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錚|?80後的童年月光(12.9.29)
中秋節又來了。每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中秋記憶,這份記憶很大程度上形成於童年,形成於各個年代不同面目的皎白月光。
自打記事起,中秋節就是我反覆期盼的日子。那時,月亮的光芒很純粹,金黃透亮。80年代中期,街坊鄰居家的陽台上普遍沒裝鋁合金窗,月光很輕易地灑在陽台上、射進卧室里。印象里每到中秋,月亮公公總是如約而至,展現他最圓滿的樣貌,很少爽約,雲彩也總是十分配合,離得遠遠的。在這個團圓的日子,媽媽總會叫上一些親朋好友,添上幾個好菜,熱鬧一陣。飯後,我總是和媽媽站在陽台上,目光隨著月亮遊走,數著天上的星星,聽媽媽講她童年的故事。
媽媽從小在農村長大,生活拮据,經常吃不飽飯,兄弟姐妹們都很期待過年過節。中秋節一到,集市上早早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商販,熱鬧得很,但是月餅對外婆來說真是奢侈品,只能給媽媽和幾個舅舅各買一塊糕點。這種糕點很薄,大米做的,香嫩而爽口,只不過一人只有一塊,媽媽都是一小口一小口抿著,吃完了再回味回味,算是中秋的加餐。倒是中秋的月光,亮得晶瑩剔透,夜間各家燭光熄滅,月光的銀輝就像一抹長裙,溫柔地籠罩著整個村落。我就這麼聽著,陷入無盡的幻想。
有時,我也會和小夥伴們在院子里玩耍,互相講講各自知曉的月亮傳說。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說得活靈活現。還記得有個小姑娘,一本正經地告訴其他女孩,古代齊國有個叫無鹽的醜女,幼年夜夜誠心拜月,成年後被送入王宮,一直未被寵幸,直到某年八月十五,嫦娥顯靈賜她傾城美貌,讓大王一見傾心,遂立為王后,所以女孩們一定要認真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一說完,男孩子們哈哈大笑,女孩子們則蠢蠢欲動。
沐浴月光的同時,必不可少的項目是吃月餅。當時基本上都是簡裝月餅,沒有什麼大紅大紫的包裹,拿個鐵盒子盛上四個或八個,便成一份。小夥伴們總要交換各自手裡的月餅,把自己喜歡的那種餡調換過來。但只有豆沙、椰蓉、水果這麼幾種較受歡迎,因此總是無法平衡。而且,簡裝月餅非常可口,味道也更純正,每年都要吃上好一段時間。
如今,由於工作生活的節奏加快,中秋似乎越來越淡化,大家心裡對中秋的概念也愈發模糊,時常把中秋歸於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隨意打發。月餅雖然越做越精緻,卻逐漸喪失了承載的傳統。空氣質量也在下降,總覺得跟月光隔著一層蒙蒙的霧氣,況且家家都裝了鋁合金窗,上面還配套著雨篷,遮陰蔽日的同時,也隔開了許多浪漫、許多遐思、許多回憶。
或許,中秋節給80後留下的印跡,都是那一縷縷清麗、淡雅的童年月光。
推薦閱讀:
※80後的中國式愛情 愛得很「骨感」
※東北菜80後小饞貓專用
※忍、慫、裝:被成熟綁架的80後
※50後女星對決80後 劉詩詩楊冪不敵大媽女星水嫩
※80後的離婚率為啥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