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山水畫欣賞(四)

張大千山水畫欣賞(四)

富春江一曲 鏡心 設色紙本 1966年作

題識:丙午開歲,似孟鍾仁兄法家雅教。張大千爰。畫背:富春江一曲。王伯元先生之友。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此幅作於「大風堂」定製日本羅紋紙上。上款人王孟鍾,曾任中南銀行天津分行總經歷。此幅畫背大千自題「富春江一曲。王伯元先生之友。」可推知此幅應為王伯元代王孟鍾向大千求得。王伯元,號一貫軒主人,是解放前上海大名鼎鼎的「金子大王」。王伯元素來喜好書畫,尤好碑帖與書畫的收藏。與當時海上吳湖帆、張大千、馮超然等人熟稔。

張大千先生的潑墨潑彩風格的形成,原因當然很複雜,但最主要可歸納為四項因素:(1)眼疾為主要近因,(2)傳統繪畫基礎之完成,(3)西方當代藝術的接觸與刺激,(4)自我求變的精神與知友的激發,四種因素交互影響、配合與激蕩。張大千自己說:「並不是我發明了什麼新畫法,也是古人用過的,只是後來大家不用了,我再用出來而已。」大千的潑法,並不單純地往畫紙(絹)上潑墨,而是相當費時費事,其繁複的過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首先他將畫紙或畫絹貼在板上,作畫之前,還得先噴濕紙、絹,再緩緩將調好的墨汁潑上。其後,令門人子侄,各持木板一端傾側搖動,直到他滿意為止。等到墨暈固定後,大千由遠處不同角度觀看,再細加經營,審度再三,才用傳統的筆法在適當位置略加皴法,再點綴人物、屋宇、橋樑、舟楫。於是從混沌中開闢一片山川出來,為此他又增添一方閑章「辟混沌手」,符合併滿足他說「藝術家是上帝」的觀點。由於每一次潑墨流動的效果絕不會重複相同,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創造經驗,畫面、章法也絕不會有雷同,此與西方自動性技法相通。大千處理畫面的方式和他對完成度的要求,端賴他長年養成的傳統山水素養,以及他對真山水的閱歷,二者相互醞釀而成,仍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範圍之內。潑彩的技法則是大千創作的最後發展階段,實際上是用半自動技法來畫傳統的沒骨畫,或青綠山水。他往往先用潑墨作為底色,然後在墨汁將干未乾的適當時機,將石青、石綠重疊潑在墨汁上,有時也可用毛筆拖引,使得色彩與墨色暈成一氣,避免生拼硬湊的痕迹。一旦干透,每幅的效果各異,有流動暈開的,也有沈積堆疊的,有斑駁的,也有渾化無跡的,然後,他一再地顛倒審視,漸漸在他心目中萌生出丘壑溪澗,布置房屋、道路,加添舟橋、高士等等。一般需等候色彩水墨干透,才能夠在渾沌中辟出山水,因為需時不一,有的一時不能完成者,甚至過了幾年才斟酌出適當的布局,然後點綴完成。

江山帆影 立軸 紙本 1966年作

益都游 立軸 設色紙本 丙午(1966年)作

詩塘:霽翠群峰滴,風湍眾壑號。幽禽鳴更寂,老樹曲仍高。有客攀危石,尋問濁醪。十年嗟已晚,卜宅首頻搔。(有易挈字)子章親家招同寧一、大千及門生子?同游益都石瀨道中得此,並拈小詩,即乞吟教。弟爰。鈐印:張爰私印、老董風流尚可攀、八德園

《益都游》為畫家1966年在巴西寫贈親家李子章,屬其1960年代潑彩山水的上乘之作。當時大千的潑墨潑彩技法已臻成熟,尤喜將潑彩與傳統山水結合表現。畫中對具有厚度與質感的礦物顏料的運用得心應手,右下側的溪山樹石,重於勾勒,左上方的雲霧峰巒,偏於潑染,雖對比強烈,然皆統一於墨章色暈的氤氳氣象中。筆下溪山,雖稱海外,無缽故國,正是大千「不知何處是他鄉」積苳與鄉愁的寫照。1954年,張大千移居巴西聖保羅,李子章是他在巴西的鄰居,缽國他鄉,老來鄰伴,交情自非尋常。196年,大千最心愛的小女兒張心沛嫁與李子章之子李先覺,兩家更成為兒女親家,分外親密。大千不少晚年佳作均贈予子章親家、心沛,甚至心沛的女兒。移居巴西後,大千將當地不少地名「中國化」,如「Sao Paulo」為「三巴」、鄰縣為「蜀山樂」,以寄鄉思。距聖保羅五十公里的一座小城,名「Itu」,因「Itu」與益都同音,故稱當地為益都。此地山明水秀,風景佳勝,有小溪,盛產花崗岩。1966年春,大千約李子章、賀寧一及門生子侄多人同笴。旅途中大千想起自己1936年真正的「益都游」,其時二三友人招大千同游山東益都,大千曾作《益都游屐》詩紀之:「霽翠群峰滴,風湍眾壑號。幽禽鳴不亂,老樹曲仍高。投杖攀危石,尋村問濁醪。十年嗟已晚,卜宅首頻搔。」 三十年過?,真景幻境,題真景之詩於幻境之畫,唯變「幽禽鳴不亂」之「不亂」為「更寂」,易「投杖攀危石」之「投杖」為「挈客」。

山居圖 鏡心 紙本 1966年作

款識:十年塵土路西東,野寺來聽破曉鍾。便欲買山結茅屋,柴門日日白雲封。丙午四月,游石瀨光一日宿道中古剎,寫此圖。爰翁。鈐印:張爰私印、大千

本幅《山居圖》體現了光霧之色的渾闊變化,呈現出陰雨後的晴明景色,山間或是明快的雲影山光的短暫停留,或是瓢動的陰雲、濃霧附著的山峰、掩映的溪水,或是幽谷和深林中的明凈、沉鬱的氛圍。張大千將大自然神奇幽深、明滅顯晦的景緻通過亮麗的色彩挪移到有限的畫面之上,有著陰明晴晦自然境象的萬千變化,王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詩意確實深切地表達出對他的繪畫特徵。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不僅是大自然境象的張本,也凝聚著內心情感的波動。張大千往往通過詩意來獲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繪畫中往往帶有夢幻成分,既有他個人長久形成的文化積澱的流露,也有對以往遊歷的回憶和沉思,不完全是寫生的基調。

攜琴訪友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67年作

款識:丁未夏日,大風堂寫,爰翁。鈐印:大千唯印大幸

詩堂:光光白日銀漢落。短筇聊可支疲腳。鳥吟斷澗錯雙眸,僧里(坐)危樓專一壑。破石雷車壓帽檐,涇珠鮫館垂簾箔。噴霧君且起潛龍,抱月吾將控飛鶴。萬怪蟠胸,孰可坐。卅年弟與君璧、介堪雁山觀瀑所作。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丁未

本幅作品創作於1967年,此時是張大千發展出有整體感的、成熟的潑墨、潑彩的時期。作品採用潑墨、潑彩加傳統技法相結合的方式,先潑墨再潑彩,從墨彩流動自然形態中捕捉形象,再用傳統的鉤皴補充描繪出山嶺、飛瀑、古松、屋宇的具體形態。色調為青綠,單純而明麗,細微之處又有色階的變化。這樣既使得山有蒼茫雄渾的氣勢,又有光彩躍動奇詭意趣。一條飛瀑婉轉而下,給畫面來了無窮的生命力。幾株古松突兀而出,宛若蛟龍,更凸顯出山勢的險峻,在山腳和山頂特意用屋宇來收拾畫面,更增添了一絲神秘氣息,引人遐想。作品將水墨與青綠交融一體,產生斑斕陸離的色彩效果,有似夢境般奇幻美麗。充分體現出張大千潛心於自然山水,讓生命得到寄託與和諧的人生境界,是人與自然的親密融合。

煙江霞色 鏡心 設色紙本

題識:本無煙瘴亦無塵,雞犬桑麻亦有鄰。萬里投荒應是喜,亂離仍作太平人。孟傑先生方家正之,大千張爰。鈐印:張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八德園長年

春山暮雪 鏡心 設色紙本

題識:春山暮雪。爰翁,三巴摩詰山八德園作。鈐印:大千唯印大年、八德園長年、大風堂

《春山暮雪》所用的紙張是大千在日本特製的「大風堂紙」,由於是仿造宋代羅紋宣而成,所以紙張堅結而平滑,雖薄卻頗耐擦磨,青綠重彩施於其上,浮於表面而不沉入紙內,特別顯出色彩的華麗。此作畫面左右各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左邊山石嶙嶙,群松圍繞,白雲鎖其腰,宛如人境之地,可以悠遊其間。右邊則一片清涼,流動的青綠,猶如山脈蜿蜒,殘雪鋪頂,白色世界仍透露出勃勃生機,美麗卻不能親近。二者強烈的對比,更顯出大千的絕技,而竟將署款落於此間更是巧妙,顯出大千先生藝高人膽大。

雨後山潤 設色紙本 丙午(1966年)作

款識:咸和仁兄方家正之。丙午夏,爰翁大風堂寫。鈐印:大千唯印大年

本幅作品創作於一九六六年,畫家著意表現的是雨後的山川景色,尤其抓住了「濕潤」的要點。在作品中,張大千已經部分展現出其潑墨潑彩的全新技法,筆墨酣暢,縱橫恣肆,充分利用了水的隨機性與表現力,來描繪雨後雲霧繚繞、山水清秀的場景。在色墨結合的方面,《雨後山潤圖》采潑彩與潑墨為一爐,其特點不在於誇耀色彩的絢爛奪目,反而強調色墨協調融合的效果。全圖在視覺上呈現色中帶墨,墨中帶色,潑彩在大塊的潑墨中若隱若現。

雲山古剎

《雲山古剎》布局有序,主次分明,中間採取潑墨潑彩之法,形成墨色酣重的主體山脈,營造出煙風雲霧漂浮於山林上空的奇景,不但具有意象迷離的浪漫氣氛,也有相當強之寫實效果。周圍以淡彩潑染,把如真似幻的抽象造型與大自然具體形象有機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遠處則用筆勾勒群山屋舍,與潑墨潑彩形成的雲霧虛幻相映襯,更顯蒼茫,瑰麗絢爛。畫幅採取了鳥瞰構圖之視點,氣勢龐大,造境雄奇,運筆舒緩迅疾,墨韻濃淡虛實,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大自然的萬千氣象。藝術源於自然而又回歸自然,這種中西結合的全新畫風,使山水作品之畫面更加浪漫自由、靈巧新穎。

雲山幽居 片連框 設色金箋 1966年作

洞天山堂 設色紙本 1967年作

款識:此亦洞天山堂意。舊傳董元真跡,實房山、子久以後筆,偶為仲英賢弟拈出之。兄爰。鈐印:大千唯印大年、八德園長年、丁未

張大千自六十歲以後畫法大變,多作潑墨潑彩山水,此幅雖謂以宋元大家手筆為之,實是自出胸臆,墨彩淋漓,輕鬆自然,頗有現代水彩畫的清新之感,卻又不失傳統本色。

瑞士雪山 紙本潑彩 鏡片 丁未(1967年)作

款識:乙巳年十月既望,瑞士歸來涉事,爰翁摩詰山園。鈐印:大千唯印大幸

這幅作品全畫以色彩為主,雖然這些色彩都是傳統國畫中的顏色,但是整體效果而言,都與傳統的中國畫有較大的距離。在畫法方面,大千拋開用毛筆,不在他完全控制的情形下施於畫面,反而使用半自動的技法,將色彩潑於畫面上,然後控制其流動,使色彩與色彩間產生重迭或暈合,如此將傳統的中國畫線條減至最低的程度。不但造型與組合,以及全畫面並無留白的章法和色彩,都與傳統中國畫大不相同,甚至全畫強調色彩、光影強烈對比的觀念,也是傳統畫中前所未見者。

《瑞士雪山》是畫在日本制的金色畫紙上,層層潑彩間,顏色稀薄處透析出泛金的底色,在右上方尚有一兩塊金色的原色,在不同的視角下反映出各種層次的反光。大千在1967至1969年間探索不同的潑彩法,曾經喜用白粉,就如此幅中,他用白粉來表現山頂受光面的積雪和山腰的白雲。在此畫的正上方則稍加類似傳統皴法的筆觸,卻又故意不留筆蹤,類似所謂的「蟲蝕木、屋漏痕」,以示山脊的紋理。右上角的白色、淺藍色和金色與左方的深色,呈現色彩與明暗的強烈對比,因而有陽光自雲隙透射在白雪上的微妙光線變化的感覺。這種美感並不屬於中國的傳統山水,顯然是結合了西方繪畫的影響以及他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雙重結果。

碧峰古寺 設色金箋 1967年作 (5242.26萬元,2010年12月香港佳士得)

題識:爰翁,五亭湖上制。鈐印:丁未、大千唯印大年

張大千的八德園有一座三十畝地大的水池,池水來自天上的驟雨。湖畔建了五座亭子,除了點綴風景外,避雨亦極實用,即使在亭中避雨看雨,一片空濛,似煙似霧,對大千先生日後所畫的潑墨、潑彩是頗有影響的。

《碧峰古寺》,畫面如同直挺高山聳立面前,氣勢攝人,近景水草密而不亂,層層迭迭於氤氳水氣中,濃重的青綠色彩夾著水份,潑在畫面自上而下,或沉澱、或相融,如同山壁間光影幻化,顏色自雲嵐中透出,石壁肌理若隱若現,神秘且華麗。

雨後嵐新 鏡心 設色紙本 1967年作 (537.6萬元,2009年6月浙江保利)

款識:五十六年五月,摩詰山團雨後嵐新寫此。鈐印:西川張爰、金石同壽、大千世界、大風堂、直造古人不到處

(未完 待續)

推薦閱讀:

辦公室如何更霸氣?一幅山水畫足矣
石濤筆下的山水,秀麗澄澈!
客廳怎麼掛字畫?山水國畫裝飾的四條建議!
山水田園詩派
客廳掛山水畫有什麼講究?裡面大有講究,別不懂裝懂

TAG:山水畫 | 山水 | 張大千 | 千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