的觀點。陰陽僅說明矛盾與統一,五行說明運動發展的過程,陰陽五行是從唯物觀點出發的。對古代醫學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貫串於中醫學的各個方面,並包含著古人的一些寶貴臨床經驗。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類事物,「行」是運動。這個學說是以五行的屬性,聯繫人體的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運用「相生」,「相剋」,「相乘」,「相悔」的理論來說明一些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用以總結臨床經驗。

基本內容:以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徵。如肝、筋、目屬木;心、脈、舌屬火;脾、肉、口屬土;肺、皮毛、鼻屬金;腎、骨、耳屬水等。

肝屬木,肝喜條達,有升發的意思,木有生髮的特性。

心屬火,心陽有溫照作用,火有溫熱特性。

脾屬土,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

肺屬金,有肅降作用,金有清肅收斂特性。

腎屬水,腎陰有滋養全身作用,水有滋潤特性。

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上濟於心。心火之熱,能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以充養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

五行是以生克的關係,說明臟腑器官相互資生,和制約的生理現象:

如肝能制約脾(木克土),但脾能資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約肝(金剋木)等等,以此來說明臟腑間有著彼此維繫,彼此協調生理活動的關係。以乘侮關係闡述病理變化及治療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療應採取抑木扶土法;

如治療肺氣虛弱,採用健脾補肺,叫培土生金法。

如肺氣(金)清肅下降,可抑制肝陽上亢。

如肝木的條達,可疏泄脾土的壅郁。

如脾土的運化,可抑制腎水的泛濫。

如腎水的滋潤,可防止心火上亢。

如心火的陽熱,可制約肺金清肅太過。

用五行相互制約關係,來比喻五臟之氣,也必須相互制約,才能協調統一,以維持健康。《素問。六微旨大論》:君火之下,水氣承製,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制,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承「即是」承製「防其太過的意思。水能勝火,水承火下,才能水火相蒸飛,而化生萬物。土能勝水,土承水下,才能濕燥相得,而生萬物。這就是」「制則生化」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都具有我生,和生我,我克,和克我。

補益虛證:按五行相生理論,用補母法治療:

如肝虛補腎,即滋腎水函肝木;

如脾虛補腎命,即補腎中命火,以生脾土;

如肺虛補脾,即補脾土,以生肺金。此法皆屬虛者補其母,是兼接補益法。

還有以補脾補腎為主,達間接受病之髒的,此為腎為先天之本的理論,脾為後天生化之源。先後天,因補益而獲充盛,諸虛百損,因治本,而告全愈。

五臟病症關聯及五臟功能論:根據「氣血同源「」陰陽互根「等理論,往往相互影響,彼此傳變。氣虛不能生血,血虛無以生氣。陰損可以及陽,陽損可以及陰等理論。

治療:土旺則生金,勿拘拘於保肺。水旺則火息,勿汲汲於清心。補脾須不礙肺,滋腎虛不妨脾等理論。

五臟制約與化生規律:肝木克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克心火。脾土克腎水。腎水生肝木。肝木克脾土。肺金克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克肺金。腎水克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克腎水。

如心陽不足一類病,宜益肝木養心火法;如方劑養心湯中當歸棗仁等補肝之品;又補命火生脾土法:脾土腐熟水谷之力,來源於命門之火,如四神丸,培脾土生金法,用於肺臟受損,補脾土,以保肺金,有時用參苓白朮散,益胃湯,清燥救肺湯,含養胃以保肺

五行病傳論:

肝病可以傳脾,叫木乘土。

脾病可以傳肝,叫土侮(wu)木。

脾病可以傳肺,

肺病可以傳腎。

肝脾同病,叫木郁土虛,或木郁土壅。

肝病傳心,叫母病及子。

肝病傳肺,叫木侮金。

肝病傳腎,叫子病及母。其它同理。

肺(金)氣清肅下降,可抑制肝陽上亢。

肝木條達,可疏泄脾土的壅郁。

脾土運化,可抑制腎水泛濫。

腎水滋潤,可防止心火上亢。

心火陽熱,可抑制肺金清肅太過。

五行補母法:

1肝虛補腎,以滋腎水,函肝木。

2脾虛補命門,即補腎中命火,以生脾土。

3肺虛補脾,即補脾土,以生肺金。

補虛重在補脾,以絕水源。補腎重在補陰,以水生函木。

五行之扶土抑木法:

醫籍曰:「不去瘀則補無力,徒去瘀,則脾胃更傷,應雙管齊下,法當和中瀉木去寒,用小建中湯加味主之,方中白芍桂枝幹姜,炙草半夏,橘並,川椒,當參白朮。即扶土抑木法。

五行治法論:

如主病脾氣虛弱,消化及吸收不良,血的生化之源不足,則肝失所養,致肝脾兩虛,脾失運化,水濕積聚,化生痰飲,則見水腫,尿少,倦怠腹脹。治法,宜補脾法,使脾氣旺則肺氣亦充,稱為補土生金。及和胃降逆,溫中利氣等法。

醫家王復的五行說治法論「難經。七十五難」云:「東方實(肝)西方虛(肺)瀉南方(心)補北方(腎)。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王氏認為:「火來木之子,子火既助木母,而致肝氣亢實,只有補水來瀉火,使水能勝火。」

醫家劉河間說:「肝木望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故治療應以培土生金為主,肺氣得宣,肝木乃平。則眩暈等症,亦可自除。」

「內經」認為:「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脾生肉,肉生肺。」「脾胃虛損,不能滋養肺氣,叫做土不生金。」心腎虛衰,腎水不能上升,或心火不能下降,勢必引起氣血失調。因陽氣不足,故脈微;陰血不足,故脈細。氣血虛衰,精神萎靡不振,故但欲寐。

江天成寫於中國河南信陽。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0年12月18日星期6。


推薦閱讀:

【諸神論壇·與鴻鈞老祖對話】~談「五行」
練五行拳的幾個問題
此定六親法與六爻八卦定六親法、陰陽五行的旺相取用、奇門遁甲的旺相取用截然不同,為筆者所獨創...
關於五行相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五行神靈】金木水火土

TAG:中醫 | 五行 | 陰陽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