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0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0集)  2012/9/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七頁最後一行。科題是「佛問當機各述所見」,分五科,品題: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前面念老還有一個品題簡介,「本品宗旨,仍是證信除疑。慈氏述見,彌證佛言真實。蓋此前極樂依正莊嚴,唯是金口所宣。現則與會聖眾,親述自眼所見。復睹極樂胎生之眾,困於疑城,更明疑惑之過」。這一段念老說得非常好,疑慮必須要把它斷盡,這個東西障礙很大,還有稍稍疑慮,就是往生也是墮在邊地疑城。這算是很幸運的了,一般這個懷疑就障礙往生,這一生的機會就斷掉了。佛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機會很不容易遇到,得人身難,真難,得人身再能聞佛法就更難。今天世界上七十億人口,幾個人聞到佛法?知道有佛法、知道有佛這樁事,有一些人,佛究竟是什麼不知道。學習的也有,走向了偏離,不是正宗的佛法,一個走向宗教的佛法,一個走上學術的佛法,統統都有問題。

  學術的佛法是把經典當作哲學去研究,世間一門學術,這是學的佛學常識,完全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經典。解釋得正不正確?當然不會正確。為什麼?佛的語言文字是從自性流出來的,這個我們必須要肯定、要相信。世間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他的知識是從第六意識流出來的,從阿賴耶流出來的,阿賴耶是妄心;第六意識能量很大,能緣過去、能緣未來、能緣虛空法界,也能緣到阿賴耶識,就是緣不到自性,我們要相信佛菩薩的話。佛法從哪裡來?佛法是你自己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從外來。所以佛的經典稱為內學,向內不向外,一定要有內證的功夫。內證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放下。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放下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叫見惑,錯誤的想法叫思惑,惑就是迷惑,錯了,不是真的。想錯了、看錯了,這是六道裡頭普遍的現象,尤其是現在人錯得太離譜了。這兩種煩惱斷掉了就超越六道輪迴,你的知見才叫正知正見。所以阿羅漢叫正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是正覺,就是說他的想法、看法沒有錯誤,佛承認。往上再升一等,菩薩,菩薩稱為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等於佛還不到佛的位次,跟佛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菩薩的位次很多,愈往上面去愈接近佛的知見。《法華經》上所說的「入佛知見」,這是一乘教終極的目標,入佛知見就是成佛。所以說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現在《法華》跟《楞嚴》講的人少了,這麼多年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地方講《法華經》、講《楞嚴經》的。這在中國大乘裡頭非常重要的兩部大經,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一品經裡頭還接著前面,依然是說證信除疑。慈氏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此地說明他見到極樂世界。當時世尊講這個經的時候,彌勒菩薩在座,不但在座,他是後半部的當機,由他來給我們做證明,所見所聞不是假的是真的。

  我們看下面經文,「問答見依報莊嚴否」,有沒有見到?第一段是「問」,問裡頭第一個小段「平地」。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

  兩位當機都叫到了。

  【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凈莊嚴不。】

  這個『不』是問話,有沒有見到?註解裡頭說,「阿難結集經藏」,這是結集經藏的人、傳持佛法的人,非常重要。「慈氏當來下生」,是賢劫第五尊佛,這個賢劫,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現在住在兜率天。為什麼不住在別的地方,要住在這個地方?表法的意思。什麼樣的人快要成佛了?知足。兜率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知足,知足才圓滿,不知足沒有圓滿。「故佛以此微妙法門囑咐二人」,咐囑給阿難,這個經要傳下去;咐囑給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將來在這個世間下生成佛,一定要用這個法門普度眾生,沒有例外的。所以一開頭就說到,「極樂妙嚴,諸天雨華之象,令作見證」,讓他們兩個人做證明。

  下面這就「虛空」。經文:

  【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

  這你有沒有見到?『色究竟天』,色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到最高叫色究竟,為什麼?再上去色就沒有了,色只到此為止。這是第四禪,再往上去四空天,四空天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所以「色究竟天」就是第四禪,多半都是指凈居天。凈居天是小乘三果阿那含修行的處所。根利的,他不需要通過四空天,在這個地方就能證阿羅漢果,證得阿羅漢果他就超越六道輪迴,生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他到那裡去了。如果根鈍一點,不是利根,他還要通過四空天,時間還相當長。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我們能想像得到,執著沒放下。見思煩惱,在《華嚴經》上就叫執著,塵沙煩惱在《華嚴經》上叫分別,無明煩惱在《華嚴經》叫妄想,兩個經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我們要想成就,這最低層次就是我們現在學習的重點,那就是放下執著,有執著決定沒有辦法成就。

  我們看註解,「色究竟天者,為凈居天之一」。凈居天有五大類,叫五不還天,下面有介紹。「乃色界天最勝之處,乃證不還果聖者所居之處」,這個不還就是阿那含,底下有解釋。「不還果梵名阿那含,斷盡欲界九品思惑」,欲界的,欲界九品他斷盡了,所以他不再到欲界來了。「則不再生欲界,必生於色界或無色界,故名不還果」。不還是不還欲界,這個是欲界那個欲斷掉了。欲是財色名食睡,叫五欲。你五欲沒有斷,你還會生欲界天;五欲斷了就不再到欲界天,因沒有了,欲界的因沒有,所以他不來了。他還沒有出六道,在六道裡頭他還有生死。他的生死是在色界天,色界天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他就在這個裡頭,他不會到欲界。欲界有六層天。

  「凈居有五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我們這裡參考資料裡頭有,出自於《楞嚴經》,凈居有五天,《三藏法數》,出《楞嚴經》。「五凈居天者,謂聲聞之人,斷欲界九品思惑盡,證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還天」。這五種天都不會再墮到欲界。「若據《俱舍論》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據《楞嚴經》言,此五天,皆橫在第四禪天中」。兩個說法不一樣,一個說法,這五個天是有次第的、有高下的;《楞嚴經》上說沒有,它們是平列的。「彼四禪天,但能聞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見」,這個四禪天就是通常的四禪。四禪有九天,非常特殊,是凡聖同居土。

  四禪天除一般的三天之外,有一個外道天,修無想定的。無想定修成功了他也住在四禪,叫無想天。這個天他有定沒有慧,由此可知,他定功相當高。要用我們佛法來說,他有止沒有觀,就會墮到這裡頭去。大小乘禪定都有止有觀,定中有境界,無想天定中沒有境界。像袁了凡當年在世,跟雲谷禪師在禪堂里,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那是無想,那不是禪定。所以雲谷禪師說,你還是凡夫。真正修禪定的人他有觀,有止有觀,而且止觀均勻、平等,這定的好境界。止觀不平,止多觀少,人就昏沉;觀多止少,他就掉舉,這是禪堂裡面常常見到的現象。所以定要叫調直定,你怎樣把它調理,也要調到中道,定慧均等、不多不少,這個境界就會現前。四禪天天人知道有這些聖人住在一起,但是他們見不到。就像我們這個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有阿羅漢、菩薩住在這個地方,我們凡夫見不到,有特殊緣分的,偶爾見到他們。四禪是凡聖同居土。「如世間聖地道場,多有羅漢所居,而人不能見也」。這個括弧裡面的註解,大家看看就明白了。下面為我們介紹這個五種天。

  第一個,「無煩天:謂此天苦樂兩滅」,沒有苦也沒有樂,苦樂二邊都沒有。「心境不交」,所以他沒有煩惱,叫無煩,無煩就是無煩惱。「苦樂兩滅」,這個註解裡頭說得好,「離欲界苦及色界樂」,欲界的苦他脫離了,色界的樂他也脫離了,苦樂二邊都放下了。「心境不交者,心與境不交接」,脫離了,真的沒有煩惱了,這真功夫。四禪天人也是這個境界,但是四禪天的境界是定功把這煩惱伏住,沒斷,所以他比不上無煩天,跟聖人不一樣。也就是聖人他決定證阿羅漢,他出離三界了。四禪天人沒有,四禪天壽命終了他還是要輪迴。這個輪迴很麻煩,因為他爬得太高,到第四禪,所以爬得高摔得重。多半人誤會他那個境界就是佛經上講的般涅盤,這就認錯了,到壽命終的時候,他就懷疑,佛說的,我們都證涅盤了,不會再有煩惱現行,為什麼又現行?定功失掉了,煩惱現行,於是謗佛謗法,因謗佛謗法之罪他就墮地獄了,這叫爬得高摔得重,道理在此地。所以二乘跟天人相比,四禪天、四空天人都比不上,原因在此地,他們是真斷煩惱,天人是定功伏煩惱,這個意思不一樣。

  「無熱天」,熱就是熱惱,熱惱也屬於煩惱的一種。我們看這段文,「謂此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故名無熱天」。括弧裡面有個註解,這就是用的比喻,機括獨行是什麼意思?「機謂弩牙」。古代兵器裡面最好的就是弩弓,弩弓它這個弓發出去箭能發好幾支,普通弓箭只是一支箭。這就好像我們現在機關槍一樣,它能夠發射好幾支,屬於有一點機械部分。「弩機鉤弦的部件」,稱為弩牙。「括同筈(箭的尾端,射時搭在弓弦上的部分)」,這些東西我們現在都沒有見過,現在這些武器都早就淘汰掉了。「謂箭所受弦」,弓箭上的弦,這個處所稱之為括。「皆取可發之義,以喻於心也」。比喻什麼?心生煩惱。這種阿那含他不生這個煩惱。「前苦樂之境雖滅,猶存能滅之念」。可見得無熱天比無煩天高,無煩天煩惱沒有了,斷了,但是還有念頭,就是說還有習氣,無熱天習氣都沒有了。所以說研交無地,「研究此心與境交接之念,無依無處,則無熱惱」。所以我們用習氣亦斷了就更好懂,是同樣一個意思。

  第三,「善見天」,這是細說,說明阿那含雖然都是阿那含,境界高低不一樣。像念書同一個班級,考試的時候還有第一名、第二名,名次不等,同一個班級。這是在五不還天,五不還天有五個層次。「善見天:謂此天於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及一切沉垢,故名善見天」。因為他沒有煩惱。從這個地方可以能證實佛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看到天空不幹凈,特別是最近的這十幾年,常常出國旅行的人知道,在飛機上往下看灰濛濛的。二、三十年之前,我們從飛機上看下面看得很清楚,很少有這種現象,現在很常看到這個現象,叫怨氣。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也就是說人造的這個孽太重了,特別是殺生,現在殺生毫無忌憚,這不得了。科學愈進步,捕捉,在海裡面捕捉這些海鮮的能量就更大。人道德沒有了,過去海裡頭捕魚那個網孔很大,小魚都可以漏掉,現在的網很密,連小魚都不放過,這一網打盡。

  聯合國給我們的信息,每一年地球上的人殺害眾生吃掉它們有多少?三千三百七十億,這個殺業多重!每年全世界墮胎,墮胎是殺人,殺自己的兒女,每一天超過十五萬,一年超過五千萬。這冤魂不散,所以天空是灰土土的,從飛機上看下面也是朦朧不清,一片煙霧一樣,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最近這些年來,這種現象愈來愈嚴重。如果我們想,常常旅行,想的什麼?最近五年就特別明顯,愈往前面去這種現象愈淡薄。早年,一九八0年代之前,我們在坐飛機的時候,這樣的現象很少看見,上面看下來都很清楚。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我常常到美國、加拿大,帶了照相機,從空中照相(往底下拍)都很清楚。

  善見天人他見到這個空中,十方世界清清楚楚,沒有染污,沒有灰塵、染污的現象及一切沉垢,故名善見天也。下面說,「十方世界等者,謂一心在定,定能發慧,於慧心中見十方界,圓遍澄凝,更無世界內外塵象,及無心地昏沉之垢也」。自己心清凈,外面境界也清凈。這個道理現在量子力學家知道,證明佛在經上所說的,「心凈則佛土凈」。一個心地清凈的人看我們這個地球,地球是清凈的,他心清凈;我們心不清凈,看這個地球是有這些塵垢、染污。這愈往上去境界愈好。

  第四,「善現天:謂此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故名善現天也」。精見現前,陶鑄無礙,這兩句話也是比喻。「范土曰陶」,我們做陶器,這我們參觀過,陶器是用陶土,一種比較有黏性的土,可以能做陶器。「熔金曰鑄」,這是鑄造金屬,我們也看見過,用這個來比喻。「以妙精明見,陶鑄一切像,空無障礙故也」。這是說善現天,他的眼睛好,心地清凈,前面善見,現在善現。《楞嚴經》上,「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佛眼看世界都是清凈的,沒有障礙,精見現前。

  第五,這最高的,「色究竟天:謂此天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故名色究竟天」。這下面有註解,「究竟群幾者,幾謂幾微」,就是極其微細,這是講物質現象。阿羅漢有能力看到微塵,色究竟天人還沒有看到。佛經上說的微塵可能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原子,我們一般人肉眼看不到,佛經上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比微塵更大的金塵,在金屬裡面可以自在通過的;水塵,這一粒微塵在水裡面它沒有障礙。這些比微塵都大,應該色究竟天人能夠看得到。一粒微塵在金屬裡頭,金屬密度雖然大,在高度顯微鏡上去看,它還是有空隙,所以這個微塵從空隙裡頭穿過去沒障礙。色究竟天人可能見到水塵跟金塵,這是很微小的物質現象。

  「言究盡諸色幾微之處也。窮色性性」,這性是體,「入無邊際者,色性所依之性,故云性性,性本無邊,若研窮之,則入於無邊際矣」。這叫色究竟天。色,物質現象到此為止,再往上去是精神境界,沒有物質現象,四空天。所以第四禪,第四禪的修行人,最高的境界能修到色究竟天,對於物質境界就了解得很透徹。但是我們知道,這大經上佛說得很清楚,真正對阿賴耶的三細相徹底通達明了,經上都說八地以上。這依舊是凡夫,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我們講三果羅漢,他能看到的當然比不上阿羅漢。如果這阿羅漢能看到原子,色究竟天人跟他要差一等,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能體會到一些。

  「《俱舍頌》曰」,《俱舍論》裡頭偈頌有這一段話,「此五名凈居天,唯聖人居,無異生雜,故名凈居」,這裡頭沒有凡夫,而且純粹是三果聖人,二果、初果都沒有,所以叫凈居。「今慈氏菩薩所見諸天散花,重證經文,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彼佛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一切諸天都帶著這些香花、音樂(天樂)來供養佛,莊嚴道場,佛其他的不需要,只用這個來莊嚴道場。這一切諸天是他方世界,極樂世界有沒有?當然有,因為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有天、有人,沒有阿修羅、沒有三惡道,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天一定有五不還天,怎麼有五不還天?小乘根性的人往生,他對於小乘法還是有執著,所以這些人他一定通過方便有餘土才能夠證得實報土。

  人道往生的,人裡頭有大乘根性,那我們就曉得,大乘根性智慧高,根利,聽佛說法是一聞頓悟,他不要經過有餘土,他就能證得實報土。極樂世界人多,各種根性都有,所以從人道證到實報土的人肯定不少。因此,小乘是佛教的,佛教的,但是佛對小乘人有呵斥,告訴他們這個是過程,這不是終極的目標。好比辦小學,小學畢業不能就滿足,不想再升學了,這是錯誤的。小乘會不會轉成大乘?會,時間很長,佛說過,一般兩萬大劫,小乘人覺悟、回頭了,回小向大,辟支佛是一萬大劫。換句話說,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他不能提升,叫墮無為坑。無為是涅盤,墮到涅盤坑,小乘涅盤,不是真的。涅盤裡頭有清凈之樂,他們留戀這個境界。

  「所見依報莊嚴。復證第三十九願」,這證明前面所說的,「國中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第三十九願所說的。這四十八願的願文,我們一定要知道從哪裡來的,不是法藏比丘自己想的,是他參學十方諸佛道場,攝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一切善法他都要。像這些都是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阿彌陀佛統要,在極樂世界都看到了。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無量殊勝極妙之大成,是這麼來的,不是憑空想像,憑空想像而成就,人家不相信。這樣子到處參學、到處考察,來制定成極樂世界一個模式,大家相信,今天講符合科學的精神,符合邏輯,不是自己打妄想。

  世尊提出問題,一個是問地面上的,一個是問空中的。欲界天,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分為四禪,初禪三天,二禪也是三天,三禪也是三天,四禪九天,九重天,所以色界總共十八層,上面是無色界四層,欲界六層,總共二十八層天。這大分,細分就太多了。下面我們看阿難跟彌勒菩薩的答: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阿難尊者答得很好,見到了,佛所問的我們都見到了。下面佛又問: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這個『不』念可否的否,在此地是問話,佛再更進一步的來問。「次則親聞彌陀說法,法音宣流,普度十方」,說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在說法,天天在教學,教學沒有中斷。「此證經文」,經文裡頭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教學,「佛語梵雷震,八音暢妙聲」,這前面經文上對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讚歎。阿難聽到了,跟阿難在一起與會這些大眾都聽到了,不但見到佛相,聽到佛說法的聲音。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聽到了。

  【佛言汝見彼國凈行之眾。游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

  這是問什麼?問他有沒有見到極樂世界大眾日常生活,你看他們多自在。凡是往生的人,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一定要記住,「心凈則佛土凈」,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不是凈念不能往生。什麼叫凈念?清凈心念這一句佛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句話決定不能大意,跟我們的關係太大了。清凈心從哪裡來?誰都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到臨終再修清凈心怕修不成,來不及了。應該什麼時候修?如果今天聽明白了,今天就要開始修,你才有把握。以清凈心念阿彌陀佛,清凈心裏面最圓滿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其次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再其次的沒有執著,我們都做不到。

  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許多修凈土的人向他提問,這句佛號,念佛的時候心很散亂、妄念很多、雜念太多,怎麼辦?這真的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人這種現象更多,我們自己也不例外。我們仔細在《文鈔》裡頭去翻閱,看到大師的開示,我們得認真去學。念佛實在講非常方便,不受時間控制,隨時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什麼時候都可以念,只要空下來你就繼續念。就像諦閑法師教鍋漏匠,一句佛號念到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就這一句佛號,一定要把妄念念掉、雜念念掉。如何才能念掉?在理上講你得放下就容易了,放不下難了。什麼都要放下,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人走沒有一樣東西能帶得去。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帶不去的你就不要再理會它,隨它去,帶得去的抓緊住。什麼東西能帶得去?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帶去。

  在技巧上,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他自己行的,他是個老實人、很謙虛,說自己是中下根人,不是中上根人,煩惱習氣很重。他用什麼方法?他用十念方法。這個十念計數是暗記不是明記,佛號從一到十清清楚楚、字字分明。這個容易攝心,因為你一有妄念,這個數就記錯了,必須要記得清楚。佛號從心生出來,口裡念出去,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出聲音都可以,默念也行,默念的時候還是能聽自己的聲音,從一到十。

  如果初學的人從一到十還記不住,還會念念就不曉得第幾念,忘掉了,你就分兩段。兩段還是十句,第一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到五;接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六到十,句句清楚。但是不能夠這樣念,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這就不行了,不是這個念法,是暗記,心裡記得清清楚楚,但是不落痕迹,很清楚,沒有痕迹。可以分成兩段,再不行的分三段,三段是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定要清楚。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用念珠計數分心,這心不能夠專一。就是用這個方法,印祖一生就用這個方法念佛成就的,他把這個方法傳給我們,告訴我們,這個方法是養神(養精神)最殊勝。為什麼?人沒有妄想,散耗精神的就是妄念。真正修行人,所謂愈有功夫他心愈清凈,功夫就是清凈,功夫就是平等,清凈心裡頭沒有執著,平等心裡頭沒有分別。我們的功夫只要能做到這樣就決定可以往生,往生有把握。

  世間人的事,好事好,壞事也好,好壞統統都離掉,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好事等於零,不好的事也等於零。這個你如果真的了解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問題不解決了嗎?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一切法都歸零。三十二億,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哪一個念頭是你?你我他、諸佛眾生、一切萬物都離不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的這個念頭。我們把它換作秒,一秒鐘,彈得快我想可以彈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哪個生滅是自己?沒有。這才真正明了了、聽懂了《金剛經》上所說的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聽懂。真聽懂真放下了,真放下就隨緣,普賢菩薩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會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為什麼?知道真相。真相是什麼?不可得,根本就沒有一個得。沒有得哪來的失?得失沒有了,你才真正得到自在,有得有失你怎麼可能自在?凡夫吃虧就吃了這虧,認為有失有得,不知道得失是假的。

  得失是個抽象概念,《百法明門》二十四個不相應,第一個就是得,沒有事實,抽象概念而已。所以今天量子力學家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要感恩。以前經上講的這個我們想不通,想不通就總有懷疑,這個懷疑沒有辦法斷掉。看到科學報告,也是一般人講的,佛說這個話有科學根據,我們相信了,不再懷疑了。不再懷疑要真干,如果沒有落實,那就是章嘉大師說的,你還是沒懂。大師這一句話好,我們一生受用無窮,時時刻刻提醒我,我沒做到就是沒懂,要是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老師給我講這一句話還舉了個比喻,他說我桌子旁邊,這一邊放的是黃金,這一邊放的是一塊銅,大小你看差不多。現在說我給你一個,你自己選擇。你要知道金比銅貴,你肯定拿黃金不拿黃銅,你不知道你才拿那個。這個比喻淺顯,這就是說,你真明白一定做到,你沒有做到是你不明白,你不了解事實真相。

  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到極樂世界的自在,真羨慕。「彼國聖眾,遊行十方,供養諸佛」,這是證明四十八願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之成就」,他們有能力遊行十方,供養諸佛。這要神通,沒神通做不到。十方諸佛無量無邊,你怎麼供養?化身去供養,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有離開,化身去了,有多少佛就化多少身,佛無量無邊,化身無量無邊。同時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自己在供養,供養完了都在那裡聞法。你說你可以同時聽聞十方一切如來給你說法,還能夠聽種種不同的法,你全都學會了。在這個世界難,這一部《大藏經》學一輩子學不完;這一部《大藏經》放在極樂世界,要學太容易了,真可以說是幾秒鐘就學會了。這世界能不去嗎?這娑婆世界還值得留戀嗎?

  這部經實在是太誘惑人了,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經上講的句句話都是實話,真實不虛。遍供諸佛,福慧雙修,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二足尊就成佛了。所以到極樂世界為什麼成佛那麼快,有原因的。十方世界,剛才講過了,你的修學證果是有等級的,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往上升。極樂世界要不要升?不要。為什麼不要?他能夠同時跟一切諸佛學習,能夠同時修學一切佛法,念念都是大圓滿,所以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有可能直捷生實報土上上品。理呢?理上決定講得通。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理。無論於理於事,極樂世界都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到哪裡去找這個地方!

  我們今天遇到了,今天遇到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是疑惑。大乘經教上佛說,疑惑是菩薩最嚴重的障礙,精進是菩薩第一善根。我們有障礙,善根不現前,所以這信多重要。中國古德說信,信是五常德行的基礎,如果人到沒有信,不講信用了,前面全都沒有了,就是仁義禮智全沒有了。仁義禮智信好比是五層大樓,最下面一層是信,最下頭沒有,上面統統毀掉了。這個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要常常謹慎,不要認為騙人有什麼關係,這也沒什麼大傷害。隨隨便便欺騙別人,五常沒有了,那你是什麼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雖然是個人的樣子,佛菩薩不認為你是個人,諸天不認為你是個人,鬼神也不認為你是人,你只是有人的軀殼,沒有人的資格,你說這多嚴重!

  修行從哪裡學起?從不妄語始,這是真正的實德,真實的道德。五個字都是道德,心裡頭有五個字,這叫道,行為上有五個字這是德。你真正得到什麼?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五個字都具足。這五個字就是五戒,跟五戒應對,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淫慾,智不飲酒,信不妄語。所以五戒是做人的基礎,一個人一生都能守住五戒,來生不失人身,來生必定又到人道來了。也就是說明,五戒跟中國的五常是六道裡頭取得人道的條件,這個業叫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這五個沒有了,人道資格就失掉了。那你得想想,貪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傲慢懷疑是阿修羅、是羅剎。

  我們學佛,高等的、深一層的我們不了解,沒有那麼大的智慧,這個淺顯的清楚。清楚就常常想,我來生到哪裡去?換句話說,我想求生極樂世界,這五個條件要不要具足?真正具足仁義禮智信,念佛求生凈土,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可不可能往上提升?有可能,但不一定。為什麼?因為我們人不是這一生,有過去世,過去生生世世累積善根福德因緣很深厚,到極樂世界就提升了。這個我相信一般人是大有可能,你聽到這個法生歡喜心,就證明你有善根福德因緣,大有可能。所以基本的這個五條叫根本戒,沒有這個不是佛弟子,沒有這個不是聖賢之徒,徒就是學生。中國古時候念書人都以自己作聖之徒,聖是指孔孟,我做聖人的徒弟、聖人的學生,如來弟子、彌陀弟子,這五個字沒做到,這行嗎?這五個字沒有做到,換句話說,人身喪失掉了,那就要看你哪個煩惱重,貪瞋痴慢疑。

  所以自己走哪一條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必問別人,問別人不可靠,人家說幾句好話恭維恭維你,未必是真的。給你說真的你不高興,你喜歡聽好聽的話,要奉承奉承你,打發你走了。古時候小孩,一般大人都教訓他,跟他說真話,成年就有顧忌,說話要察言觀色,你不願意聽的決定不說,不跟你在言語上結冤讎。你心行不善,別人對你敬而遠之,見面很客氣跟你打招呼,遠是什麼?不向你學習,不跟你過分往來,所謂是敬而遠之。我們生活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用古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古人的標準是真實的道德,決定是有利而沒有害的。現在人沒有標準了,現在人標準是什麼?標準就是貪瞋痴慢,看誰貪得多、看誰脾氣大,都看這個。古人的標準沒有了,失掉了,造成現前的社會。如果我們是希望這個世間再能恢復和諧、安定、正常,一定要用古人的標準,現在人用的這些標準決定做不到,要用古人教學的理念、方法,現在人教學的方法做不到。

  現在這個教學都把人教壞了,誰在教?最主要的教學是電視、是網路,產生無比的力量,把教育送到你家裡。誰不看電視?誰不用網路?在中國我不清楚,我住在美國的時候,美國小學一年級就用電腦。我看到韓館長的孫子,上小學的時候就用電腦了,晚上睡覺躲在被窩裡頭還在玩電腦,父母覺得孩子很用功,現在還不休息,他玩的什麼不知道。所以今天的孩子不是父母教出來的,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電視、電腦教出來的。電視、電腦里什麼內容?我沒有接觸這個,不知道。偶爾看到人家看電視,我們在旁邊經過,那裡頭內容很可怕,那不是正法,都是殺盜淫妄。從小就學這些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小就學不仁不義,就學到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就學這個,學競爭、學鬥爭、學殺人,他就學這個東西,這個多可怕!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我們冷靜去思惟,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自己可以保護自己,你得有忍辱的心,像電視我不看它,電腦我不用它,我跟它保持遠距離,我不受它干擾。這樣的人不多。這些東西發展了,年輕的學生離開電腦不會寫字,萬一有一天電沒有了怎麼辦?我們在美國遇到停電了,商店全關門不做生意了,為什麼?他不會算帳,全靠電腦。所以美國一停電,整個社會停擺了,那很可怕的現象。

  所以看這個經,看到極樂世界,無限的嚮往、羨慕,巴不得趕快往生,真有這個心。既然想往生,這個世間一切的一切全放下,連這個身體也不必照顧,過分照顧這個身體,最後走不了。什麼都隨緣,一絲毫都不貪戀。在這個世間也是隨緣,能住幾天不計較,一切阿彌陀佛做主,什麼時候佛來接,什麼時候就走。自己念念等著佛來接引,念念不違佛的教誨,真正做佛的弟子,不是假的。

  下面這一段,「凈念相繼」,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了。「復見聖眾念佛相續,是即彌陀本願之核心」。這一句話很要緊,彌陀的本願是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六道眾生往生凈土,這是佛的本願。怎麼往生?經上講得很清楚、很簡單,就一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能往生了,一點都不麻煩。菩提心是什麼?蕅益大師說得最好,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就是菩提心。我真想去,我真願意去,我真念佛,就決定得生。

  我們在這個世間有壽命,這真的不是假的。那在現前這個世界,我這壽命不要了,這世界太苦了,我想早一天去行不行?行。真想去,佛就真來接引你。有例子,《凈土聖賢錄》瑩珂法師的例子,那是很明顯的。他是真正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百分之百的做到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見到佛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到你十年壽命盡了,我來接引你。瑩珂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陽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佛沒有拒絕,就答應他了。不過告訴他,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為什麼留三天?留三天他給世人做證明,度很多很多人。宋朝到我們現在七百年,我們現在都受他影響,這個功德多大!他三天真往生了,不是假的。這是留三天時間讓他可以給大眾宣布,告訴大家三天以後往生,預知時至。他相信阿彌陀佛的話,阿彌陀佛的話決定可靠,決定不是妄語,三天之後佛真的來接引他,他真走了。這個人什麼?真懺悔、真回頭。他是個破戒比丘,不守清規,自己知道,如果不往生決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就害怕了。阿彌陀佛說壽命還有十年。他說那個十年不知道要做多少惡業,他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外頭一引誘他又幹壞事,所以他說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去,佛慈悲就接他走了。所以這是彌陀本願的核心,就是希望你早一天到極樂世界。

  「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萬類齊收」。這幾句說的是彌陀對一切眾生的大恩大德,超過一切諸佛如來。我們得到彌陀恩德的庇佑,如何感恩報恩?那就是真正發願求生凈土,生到凈土,真報佛恩,佛天天盼望著我們,我們終於見面了。還在這個地方打妄想,還在這個地方生煩惱,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自己。為什麼?自己多生多劫都修這個法門,都沒有成功,這一下又遇到了,遇到了真干,這一生真成就,真正自愛。瑩珂雖然是破戒,在團體裡面是個惡比丘,不是善人,但是他能懺悔,他知道因果,這是他往生真正的動機。他怕墮地獄,怕地獄苦,逼著他拚命,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把佛念著,求佛現身。他做到了,真誠心的感通,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滿足他往生的願望,也滿足彌陀度生的本懷。所以一乘願海,凈宗一乘法,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這叫一乘法。三根普被,萬類齊收,只要真信真願,一心念阿彌陀佛,統統都收,都能往生。

  「凡夫發心;十念頓證不退」,這是第十八願。凡夫是什麼?這一生,不說過去,這一生沒有緣遇到佛法,遇到之後生歡喜心,就說明過去生中有修,這一生當中遇到了生歡喜心,生無量的歡喜心,能把這個世間一切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大士行徑」,大士是法身菩薩,《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他們的行徑。這行徑什麼?念佛是他們所行的。「十地不離念佛」,這個十地是別教,他真清楚、真明白了,他以後修什麼?就修念阿彌陀佛,他不修別的。「是故凡夫念佛而得往生」,凡夫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真肯念佛,哪有不得往生的道理!

  「既往生已,仍復念佛。念念相續,盡未來際」,這幾句話就是這句經文最重要的啟示。你看看,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還是念佛,沒有間斷。這個念佛是感恩,這個念佛是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做示範的。你問我怎麼成就的?我就這麼成就的。我把我成就的告訴你,你肯干,你跟我一樣也成就了。這個法門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賢愚不肖,只要你肯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念念相續,盡未來際,就這個法門。我感覺到印光大師的方法妙極了,真能照這個方法去修,沒有一個不往生。心裡頭計數叫暗計,計數是不落痕迹的,心裡頭只是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教你計數?計數攝心,妄念進不來,雜念進不來,讓你心得清凈。行住坐卧什麼時候都可以念,什麼處所都可以念。只是告訴你,睡的時候可以默念不要出聲,傷身體;在衛生間里不要出聲,默念,都不中斷,法子太妙了!

  「故佛特示大士,令親見作證也」,這因此之故,釋迦佛叫彌勒菩薩,叫阿難尊者給我們做證明。念佛法門真的不是假的,八萬四千法門裡第一法門,愈是最高的愈簡單、愈容易,最高、最圓滿、最究竟,絕對不會複雜。關鍵就在信,難就難在這裡,所以叫難信之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八五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八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二集)

TAG:五一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