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收購武漢新芯,想打造中國第一「芯」(16.7.27)
【鈦媒體綜合】提起國內的晶元製造商,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紫光集團。據《華爾街日報》昨日(26)報道稱,有知情人士爆料,中國建造先進存儲晶元工廠的兩大主要項目已進行了合併,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已收購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武漢新芯」)多數股權。
據悉,這筆交易由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牽線搭橋。收購後,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將擔任武漢新芯的新控股公司「武漢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在大家關注的股權持有上,知情人士也曝出,紫光集團將持有武漢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超過50%的股份,而其他股份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及武漢市政府支持的一家基金所持有。
眾所周知,在電子產業上,中國一直存在著「缺芯少屏」的問題,發展國內晶元產業一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這次收購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被視為是中國為了打造實力更強的大型企業,從而縮小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
而從這兩家企業的綜合實力上來看,這次收購也並不是心血來潮和空穴來風。
武漢新芯:有240億美元的存儲晶元製造中心武漢新芯雖然和紫光集團相比,公司規模較小,但曾打造過規模為240億美元的存儲晶元製造中心,令人矚目。
在今年3月28日,這場總投資240億美元(約1600億元人民幣)的存儲器基地項目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啟動。
該項目同時得到了外界多方面的支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作為股東,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組建一家存儲器公司作為存儲器基地項目實施主體公司。
紫光集團:中國最大的晶元設計公司紫光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晶元設計公司,在武漢新芯打造晶元製造中心時時,自己也沒閑著,也計劃投資120多億美元用於建造一家新的存儲晶元廠,以及進行半導體業務併購。
憑藉一系列收購,紫光集團已從以前一家經營食品和房地產業務的公司一躍成為中國較大的科技企業,旗下已擁有紫光展銳為代表的手機晶元設計業務、新華三為代表的企業網路業務。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也曾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表示目前紫光集團已成為中國出貨量最大的晶元企業。
「我們去年晶元出貨量超過10億顆,手機領域去年供貨量超過6億5千萬顆。如果不算蘋果、三星和華為自產的手機晶元,我們在全球市場佔有27%的份額,如果算上,份額在24%左右。」
據紫光集團去年11月向深交所提交的公告顯示,集團將通過同方國芯建造一家存儲晶元廠,並進行更多併購交易。之前,紫光集團曾試圖收購美國存儲晶元製造商美光科技,但該交易未獲成功。
世界上大多數智能型手機都在中國進行生產和代加工,但手機的先進零組件主要依賴進口。根據數據顯示,晶元占智能型手機成本的3分之1至2分之1,而組裝成本卻僅佔2~4%。
隨著時代發展,我國目前IT產業對集成電路產品需求巨大,但國產產品僅能滿足約20%的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沈昌祥表示:
「我國每年的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已超過石油進口額,在普及率極高的智能手機行業,包括CPU、存儲器、各類感應元器件基本依賴國外企業。可以說,補強中國自己的晶元產業短板迫在眉睫。」
所以國內的晶元廠家都心知肚明,中國的電子產業要想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就要儘快擺脫中國製作,走向中國智造。紫光集團和武漢新芯這筆交易雖被視為將整合中國在存儲晶元領域的頂級資源,但未來的發展如何布局、如何能加快中國的晶元產業發展的速度,這都值得外界關注和期待。
推薦閱讀:
※世界餐桌上,少不了中國故事
※為何西方男性喜歡中國女人
※盤點中國各式土豪金建築
※細數中國古代影響最大中國的19次起義、叛亂
※中國民間四大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