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的本質揭破
律字,常有關聯字相伴,如醫學上心律、舞蹈上的音律、韻律、憲法上的法律及武術動作上的頻律等。而用於「舞蹈,武術」的律;律者腰胯也。律動是(舞蹈,武術的力學),即沒有位移的原地腰胯動作。它發生於腰胯部,但腰胯動的時候腳不動,沒有腳的移位。
1.動作軌跡:胯部有節奏的螺旋狀轉動。平面的移動、平面的轉動和上下起伏和吞吐的組合。
2.雙腳位置:雙腳位置不變,保持原地固定;既沒有移動的線移位,也沒有轉動的角位移,僅有上半身螺旋狀蠕動的上下起伏。
3.位移趨勢:胯通過腳底壓地獲得的反作用力,使身體產生位移的趨勢;這一位移的趨勢因為腳已固定,而轉化為螺旋狀原地蠕動。
4.動作狀態:胯的動作快慢與音樂節奏或武術拳種有關,腰胯轉動的力度越大則靜壓地的力度就越大,胯的動作循環次數即是原地轉動的次數。
律動的目的在於,藉助只有位移趨勢、而沒有位移事實的原地上半身蠕動,獲得胯帶四肢,腳隨身動的感覺。這一感覺就是為了充分開發中段,實施生命力的總原頭。開發中段通過律動來實現。律動的作用在於,為那些找不到腳隨身動感覺的舞(武)者,那些找不準胯帶四肢或胯帶二肢感覺的舞(武)者,那些不懂得如何開發中段的舞(武)者,提供一條特別有效的途徑。因為它能夠100%開發你(妳)的中段。線位移的移動和角位移的轉動是舞蹈的基本運動方式,也是「中國武術」基本運動方式。
從力學原理的角度來說,移轉動有兩種:1.一種是腳隨身動的移轉動,另一種是身隨腳動的移轉動。身隨腳動因為胯動在後,腳位移在先,不可能形成身體的舞(武)動,(等於人平常走路,只有手的前後移動)不可能有律動。對身隨腳動者談律動,毫無意義。
2.腳隨身動因為胯動在先,腳位移在後,必能形成身體的舞(武)動。惟有基於律動的移轉動,才可能形成身體的舞(武)動。由此可見對腳隨身動者講律動,才有價值!
靜壓與律動密切相關,律動的胯力通過腳底壓地,獲得反作用力使身體舞(武)動。為什麼用「靜壓」這個詞,而不用「踩地」呢?這與理解的準確性有關。因為「踩地」容易被理解為離開地面向下踩,此時,腳底與地面之間屬於由上而下的施壓,這叫動壓;而「靜壓」的腳不離開地面,腳與地面緊貼施壓,叫靜壓。如扭動沒有直腰縮臀的或沒有胯動壓地的,也就不可能有中段的開發。而律動為了開發中段,嚴格要求直腰縮臀,胯動壓地。這一要求也可算是律動的第5個特徵。
反身動作能使律動錦上添花。因為,運用好反身,能夠使腰胯動作的力度加大,質量更高。要使律動成功地造成位移趨勢,必須有反身幫助。「轉身擰胯」「力大無比」即來源於此。這一要求也可算是律動的第6順便提醒注意: 應當避免使用容易產生誤導的「肩引導」。因為字面上理解,肩引導是主動行為。引導是反身的引導,決非肩的引導;反身引導會產生肩的偏轉,肩偏轉只是反身的表象。
特地為國標舞及武術初學者、入門擬出以下「律動練功口訣」:1.「並腳內扣,直腰縮臀」2.「壓地反力,力回身動」3.「每次出胯,是為出步「4.「模擬位移,原位不移」5.「藉助反身,反身擰胯」6.」偏轉同向,靜壓換向「7.」換腳再壓,回力再送「8.」靜壓送胯,循環往複」
按照腳隨身動胯帶四肢原則,在反身動作幫助下,模擬移動或轉動;胯動而不移位、出胯而不出步,原地螺旋狀蠕動。如此循環往複,能夠100%地消除身隨腳動的雜念,心無旁騖地進入腳隨身動狀態,使中段的開發進入最佳境界,是高級舞(武)者技術。一些舞(武)者也學、也練基本步,明知道應該胯先動,但一做起來仍然犯腳先動的錯誤。總是找不到感覺,找不到胯動的感覺。什麼原因呢?不會律動!也有這樣的舞(武)者,明知道律動的道理,但一做起來依然犯腳先動的錯誤。什麼原因呢?因為律動太枯燥,堅持不下去,沒有用心反覆去練習。
有人問,律動過程有沒有身體的延伸? 在國標舞而然是沒有,位移情況下才有延伸。但武術中在律動過程中就有身體上的延伸,所以說律動是身體延伸之母。
也有人問,律動質量如何鑒別? 「意動身隨,發力奇巧」。這體驗高質量的律動。反之「身隨腳動」,「四肢帶胯」或「二肢帶胯」律為帥,無帥之師兵必敗。
雲龍國際標準舞摩登舞教研會 黃浩編輯 2010.7.19
推薦閱讀:
※● 幼兒園早操、律動、舞蹈、手指操等幼兒園資料全集!太實用了!
※幼兒園律動,幼師學會這10個就OK了!
※兒童舞蹈《踩踩踩》幼兒園律動操版 又要火了
※? 幼兒園早操、律動、舞蹈、手指操等資料大全,太實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