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議中朝關係

在中國與朝鮮的國家關係中,有人主張中國一如既往地為了自己國家利益無私地援助朝鮮;有人認為朝鮮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包袱,當然應該斷然拋棄;也有人認為中國要扔掉包袱不要緊,但是要慢慢來,以免招致朝鮮的核報復,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在這三種看法中,第二種應是可取的。為什麼呢?緣由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國際政治層面來看,朝鮮半島問題是二戰遺留問題,冷戰早已結束,朝鮮半島南北分立狀態也應該結束。

二戰結束後,蘇聯崛起為世界性的大國,鑒於它在二戰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突出貢獻,美蘇兩國分治世界,達成《雅爾塔協定》。遂使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朝鮮半島分為朝鮮和韓國。在美蘇冷戰過程中,無論是德國還是朝鮮半島都不可能結束分裂而實現國家民族的統一,當時處於對立的兩極的國際政治格局不允許它們這樣做。當冷戰接近結束,美蘇兩國對立緩和,1990年,德國乘機實現國家統一,解決了二戰遺留的一大難題。蘇聯解體後,冷戰徹底結束,國際政治格局發生突變,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霸主。

在東北亞地區,二戰遺留的難題有兩個還遠遠沒有解決。一個就是日本對二戰侵略歷史的認識問題,即二戰之前東亞戰爭策源地的問題,另一個是朝鮮半島南北分治問題,這兩個問題至今都沒有解決。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世界性戰爭,規模最大,人類的損失最重。若是戰爭的結束不能給後人留有歷史教訓,豈不是白白犧牲?尤其是日本對其侵略歷史不敢坦然認罪。對此,中國人不會輕易忘記。

對於朝鮮半島的南北分治問題,也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二戰之前,朝鮮半島是一個統一國家,南北同屬一個民族。二戰之後,大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人為地把朝鮮半島分為兩個國家,將一個民族一分為二,就像對待德國一樣。朝鮮和韓國分別成為兩大對立陣營的附庸國,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國家命運。冷戰早已結束,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對立也成為歷史,朝鮮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作為大國政治博弈棋子的朝鮮也失去了它獨特的作用。因此,中國也沒有必要把一顆廢棋子供奉起來。朝鮮已經不是對付美帝國主義的前沿陣地,它只是中國諸多周邊國家中的一個小國,而且是一個異常貧窮的國家,它應該與韓國統一為一個民族國家,從而脫離持續了六十五年之久的經濟苦海,從而也可以減輕中國對朝鮮的經濟負擔。朝鮮的發展,是韓國的責任,不是中國的責任,只是因為朝鮮與韓國本為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這也符合當前的國際慣例。

冷戰結束之後,國際政治的很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朝鮮半島南北兩個國家是不該仍舊處於對立對抗和相互威脅的狀態。再說,民族的統一對於朝鮮半島來說是遲早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改變這一歷史發展趨勢,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無法阻擋這個民族發展的方向。中國已經放棄冷戰思維,進入外交新布局。美國因為歷史的慣性,秉持了那麼久的冷戰思維,要改變也難。但是,國際政治格局的結構,確確實實正在發生轉變,美國即使不願意改變外交思維,也是不行的。若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沒有對立和對抗的政治意識,朝鮮半島的南北統一,將會實現,恢復這個民族發展的常態,也讓半島無核化得以踐行。中國對朝鮮的核擔憂可以去除,從此亦可高枕無憂。

第二,從地緣政治方面來看,朝鮮的緩衝區作用已經失去,對中國而言失去了利用價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沒有必要將朝鮮背負在自己的肩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金日成和斯大林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發動了朝鮮戰爭,卻把中國推到了戰爭的前沿。金日成為了統一朝鮮半島,實現國家統一大業。斯大林為了弱化中國,讓中國受制於他。面對氣勢洶洶的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中國無奈只好選擇走向戰場,其代價就是台灣的不統一。朝鮮自己招災惹禍,應付不了,禍及中國。這緩衝區的作用,不僅沒有起到保護中國的功能,反而給中國惹了不少的外交麻煩,甚至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從歷史上看,朝鮮擁核的決心,絕無改變。這與中國半島無核化的外交構想正好相反。雖然中國給了朝鮮巨大的無私的經濟援助,但是中國並不能影響朝鮮擁核的意志。一旦,朝鮮擁有核武器,受到直接威脅的國家,不是遠在天邊的美國,而是近在咫尺的中國。這個中國的緩衝區,將會變成中國的雷陣區。與此同時,韓國和日本就會有借口發展核武器,尤其是對歷史問題沒有正確認識的日本。如此,中國周邊的地區安全形勢就會越來越嚴峻,中國應付起來難度加大。

在前後六輪的六方會談中,中國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讓朝鮮放棄核武器,最後不得不不了了之。朝鮮不按外交常理出牌,對周邊大國,尤其中國,毫無誠信可言。朝鮮不是一個息事寧人的國家,而是一個處處挑起事端的國家。對於一個這樣的國家,何來緩衝作用?只要不給中國找事,中國已是滿意了。

在過去的歷史上,地緣政治的緩衝區,確實有它的保護功能。距離曾經是阻擋戰爭和減緩戰爭爆發的重大因素,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距離更是不可替代的戰爭因素。在常規武器時代,緩衝區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在國土的西部,不斷擴充緩衝區,都是基於這一理論。建立一個緩衝區,對於一個國家的安全而言,事關重大。朝鮮戰爭時期,中國也是基於這個地緣政治的考慮,才做出出兵朝鮮的軍事戰略。可是,在如今這個軍事高科技發達的時代,信息戰、網路戰、電子戰、太空戰等新型戰爭的面前,緩衝區的地緣因素是否存在,真是一個問題。但是,地緣政治因素的作用不斷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鑒於此,朝鮮這個中國的緩衝區,是否值得中國做出巨大的付出,已經非常明顯。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朝鮮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保護朝鮮是中原王朝的義務和責任。在現在這個主權國家的時代,中國沒有義務和責任對朝鮮的安全負責,反過來對於朝鮮來說也是如此。所以,朝鮮這個地緣政治的緩衝區國,該是從中國身上卸下來的時候了。中國不該屢屢執迷不悟,在這個方面,讓小小的朝鮮以此為借口牽著鼻子走。

現在,朝鮮反而把中國當作外交中的靠山,說得不好聽,就是棋子。朝鮮惹是生非,中國在後面給它擦屁股,朝鮮完全不顧中國的臉面,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中國也是拿朝鮮沒有有效的辦法,不得不聽它擺布,就像菲律賓擺布美國一樣。不僅僅中國如此,周邊大國甚至包括美國也是偶爾被朝鮮耍弄一下。如此喪失理性的國家,怎麼能做中國的緩衝國?朝鮮根本不可能心甘情願做個緩衝國。

朝鮮周邊被韓國、中國、日本、俄羅斯所圍,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像朝鮮那樣緊閉自己的國門,任由世界經濟大潮把自己沖刷到世界的邊緣。這種非正常狀態遲早會發生改變,中國應該幫助朝鮮儘快融入全球化的發展中去,不能僅僅孤立地做個大國的緩衝國。朝鮮在這方面的利用價值,已經蕩然無存,中國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第三,從彼此的國內政治層面來看,朝鮮早已成為中國外交中的負資產,對中國貽害無窮,應當棄之。

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對於政治意識形態相同的國家,引為同志和兄弟。朝鮮,這個中國的小鄰居,同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員,中國善待它,自是不在話下。那時的中國與朝鮮在政治上有著諸多的共同語言,溝通無礙。中國執迷於用鮮血鑄成的友誼,一廂情願,滿足自己的國家虛榮心,而朝鮮背靠大樹好乘涼,不靠白不靠。中國和朝鮮從彼此的國家關係中,各取所需,良好的國家關係持續至今。

其實,中國在與某些社會主義小國的國家關係中,應該銘記其中的歷史教訓。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阿爾巴尼亞曾是中國的「第一號朋友」,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就像自己的左手援助右手。這種「堅如鋼鐵,純如水晶」的國家關係,在中國減少援助後,這個歐洲「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開始與中國交惡,兩國關係進入寒冷的嚴冬。中國與越南的關係,也是由社會主義的兄弟轉為戰爭上相互廝殺的敵人。國家間的關係,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而不是由相同的政治意識形態來決定。中國與朝鮮也是如此,只是兩者的國家關係更趨複雜。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現代化的發展,中國的政治意識形態開始解構,出現意識形態認同危機。國內尚且如此,怎麼還能認同朝鮮僵化的政治意識形態呢?沒有這種認同,中國與朝鮮的國家關係自然會受到深刻而又嚴峻的影響。

除此之外,朝鮮的政治狀態,也不為中國所接收。目前的朝鮮,猶如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段多麼荒唐的歷史。現如今,走出荒唐的中國,再看到朝鮮身陷荒唐中,除了苦笑,還能做什麼呢?意識形態的改變,慘痛的歷史教訓,讓中國重新認識了朝鮮的政治真面目。

朝鮮名義是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實際上是一種封建主義的專制獨裁的王朝國家。首先,朝鮮的世襲制,最為世人詬病。到現在為止,朝鮮已經是三代世襲,這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政治體制都是格格不入的政治形態。其政治體制的本質,是封建世襲制。其次,朝鮮的軍事化。朝鮮把國家的主要精力多放在發展軍事和核武器上,經濟凋敝,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國家治理到餓死人的地步,政府對民生問題不管不顧,竟然還敢聲稱是社會主義國家,真是掛羊頭賣狗肉,赤裸裸地給社會主義臉上抹黑。最後,朝鮮社會完全政治化,這樣一個實行政治高壓的國家,根本談不上經濟發展,人民的自由。單靠政治崇拜來獲取執政合法性,永遠沒有永久的成功。因為它讓人活在政治亢奮中,沒有真正的作為人的自我。政治興奮劑給社會帶來的是漫無邊際的恐懼,而不是發展和希望,這樣的政府只有依靠閉關鎖國才能短暫地延續它的生命。

當年,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依靠「恐怖」二字,在二戰之初,就準確地預料了希特勒的倒台。在冷戰結束之前,又罕見地預料了蘇聯的政治解體。現在明智而又理性的中國,也可以憑藉這個緣由,認清朝鮮社會發展不具備可持續性,對於這一點兒,中國應該心中有數,早作準備。不是中國一定要對朝鮮棄之不管,而是朝鮮這個國家不值得中國為它付出代價,它已經變成中國外交中的政治負資產。

再說,中國對朝鮮早已仁至義盡,若是沒有中國無私的經濟援助,朝鮮也許早就不存在了。中國已經進行了成功的經濟體制改革,今後還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與朝鮮政治體制的距離越來越遙遠,中國對朝鮮的容忍度越來越小。朝鮮一再挑戰中國外交的極限,一再觸及兩國關係的底線。因此,中國不如早作打算,棄之如敝履。

總之,中國與朝鮮之間的國家關係,無論是從國際政治層面,還是從地緣政治層面,再從兩國國內政治層面,都需要中國對朝鮮的關係做出新的認識,理順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該放棄,就果斷地放棄,甩掉這個經濟包袱。在國際社會上,不能一味地袒護朝鮮,任由朝鮮給中國政治抹黑。作為朝鮮的外部因素,中國應該積極促使朝鮮進行經濟改革,及早改變落後的國家面目,促動朝鮮與韓國談判朝鮮半島統一。

張玉芝

(聯合早報網編輯:薛之白 )


推薦閱讀:

新時代下的僱主與員工新型關係
手指紋與人的關係
月令與日支的關係
鼻孔大與財運的關係 | 面相
職場中搞好人際關係36條

TAG: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