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流通分
《無量壽經講記》
(凈空法師1994年於新加坡居士林第3次宣講)
流通分
第四十三品以下,是本經的流通分。《無量壽經》經文的確不長,一本小冊子,經文不長。它這個架勢擺在這裡,真的是大經的姿態,跟《華嚴》、《法華》沒有兩樣。為什麼呢?序分長,流通分長,不是像一般經典,序分、流通分只有幾行經文。它都很長,所以這個是大經的架勢。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有不少人誤會我們念佛求生凈土是自了漢、小乘人,我們自己對凈宗沒有研究,聽到人家這樣一批評,想想沒錯,他學大乘,我學小乘,我不如他,算了,我不學凈土了不念佛了,跟他學大乘去了。這是對於凈宗不了解、不認識,犯的過失。自己造成障礙,造成嚴重的損失。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非是小乘」,這個法門不是小乘。
佛告慈氏,
叫著彌勒菩薩給他說,叫著他的名字,下面就有重要的開示,提醒他注意。
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
這一句是總結前面一品。你看看十方世界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的,你看看那些菩薩摩訶薩,看他們,「善獲利益」。關鍵的字眼,就在「善」,善是什麼?他們會,他們會獲得利益,最巧妙、最殊勝的方法。這個善,善到什麼程度呢?你們諸位能不能答的出來呢?答案都在經文裡面,就是「能於七日之中,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這不是善嗎?這個是真正不可思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這是佛說了,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
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很歡喜,能生這個一念心,
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這個大,沒有法子形容。我們無量劫來不能脫離生死輪迴,無量劫來供養無量諸佛,種植善根,想想看今天還是這個樣子。這念佛一往生,從我們凡夫地一下就拉到七地、八地菩薩了,比坐直升機還快,這個利益還得了嗎?照一般的講法,我們凡夫真的把見思煩惱斷盡了,如法修行修到七地菩薩,要用兩個阿僧祇劫。我們幾天就成功了,你說這個利益大到什麼程度?經上講的大,到底有多大?我們心裡要有個概念,不能含糊籠統,才能知道它真實的利益。
那麼這個裡面,這兩句非常重要:「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你能不能得這樣大的利益,從凡夫地一下就超越去當七地、八地菩薩,關鍵就在這兩句。只要把這兩句搞清楚、做到了,你這個利益,諸佛如來看到歡喜,所有菩薩看到你佩服。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你,那些大菩薩拍拍你的肩膀,你真了不起。為什麼呢?他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得這個地位,你怎麼一下就得到了,他怎能不佩服呢?像這個五十層大樓一樣,他是爬樓梯,一步一步,好辛苦才爬到頂上,你坐電梯一下子就上去了,他怎麼能不佩服呢?真的佩服,你這個速度太快了,這叫一步登天。
「歸依」,這是第一個條件。歸是回頭,從六道輪迴回頭,依西方極樂世界。六道輪迴的事情我不幹了,我統統把它捨棄掉了,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依靠,我依極樂世界。從一切諸佛菩薩回過頭來,我從前拜這個佛、拜那個菩薩,拜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現在我都回頭了,專拜阿彌陀佛,我要依阿彌陀佛,依一尊。從前我念好多經典,什麼《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現在我統統都不念了,專門依靠《無量壽經》。你要曉得從哪裡歸?依什麼?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從世出世間法回頭。不但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回頭。專依無量壽佛,專依《無量壽經》,這個叫歸依。又念阿彌陀佛,還不能忘記本師釋迦牟尼佛,感情深厚,不能忘掉他。又不能忘掉觀世音菩薩,我有難的時候他不來救我了。藥師如來也要念,害病的時候還有辦法,還有人幫忙。你把諸佛菩薩一個人分做一樁事情,得罪一個不行,對我生活有關係,統統要念,這就念雜了、念亂了。這個就是沒有歸也沒有依,這個不行。諸位要曉得,你念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都尊敬你,你要是有病,藥師佛怎麼會不來呢?阿彌陀佛的學生,趕快去。你念他,他倒未必。唉呀!你巴結我,算了,我不受你的巴結,他還不幫你的忙。你念阿彌陀佛,他非幫忙不可。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一切諸佛如來都護念。阿彌陀佛的學生,了不起,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所以你要懂得歸依。
「瞻禮」就是念佛,身禮敬阿彌陀佛,身禮敬。禮敬,前面我也曾經跟諸位說了,不一定是每一天要拜多少拜,不是這個意思。你有時間拜佛當然很好,沒有時間也沒有關係。禮敬是你真誠恭敬心對阿彌陀佛、對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禮拜,這就是禮。瞻就是念,口稱名,心裏面觀想。心裡頭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身禮敬阿彌陀佛,三業恭敬。
「如說修行」,如說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的這一部《無量壽經》,依照這一部經典的理論、方法、教誨去修行,把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以《無量壽經》的標準修正過來,這叫做「如說修行」。我們就明白了,能這樣的做,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我們的解、我們的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叫真正學佛了。學哪一尊佛呢?學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榜樣,阿彌陀佛為典型。我們依照這個模式來修自己,把自己修的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那怎麼不成佛呢?怎麼會不往生呢?這個人得的利益大了,大到連佛都說不出。
當獲如上所說功德。
他一定能夠獲得像前面所說的功德利益,他能得到。
心無下劣,亦不貢高。
這個心無下劣,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謂的自卑感。他不會有自卑,他也不傲慢,他的心清凈,因為他明白佛所說的道理,知道生佛平等,知道性相一如,所以他對於一切法都不分別、不執著,他心是平的,清凈、平等、覺,所以這個自卑跟傲慢都沒有了。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他所成就的善根天天在增長,增上就是增長的意思。由此可知,他不退轉,天天在進步。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們讀了這一句經文,感到無比的欣慰。我們不僅是在學佛了,我們是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了。世尊在此地為我們授記的,只要我們做到前面四個字,你就是阿彌陀佛第一弟子了。「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你只要把這八個字做到,釋迦牟尼佛在此地就是給你授記,你是如來第一弟子。你要是真的清楚了,真的搞明白了,你能不幹嗎?彌陀第一弟子,你想想看,哪一尊佛不護念你,哪一尊護法神不保佑你。你現在在這個世間,還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我深深相信,你已經得了自在無礙了,已經是事事如意了,因為諸佛護念你,一切諸法善神都保佑你,你怎麼不如意,你怎麼不自在呢?都因為你是如來第一弟子。
這個地方這一句經文,跟本經第一品「正信序」裡面,你看列在上首第一個人憍陳如,尊者憍陳如。憍陳如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人,把那個第一證果的人擺在經典最前面。這個地方說,「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前後呼應。那麼由此可知,這一部經就是如來所說的第一經,這哪裡會有差錯呢?我們印這個經書的時候,我刻了一個圖章:「如來所說第一經」印在上面,就是根據這個地方講的。搞了這麼多年,這才識貨。以前不識貨,那麼多經典不曉得哪個第一。這個才認真,真的把它認出來了:這本經是第一經,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是如來第一弟子。
哪一尊如來認你做第一弟子呢?當然本師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決定承認的,不僅他們兩位承認,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你是他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最聽話的學生,最喜歡的學生。為什麼最喜歡呢?因為你馬上快要成佛了,他怎麼不喜歡啊!這一往生就成佛,決定一生成佛,是這麼一個道理。你們諸位想想看,還有哪一部經典、哪一個法門有這樣殊勝?我在世法、在佛法裡面,都是很會挑剔的人,不是最好的我決定不要,我要一定要選最好的,挑到別的更最好,底下就馬上就丟掉了。你看我過去搞《楞嚴》、搞《法華》、搞《華嚴》,到接觸到《無量壽經》,那就統統都丟掉了,都不要了。我清楚了,我很會挑。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的經句,我們要認識,要珍惜。以後人家再要說你是修小乘的、修自了漢的,你把這段經文念給他聽聽。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
這一段經文是世尊勸導大眾依教修行,不當疑惑。
「是故」,因前面所說這個緣故,佛才告訴與會當中的天人。天人愚痴、迷惑,不識貨,不知道這個法門是第一,不知道。阿修羅,提到阿修羅就曉得與會大眾當中有八部鬼神,這些都是六道凡夫。所以佛在此地特別勸勉他們,應當「愛樂修習」,應當愛這部經典,樂是喜歡這個法門,就像佛前面所說的「歸依瞻仰,如說修行。」
「生希有心」這一句話說得非常之好,古德常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這個經典確實如此,無量劫來希有難逄,你不要小看了!我們現在不是遇到了嘛?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嘛!《無量壽經》印了這麼多,到處在派發,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嗎!不容易,太難太難了,無量劫中難得遇到一次,所以要生稀有之心。
於此經中,生導師想。
導師是佛,引導我們斷煩惱、證菩提,引導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引導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引導我們往生凈土,證究竟佛果。導師啊!這個老師是誰呢?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導師,《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善友。我們每一天把它念一遍,就是接受老師的教導。老師慈悲教導,我們要信受奉行,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要接受,要如說修行。奉行就是如說修行。這是自修自利。
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
我們還有慈悲心,我得到利益了,得到好處了,看看還有許許多多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家親眷屬、朋友,他們還沒有得到,我們希望他們統統都能得到。「欲令無量眾生」,速就是快速,都能得到,都能像我一樣「安住得不退轉」,身心安穩,住在不退轉地。這個不退轉地,前面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明白:決定不為世法所動,世法裡頭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為它所動;不為佛法裡面任何一部經典、任何一個法門所動,死心塌地一心一意專求凈土,這個是安住不退轉地。
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
這是我們要想幫助眾生,幫助他們怎麼樣?一樣要勸他聽這個法門,勸他讀《無量壽經》,勸他聽《無量壽經》。這第二句裡面,利益尤其殊勝。為什麼呢?想見西方極樂世界「廣大莊嚴,攝受殊勝。」「攝受殊勝」這四個字,現在我們讀了有一點印象了,有一點概念了,殊勝到什麼程度呢?前面佛所講的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剎,每一個剎土裡面有無量無邊的菩薩,統統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攝受的殊勝,都是不退菩薩去往生的。「圓滿功德」,十方世界修行雖然有無量功德,但是沒有圓滿。如果圓滿了,那何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我們讀《華嚴經》,《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還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如果在毗盧遮那佛的會上,華藏世界也能夠得圓滿功德,這些人那就沒有發願求生西方凈土的必要啊!沒有必要。他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說明西方凈土是圓滿功德,究竟圓滿,所以連毗盧遮那佛旁邊的兩個大菩薩文殊、普賢,還要求生極樂世界,道理在這個地方。
我們看到這個事實了,能不求生嗎?能不見阿彌陀佛嗎?一定是道理搞清楚了,事實真相統統搞明白了,自然會生精進心,要來研究這個法門,研究這個經典,要來深入了。唯有斷疑,我們的清凈信心才能生的出來,你才會真心念佛,真心求生。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呢?念佛人不是真心。為什麼不是真心呢?道理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沒清楚,所以他雖然念佛,雖然求生,他的心愿不懇切。如果現在有別的利益現前了,他馬上就去了。今天晚上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你會不會來聽經呢?不聽,我賺錢要緊。你看看,一百萬美金,就把你的殊勝的利益斷掉了。賺一百萬美金,還是要搞生死輪迴,小利啊,太小了。這是大利,可是你不認識,你不知道這是大利,你把這個看小了,把那個看大了,顛倒、妄想啊,立刻就迷惑顛倒了。世間這樣的愚人很多,可能自己也是的。你們今天晚上為什麼來聽經?今天晚上沒錢賺了。不容易,實實在在不容易。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
為求法,真心,真心真意不會退屈。不是虛偽,不是假心。你要認為你真心,我剛才這個比喻是很現實的。如果這個利益擺在面前,你馬上動心了,你才曉得你的心是退屈諂偽,你根本就不是真心。但是這個呢,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以為你很真心,誠心誠意在學佛了,你那個誠心誠意經不起考驗。為什麼呢?名聞利養一誘惑,馬上就原形畢露了。經不起考驗,不是真心。真心,什麼世出世間法擺那裡,絕對不動搖。你看這個底下幾句比喻。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縱然是猛火叫你去跳,我也不懷疑,我也不後悔,考驗你的真心,你真誠究竟到什麼程度,能不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
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
佛說的那些十方世界往生的不退菩薩,他們為什麼成就?他們是真的求這個法門,是真求。這個法門是無上第一的微妙法門,超出一切經論之上,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經,《無量壽經》統統超越,所以它真的是如來所說第一經。這個不是我在此地,我修凈土在誇凈土,所謂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了,不是的。事實如此,樣樣依事實來說,絕對沒有誇張,它真的就是這樣的嘛。你要認為我在這兒誇張,好,我修凈土在贊凈土,誇張凈土,,這個未免說得太過分了一點了,你帶著疑悔之心,那你就錯了。諸位細細去讀經文,細細去體會、去揣摩,你就曉得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那一些菩薩在接觸的時候都尊重聽聞,唯有尊重聽聞,所以講尊師重道。對老師尊敬,為什麼呢?重道,這樣聽聞他得利益了。
過去曾經有人請教印光大師,學佛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寫的,印光大師答覆他:「有,誠敬二字是學佛的秘訣」,「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個尊重聽聞,就是誠敬。人如果能夠有十分誠敬,聽經會開悟。聽經為什麼不會開悟呢?誠敬的心不夠。一般人聽經的誠敬之心,只有一分、二分,所以得的利益並不多。能有九分、十分的時候,就會開悟。這一些菩薩十分的恭敬,「不生違背」,不生違背這一句裡面,就含著前面所講的「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他不違背嘛,他統統做到了,所以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見阿彌陀佛,見佛聞法,圓滿功德,是這麼回事情。末後這一句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這是真的。為什麼有許多菩薩想聽這個經聽不到呢?菩薩要知道有這部經,那有得不到的道理,是菩薩想最好有一個經、有一個方法,能叫我們快點成佛,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要搞無量劫,不要搞這麼長,這麼麻煩。想,有沒有這個經典他不知道,沒聽說過,無緣,沒有這個緣分。所以是「欲聞此經,而不能得」,不曉得有多少菩薩,這個人數比那個往生的人數,不知道又多了多少倍。
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因為這個緣故,你們今天有緣,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個時刻當中,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了,佛在這裡勸我們應求此法,你們應當認真的求生凈土,歸依瞻禮,如說修行,這個就對了。佛在此地,你看,多少次的勸告我們,勸我們求生凈土。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這裡面為我們講的佛法,在這個世間有四個時期,這是佛滅度之後,佛的法運總共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以後是末法時期,末法是一萬年。
經文上說「若於來世」,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佛滅度之後。說「乃至正法滅時」,這就是佛滅度一千年之後,那麼這是像法時期以及末法時期,末法是一萬年。換一句話說,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正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說這個經正是為我們大家所說的。
「當有眾生」這是說有緣的眾生。什麼樣的因緣呢?這個因緣深了,真的是無限的深廣:「植諸善本」,這個裡面最要緊的一句就是稱念彌陀名號,這個是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在這裡我們看到緣之深之廣,「無量諸佛」,實實在在沒有方法計算的出來,這稱之為無量諸佛。這是他過去生中善根深厚,善根、福德深厚。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善根、福德深厚。
「由彼如來加威力故」,這個「彼」不僅僅是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你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些諸佛如來都以本願威神加持你,你今天接觸到這本經、接觸到這個法門,你聽了才會生歡喜心,才會興起信、願,求生凈土。換一句話說,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基礎,縱然你遇到這個法門,你也很難相信,你也不容易接受。這就是諸佛所謂的「難信之法」。為什麼難呢?我們看這段經文就曉得那個難的原因,是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夠。要深深培養這個善根、福德。
「能於如是廣大法門」,這個法門,世尊釋迦牟尼佛稱讚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當中最廣大的法門。怎麼個廣?怎麼大?前面兩品我們都讀過了,都看到這個事實。
攝取受持,
「攝取」是阿彌陀佛接引我們,攝取就是接引的意思,他來歡迎我們,迎接我們。「受持」呢?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要接受,我們要保持,不能把它失掉,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自然就得到了。
當獲廣大一切智智,
這是說你必定能夠得到的,得到什麼?如來果地上的智慧,這個「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種智。兩個智,一個是講根本智,一個是後得智。這上面有個「一切」,這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兩種智慧圓滿。
於彼法中,廣大勝解,
這個「彼法」就是指凈土法門。凈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在大經裡頭常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的人,他才真正徹底的明了。等覺菩薩如果不得諸佛威神加持,也不能究竟圓滿。可見得這個法門真的是甚深、甚廣。那麼我們今天接觸到這個經典,讀誦、聽講,似乎不難嘛,我們也能理解嘛。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由彼如來加威力故」,你才能明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坐在這能講,也是諸佛如來威神加持。要不加持,我也不能說,你們也聽不懂。現在我能說一點,你們也聽懂了,統統是過去生中供養的無量諸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效果。所以我們能解,不但能解,勝解,勝是殊勝,也就是說我們理解,相當程度的透徹,不是泛泛之智。
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
能得真正的法喜充滿,這個歡喜心,所以才喜歡到處勸勉別人,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就是「廣為他說」。自己呢,非常喜歡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這後面兩句,決定不是勉強的,是自自然然你一定會這樣做。要問了,為什麼原因這樣做呢?就是前面「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你是真的明白了,真的透徹了,真得到這個真實利益,一定會這樣做。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
前面佛所講的這一段話,這是一個大前題,說明像法以後的狀況。像法以後,正好是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佛法傳到中國恰好是佛滅度一千年,這是在後漢時代,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到中國來的。那麼這個一千九百年中(從漢明帝算到今天,一千九百多年,將近兩千年),在中國歷代,我們從歷史記載裡面所見到的,確確實實如經所說,凈宗的弘傳,每一代都有許許多多的人,不僅是祖師大德們。今天讀這段經文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都是無比的殊勝。自己積德深厚,現前得佛力加持,自己有成就,能將這個法門盡心儘力的推廣。
這個是前面所說的。這一段呢,佛說了,「諸善男子及善女人」,這一句裡面包括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凈宗的弘傳,在家人的確佔了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末法時代,你看許許多多地方都有蓮社的建立,而主持蓮社,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主持蓮社的,像這個地方居士林,你聽聽這個名稱,就曉得是在家居士主持的,非常符合本經所說。我們在這個經序分裡面所看到的,世尊為我們列出與會的上首,在家居士就有十六位。出家大德只列了五位,在家有十六位,這就是這個法門真的是以在家同修為主。你問為什麼呢?在家同修過去「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是這麼個道理。出家人真的是少數,是擔任弘傳的工作。這就是歷代的祖師大德們,他們負起弘傳的責任。
那麼四眾弟子,這個「善男子及善女人」,四眾弟子,「能於是法」,這個「是法」就是專指《無量壽經》,專指凈宗法門。「若已求」,已經發心求願往生,或者是「現在求」,或者是「當來求」,當來是將來(末法還有九千年。末法是一萬年,照中國歷史上記載,末法第一個一千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所以是往後發願求生凈土,只要真正發心,依照這一部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學的人,「皆獲善利」。「皆」是平等的,都能夠獲得最善的利益。善是善好,用現代的話講最好的利益了。什麼叫善?善的標準在哪裡?實在講,就是指這一部經裡面所說的種種殊勝的利益,你全都能夠得到。不僅僅是將來往生不退成佛,現前能夠得到大自在。
我們世間人常常祝福人說,祝你事事如意,事事稱心。實在講稱心如意是恭維的話,不是事實。唯獨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你能得到。憑什麼得到呢?憑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佛加持你什麼?加持你開悟了,你讀經明理了,這是佛力加持。道理明白了之後,你曉得你應該怎樣做人,應該怎樣處事。我們古人所講「自求多福」,那是要你自己修的。你自己要不肯修,佛沒有辦法加持你。這是我們前面曾經讀過的,就在前一品裡面「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你只把這句話做到了,你在這一生當中事事如意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佛教就是加持,佛教就是保佑,這裡面沒有迷信。
有些同修告訴我,他的事業做的很成功,賺了不少的錢,自己以為很能幹。我說你能幹的什麼?你以為錢是你賺來的?他說那不是賺來的,那是哪來的啊!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錯了,你前生修的因,這一生得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都不爽,哪裡是你賺來的。佛在經上把這些事實真相,跟我們說的很清楚,很明白。財富,你得到財富是果報,果必有因,你前生肯財布施,財布施是因,這一生得到的財富這果報。你能夠行法布施,你就得聰明智慧了。你能夠修無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長壽。財富、聰明、健康長壽是果,三種布施是因,佛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這就是保佑我們,這就是加持我們。我們覺悟了、明白了,我就肯修因,我真肯做,你肯做你才能得果報。你布施,布施的很痛快,布施的很歡喜,你今生得來的財富也很容易、也很快樂,一點都不操心。你賺錢,錢賺到了,賺的好辛苦,那是什麼原因呢?前生修財布施,布施的不痛快,布施的不歡喜,布施像割肉一樣的,好難過,那你今生就得很辛苦才賺到。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一部經就是諸佛如來、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加持。也就是說,這個經就是諸佛如來、阿彌陀佛對我們的保佑。他用這個經典來保佑我們,我們認真去讀,認真去學習,你就得到了,一切利益你統統得到了。
汝等應當安住無疑,
你要把心安住在這個經上。這個經就是我們一生修學的根本,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指南。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不違背經典的教訓,前面說了,這個人就是如來第一弟子。所以你安住這個經教上,決定不懷疑。
種諸善本。
「種諸善本」不僅僅是信願持名,一定要把經上講的教誨要做到,特別是五戒、十善,前面三十五品所說的。
應常修習,使無疑滯,
應當常常,這就是決定不能間斷。「修」是修行,我們過去許許多多想法,對自己、對生活環境、對人、對事,那些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都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習」是學習,依照經典里所說的道理、方法去學習,重新做人。經上告訴我們「灑心易行」,這句話就是我們重新做人。過去做的都是作六道輪迴業,都是在那裡作三惡道業,非常可怕。今天我們改頭換面,我們要學佛,我們要學菩薩,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善人,這一生當中決定脫離六道輪迴,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就是修習。「使無疑滯」,我們認真這樣去做,無論對理對事我們沒有懷疑,沒有障礙。「滯」就是障礙、阻礙,就沒有了。
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牢獄當然我們看到很恐怖、很害怕,誰願意跑到牢獄裡去。牢獄是什麼呢?三界六道就是牢獄。牢獄裡頭有苦也有樂,苦的是什麼呢?三惡道是受苦的牢獄,三善道特別是天道、阿修羅道,那是珍寶牢獄。你願不願意去呢?世間有不少人想生天,天上快樂,壽命很長,一切受用都自然,不要很辛苦的去經營。天福是很能誘惑人的。我們明了,天並不究竟。壽命長就像長壽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這是凡夫裡面壽命最長的,八萬大劫。八萬大劫要跟無量劫去比不長,也很短暫;八萬大劫到了之後,還要輪迴,還要墮落。為什麼呢?他已經爬到頂頭了,不能再上去了。那壽命一到的時候,只有往下墮落了。《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四禪天、四空天壽命盡了的時候,多半都墮三惡道,很苦很苦。你要問什麼原因?我也不多說了,你們去念《楞嚴經》就曉得了。這個「一切種類珍寶牢獄」就是指的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提醒我們天不究竟,天上享樂就像珍寶牢獄一樣,你不能出三界的。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段是說不聽這一個法門,不能相信這個法門,不能接受這個法門,很難不退轉,那個不退不容易。
佛叫著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底下的話就很重要了。「如是等類大威德者」這一句,是指對於凈宗,對於這個法門不懷疑、信心清凈、信心堅定,指這一類的人。如果我們對這個法門很清楚、很明白,確確實實不會被任何境界所動搖,那你就是此地所講的大威德者,你有大威德。這樣的人,「能生佛法廣大異門」,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他有資格,他有能力入凈土法門,他有能力。這個佛法廣大叫異門,異是特別,這個法門不是普通的法門,普通法門就是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普通法門。這個法門,古德常講的,叫「門余大道」,就是所有一切法門以外的一個成佛的大道,成佛的捷徑,稱為異門,跟普通的法門不一樣,所以必須是大威德之人他才能生。
「由於此法不聽聞故」,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因為一些菩薩們,行菩薩道的,沒有聽到這個法門,或者是聽到了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不願求生凈土,這個是聽等於沒聽,遇到等於沒有遇到,不能生到極樂世界,就難免要退轉了。果然沒錯,退轉了。他要不退轉,說老實話,成佛哪裡要三大阿僧祇劫呢。要這麼長的時間,就是進進退退,退的多,進的少,所以修行這麼難。菩薩退轉,既然當了菩薩,退轉不會退成凡夫,這個諸位要曉得。他退有個底限,不會退到凡夫位。你看,小乘須陀洹就位不退了,是小乘就位不退了。他證到二果、三果,可能又會退到初果,但是不會到初果以下,不會退到凡夫,所以他的確是進進退退的。小乘證得須陀洹之後,佛告訴我們,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阿羅漢果。七次往來,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成個阿羅漢相當不容易,就是他退的很多。那菩薩成佛就更難了,退墮的因緣非常之多。所以能求生凈土,保證我們永遠不退,這個是太難得、太希有了。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讀到,四十八願最後的五願,是阿彌陀佛特別加持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們的。菩薩對於凈宗能夠深信不疑,歡喜讚歎,依教奉行,特別加持那些人的,那些人就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菩薩沒有聽到這個法門,那就退轉了。「有一億菩薩」,這個一億菩薩不是指十方世界的,是指我們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的事情。所以這是指娑婆世界,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心一退轉,諸位要曉得,如果是見思、見惑斷了的,見思煩惱見惑斷掉的,他就退到初信菩薩位了。假如見惑沒有斷的又退轉當凡夫了,在這個六道裡頭又去搞輪迴了。這樣的人很多。
這樣的人到底是那哪些人呢?我們在座諸位同修個個都是。為什麼呢?經上講得很清楚,你是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現在還混到這個地步,那不就是退轉了嗎?是沒有把見思煩惱斷盡,又退轉搞輪迴。你看看,成佛是三個阿僧祇劫就成就了,我們已經搞了無量劫了,無量劫混到今天混的這個樣子,你要問什麼原因呢?「於此法門不聽聞故」。
我們今天有沒有聽聞?這個經明天可以講圓滿,這二十九天你們天天都來聽,一堂也沒缺,聽聞了沒有呢?不見得了。為什麼呢?你是不是真的聽懂了?你是不是真的覺悟了?是不是真的真實相信了?是不是能夠如說修行?這二十九天果然做到真正「歸依瞻禮,如說修行」,那就恭喜你,你是聽聞了,你聽到了,你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了。如果你對於世間還要貪戀,還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你於此法不聽聞故,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一生不能往生。這個就是什麼呢?聽而不聞。聞是講開智慧,聽了沒有覺悟,說的好聽一點,就像前面所講的阿闍王子五百長者聽佛說《無量壽經》,他們聽了很歡喜,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要不要發願往生呢?還不肯發願往生。那樣的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個地方的人,是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比四百億多的太多了。所以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聽也是不聞,你才曉得一切諸佛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話說的有道理,的確不容易。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這一段是講信受奉行,修行不退,這是這一生當中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我們想一想,我們是不是這一類的人?「於此經典」,的指本經。如果要把範圍擴大一點,就是指凈土三經,或者我們現在所講的五經一論,都是專門說凈土的,專門勸人往生的。「書寫」就是流通,古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之前,經本都要靠手寫。現在不必寫了,現在我們印經,印經流通。這個經典在這個世間愈多,就愈多人有機會接觸,愈多人有機會得度。過去大慈菩薩講,你能夠度一個人往生,能夠度兩個人真正往生了,就比你自己一個人修行那個功德就大的多了。你能度十幾個人,那你就是菩薩了,這十幾個人統統往生,能度十幾個人往生的,那你就真正是菩薩了。我們印一萬本經書流通,希望有十個人能得度到西方成佛,那就不得了了。不要以為我這一萬本書,就有一萬個人去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那不可能。一萬本書去流通,能夠有十個人得真實利益,那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所以經書一定要多多的去流通。
「供養」,奉獻的意思。供養前面跟大家說得很多,實實在在講,最殊勝的供養兩種:一種是「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我們統統把它做到了,這是真正供養,這是自利。第二個就是以這個佛法供養給你的親朋好友,供養給一切大眾,以最真誠恭敬的心送給他。現在不但印經,錄音帶、錄影帶這些流通都是最殊勝的供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婚喪喜慶各種節日,與親戚朋友往來都會送一點小禮物。什麼禮物最好呢?《無量壽經》,沒有比這更好了。前面講這是寶,真正的珍寶。有一些人說,中國人習俗,過年大家都賭博,玩玩,想贏錢。送書給他,書就輸掉了嘛,這個忌諱,不好送書嘛。——我送的是《無量壽經》,你要不要無量壽?你要不要的話,那壽命沒有了。那經要不要?那經跟黃金的金意思是一樣的,是不是?我送這個《無量壽經》,最珍貴的禮物,應當送這個,我們才真正有幫助人的心,真正像佛一樣普度眾生。所以要存這個心,要認真去做,認真努力去做,這是講供養。
「受持」是講修行,我們要接受,完全接受,以真誠心、以清凈心、以恭敬心來接受,依教修行,這叫受持。「讀誦」讀誦是自利利他。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惠能學佛的因緣是什麼?是他賣柴的時候,有一個人在念《金剛經》,他在旁邊聽了,你看就把惠能得度,度出家成佛了,所以讀經是自利利他。要讀出聲音出來,自己聽得很清楚,讓別人也聽得很清楚,叫讀經。這個讀要講求陰陽頓挫,叫別人聽的不但清楚,他能夠生歡喜心。像我們平常一般念經,敲著木魚一個字、一個字平平的,不但聽不清楚,而且叫人聽到恐怕叫人厭煩。為什麼呢?這個是超度死人的,好像很不吉祥,造成很大的誤會。所以不能那個讀法,那個讀法在現在行不通,那是古時候的,那時代已經過了。我們現代人,你看看現代一般朗誦,他是用什麼方式來朗誦的,跟古人吟詩唱曲不一樣,腔調不一樣。我們是現代人,要用現代的方式念出來,字正腔圓、陰陽頓挫,念得很好聽,讓人家聽得也很舒服,他願意聽,他能聽得懂,自利利他。
「於須臾間」這是講時間的短,時間無論長短。現在人所說的機會教育,抓到機會了講,抓到機會就講。平常在應酬當中跟大眾接觸,找到機會就勸人念阿彌陀佛,就跟他講《無量壽經》,這一部經你不會講,你懂一句就講一句,懂兩句就講兩句,就好。像《金剛經》上講的四句偈,這個四句偈,偈四句就叫一首偈,任何四句,兩句就是半偈。你能給人講四句,跟人講兩句都好。所以經天天讀,讀的很熟,很容易就會為人演說嘛。「勸令聽聞」勸人家要讀這個經,把這個經的好處、功德、利益要介紹給人。譬如現在一般人,你想不想發財?你想不想聰明?你想不想健康長壽?這都想,我有個方法,《無量壽經》。他要不相信,你看看我現在發財,我很聰明,我健康長壽,我就是念《無量壽經》念的。自己要做一個證明給人看,他就相信了。勸他讀,勸他聽,現在這個錄音帶非常方便。法師講經不容易,但是錄音帶流通非常廣,勸他聽,勸他讀,勸他學習。「不生憂惱」,憂是心、惱是身,煩惱啊!憂慮、煩惱都舍離了。不生憂惱,人就快樂、幸福了,這正是一切眾生所追求,而追求不到的,這個經上有理論、有方法。
「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這個是念佛晝夜不斷。這是觀想念佛,這一句裡面含攝觀像、稱名。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經念的很熟的人,提起佛號就會想起佛陀發心、求學、修道,以及成佛、度生,種種說不盡的功德莊嚴,提起佛號你就會想起來。「於無上道」無上道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終不退轉」,決定不會退轉。跟前面不聞此經退轉的菩薩,正好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真的是不退轉。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這一句話對我們現代人講非常契機。現代這個時代,科技雖然很發達,帶給我們的災難憂患真的是無窮無盡。假如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就是核子戰爭。核子戰爭,那就是滿中大火了。在這個大災難當中,念佛不退心的人都能順利往生,都能蒙佛接引,所以這個災難害不了他,這個災難現前正是他往生機緣成就。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這個人,就是佛所說的這一類的人,希望我們在座的同修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他的深因不可思議。為什麼呢?過去生中已經遇到無量無邊諸佛。「值」就是遇到,遇到佛那有不供養的道理呢?「曾值」曾經遇到,曾經供養過去無量無邊諸佛。「受菩提記」諸佛如來曾經跟他授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諸佛如來稱讚他,也就是諸佛護念。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佛的確是無盡的慈悲,末後再次的叮嚀、囑咐,我們應當專心,要信,要接受,要依教奉行,要每天讀誦,如說修行。這個「如說修行」裡面,這個「說」還包括著勸導別人,要為別人說,為別人介紹。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這一段是說明世尊圓寂之後,弟子們修學的狀況。「吾」是世尊自稱,釋迦牟尼佛自稱的,今天為大家、為諸眾生,這個是包括當時,以及後世的眾生,像我們都包括在內,有機會讀到這部經、聽到這部經的都包括在這一句當中。「為諸眾生」眾生有當時的,有後世的。「說此經法」,說這個《無量壽經》,念佛往生凈土的法門,「令見無量壽佛」說這個經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發心去見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及其國土」,極樂世界,「一切所有」就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前面都曾經說過了。「所當為者,皆可求之。」這個所當為者,為是造作,應當要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菩薩所當為者,都能在無量壽佛那個地方求到,而且會得到圓滿,前面講的圓滿的功德。佛像這樣的開示,在這個經裡面真的說得很多很多,不止一次兩次。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出世尊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關懷,真正是大慈大悲,超過父母師長。「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不可以,千萬不可以因為佛滅度了,佛不在世間了。佛不在世間,經典還留在世間嘛。佛不在了,我們對這個經也不相信了,也疑惑了,那就錯了。後世確確實實有不少這樣的人,佛在世的時候相信,不能不信。佛滅度之後就不相信了,就懷疑了,煩惱、業障現行了。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底下這一段,含意很深很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當來之世」是指將來,「經道滅盡」,經是經典,道就是修行的理論跟方法,在這個世間逐漸逐漸消失了。這是指什麼時候呢?佛的法運到最後時候末法一萬年,一萬年到盡的時候,佛法沒有了,這個世間再沒有佛法了。這個時候人很可憐,為什麼呢?出離六道的機會沒有了,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沒有法子明了。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利害,都沒有能力辨別,造業受報非常之苦。佛還是很慈悲,留這部經,所有一切經都不在了、都滅了,單單這部經最後滅,它還在世間住一百年。這個一百年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願力、他的威神加持的。所以佛的法運變成一萬兩千零一百年,最後一百年是釋迦牟尼佛願力加持的。
這個裡面含的意思很深,深在哪裡?這就告訴我們,佛法為什麼會滅。佛法是真實法,真就不是假的,真就不會滅了,必然是常住在人間。佛法興滅都是緣。眾生有緣,什麼緣呢?能信、能願、能行,佛就出現在世間了;眾生不信、不願、不肯修行,佛就滅度了,經也沒有了。由此可知佛的法運不是在佛那邊說的,是在眾生這一邊說的。眾生像前面所說,佛滅度之後,眾生造作五惡、五痛、五燒,久後轉劇,這個問題愈來愈嚴重。到最後的時候,所有一切經法世間人都不相信了。還有極少數的人就如同前面經文上所說的,過去生中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一切如來威神的加持,他接觸到這本經,這是緣,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了。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佛很慈悲,一定把這個經法教給他,這就是成就他的因緣,使他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同時具足,在最後的一百年聽到這部經,還是能得度。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最後的這個一百年,遇到這部經都能滿你的願望,看他的善根、福德淺深了。有人發的善心,想得人天福報,有人想生天,有人想證阿羅漢果,有人想證菩薩果,你得到這部經典的時候,統統都夠如願以償。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是善根圓滿的成熟,他證的是究竟之果,跟前面所講的那完全不同。所以是「隨意所願」就是每一個人發心不一樣,願望不一樣,都能幫助他滿願。「皆可得度」意思是都能幫助他滿願。那麼由此可知,一切經中度眾生效果、威力最大的,無出此經。我們讀這一段,你要體會這個意思,才真正明了這一部經在一切經當中第一了。所以慈雲灌頂法師說得好,一切眾生造作極重的業障、惡業,什麼樣的經,什麼樣的修行方法,都沒有辦法滅他的罪,都沒有辦法消他的災,唯獨這一部經,唯獨這個名號行,有力量消除他的災障,消除他的罪業,顯示出這個經、這個法門第一當中的第一。念佛人有大福報,念佛人消災、滅罪比修什麼方法都來的快,尤其是專心念佛。我們這些年來,在世間許多國家地區勸人念佛,有不少接受了,真肯念了,念了半年、一年告訴我,真有效,真有效。身體健康了,容光煥發,家庭也很美滿,事業很順利,眼前的果報都得到了。煩惱妄念少,心清凈,智慧增長了,半年一年就見效,這麼快。修其他法門,修了幾十年還沒見到效果,這個法門幾個月當中就能見到效果了,可見得佛說的是真的話,祖師大德所見到的也不假了。只要你能信,只要你真的肯干,你就能得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確實「皆可得度」。
我們現在距離法滅盡的時候還有九千年,這個時間還長的很。那麼由此可知,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這是多大的福報,比起後面的人,我們的福報殊勝太多太多了。不但我們比後人有福,說老實話我們比前人也有福。當然前人那已經往生的人那是例外了,他們福報比我們大。比哪些人有福呢?聽到這個凈土法門沒有想往生的,我們比他有福報。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聽到這個經本,沒有見到這個經本。過去所翻譯的本子,經義都不圓滿。因為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多次宣講,不是一次說的,說了很多次,傳到中國來就有很多不同的原本。梵本的原本不止一個,在中國翻譯總共翻譯了十二次,這十二種的譯本裡面出入都很大,這就證明佛是多次宣說。所以你看一個本子,你沒有辦法了解圓滿的意思。你要把這些譯本全部都看到,在古時候簡直就是不可能。
宋朝王龍舒居士,這個人的確有財富,又有地位,又有聰明智慧,他前世的因修的好。他做一個會集本,唐朝所翻譯的這個本子他就沒有見到過。這些原譯本當中,他只見到四種本子,其他的本子他都沒有見到。你就曉得古時候經本流通量很少,得到經本非常非常的困難。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流通量很大,我們得到的很容易,這是現代人比從前人有福報。不要講年代久遠了,比我就有福報。我學佛的時候,四十年前,我二十六歲學佛,我那個時候學佛,台灣經本就很少,全台灣賣佛經的書店只有三家,而且數量很少很少。我們想看經書怎麼辦呢?到那個大的寺廟裡面,它還有藏經,像台北的善導寺裡面還有一部完整的大藏經,我們到那裡去借來抄。現在沒有人抄經了,我們那個時候要抄經,不抄沒有嘛。那現在多方便呢!現在有影印機,現在人的福報比我們就大多了,那比我以前的人當然更艱難,更辛苦。所以現在人有福,一定要珍惜你的福報,珍惜你的因緣。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經的價值,經的功力,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
底下這一段,是佛顯示無盡的感嘆。佛出現在世間太難得了,「難值」,值是遇到,不要說,是跟佛的同一個時代。難見呢,你見不到佛。這一句當中包括了整個佛的法運,就是一萬兩千年,這個世間,佛雖然不在世了,經典在這個世間如同佛住世。我們能依教奉行,跟佛當年教誨沒有兩樣,所以這很難得遭遇的。譬如說,釋迦牟尼佛,一萬兩千年過了之後,這世間沒有佛法了,佛法滅了。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當中第四尊佛,在他以前有拘留孫佛,這是第一尊;他滅了之後,第五尊佛彌勒佛。彌勒佛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成佛呢?彌勒下生經上告訴我們,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這個數字我們聽起來天文數字。這麼長的時間,這個世界沒有佛法了,可見得有佛法的那個時間實在非常短暫。你怎麼好剛剛好就生在這一個時期,遇到佛的經典,這比中特獎都難。我們今天中獎了真不容易,所以要珍惜這個因緣。彌勒佛下生,大概每一尊佛的間隔,大致上都是這樣的。從什麼地方曉得呢?因為補處菩薩都是住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但是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人間四百年兜率天一天,所以兜率天人看到我們這個人好可憐,你看沒幾個小時就完了,你的一生就完了,這人有什麼意思。你們自己去算,這個時間能算的出來,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再乘上四千這個數字就出來了。那麼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過去這幾尊佛出現在世間,大概也是這個樣子,也是這個情形。第二尊俱那含牟尼佛,第三尊迦葉佛,釋迦牟尼第四尊,彌勒是第五尊,他們沒有成佛之前做補處菩薩,都是住在兜率天,所以這個情形大致上是相同的。
這個世間有佛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很長,這就是如來出現在世間(興世就是出現在世間),很難遇到,要我們剛剛好在世間得人身。因為六道裡頭,只有得人身,學佛的機緣最容易。天人福報太大,享福,就不肯修行了。在三惡道呢,太苦了,勸他學佛也非常不容易。真像經上所說的,「富貴學道難」,學佛的、聽經的,富貴人家不聽經。富貴人學佛是怎麼學佛呢?做大法會的時候,他來上一支香就走了,前呼後擁,威風的不得了,是這樣學佛的。在廟裡出錢,出一點力。實際上出的錢很多,在他那個財富比例,九牛一毛啊,還要作威作福。叫他來聽經他受不了,富貴學道難,他就跳舞去了,去玩去了,他不幹這個。「貧窮學道難」,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來聽經,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六道裡頭三惡道是貧窮,天人是富貴;人是小康,日子過得去,勉強過得去,也不算太富有,也還行,這樣的人學道容易。所以六道裡面佛常常讚歎「人身難得」,人身最可貴,就是很容易接觸佛法,接觸之後容易信受奉行,道理在這個地方。這是機緣難。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這是講佛經。我們得人身了,現在這個世間得人身的多少,得到人身能夠在一生當中遇到佛經、遇到修行的方法,也是佔少數,不是多數。以新加坡這個例子來說,新加坡有三百萬人口,你看我們這個地方聽眾才一千多人,一千多人跟三百萬來相比,很少,很少。你就曉得「諸佛經道,難得難聞」,很不容易。這個地區還算是多的了,其他的國家地區,我們講經,聽眾都沒有這麼多人。偶而搞一個法會,人會很多。經常不斷的講經,連續講一個月,天天有這麼多人來聽,很希有,很少很少,證明「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這是第二難。
遇善知識,
這是第三難。哪裡能夠遇到一個善知識?古時候善知識的標準,是修行證果的人才是善知識。當然,他修行證果,對經教所講的不會有差錯,他本身證明了。現在沒有了,修行證果的人沒有了,能夠肯依教修行的人,已經就不多了,善知識到哪裡去找?不遇善知識,我們雖然遇到經教,意思不能夠通達,不能夠明了,正是大經裡面所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要想解佛經的意思是不可能的,什麼道理呢?佛所說的一切話,是從清凈心裏面流出來的,是從真實心裏面流出來的,語言文字都是從真實心、清凈心流出來的,世間人妄想、執著沒能離開,如何能解如來真實意?所以這世間人解釋佛經,往往錯解了、曲解了,用自己的妄想、分別來解經意。這個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求善知識,善知識難遇,不容易。
聞法能行,
這第四難,所以底下一句是總結。
此亦為難。
兩種,這是第四難。好,我們聽清楚、聽明白了,能不能照做呢?如果不能照做,那就真可惜,第一殊勝的利益我們得不到,那真叫當面錯過,那多可惜。這給我們說了這四個難,底下還有一個。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第五難難在這個經上。前面是講諸佛經道,一般大小乘的經典都這麼難,這個經難上之難。「斯經」是本經,你能夠聽到《無量壽經》,或者是《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凈土三經,你聽到之後你能夠相信,樂是你很喜歡,「受持」是如說修行,真的佛怎麼講你就照做,那叫「難中之難」,沒有超過這個難的了,這是達到頂點了。如果這個難你要是沒有了,那就恭喜你了,你就不是人了,你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了,那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了,極樂世界菩薩了。現在雖然沒有去,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已經有名字了,很快你就要去了,你已經不是娑婆世界的人,真正是彌陀諸佛第一弟子。所以你就想這個多難,做彌陀諸佛第一弟子,那不是容易事情,確實是無過此難。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
這個佛聲是指念佛號的音聲,我們聽到有人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聽到這個念佛的聲音。
慈心清凈,
聽到這個聲音就起了慈悲心,心就清凈了,這就是聽到佛號的時候,你心裏面憂慮、妄想、煩惱都止住了,都息掉了,一心在緣佛號,生歡喜心。
踴躍歡喜,
非常的歡喜,歡喜到手舞足蹈,形容那個歡喜心的樣子。
衣毛為起,或淚出者,
「衣」是你這個踴躍的時候,這個衣飄起來了,「毛」是你的汗毛豎起來了,這是指歡喜的程度,無比的歡喜心,這是一種現象。另外一種現象呢,「或淚出者」,不是這個歡喜的相,他哭起來了,流眼淚了。兩種現象,這兩種現象都是感動而生的。怎麼感動呢?
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前世讀過這個經,學過這個法門,臨命終時一個妄想耽誤了,沒有往生,這一次遇到了,唉呀!很受感動,就有這個現象現前,所以他不是普通人,過去曾經學過這個法門。這種現象,我們在道場當中、同修當中,有時候真的見到了,我們見到不曉得是什麼緣故。有些人一聽到佛號他就哭,痛哭流涕的,他說感動的。有些人聽到佛號手舞足蹈,非常歡喜,我們不曉得什麼原因。以為什麼呢?以為著魔了。今天我們讀這段經文,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一個原因,這個感動是他心有所感,他自己也不曉得什麼緣故。為什麼呢?過去生中的事情他忘掉了,雖然忘掉,他阿賴耶識裡面他有種子,所以一有這個緣,他種子起現行,是這樣一個衝動,才有這樣的現象。所以這個現象是個好現象,不是壞現象,不要因為這個現象而有所恐懼、有所懷疑,那就錯了。
但是我們要值得注意的,這個現象要常常有,那就著魔了。最初接觸的時候,最初聽到佛號的時候,有個幾次沒有關係,這就是經上所講的。如果每一次都是這樣的,那就是《楞嚴經》上講的魔附身。《楞嚴經》裡頭有歡喜魔、有悲魔,歡喜魔就現這個歡喜踴躍,悲魔就天天痛哭流涕,聽到就是,那就真的叫著魔了。所以如果不是經常有,那就不是著魔了,這是最初聽到、最初接觸會有這個感動。到以後正常,沒有了,又有人奇怪了,是不是我退心了?從前有感應,現在怎麼沒有感應呢?其實這是正常的,感應只能有個一兩次,不能很多,這個是自己阿賴耶識裡面種子現前,另外一種就佛力的加持,幫助你善根發現。有善根的人,要沒有緣的觸動很難發現。譬如,初學佛的人見光,聞到異香,見到瑞相,他觸動了,他真的相信了,這個都是外面的緣,佛菩薩加持的,幫助他啟發信心。他真的相信了,以後這個境界就沒有了,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說,我初學的人常常聞到異香,我心裡好歡喜。現在好多年都沒有了,法師,我是不是退了心了?殊不知那是正常的現象,那不是退心。如果常常有這個現象,那就是妖魔鬼怪作怪了,不是佛菩薩了。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的。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假如聽到佛號懷疑,這個我們也看到很多很多的人,讀到這部經不能相信,聽講這部經也懷疑,也不能夠接受,這就是「於佛經語,都無所信」。這什麼原因呢?業障,或者說不客氣的話,罪障!罪業深重,障礙著他。這個我們在外面不可以這樣講法。我們心裡知道,這樣講很傷人。這個是講經講到這兒,是沒有法子了,那不能不講,在平常的時候決定不能這樣說。一切眾生都有他的自尊心,你不能說你從惡道當中來,這個我們不好說這個話。實實在在講,從惡道中來,不僅佛在此地是提醒我們這一句,我們在大乘經典裡面看的太多太多了。一般造作罪業墮地獄,地獄出來之後還要變餓鬼,餓鬼道罪受滿之後,還要變畜生去還債,那個債還完了,才能得人身,得人身的時候還有餘殃,還有餘習,習氣沒有斷。所以在世間,他障礙比一般人多的很多,於真正的大乘佛法,他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你就曉得,造作罪業是多麼多麼麻煩。雖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作佛,他這個障緣太深了,佛縱然是無盡的慈悲都幫不上忙,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決定不能造作惡業,造作惡業苦報無邊。所以他不能接受,不能夠相信,這就是「宿殃未盡」,宿殃未儘是說他這個習氣在,習氣沒有能夠斷掉,「未當度脫」。我們讀這個經讀的這麼多了,聽了這麼多遍數了,一定要曉得,這個度脫是成佛。不是普通的經典法門,幫助你生天得天福,幫助你證阿羅漢果,幫助你成菩薩,這個不是。這個經是直接叫你成佛。你想想看,哪一個人這一生當中像成佛的樣子?我們照照鏡子,像不像佛呢?這個經典、這個法門,是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得道成佛的,這個得道就是往生不退,果報是成佛,究竟圓滿佛,不是藏教佛、通教佛。藏通佛比這個那就容易太多了,這是究竟圓滿佛,你就曉得那是多大的福報。他「宿殃未盡,未當度脫」,他成佛的機緣沒成熟,所以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他心裡頭就起疑惑,他不能相信,不能一向專念,他做不到。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這一品經是付囑流通。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深之法,及波羅密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付囑汝等,作大守護。
這一段是世尊囑咐彌勒,及與會的這一些大菩薩們,應當要護法,護念一切眾生。首先佛就為我們宣布,「諸佛如來無上之法」是指住大乘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都是如來與大菩薩們果地所證的;「波羅密」是總指菩薩的修學,如六波羅密、十波羅密。波羅密是梵語,意思是究竟圓滿。這大乘佛法很不容易遇到,「非易可遇」,不是容易遇得到的。「能說法人,亦難開示」,會說法的人也很難把大乘佛法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呢?第一個是境界達不到,自己沒有證到這個境界當然說不出來,不但說不出來,連體會都難。第二,大乘法深廣無盡,縱然是諸佛與大菩薩宣講,眾生業障習氣很重,也很難理解。有這麼多的事實,所以說是「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這是講聞法的人、受持的人能有堅固的信心,這也是很不容易見到的,也非常稀有的,這是「時亦難遭」,難遭遇。
這以上通指大乘法門,下面說到本經了,那是難中之難。「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這是指《無量壽經》,也包含了《觀無量壽佛經》跟《阿彌陀經》,凈土三經。這三部經是廣大微妙法門,超過前面所講的大乘之上。超過啊!不僅如此,這個法門,就這三部經,是「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一句話重要,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你要是明了這個事實,依照這部經典修行的人,必定也得一切諸佛之所稱嘆,一樣的道理。現在把這個經「付囑汝等」,交待給你們,傳授給你們,「作大守護」,護法、護人,護持經法、護持依照這個經法修行的人,囑咐這一些大菩薩要保護他們,這是世尊在法會裡面明白的開示。我們今天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來修行,就知道必定得一切諸佛護念,諸大菩薩護持,這是世尊囑咐他們的,他們一定是依教奉行。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
這一段是囑咐,如果要護念眾生,那就不能少了這一個法門。菩薩是六度心,常常存著度眾生的心,念念希望一切眾生跟自己一樣圓成佛道,這是菩薩心。所以為一切有情眾生長夜利益,這個「長夜」是無明沒破,不能超越三界,這個就是六道輪迴的苦。菩薩幫助這些人,「莫令眾生淪墮五趣」,不要叫眾生在六道裡面輪迴,五趣就是六道,六道裡面太苦太苦了,所以菩薩要幫助這些眾生了生死出三界。那要怎麼做法呢?「應勤修行,隨順我教」,這個我教就是指的這部經,這一部經裡面所教導你的,你能夠隨順,能夠依教修行,就能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離苦得樂。
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第一句是教我們要孝於佛,佛對我們的恩德超過父母。佛在世間為我們建立大乘,為我們建立凈土,我們才能夠得度。「常念師恩」,這是代代祖師大德,把佛法承傳下來,我們才能得到。如果沒有這一些祖師大德一代一代的相傳,這樣殊勝的法門,我們怎麼可能遇到。所以對於傳法的老師,這種恩德我們要常常念在心裏面,這是傳法之人。「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法如何能久住呢?第一個我們要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證果,第二個要廣為流通、宣傳,這個法就不滅了。「當堅持之」,用堅定的信心持而不失,「無得毀失」,要把這個法保持的完完整整,一代一代往下傳。「無得為妄,增減經法」,這一句話在此地,我們讀到了深有所感。在末法時期,現代人改經的很多,隨意就把經文改動了。古時候很少,現在很多。佛在此地這一句提醒我們,如果真正護法,對於經典不可以更動一個字,不能增加一個字,不能減少一個字,一定是原原本本、代代相傳。應當盡形壽信受奉行,做佛的第一弟子。
本經過去有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有彭紹升居士的節本,有魏源居士的會集本,這三種本子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都有批評,原因在什麼地方?就是有「增減經法」。他們的會集,有時候把原文改動了。實在講,他改得很好,改的使我們看起來更容易明白。但是那個原文,如果他們開了這個端,開了這個例子,他們可以改,我們後人覺得王龍舒可以改,我也可以改。那每一個人都改幾個字,這個經典傳下去那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印光大師對於這個是很深的責備,喝斥他們這是很大的錯誤。因此,夏蓮居會集這個本子,我們有不少同修把五種原譯本找出來對一對,確實他沒有改動。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原文,就是重新排列、重新組織就是了,字字句句都是原文,沒有改動一個字。這個本子可惜印光大師沒有見到,他這個本子會集成功,印祖已經往生了。要不然,印祖看到這個本子也許他會點頭:這個本子還差不多,可以流通。這個本子的確是非常非常的難得。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凈剎。
後面這一句,意思的確是很深、很廣,這個裡面有禪的味道。
「常念不絕」就是指念佛法門,包括行、解、求生,那麼你「得道捷」是快速,你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個兩句,實實在在是全經的總結,也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結。「我法如是,作如是說」跟經一開端「如是我聞」這個意思前後一貫。「如是」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事實真相。佛所說的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只是把這個真相說出來而已。換一句話說,也是沒有加一點也沒有減一點,真相是怎樣我就怎樣說。所以佛說的一切經不是他自己想像的,不是他自己猜測的,不是他的預言,不是的,完全是事實真相。像《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如是體,如是相,如是用,到如是因緣果報」,佛不過就說這個而已。所以一開端「如是」,佛說什麼?佛就說那個「如是」,四十九年就說了個「如是」。你要把如是兩個字懂得了,所有佛法你都明白了。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這個裡面的意思也非常深廣。我們今天專修凈土、專求往生,這很正確。如來的心,廣度一切眾生。假如我們有這個能力,對自己往生沒有妨礙,這一點特別重要。如果對自己往生有障礙的,就不行了。沒有障礙的話,可以隨行,隨喜功德嘛。因為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不一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智慧不相等,生活環境不相同,文化背景不一樣,於是他的思想、見解、慾望、希求就各各不相同了。因此世尊恆順眾生,演說無量法門,讓一切眾生各各都能滿願,這是大慈大悲。我們今天在無量法門當中,真的是非常幸運,能夠遇到第一法門,這個第一是我一生依這個法門,決定永脫三界六道、圓證佛果,這就是第一了。可是對於根性不成熟的人,需要用其他法門來誘導,這個就是諸佛所行。我們有能力,我們自己往生有把握了,也可以隨行,可以用其他法門幫助不同根性的眾生,但是這個一定不妨礙自己往生,這個很重要。所以它叫隨行,沒有說是一定要行,隨喜去做。
「種修福善」要種福、要修善,種福修善雖然對我們求生凈土,也並不見得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也要認真去隨行。為什麼呢?給一切眾生做一個好榜樣,眾生在這個世間太苦太苦了,為什麼這麼苦呢?沒福,為什麼沒福呢?他沒有修善。善是因,福是果,不肯修善,那來的福呢?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許多眾生不但不知道修福、修善、種福,心裏面充滿了貪、嗔、痴、慢。這個貪、嗔、痴叫三毒,心裏面已經充滿了毒素了,他還能得什麼好處?學佛的人對於這樁事情,應當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在這個經裡頭教給我們「灑心易行」,就是要把三毒洗乾淨,培養、恢復我們真誠的心、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那你就有福了,福是從這來的。三毒裡面決定沒有福,三毒裡頭有苦,無量無邊的苦。現在世間眾生苦惱,苦惱的根源就是三毒,毒那有不苦呢,所以一定要懂得把它洗得乾乾淨淨。我們學佛的人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不僅是我們勸他要種福、要修善,我們自己做給他看,做個榜樣給他看,教化眾生,求生凈土。求生凈土這是究竟圓滿的福善,若不能求生,不能生凈土,善與福都不是究竟的。也可以說,世尊說經說到這個地方,教化眾生的能事就可以說是圓滿了,達到圓滿了。末後這個結論,結的太好太好了。下面一段是偈頌,這個偈頌是重頌,把前面的意思,重複用偈頌的體裁再說一遍。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聞
已曾供養諸如來 則能歡喜信此事
這個偈總共有八首,這是第一首,第一首告訴我們真相的是非。可見得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實實在在不容易。若要不是過去生中,「往昔」是過去生中,修福、修慧,這個往昔我們在前面經文讀過,時間太長,無量劫,因為你曾經供養了無量諸佛如來,由此可知這個時間非常非常的久遠。要不是這樣深厚的善根、福德,「於此正法不能聞」這個一句就是指《無量壽經》,不指其他的法門,專指《無量壽經》、凈宗法門。你沒有那麼深厚的福德根基,你遇不到這個法門。我們聽了這個話,要冷靜的去觀察。你看這個世間,現在這個世界,將近五十億的人口,這五十億人當中有幾分之幾,在一生當中曾經接觸到佛法,曾經聽過大乘經典的?又有幾分之幾聽過《無量壽經》?這樣一層一層的淘汰到最後,沒有剩幾個人了,你才曉得佛講這個話有道理。「已曾供養諸如來」正是前面經文上所說的阿闍王子供養四百億佛,才歡喜信此事。真正能夠接觸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經典生歡喜心、能相信,差不多也跟阿闍王子一樣,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如果你要是發願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凈土,那你的善根福德決定超過阿闍王子五百長者,決定超過他。所以《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個不少到底是怎樣一個標準?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了,它這個標準不是普通標準。你看看能夠聽到這個經典,聽到之後能夠喜歡,不容易。但是我看看你們大家,聽到都很喜歡,這都不容易。
惡驕懈怠及邪見 難信如來微妙法
譬如盲人恆處闇 不能開導於他路
這一首,佛為我們說出來一些業障深重的人,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往生的機緣他還沒有,他不能往生。哪一些深重的業障呢?佛在這裡舉了幾個例子,第一個是惡,造作十惡業,這樣的人不能往生。這個十惡業裡面,身造殺、盜、淫;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嗔、痴。如果造作這十惡業的人,不能往生,這是障礙。第二呢,驕,驕就是貢高我慢,這很自大瞧不起人。這個經題上給我們講的清凈、平等、覺,傲慢自大的人心不清凈,絕對不平等,那哪來的覺呢,這樣的人業障也重。第三個懈怠,懈怠,懶惰啊,不肯用功。雖然沒有前面的惡業,這一懶惰就糟了。所以菩薩六度,精進就是對治懶惰的。懶惰的人這一生不能往生,往生要勤快念佛。如果是你因為生活、工作繁忙,實實在在沒有時間,你也得忙裡偷閒,要精進不懈。三輩往生裡頭說得很清楚,一定要精進,不能偷懶。累了就想休息一下,這不是好事情,要認真努力去念佛。懈怠是很大的障礙,不要把它看輕了。還有一個,邪見,這個倒是真的麻煩,這個可以說是很重很重的障礙。邪見對於這個法門懷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難信如來微妙法」,微妙法就是指凈宗法門,就是指的本經,這一些人難以相信。他不相信,當然他不會發願求生的,他也不肯念佛。所以下面比喻,「譬如盲人恆處闇」,盲是眼睛瞎了的人,眼睛瞎的人又在黑暗的地方,暗中加暗,比喻前面這一類的人。這是世尊舉幾個例子,我們從這個例子裡面去聯想,這一切懷疑、猶豫,對這個法門懷疑、猶豫,煩惱習氣很重,都會造成往生的障礙,是我們應當要警惕,要警覺的。「不能開導於他路」盲人自己都不能夠認識路了,怎麼能夠指引別人的道路。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這個自己懷疑的人還障礙別人,看到別人念佛、求生凈土了,還要勸他,那個凈土法門靠不住,哪有那麼容易事情;勸他去學禪、學密、學其他的法門,就是這個意思。以盲引盲,這個罪過就重了,你自己不認識路、走錯了、墮落、吃苦了,這是自作自受,還情有可原。別人走的是一條正路,沒有走錯,你去障礙他,把他拉回來走一條錯路,這要負因果責任,這個罪過就重了。
唯曾於佛植眾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底下兩首,佛為我們說明真正能往生的,應當具備的是哪些條件。第一個是唯有、唯獨曾於佛種善根,這就是過去生中,前面講的已曾供養諸如來的,這是過去無量劫的善根。這一句話裡面意思是雙關的。現在,又遇到佛了,遇到釋迦牟尼佛,雖然釋迦佛沒有住世,釋迦牟尼佛的經典留在世間,我們遇到這個經典,就跟遇到佛沒有兩樣。只要能夠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跟當年親近佛陀是一樣的。遇到阿彌陀佛、遇到釋迦牟尼佛,我們有一個強烈上求的願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下化眾生就是底下這一句「救世之行」,這個行是現行,「方能修」,我們能夠幫助世間人。世間,這個時代,大眾急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想想,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哪一個病病的最重?貪、嗔、痴、慢這個病最嚴重。我們走了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我們所見到的,人這個貪、嗔、痴,是一年比一年增長。它不是衰退,它在增長,貪而無厭,這個不得了。這個不僅是給社會帶來動亂,會給社會帶來毀滅的災難。為什麼呢?人人都去爭利去了,這還得了,這很可怕的一個現象。
我們知道這個病根之所在,知道後果不堪設想,挽救之道就是要把人心喚醒。他為什麼會有貪、嗔、痴、慢?他迷。如果真的覺悟過來了,他就曉得這個東西是三毒煩惱,一切苦難的根源,這個不拔除就不能離苦。人生活在世間,原來就是要求快樂、求幸福的,用貪、嗔、痴去求,怎麼可能得到幸福、快樂?那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呢?用三學、六度去求,你才真正能得到。三學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戒、定、慧的擴展,應用在生活上就是六度,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快樂、美滿,因此我們這個救世之行,就知道從那裡做起了。
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那就是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唯有凈土才能救世。凈土的經論簡要詳明。簡單扼要,也相當詳細明白,現代人可以接受的。大經大論人家一看那麼厚一本書,他就不想看了,閱讀的意願就沒有了。現在的人心浮燥,所以你給他東西愈少愈好,愈有效果。太多、太複雜了,反而收不到效果。所以要簡單、要扼要,因此凈宗經典非常契合於這個時代。念佛法門簡單明了,處事待人行門裡面的綱領我們訂的也非常簡單:三福、六和。我們修行從哪裡修起?從三福修起,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這修起。世尊所說的那些障礙習氣,我們統統都沒有,然後三歸、五戒,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我們從這下手。可見得這是很踏實的行門,我們真正能得福,真正能得自在。
聞已受持及書寫 讀誦贊演並供養
前面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佛這樣教導我們:聞已,聽到這部經典,聽了之後要接受、完全接受,不能接受幾分,要完全接受。《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以及過去大德附加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五經一論都是《無量壽經》的補充,佛祖唯恐我們對這部經不能夠透澈的理解。讀誦大乘,讀誦其他的四經一論,使我們對於《無量壽經》更深入、更透澈的理解,這是讓我們全部的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過來之後就要依教奉行。不但是盡形壽的依教奉行,盡形壽是我活一天我就做一天,我們要發大誓願,生生世世依教奉行,絕不違背。這不只是一生一世,發這樣的大誓願,給諸位說那就跟大勢至菩薩同志了,大勢至菩薩生生世世就修這個法門,這叫持,永遠保持。
「及書寫」書寫是流通,也就是說我們必需把這個法門輾轉流通,使這個世間一切眾生都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都有機會讀到這部經典。我們給他機會、給他因緣,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所以這個經書我們要大量的印,不斷的去印。現在不必書寫了,書寫很不容易。你看加拿大張老居士寫這個《無量壽經》,寫一本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才寫一部,非常難得。他是個當代的書法家,那字寫的實在是好,比古時候流傳的小楷靈飛經還寫得好。你們那個字帖本比較一下,他比靈飛經寫得好,這是高度的藝術品,所以他寫的經我們都把他印出來了,我們印了很多,很大的數量。像這樣的藝術家,的確他寫得很好,永遠保存流通,讓人家看到這個經本都能生歡喜心,這個是無量功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流通的責任。
「讀誦」讀是對著經本,我們每天要讀;誦是背誦,不要看經本,我們背的出來,背誦。讀誦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呢?要用真誠、清凈、恭敬心接受佛的教誨。經典就是佛的教訓,我要用恭敬心、真誠心、清凈心接受佛的教訓,這樣才能得真實的利益。這樣讀誦會開悟,所謂是誠則靈。你心誠,它就有感應。何況這部經你念一遍,密宗裡面講灌頂,就是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你念兩遍就是給你灌頂兩次,一天念十遍就十次灌頂,比那些喇嘛、仁波伽高明太多了,這個要知道。灌頂的意義要懂得,不是在你頭上灑幾滴水那叫灌頂,那是個樣子,那表法,那是個樣子。如果灑幾滴水是灌頂,你們新加坡這邊天氣很熱,每一天沖多少次涼,你看那不都灌了,大灌頂。所以這個灌的意思是慈悲加持,頂就是最高的法門,灌頂的意思就是佛以大慈悲心,把最高無上的大法傳授給你,這個意思叫灌頂。這個經我們曉得是如來所說第一經,頂法了,沒有比這個更高的,真的是頂法了,我們恭敬讀誦就是一切如來為我們灌頂一次,這個是密宗的大法。
「贊演」贊是稱讚、稱揚;演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把它做到,演是表演。我們把這個經裡面教訓,統統在生活上都做到了,讓大家統統都看到,這是演,做給別人看。你看,讀誦、讚歎這是言教,演是身教。底下「供養」,「演並供養」是身教,我們做出榜樣給別人看。供養裡面一定要遵修普賢菩薩法供養,至少要把法供養的七句都能夠做到,盡心儘力去做。這七句裡面最重要的「如說修行」,佛怎麼樣說我們就怎麼樣做,這一句是總綱領。同時我們以供養諸佛的心,供養一切眾生。
如是一心求凈方 決定往生極樂國
假使大火滿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是」,像前面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一一迴向西方求生凈土,這就是一心求凈方,我們要全心全力去做。在這個世間我們活一天,我們就做一天,自己求生凈土,幫助佛接引眾生。佛弟子在世間就這麼兩樁事情。無論是出家、是在家,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一種行業,我們都要存這個心,都要有這個意念,把正法傳播弘揚,盡心儘力的介紹給別人。經裡面的句子,好的句子太多太多了,我們可以把它做成小卡片,經濟實惠,小卡片到處送人。你送一本經給人家,人家不學佛的人他不接受,你送他一張很精美的卡片,看看這個很不錯,很喜歡,上面印的幾句話,他就落在八識田中。我們有這個心,我們經常這樣做,這個非常有意義,與佛的教誨完全相應。這樣才能保證,決定我們這一生當中生到佛國,往生極樂世界。
後面這兩句前面長行文裡面我們也念過,所以這是屬於重頌。「假使大火滿三千」,這是遇到大的災難,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大的災難,有小三災、有大三災,這個是講的大三災。小三災是什麼呢?是刀兵劫,刀兵就是戰爭;瘟疫,傳染病;第三就是飢餓,人沒有東西吃,飢餓,小三災。佛告訴我們,小三災來的時候,刀兵劫是七天七夜,七天;瘟疫是七個月七天;飢餓呢,是七年七個月七天。在從前,我們在經上看到這個都想不透。自古至今在歷史上發生的戰爭不知道有多少,過去我們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都不算是刀兵劫。十幾年前我到日本去訪問,到長崎、廣島去看了一下,哦!才恍然大悟,原來佛說的這個小三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戰爭。大概這個戰爭只有七天,七天就結束了。帶來的原子塵、射幅塵的後遺症,那就是傳染病。七個月七天之後你要不死的話,那你還能活著,一般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決定不能避免。如果你被它這個光線照過之後,是很難存活的。核子彈炸過的地方,確實八年之後這個地上才長草。核子彈炸過的地方,核子塵落下來的地方,這個土地草木不生,要過七年七個月地上才會長草,人不活活的餓死了嗎?所以原來世尊講的這個小三災,就是指的核子戰爭。你看三千前他就說的這麼清楚,這麼明白。
大三災那是整個宇宙的災難,像星球跟星球的對撞,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佛跟我們說水、火、風。第一個是火災,火燒到初禪天,這個叫劫火,就是很多星球都消失掉了,都毀滅掉了。水淹二禪,風吹到三禪。到四禪,四禪沒有三災,四禪天的福報大了,四禪叫做福天。這是講大三災當中的火災,火燒到初禪。「假使大火滿三千」這是舉的比喻,念佛的人、行善的人、修福的人都能夠得佛力加持往生凈土,不會受這個災難。世間有這個災難,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兩句給諸位同修們說明,我們可以把他看成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對我們開的保證書,保證我們不遭難,保證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常常講,我有把握往生。人家問我:「法師你為什麼有把握往生呢?你的功夫到什麼程度?」我沒功夫,為什麼那麼有把握呢?因為保證書在此地,你們大家手上拿到保證書,你不識貨、不認識,我識貨,我有這保證書在手,決定得生。只要你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能生的。過去善導大師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如來深廣智慧海 唯佛與佛乃能知
聲聞億劫思佛智 盡其神力莫能測
這底下兩首是嘆佛智慧深,佛的德行高,如果我們對這樁事情不能夠認識清楚,不能夠肯定,你就免不了要懷疑。懷疑,正如前面經上所說,那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這部經是如來深廣智慧海的究竟圓滿的顯示。這一部經,在實體上,就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如來深廣智慧海中所現的境界,這是「唯佛與佛乃能知」。所以十方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稱揚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都勸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含了等覺菩薩,求生凈土,親近阿彌陀佛。什麼原因呢?就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是如來深廣智慧海中所現的境界。這本經當然也是智海裡面所現的經文,「唯佛與佛乃能知」,我們要深信不疑。「聲聞」前面經上所講的,像舍利弗、目犍連尊者神通廣大,他們這些人,「億劫」,這是講長時間,要想想佛的智慧,他也辦不到。前面我們在比喻當中讀過,佛的比喻我們要細心體會,佛說了,目犍連的智慧,能夠在一天一夜將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的數目,他能夠算出來。三千大千世界,這是阿羅漢的能力。假使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證到辟支佛果,能力都像目犍連,大家共同來計算,算西方極樂世界人數,算阿彌陀佛的壽量,給他千億劫的時間,他也算不出來,這個話我們能相信嗎?如果從一般理論上來說,我們相信,決定相信。為什麼呢?因為佛度眾生是緣分,佛之出現就像普門品裡頭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現佛身,跟阿彌陀佛有緣的人,在十方世界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在那裡成佛,要把這些人統統都得度成佛,他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度的完?無量劫,壽命無量。所以你從這個地方去想呢,那個無量壽,那個壽命那就真長了,那就不是假的了,確確實實如佛所說,「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盡他神通的力量,也沒有辦法測度。過去李老師講到這個地方,他老人家說:「如果修學其他宗派的,對於凈宗這個事情,他沒有法子理解」。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諸佛果地上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了,那個功德他自己知道,一切諸佛知道,等覺以下的菩薩都不知道,何況阿彌陀佛,所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個意思就是說菩薩能說法,阿羅漢能說法,祖師大德也能說法,這些能說法的人要講到如來果地上的功德呢,他也沒法子說,他也說不出來,除了佛力加持他。佛要不加持,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那麼諸位想想,這一部經就是如來功德,前面講是如來深廣的智慧,也是如來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凈土三經都是如來的智慧功德,我們能說、能聞、能解、能信,全是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得不到如來威神加持,菩薩都沒有法子說,我們那有這個能力呢?
人身難得佛難值 信慧聞法難中難
這一個事實我們要常常記住,常常用它來警策自己,勉勵自己。得人身非常不容易,佛在經典裡面許多的開示,許多的比喻,得人身真的不容易。人身失掉非常容易,人身是難得而易失,很容易失掉,失掉之後再得人身太難了。得人身要遇不到佛法,實在講也非常可惜,人身之可貴就是遇到佛法容易開悟,容易接受。佛法很難遇到,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你聞到佛法你能夠相信,你能夠開智慧,你能夠依教奉行,底下這個信、慧、聞,這個聞是菩薩的聞慧,包括聞、思、修。聞、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難中難,太難太難了。這一些難我們都突破了,這些難關我們都突破了,我們都得到了,這才知道這是何等的幸運。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這一句實在說到了極處了,前面跟我們講的修普賢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行普賢道,那已經是登峰造極了,這個地方超普賢,超過了。怎麼超過的呢?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的人就是當作佛,佛超過普賢菩薩。我們是不是這樣的人?就是是不是真正「歸依瞻禮,如說修行」。只要做到這兩句,這個人就當作佛了。他「行超普賢登彼岸」,這個登彼岸就是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必定有這一個法門,你才能真正超越。不但超越一般大乘菩薩,連普賢菩薩都超越了,這個真的是讚歎到了極處了,沒有法子再讚歎了。我們聽佛這樣的說法,再要不相信,再要不發奮、不認真努力,那怎麼對得起佛?怎麼對得起歷代祖師代代承傳?真的對不起,也對不起自己。無量劫來稀有難逢,遇到這部經典,無量劫當中,能遇到一次就不容易。這次遇到了,遇到了要知道珍惜,要認真努力。下面,佛勸勉我們: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這一句是佛勸勉一些利根的善友、這些菩薩們,他們是博學廣聞,有廣大智慧的這一些菩薩、聲聞,換一句話說,修學一切其他大乘法門的人。佛勸他,勸他回頭、勸他念佛,就像《華嚴經》上,普賢菩薩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遍地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凈土,這個就是這個意思。應當要相信,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相信我教,這一次的教導。「如實言」,這一次教導是真實的。那麼換一句話說,這一次之外的呢?之外是方便說,這一次是真實說。世尊在法華會上曾經說過「《法華》開權顯實」,《法華》以前佛的方便說,《法華》是真實說。那麼這個經跟《法華》一比呢,《法華》是真實說,這個經是究竟圓滿的真實說。學《華嚴》、學《法華》,也要回過頭來歸《無量壽》。文殊、普賢做了一個好榜樣,我們怎能不歸依呢?怎能不回頭呢?佛在此地這樣的勸導。
如是妙法幸聽聞
末後這個四句偈是總結,總結全經。這個妙法就是指的《無量壽經》,我們很幸運、無比的幸運,今天能夠聽到,一定要聽得清楚,聽得明白,裡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都清楚了。
應常念佛而生喜
這是自己的受用,你要是真的聽清楚、聽明白了,底下這一句是必然生起的現象。你一定會念佛,不要人勸你,不要人教你,你一定會念佛,而且你一定會有法喜充滿。換一句話說,你在現代生活裡面,你一定會生活的非常快樂,非常歡喜。現在得的果報,你看「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了。這個樂現在就得到了,現前的快樂,你所有的憂、悲、苦惱統統沒有了。為什麼呢?開悟了。悟什麼呢?六道輪迴清楚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清楚了,我下定決心舍離六道、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叫開悟了,真正覺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了,真正的覺悟,所以他生大歡喜心,這自己得度了。就像前面跟諸位說的,我們西方世界已經註冊、報名了,決定有分,他怎麼不歡喜。世間沒有任何事情比這個更歡喜的,這個事情是真的。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上面這一句是化他,利益一切眾生。「應常念佛而生喜」,自利,自利必定有利他。我們「受持廣度生死流」,在這個六道裡面輪迴生死的眾生,我們用這個法門、用這個經典,來幫助這些人,使他們一個個都能夠脫離生死苦海,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就是行菩薩道。我們能這樣去做,以這部經典自行化他,佛說這個人是真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識,是真正善知識。善友出自於《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參訪的都是善友,因此善友就是菩薩的別名。那個五十三位善友都是法身大士,他們所示現的是圓教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都稱之為善友,這真善友,華嚴會上善財童子所參訪的善知識。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
這是把這部經說完了,這一品是集結的人,就是集結經的人他的記載,記載佛說經這個盛況。「爾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這個時候,說這部經。
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凈。
這個是與會大眾,有人、有諸天,有他方世界來的菩薩、聲聞眾。經上所記載的與會的四眾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這個四眾弟子有兩萬人,這個法會上有兩萬人。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菩薩、聲聞、天龍八部,那個數字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參與這一次的法會。所以阿難尊者在這裡記載的這些大眾,根性不相同,得利益不相等。這一段是講的小乘人,得小乘的利益。天上、人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這個數字也是天文數字,「遠離塵垢,得法眼凈」,塵垢是煩惱的代名詞,遠離塵垢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斷多少不一樣,有人斷的多。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聽了這個法門之後,多少都會斷一些,斷的多少個個人不一樣,斷惑就得法眼凈,心地清凈。
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
這還是小乘,從這個地方看,得法眼凈應當是初果,須陀洹果。有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這是證小乘果位的。有「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這是證四果阿羅漢的。四果阿羅漢諸漏已盡,見思煩惱斷盡了,心得解脫,這是證小乘果位的,小乘根性的人聽到這個法門也得利益了。下面這是大乘根性的,所得的利益,超過小乘人。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這是得不退的利益。菩薩有三不退:第一個是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第三個是念不退。這個地方是至少他得到了行不退。所謂行不退呢,決定不會再退到二乘,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何況在這個經典裡面,要是發了心一定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不但是行不退,必定也達到念不退。這個我們從四十八願,從本經開示上,我們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結論,菩薩決定能得三不退。
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這是講得不退忍的利益,「忍」是心定在這個法門上,承認這個法門,不會懷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不會退轉,這個就是得不退忍。底下這一段好像就是說的是我們大家,所以我們也包含在這個法會之中。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
你看我們是不是這個呢?我們在沒有接觸佛法的時候,沒有發菩提心,接觸佛法之後,也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你們有沒有發心,我在一生當中要想成佛?你有這個念頭呢,那你就是發菩提心了。怎樣成佛呢?念佛往生凈土,你就成佛了,一點都不假了,發這個心才叫發菩提心。過去沒發,學佛之後也有沒有發的,現在聽了發了,你們發了沒有?沒發,現在發,一定要發成佛的心,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有堅決的意念,「今始初發」現在才發。「種諸善根」這個種諸善根就是信願持名,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的「一向專念」。菩提心發了,現在接下去一向專念,那就是「種諸善根」,如說修行,一向專念,「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我們的願就滿了。這個下面,佛就給我們授記了。
皆當往生彼如來土,
佛給我們證明,你能夠發心,能夠這樣做,你們都當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彼如來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國。
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這是講我們娑婆世界,有這麼多人初發心的,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世界無量無邊,哪個世界與你有緣,你看看哪個世界的眾生應以佛身而度脫之,你就到那裡現佛身,到那裡去成佛,去度那邊眾生了。這一尊佛叫什麼名字呢?叫妙音如來。同名,同名妙音如來。我們的歸依證上那個妙音的法名,就是從這兒來的。你們拿到歸依證,妙音居士,你看你們的名字在《無量壽經》上,這還假的了嗎?這不假了,是不是?名字在《無量壽經》上,你們將來都成佛了,這就妙音如來。現在都做妙音居士,因果相應,我們的法名是從這來的。那麼由此可知,這個經與我們多密切,這個經就是佛給我們自己說的,不是給別人說的。所以這是歸依法名的來源就在此地,這個妙音出在此地。那妙音是什麼呢?妙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妙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依這個音聲,往生不退成佛。還有哪個音比這個更妙呢?我們要知道,常常把這個音念在口上,讓一切眾生都聽到,妙音就是念佛的音聲,不是指別的,就是指這個音聲。
復有十方佛剎,
這個再說普遍的利益,利益真的是無量無邊。
若現在生,及未來生,
「現在生」是現在往生的,「未來」是將來遇到這個緣,念佛往生的。
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受記法忍,成無上菩提。
這是世尊告訴我們,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麼多人去往生的。那麼由此可知,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凈土的。我們想想這個狀況,思惟這個境界,才略知這個法門,所謂「廣大不可思議」,我們才能略知一、二,實實在在是一切諸佛境界都不能為比。
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一句是世尊為我們,做十方世界眾生得度的總結論。此界他方一切念佛往生的人,都是過去生中跟阿彌陀佛結了有緣,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從這個地方顯示出因果不虛。如是因,得如是果,我們念佛,憶佛、念佛之因,一定得見佛往生之果,因果相應。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並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下面是阿難尊者記載法會圓滿,示現種種不思議的瑞相。第一個瑞相就是大千震動,這個大千不是我們這個地球,是世尊講經這一個地區,三千大千世界。那麼這震動有六種震動,這個六種震動經論裡頭常說,讀經的同修常常見到,假如不曉得這個意思,你就會懷疑,不但懷疑還恐怖。為什麼呢?那個地忽然起來,忽然落下去,忽然一搖動,這大地震了,這還得了嗎?這個不得了。這是比喻,是指人心震動,佛為我們說這個成佛的法門,從來沒有聽說過。興奮的意思,感恩的意思,是說人心,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聽到佛說這個法的時候,沒有不感動的、沒有不動心的,是這個意思,有這個意思。第二種,「種種神變」,這個神變都是一些護法神變現的種種瑞相,莊嚴道場,這個是警覺人心。「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光明普照,佛光注照的地方就是佛法所在之處,特別是這個經典、這個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弘揚的、共同稱讚的。所以佛說這個經,就感動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光光互照,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佛光之中,而這個光顯示《無量壽經》,顯示諸佛智慧功德不可思議。
復有諸天,
這是天人讚歎、供養。
於虛空中,作妙音樂,出隨喜聲。乃至色界諸天,悉皆得聞,嘆未曾有。無量妙花,紛紛而降。
這是天人在道場聞法,以天樂、天花莊嚴道場,贊佛、贊僧就是稱讚三寶,這個是法會無比的瑞相。
尊者阿難,彌勒菩薩,
這兩位是當機者,是法會的當機者,阿難要負責承傳經典,彌勒菩薩在本經受佛的囑咐,要護持經典、要護法,要護持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那些人,要護法、護人。這個是釋迦牟尼佛囑咐給他的,所以我們修凈土的人,念佛求往生的人,必定得彌勒菩薩與諸大菩薩的擁護。
及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我們要效法、要學習,要像當年參加法會的大眾們一樣,聽到佛說了這部經之後,當然生大歡喜心。重要的是決定相信,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就是前面所說的「歸依瞻禮,如說修行」,那就行了。我們法會到今天圓滿了。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法語: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勸學 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發大誓願第六【附凈空法師簡注易解】
※凈空法師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