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德性,作品

感覺該動動筆了。作為已經一個月沒寫過詩詞的我。但是寫詩詞總歸是一件鄭重的事情,起碼在我看來是這樣,沒有感覺,堅決不下筆。但是寫點感想還是可以的。其實這個題目已經在心裡醞釀了幾個月,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直未能動筆,於是乎,草稿在心裡打了無數遍,也自動刪除了無數遍,最後還是沒留下多少東西。好了,廢話少說。謝有順老師有一部文學批評集,叫做《話語的德性》,恕我讀書不多,謝老師的書我只看過《文學如何立心》、《文學的常道》以及《于堅謝有順對話錄》。但是一直以來都覺得「話語的德性」這個名字非常美,非常有內涵和溫度,所以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自然而然地借用了這個名字。大約從兩年起,我開始關注詞,那時的入門書便是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這本書我在不同的時候分別完完整整地讀了三遍,可以說,每次讀完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或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讀著讀著,自然也就開始學習填詞了,而且興趣可以說是與日俱增,以至於去年這個時候,我開始從孤軍奮鬥轉向了網路詩詞,或許當初沒想到這一轉變對我的意義有多大吧,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未知的旅行,不是么?當然了,我是個不安分的人,除了詩詞,一直以來多多少少還關注著當代文學,學校圖書館有一層的期刊雜誌,這裡不乏國內重要的文藝期刊,平時閑著沒事,就去翻翻看,小說、新詩,等等,看多了,也就慢慢對當代文壇有了一個粗淺的了解。自從去年下半年開了博客,遊手好閒的我有事沒事也會去逛逛各種博客,看看各種人寫的各種評論。並且在其中不亦樂乎。不過無論怎樣,自己的本行仍然是詞。至於為什麼一直關注當代的新詩和小說,卻依然堅持做一個古典文化和傳統詩詞的擁護者,我想自己心裡是有答案的。不知道別人有什麼感覺,我自己看來,當代主流文學雖然在語言上接近我們的時代(是么?),並且創造了豐厚的成績,但是當代文學,或者說當代的詩歌和小說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它們並不是萬能。中國當下的小說家和詩人行列中有太多的冷麵殺手,他們的作品中充斥著太多的陰暗面,當然這樣也不是說一定不好,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陰影太多,人們也需要陽光,屠殺太甚,人們自然嚮往遠方。工業化和後工業化的社會有太多不確定性和太多複雜性,以至於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也帶有混亂、陰暗、絕望乃至因絕望而引起的戲耍,很多詩歌和小說讓人讀完之後不但沒有治癒的感覺,甚至更加感到浮躁和焦慮。古典文學似乎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感受出來,即便是寫悲劇和絕望,古典文學的骨子裡有著一種嚴肅和認真,有著一種叫做敬畏的東西在裡面。此外,古典文學,譬如古典詩詞尚雅和追求審美的特性也是當代社會所缺乏的。在波德萊爾那裡,在李金髮那裡,詩歌理所當然地追求審丑,艾略特可以把詩歌寫得很陰冷,不得不問,當代中國還需要詩人放進來更多的陰暗么?似乎不大需要了,或者說更需要有一批人出現,他們的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希望、敬畏、典雅和古典式的嚴肅。前一段時間看了兩本書--《單向度的人》和《男性氣概》,結合身邊的實際例子,書中的觀點真的讓我感慨良多。科技的發達,媒體的強勢已經消解了太多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全世界人都在吃肯德基,全中國的男生都在討論追妹子的事情。似乎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陷入了扁平化的危機中而人們毫不自知。古典的精英意識幾乎是喪失殆盡。不得不說,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學--小說,我當然不會否認它的價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說是向下的,它面對的不是精英而是草根,從本質上說就不是一種貴族文學而是一種世俗文學。假如說這種世俗意識深入人心(其實已經這樣了),社會必然面臨很多問題,社會階層容易傾向於一種瓜子形甚至是圓形結構。于堅老師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當代詩人,我佩服他天才的想法,以及他創造的勇氣和才氣。不過讀了他《0檔案》的人都知道,于堅的詩是向下的。在當代社會向下固然很必要,但是我想除了這種向下的詩歌之外,是不是還需要存在一些反向下的聲音,即為精英文化辯護的聲音?說到這裡,似乎古典文化、傳統詩詞的價值便體現出來了。看看當代傳統詩詞的現狀吧。誠然,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五四運動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大家漸漸開始糾正一些其實完全沒必要甚至不應該的錯誤。任何一個民族都要保持自己文學乃至文化的民族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跟在西方屁股後面走,中國文學實在難以讓人看出有什麼出路。多一點民族主義情緒問題不大,怕就怕只會拍歐洲人和美國人的馬屁,這就不好了。不可否認,從中華詩詞學會的成立開始,中國傳統詩詞逐漸走上復興的道路,並且聲勢愈來愈浩大,尤其是網路文學興起以來,傳統詩詞似乎已經變成了一條即將騰飛的巨龍,幾乎在各大網站和無數個人博客上,每天都有上萬首詩詞作品問世,這樣的文化景觀,恐怕是前無古人的。然而這就能說明傳統詩詞已經成功翻身了嗎?恐怕未必。就我個人來看,我接觸過學院派、老乾派和網路派的傳統詩詞作者,學院派的學養自然很深厚,這是好事,他們大部分人不會寫出令人噴飯的口水詩(有也是少數)。老乾派掌握著話語權,他們可以通過刊物發掘人才,舉辦大賽,等等,而且他們的話語往往代表著官方或者半官方的態度,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情。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們似乎無法承擔起傳統詩詞復興的重任,學院派古雅卻過於泥古,老乾拍掌握了話語權卻寫不出多少能讀的作品,他們寫出來東西,要麼是分不清作者是當代人還是古代人,要麼是不忍卒讀的口號句子。總得來說,這些人的作品要想被主流文壇接受,恐怕不容易,理由很簡單,之前我已經提到,當代社會很複雜,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前一段時間還聽人說,當代社會所能給人的可能性恐怕已經超過了虛構的文學作品,這句話很有分量。我們都知道,當代幾乎每個中國人的身上都隱藏著半個西方人,對這個社會,文學有太多需要擔當的東西,而要擔當,必須得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體驗。學院派和老乾派的短板正是在這裡。大部分學院派的傳統詩詞詩人都是中文系古代文學的學者,他們整天遊冶在中國古典文獻的故紙堆之中,事實上對於當代社會的很多問題和現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思考,他們也缺乏對於西方知識的專業素養,這樣一來,不健全的知識體系限制了學院派詩人們的創作,他們的確無法讓傳統詩詞在反映社會的深度和廣度上達到和小說新詩一樣的地步。老乾派我就不說了,雖然說在某些方面頗有功勞,但是他們對於傳統詩詞的破壞也是毀滅性的,也全然沒有使命意識,不成氣候。至於網路派,我能看得出這一批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傳統詩詞發出自己的聲音,被主流文壇所接受。但是依舊是知識體系的問題,大部分網路詩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既缺乏西方知識,又受困於對傳統文化了解不透徹,而且缺乏精英意識,大部分網路詩人事實上都偏向於草根文化,如此一來,網路詩詞目前也難以承擔復興大任。一方面,傳統詩詞擁有我們當代中國人最需要的嚴肅和敬畏、精英意識以及民族性,這也是我想說的詩詞的德性;而另一方面,由於種種限制,當代的詩人們暫時沒有能力讓這一充滿希望的文體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和作用,真的希望會有一些人,不要再受到觀念上成見的影響,去承擔一些詩人應該承擔的東西。那些新詩和傳統詩人一見面就互掐,或者狹隘的民族主義讓某些人自以為是地不願意了解西方文化,或者構建自己的小圈子,互相酬唱奉承,而不去做一些實質上的努力的問題,該得到相當的重視了。
推薦閱讀:

探討德性:《柏拉圖<美諾>疏證》
阿弋:染指妓女不妨礙人的德性
亞里士多德論德性的四重統一
人生五性——德性、悟性、韌性、血性、記性
男人的德性女人的嘴 (陳伯鈞)

TAG:詩詞 | 作品 | 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