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虛法師《六祖壇經》第22講

大虛法師《六祖壇經》第22講

「無我」的神通

今天是我們《壇經》的第二十二講,請大家翻開經文,看「第七品」。上節課我們講到了六祖大師在曹溪,他老人家再次被惡人追殺,被那些圖謀祖師衣缽的惡徒追殺,還放火燒山,祖師不得已就施展了一點小神通,以這個物質的肉身硬是那麼一擠,就擠進了大山的石頭裡,以這種「無礙」的示現,大火燒不著他,這樣才算是逃過了一劫。後來六祖大師躲避的那塊大石頭,就被稱為是「避難石」,成為了當地的一個著名景點,你們現在去應該還能看得到。

六祖大師經過這件事,他就想起了當初五祖弘忍大師對他的一個叮囑,五祖在送他過江前,不是叮囑說「逢懷則止,遇會則藏」嗎?六祖大師這時候就想起來了,原來五祖大師早有先見之明,有預見的神通,他早就給六祖大師指明了可以停留和藏身的地方。所以後來六祖就按照五祖大師的叮囑,一直隱居在我們廣東的四會一帶,甚至還隱藏在山上的獵人隊伍里,就這樣才平安過了很多年,直到十五年後因緣成熟了,才出山弘法。

那麼,師父在上節課結束的時候,向大家提了一個問題,還記得不?那就是:像六祖大師這樣的大成就者,他毫無疑問是有大神通的,那麼他為什麼不用他的超自然力量,一巴掌把那些追殺他的惡人給拍死啊?或者就算不拍死,不那麼殘忍,不像無染那麼殘忍,那把他們趕走或者暴打一頓也是可以的嘛,對不對?如果六祖也是這樣的想法,也是像我們這樣的暴力分子,那估計要倒霉的人可就多了。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欠扁的邪惡。像我們這些從小就看武俠小說長大的人,那種什麼「除暴安良」、「匡扶正義」的俠客夢,還有「英雄救美」、「拯救世界」的超人夢——呵呵,反穿內褲、內褲穿在外面的夢——這些夢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做過。想當年,俺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俠,成為超人,成為那種「想滅誰就滅誰」的強悍存在啊,你們有沒有想過?可能男的都想過,女的可能就是想當「被拯救者」是吧?想當公主?在這個剷除邪惡的同時,還能順便體驗一把俯視芸芸眾生的感覺,接受大眾尤其是接受無數「美眉」的仰慕和崇拜——這種事情想想都覺得很爽!但是這個是我在二十幾年前的夢想、妄想,幸好後來阿拉學佛了,還出家了,開始真正地深入經藏,開始明白道理,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那些當初的想法、當初的夢想,那種「高大上」的夢想背後,那種表面正義的「利國利民」的夢想背後,其實隱藏的是一個很大的「小我」!

就算是善心善行,它的本質也仍然是「自我」、「小我」,是為了滿足「自我」。這樣的「自我」就算擁有再厲害的神通,就算你能夠翻江倒海、毀天滅地,那也是很有限的。比如你的神通再大,你能夠破碎虛空、粉碎我執嗎?不能!你的神通再牛,你能夠改善世道人心、讓人民覺悟嗎?不能!所以這種「自我」的強大和超人並不是佛法,也並不是解脫,它和超越生死沒有任何關係!

我們可以稍微地來複習一下,在講《維摩詰經》的時候就給大家介紹過的,所謂的「神通」,它的種類大概可以分為五種,根據《宗鏡錄》的記載,神通共有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和妖通這五大類,它們之間的具體區別,你們去翻看《指月真髓》的上冊,去找到「神通無障礙,寂滅法中王」那一章,好好看完就會明白了。這五大類神通,不管是什麼「通」,它們的高下層次雖然差別很大,但是它們的具體內容卻是大同小異的,不出「六神通」的範疇。

我們佛教定義的「六神通」,簡單講就是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還有最後一個是漏盡通,這些概念大家知道吧?它們的具體定義在《指月真髓》里也有講到,這裡就不重複了。這個六神通里的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神足通,這五種神通是我們三界所有眾生都可以擁有、都可以開發出來的,妖魔鬼怪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五通」,我們人類中的修道修行者也能夠修出或高或低的「五通」,欲界六天的天人越往上「五通」就越厲害,色無色界的天人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五通」的層次根本就不是我們欲界眾生能想像、能比擬的。但是三界眾生的神通再怎麼厲害,再怎麼變化,再怎麼驚天動地,那也只是「五通」,最後一個漏盡通那是出三界的聖人才能具足的,必須要破我執、斷煩惱,至少要達到阿羅漢的境界,才能證得這個「漏盡」的神通。

修行一旦達到這個層面,一個證得無漏解脫的大阿羅漢,他在證得漏盡通的同時,往往還會證得其它的「五通」,也就是說「六通具足」——但是這個時候的六通,就不再是我們三界人天所能理解的了。因為三界眾生的神通還有「我執」未破,幻象未除,但是阿羅漢、乃至更高層面的菩薩和佛陀,他們的神通早就已經超越「自我」,早就已經「無我」了,他們趨入的是三界眾生永遠也難以想像和測度的無上的生命境界!

所以這個時候的六通,連名字和定義都變了,比如天眼通就變成了「天眼智通」,天耳通就變成了「天耳智通」,宿命通就變成了「宿住智通」,他心通則變成了「他心智通」,神足通則變成了「神境智證通」,又叫做「聖如意通」,最後的漏盡通則被定義為「漏盡智證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神通到了阿羅漢的層面,都要加上一個「智」字,「智慧」的「智」,這意味著在阿羅漢乃至在菩薩和佛陀這個層面所顯現的神通,都是以般若智慧為主導,都是和般若智慧密不可分的。而般若智慧的性質絕對是空性的、無我的、慈悲的,既然是空性的、無我的、慈悲的,那麼這種神通力量的使用就絕對是智慧的、忍辱的,是利益眾生的,不會有傷害眾生的可能。聽得明白嗎?

像現在社會上流傳的那個民間傳說,已經被改編成很多電影電視劇的那個《白蛇傳》,裡面那個所謂的「法海大師」,雖然神通廣大,但是他吃飽了撐的卻跑去干涉人家的什麼「人妖戀」——很凄美、很浪漫的人妖戀——他把許仙抓了硬要剃頭不說,還把白娘子也活生生地鎮壓在了雷鋒塔下,那副「降妖捉怪」的架勢其實完全就是道教的風格,跟我們佛教佛法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從內容到形式可以說全都是胡編亂造的!編造這個故事的人他對人心人性非常了解,但是對佛法卻是個外行,而且還是一個居心叵測的外行,他刻意地抹黑和扭曲「法海大師」的形象,很輕易地就讓無數老百姓對我們佛法產生了誤解,對我們出家人更是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以為出家人都是那麼不通人情世故,都是那麼無聊的。那首腦殘的《法海你不懂愛》,就是在這麼一個背景下誕生出來的。所以,像這麼一個無知毀謗三寶、明顯是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的狗屁愛情故事,卻能在我們中華大地上迅速普及開來,而且還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不能不說是我們佛弟子的忍辱功夫實在是修得太好了!換了伊斯蘭教你試試看?你今天敢播出污衊伊斯蘭教的電影和電視,明天就有人敢扔炸彈到你的家門口。

但是我們佛教的聖者很顯然不會這麼干,他們也不會教導弟子這麼干!佛教在這方面是有很嚴格戒律的,而且由於佛法無我無私的那種特性,那種導向解脫的特性,平等教化的特性,這就決定了佛法的偉大神通力只會被運用在覺悟眾生、利益眾生和超度眾生等方面。我們看佛菩薩和歷代祖師就是這麼示現的,我們絕對看不到祖師把神通力運用到騙財騙色,運用到謀求什麼個人的名聞利養上,更看不到祖師大德拿神通力來嘩眾取寵,來迷惑眾生,來擾亂社會。已經深刻洞明因果法則的這些聖者,他們一般是不會因為我們眾生的業障深重,就運用他們的超自然力量來懲罰或傷害眾生的——這個通常是世間護法才會幹的事,出世間的聖者是不會這麼乾的。

所以六祖大師才會在面對那些惡徒追殺的時候,一再地退讓,他老人家只是運用這個神通力自保而已。在歷史上甚至還有聖者連自保都不要的,比如著名的「十大阿羅漢」中號稱「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在面對惡徒殺害的時候,他其實完全是有能力避免或者超越這份業報的(修行到這種程度已經可以了),但是他卻偏偏選擇了坦然面對,因為他已經非常深刻地證悟到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實的那一面,所以他任由這個虛幻的肉身被惡徒砸碎,自己也因此就償還了業報,了結了這個因緣。此外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那就是佛陀在《金剛經》里講的,佛陀不是說自己在很多劫以前做過一個什麼仙人嗎?既然是號稱仙人,那當然是有神通的,但是這個仙人即使被國王拿刀子都快一片片的給凌遲了,他也沒有起一念的嗔心,沒有動一念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所以他也就不會像我們似的,暴跳起來,把國王給臭揍一頓。

在這些案例里,不管是像佛陀這樣極端的案例,還是六祖大師這樣比較讓人接受的案例,在這些祖師和聖者示現的背後,其實都隱藏有一個很難被一般人所了解和發現的偉大的神通,那就是「無我」的神通,忍辱的慈悲——如果師父說這個力量才是最難得、最偉大的,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理解?大家可以將心比心地試想一下,假如我們還有一個「我」,假如我們還有對這個臭皮囊的一丁點執著,那麼我們在面對別人傷害的時候,你能夠不起一念嗔心,不起一點分別,不還嘴也不動手嗎?很難吧?特別是在我們還有足夠的力量、還可以還擊的時候,我們能做到無相的忍辱嗎?不可能,對不對?不動手還有可能,但那個不是忍辱,而是壓抑;不動念就幾乎做不到了,那根本就不是我們凡夫的心相續能控制的。

所以如果不是對生命的實相有完全的洞察,如果不是已經實證到「無我」的聖者,我們凡夫一旦擁有神通,那幾乎是不可能不顯擺、不造業的,否則就不是凡夫了!像八九十年代那些呼風喚雨的「大氣功師」,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個兩個才有點小神通、小能力,有的只不過是懂點魔術幻術,就敢自吹自擂是什麼「佛子出山」、「大師出山」,就敢來忽悠老百姓了。雖然當時鬧騰得很厲害,又發功又治病的,個個都好像是活神仙,個個都是名利財色兼收的大腕,但是現在又怎麼樣?現在這些所謂的「大師」又在哪裡?據我所知,這些「大師」幾乎就沒有一個是好死的,幾乎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不是坐牢,就是發狂,就是家破人亡!

所以,凡夫擁有神通不見得是好事,沒有智慧啊,能力越大就越有可能造罪!只有那種「無我」的神通才是最難得、最值得追求的,那種忍辱的慈悲和智慧才會自利利他,才不會造作重大的惡業因果而無法自拔,這點希望大家能了解。那麼,這是講到六祖大師的神通順便給大家提個醒,順便那麼一聊,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請大家翻到第七品,我們繼續看經文。

即心即佛 定慧等持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這是講,某一天——這個時間應該是在六祖大師正式出山,出家剃度,然後重回韶州,又再次住持寶林寺以後,這個時間的跨度比較大。這時的六祖大師名聲已經漸漸傳揚出去了,被人所知,所以才絡繹不絕地感召來了很多上門求教參學的人,而法海就是其中的一位出家師父。這個「法海」不是《白蛇傳》裡面的那個「法海」,大家不要張冠李戴搞錯了。歷代以來叫「法海」的出家人很多,取這個法名的出家人很多,並不是只要叫「法海」的都會多管閑事,別說什麼「人妖戀」了,你就算是真正的「人妖」,我們出家人都不會小看你、鄙視你,而是會儘力地去幫助你、喚醒你,這才是真正出家人該乾的事。

那麼,這位法海師父他本身就是韶州本地的曲江人,他第一次來參拜祖師的時候,就問了一個很深奧、同時也很專業的問題。他問:即心即佛,是什麼意思?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他的原話是「願垂指諭」,用詞很古雅,也很謙卑。我們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法海師父的心態,那是一種把自己放在低處,甚至是把自己完全放「空」的狀態,他沒有帶著滿肚子的自以為是,沒有「半瓶子醋晃蕩」,而是很虛心地來向素未謀面的六祖大師請教,這份恭敬心和謙遜的心,就讓他在後來,在聽聞六祖大師的短暫開示後,剎那之間,「言下大悟」!沒有那個「心」,就不會有這個「果」,這點大家要留意。

下面,「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凈。

悟此法門,由汝習性。

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法海師父提的這個問題,「即心即佛」,其實答案就在問題里,自由一直都在,只不過當事人被自己的心迷了眼,念念自縛,所以才沒有看到那個自己「本來是佛」,念念「即心即佛」的事實。因此六祖大師就點醒他說:我們的這個心啊,念念相續,那些已經過去的、消失的念頭,其實都是生而不生的,生是幻生,本質是無生;而那些後來的念頭呢,它們的本質也同樣如此,它們的生是幻生,滅是幻滅,每個念頭的實相其實就是不生不滅!那個表面上看起來念念生滅的,就是我們的心;而那個隱藏著的念念不生不滅的實相,那不就是自性的佛嗎?!能覺悟到這點,就是「即心即佛」,這是一個不二的真相。

我們那個念念生滅的心,能夠創造出一切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也能夠創造出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和生老病死的業相煩惱相,但如果我們能夠「即相而離相」,就在煩惱業障生起的每個當下,我們如果能夠念念洞察,覺悟到千相萬相,不過都是「空相」,生生滅滅,其實都是不生不滅,所以我們能夠念念都保持清醒覺察,念念都沒有迷惑顛倒,念念都能「即此用,離此用」,能達到這個微妙的境界,就叫做「離一切相即佛」!聽得清楚嗎?

然後六祖大師還做了一首偈子,表明了禪宗的「即心即佛」其實就是真正的「定慧等持」。在洞察這個心靈真相的基礎之上,修行者能夠「善用其心」,念念自利利他,念念成就世出世間的一切清凈莊嚴、歡喜解脫之相,這就是自心的智慧妙用的體現;同時還能念念不迷,念念保持「無我性空」的覺察,「即相而離相」,能一直任運自如的安住在這個境界上,那當然就是一種無上的大定!

這個「定慧等持」的功夫不顯山不露水,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不一定非要打坐、非要入定幾個月才行,它更多的是體現在平常的行住坐卧中,和光同塵,所以一般人、不懂的人還真看不出來。但是它「意中清凈」,這份照天照地的「即心意識而離心意識」的自心的大歡喜、大清凈和大解脫,唯有天知地知,還有佛菩薩也知,各人自欺不得!

六祖大師最後還說了,這個「定慧等持」的「即心即佛」法門,想要悟到其實也不算太難,因為它本來就是我們自心的一個習性,是我們的本性;我們在念念起用的時候,只要能夠看到心靈「本自無生」的空性的那一面,同時又不沉空守寂,化做死水一潭,而是發揮它無盡的大用、無邊的妙用,來廣宣一切佛法,廣利一切眾生,這樣子去「定慧等持」,那就是最正確的「中道」、「雙修」之路了。

師父這樣一解說,你們聽起來是不是會覺得很簡單?還是覺得很複雜?其實我們禪宗的心法本來就很簡單,但是如果我們做不到、想不明白、透不過去,那對我們來說就會變得比登天還難,就會很複雜。現在能夠坐飛機上天,坐火箭上太空的人已經很多了,但是有幾個能夠明白「即心即佛」,能夠做到「定慧等持」的?億萬人中,恐怕沒有一個!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法門聽起來很簡單,就認為它做起來也很簡單,不信大家可以去試試看,你們可以去仔細地內觀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的這個心靈是如何的擅於自我玩弄,又是如何的自欺欺人的!

不過呢,雖然我們目前根器不行,但是不代表法海大師也不行,所以六祖大師才一開示結束,法海師父就很令人「羨慕嫉妒恨」地開悟了。

下面,「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贊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不能不承認,法海這位師父的根器實在是很犀利,六祖大師才講了那麼幾句話,我們都還聽得懵懵懂懂的,他老人家就已經「言下大悟」,這實在是太任性了!然後他還寫了一首偈子來表達他的了悟,大意是說:原來「即心即佛」是真的,原來我的心還真就是佛啊,我一直沒有領悟到這個真相,一直活得稀里糊塗的,實在是自己委屈了自己的心!我現在已經如實了知這個「定慧等持」的妙法,我一定會遵循這個中道不二的「雙修」之道,去遠離並超越一切的執著。

這就是法海大師的開悟偈,我們要恭喜他老人家沒費多大勁兒,就得到了這個「無我」心靈的真正自由!這裡面固然有大善知識的點撥之功,但是法海大師他本身的根器很猛利,心態很謙虛,這才是導致他能夠「言下大悟」的最主要內因。那麼,那個曾經讓法海大師得到開悟的偉大開示,我們現在也都聽到了,諸位大德,但是我們中間有誰開悟了嗎?「言下大悟」的請舉手!如果沒有開悟,那麼我們就要從自己身上來好好找找原因了。師父這麼明顯的「潛台詞」,希望大家能聽懂。

下面,解決了「即心即佛」的問題,六祖大師就要開始解決下一個問題了。

我慢的法達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這是講,有一位叫做「法達」的出家人,他是洪州地方的籍貫,年紀很小就出家了,所以多少有點不通人情世故。他非常喜歡讀誦《法華經》,在來拜見六祖大師之前,就已經讀誦很多年、很多部了。

這個《法華經》是我們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了義經典,至圓至頓,導歸凈土,整個天台宗就是圍繞這部經典而建立起來的。這部《法華經》的偉大我們暫且不說,單說它的經文內容的長度,那可是厚厚的一大本啊,你們知道嗎?古籍的話可能還要好幾本,一般人一天都誦不完一部經,所以法達法師能夠天天誦讀,而且還已經誦讀完了三千部,那可以說是相當精進的。但是他認為自己因此就有了可以自傲的資本,那就很幼稚了。所以他來頂禮六祖大師的時候,心懷我慢,這個頭是磕下去了,但是卻不碰地,懸在半空,這其實是在表示說:我對你不服!呵呵,你們說這個是不是有點幼稚啊?

六祖大師一看,這孩子欠K,所以就毫不客氣地呵斥他說:你既然要頂禮,那就好好頂禮,現在卻頭不碰地,那還不如乾脆不禮!你心中必定藏有什麼你引以為傲的事物,你平常是修習什麼功課啊?六祖大師就問他。

「曰:念《法華經》,己及三千部。」這是講,法達法師就回答說:我平常只是誦念《法華經》,已經有三千部了。

「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這是講,六祖大師一聽,就知道法達的毛病出在哪裡了,於是他老人家就很慈悲地繼續呵斥說:《法華經》你如果已經誦念到一萬部,並且已經得到了經中法義的真髓,但是卻不以此為勝,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那麼這樣的你才可以有資格和我並肩同行。你現在這個大我慢的樣子,早就已經辜負了你誦念的經典,你卻還不知道自己有錯,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

然後六祖大師就說了一首偈子來點醒法達,大意是說:你的我慢很糟糕,你還有這樣自我的驕慢的狀態,那平常難免就會造罪造業而不自知,就會損福而不自知;你誦經修行,如果不認為自己有功德,也不執著自己的修行,這樣你才會擁有真正的廣大的福德,這個《法華經》才沒有白讀了。這裡六祖大師提醒的,其實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普遍都有的一種毛病,這點大家要自己反省和覺察。

下面,「師又曰:汝名什麼?曰:名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這是講,六祖大師教訓了法達一頓,看看他被呵斥了也不還嘴,於是就詢問他說:你叫什麼名字啊?回答曰:我名叫法達。六祖大師一聽就說:你的名字叫法達,但是你何曾真正的通達佛法?於是六祖大師就又說了一首偈子(他老人家做偈子還上癮了),這首偈子的大意是說:你雖然名字叫做法達,而且你一直都很精進地誦經不停,但你只不過是依循文字而發出聲音,卻不了解經典的真實義,你不過是一個錄音機和復讀機而已(這句話是我加的哈),等於是白誦經了!你如果能夠通過誦經而明了自己的心性,那才叫做真誦經,那才是真菩薩。我們今天有這個緣分見面,法緣難得,所以我才會直言不諱地告訴你。你如果真相信佛說的——佛說一切法無說無得,說自己講了四十九年的法,其實一個字都沒有說——你如果真信解這點的話,你真相信「佛無言」,那麼你才是真正地在誦念《法華經》,而且你聲聲念念都是「蓮花從口發」,你念的每一個字,就像是一朵蓮花。必須要這樣子去誦經,要無我無得、無礙無執地去誦經,這才是正確的。喜歡誦經的同學要特別留意這一段開示。

下面,「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這位法達師父的根器說實話也是很猛利的,他的大我慢被六祖大師一棒子敲碎,他立刻就知道是自己錯了,不像某些人,明明錯了還不承認,還要死鴨子嘴硬,那個「自我」啊比師父還大,這種根器在我看來,越是聰明就越是下根。所以法達知錯能改,實在是善莫大焉!他在聽完六祖大師的開示後,就立刻懺悔謝罪說:我從今以後,「當謙恭一切」,我會以謙卑的心來恭敬一切!然後他就請教說:弟子雖然經常誦讀《法華經》,但是我不了解經典的奧義,心裡有很多疑惑,和尚您智慧廣大,還希望您能為我略略解說。

「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這是講,六祖大師就回答他說:法達啊法達,這個法本來就是通達的,是你自己的心不通達;而經典上講的道理本來也是明白無疑的,是你自己的心起了懷疑。那麼你念的這部經,它是以什麼為宗旨啊?

「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法達就回答說:我的根性太差,從來就是傻傻地誦念,我哪裡知道《法華經》宗旨和義趣是什麼啊?這位大德的確有點讓人無語,但這個也是跟他沒有碰到好師父有關。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六祖大師一聽,沒辦法,只好再次披露自己是個文盲的事實,他說:我不識字,你把《法華經》拿來誦讀一遍,我當為你解說。

這是何等了不起的一個文盲啊!從古到今,差不多也就是只有六祖一個!假如現在有哪個人突然跳出來說,我不識字,你把佛經給我讀一遍,我就可以給你講解——這個人估計要被大家的唾沫給淹死!現在如果說有這樣的人,我是不敢相信的,你們敢信嗎?就像以前我講的那個妄人,吹牛說自己已經開悟了,還記得吧?結果三言兩語沒幾句話就露餡了。所以憑我們現在眾生的福報,還想要再次感召來猶如六祖大師一樣的示現,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沒有六祖大師那樣的大修行和大智慧,你想隨便就忽悠人?那只是在自掘墳墓而已。

火宅內的法王

下面,「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氂牛愛尾?」這一大段,六祖大師的開示真是了不起!這個法達因為原來心懷我慢,自己障蔽了自己的智慧,所以他的根器相較前面的那位法海大師是要差一些的,因此六祖大師在這裡為他講解的開示自然就要多一些,也就啰嗦一些了。這是祖師對機的慈悲,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祖師在幫助我們眾生破迷開悟的時候,那一份深刻的拳拳之心。

六祖大師靜聽法達高聲誦讀《法華經》,僅僅是聽到「譬喻品」,六祖大師就已經完全明白整部經典的宗旨和義趣了,所以他馬上就叫停說:打住!我已經知道這部經典的核心宗旨,千說萬說,種種比喻,也不過都是在說明這個,那就是「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個大事,這個因緣,就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到的關於一切生命實相的真知灼見——無上中道了義圓頓超越生死不可思議的第一義諦!

佛陀之所以在我們這個生死無常的虛妄無比的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其目的就是為了要告訴我們所有眾生——所有無明顛倒的眾生——這個生命的真相!但是這個生命的真相實在是太複雜、太精微、太神妙了,而我們眾生又太執著、太愚痴,所以佛陀在悟道以後本來還有點不太想說的,他對前來請法的大梵天王說:「止!止!不需說,我法妙難思!」意思是說,我悟到的這個「法」實在是太微妙不可思議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說就是錯,說了也沒有幾個人能懂,所以還是不說了!幸好後來大梵天王請求了半天,佛陀憐憫眾生,才很慈悲地答應了,否則我們到今天可能都碰不到佛法,也不會知道六祖大師長啥樣,更不會有任何解脫的希望!

那麼,這個無上的第一義諦,無比珍貴珍稀的佛知佛見是什麼呢?今天的講經時間好像到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大家不要砸香蕉皮哈,要砸就砸「蘋果」,砸「蘋果」手機最好……那麼下節課我們精彩繼續。下節課應該是我們在春節前的最後一堂課,有很多有趣的、精彩的內容要和大家分享,所以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錯過了活該哈!好,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七七一卷——第一七八0卷
凈空法師:具備這六個字,決定能有與海賢老和尚同樣的成就
凈界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七卷
《讓你重新認識佛教——對佛教徒的幾點忠告》 法師輔導文字版
夢參法師《占察經》講記(第三部)12·【卷上12】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