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富也不可富孩子(2)

向孩子說「不」的藝術

今天的孩子生活環境大多不差,要培養自控能力非一朝一夕可行,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言談舉止更有著權威性的影響。只要父母能把握機會,從小訓練孩子控制消費的慾望,將會大大增強他們日後的理財能力。

社會普遍認為現在孩子對責任感完全提不起興趣,總會找借口逃避。公平點說,孩子的自制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對責任心的看法往往是父母潛移默化地灌輸給他們的。這話何解?相信每位父母都曾夢想自己的孩子能有責任心,希望這簡單地如同收拾玩具,孩子們還能自覺地溫習,甚至控制物慾追求也是如此。夢想是有的,然而,現代父母卻不大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當孩子遇上困難時,他們總會如影隨形地急急幫孩子解決,看似是愛的表現,讓孩子能多些時間溫習和休息,其實這正阻礙了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的培養。

我接送兒子上下學的途中,經常碰上幾位十餘歲的中學生,書包和樂器仍由家佣代提,自己則輕鬆上路。當然這可能是出於父母的吩咐,也可能是他們自己的要求。綜觀如此,孩子若自幼不願承擔責任,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到他們長大後便難成大器。

父母最需要給予孩子的並不是金錢,而是教導他們學會如何承擔責任,讓他們正確地生活。即使父母給他們再多的財富金錢,倘若他們沒有責任心,只顧坐享其成,最終也會彈盡糧絕。

有些父母則主張無為而治,讓孩子自由發展。他們認為在孩子身上強加規則,只會造成反抗,破壞親子關係。其實,責任感是成為好孩子的先決條件,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的道德水平和價值觀也不會太過偏差。而設立界限,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第一步,特別是在孩子年幼時,為他們劃定界線,父母是責無旁貸的。

共同定立規則學自律

談到理財的層面,要培養良好的自控能力,父母應提前與孩子一同訂立一些消費規則,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地遵守。例如,告訴孩子說明某些物品是不能購買的,哪些可以讓他們自由地使用零用錢,這無疑能有效地訓練他們的自制能力,也是在間接地培養他們自律。經驗告訴我們,用一些共同制定的規則來管教孩子,效果遠勝於父母不斷地啰啰嗦嗦。

曾聽過不少家長和孩子為遊戲機而爭吵,影響親子關係,其實正反雙方都有大量的論點支持,如遊戲機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容易使孩子沉迷其中,不能專註於學業。另一方面,遊戲機也是這一代孩子的共同話題,他們需要藉此融入社交圈子,建立自我認同感等。

暫且不討論擁有遊戲機的利弊,有位家長提出一個頗為聰明的處理方法,值得借鑒。他深知以高壓政策否決孩子的要求,孩子心裡也不服氣,甚至會破壞雙方關係。那位家長決定資助孩子購買遊戲機(即孩子自己也要出一份錢),然後大家一同訂立條款,猶如成人世界裡做生意簽合同,其中包括每日只能玩十五分鐘、要完成功課才能玩、一旦吵架立刻沒收等等。結果當然是大團圓結局,孩子認真地遵守條款。

軟硬兼施

有趣的是,這股熱情維持了三個月。其後,孩子對玩遊戲機已不大熱衷,那家長也慶幸當初沒有以高壓政策破壞雙方關係。這件事啟發了我,在處理有關孩子用錢的問題時,必須有耐心,不能墨守成規,而創意往往只會在父母情緒穩定時才會湧現。因此家長切忌在情緒不穩時與孩子討論金錢使用的問題,以免適得其反。

此外,適當地拒絕孩子的要求是必要的。不論家境如何,對孩子的物質供應也要有節制,不宜隨意多給,否則會令孩子無所適從。有求必應的教導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不一定是好。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設法讓孩子知道,凡事不是唾手可得的,通過一些錯誤方法,如發脾氣或欺騙,更是不會得逞,從而希望孩子養成凡事不向錢看的態度。

拒絕孩子要求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必須要堅定果斷,不能拖泥帶水,切忌讓孩子以為還有爭取空間,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被拒絕的背後緣由。不少父母的通病是只會對孩子的要求嚴厲地說「不」(有時甚至帶著一些情緒),而沒有任何解釋或理由。最後,孩子會將之解讀為父母的自私行為,只懂得濫用權威去欺壓他們,令親子關係惡化,結果出現雙輸的局面。

推薦閱讀:

順產生出來的孩子要比剖腹產生出來的聰明嗎?
別人家小孩打你家小孩,你作為大人該怎麼處理?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所有父母該學的必修課
家裡的文昌位在哪裡?孩子想要學習好的看過來
專家分享:想讓你家孩子的數學更好?這個方法很重要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