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良心態的調適

每一個孩子成長、超越與完善離不開家長的啟迪與潤澤,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引領,家長的心理狀態、言談舉止、教養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子女對所經歷的事件的認知與適應,直接影響子女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家長應該有意識調適不良的教育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營造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奠基。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不良教育心態調適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天使,他們的逐步成長、超越與完善離不開家長的啟迪與潤澤,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引領。孩子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狀態、言談舉止、教養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子女對所經歷的事件的認知與適應,直接影響他們今後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然而,家長不良教育心態會給子女心理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子女產生過度的依賴心理,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性格狹隘逆反,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等。家長只有有意識地調整教育心態,才能規範教育行為,保證家庭教育效果。

  一、家長不良教育心態的表現

  所謂家長不良教育心態是指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恰當心理的總稱。主要表現為過度溺愛、過分忽視、過高期望、過多保護、過於求成、過重壓力等心理。家長的這些不良心態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語言或者行為對子女施加影響,影響孩子的認知、情緒和情感,影響孩子性格、氣質和能力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嚴重的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各種障礙。

  1.1過度溺愛。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有些父母過分遷就和袒護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輕易滿足他們的一切慾望,父母成為孩子的奴僕和孩子撒嬌、任性的保護者。家長的過度溺愛會壓抑孩子的創造陛和進取精神,滋長孩子的依賴心理,限制孩子的意識,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獨尊、任性固執、狂妄自大的不良品性。著名的教育家冰心說過:「有時候,母愛並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現,就因為母愛不健康。」提醒家長要把孩子視為家庭的普通一員,要理陛地愛孩子,把握好「度」,要分清合理與無理要求,對孩子實施「人之初」的家庭教育,要利用一切場合和機會進行有意識地培養,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讓他們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長。

  1.2過分忽視。父母關愛子女是天性,有些父母由於事業忙碌或其它的原因,忽略與孩子相處和教育的機會。有些家長只顧忙自己的事,或對孩子產生失望情緒而對其學習和生活漠不關心,不聞不問。這種心態極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蕩不羈。有些家長則是不了解孩子的真實能力,制訂的目標過低,極易完成,從而使孩子慢慢地失去了興趣,感覺遲鈍,不僅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而且會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參與和認可,父母如果錯過了與孩子一同成長的機會,容易在孩子心理產生「自己不夠好而使父母不喜歡」或「我不是父母的孩子」等偏激看法,影響孩子身心發展。

  1.3過高期望。過高期望即不管孩子的能力、興趣和原有水平,提出子女力所不及的要求,或無視兒童間的個體差異,將自己的子女與別的孩子盲目攀比,並經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產生極度焦慮、緊張情緒,表現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少有不及。只要發現子女在某方面有差距,就迫不及待地想方設法去趕。有這類心態的家長對孩子的考試成績、班級或年級排名十分敏感,分數和排名是他們情緒波動的焦點。期望過高、求全責備子女的教育行為,,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親子關係緊張,容易產生自卑感,形成急功近利、圖慕虛榮等不良個性。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去欣賞、發現他的獨特性,在尊重他的獨特性的基礎上適當幫助、引導,挖掘其潛能,給予適當的期望。

  1.4過多保護。過多保護就是對子女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可能造成傷害的細節都表現出不必要的擔心,對發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種事件的消極後果有主觀誇大的傾向。其教育行為表現為有些父母對孩子百般呵護,送孩子到幼兒園遲遲不願離開:孩子放學晚回家幾分鐘就坐立不安、浮想聯翩;孩子考試自己比孩子還要擔心、害怕;生一點小病就大驚小怪等。這種過多保護,不僅限制孩子的正常、必要的活動與交往,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學習、鍛煉和發展機會,而且會造成孩子想像力和開拓創新精神缺乏,容易形成瞻前顧後、謹小慎微、封閉退縮、神經質等不良心理品質,嚴重的會以自虐自殘的方式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所以,家長要認識過多保護的危害性,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子女在自己生命和家庭中的位置,相信孩子有能力保護和發展自己,相信孩子有獨立生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1.5過於求成。過於求成即無視兒童身心成長發育的客觀規律,期望對子女的教育能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表現為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子女早成材、快成材。在教育行為上表現為盲目進行早期教育,認為孩子學得越多越好,學習的時間越長越好,在「這都是為你好」的招牌下,「威逼」、利誘孩子學習那些孩子們根本不願意學的東西。在方法上不考慮兒童的特點,生搬硬套、成人化或施以拳腳棍棒。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和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扼殺了子女的興趣,影響了子女個性的形成和智力發展,容易形成閉鎖、狹隘、冷漠、自私的性格,出現社會適應不良和反社會行為。錯誤地把早期教育等同於「提早教育」、「早早教育」的做法,違背了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

  1.6過重壓力。有些父母給學生過重的心理壓力,一味要求孩子出人頭地,片面地要求孩子為自己爭光爭氣,如果孩子達不到理想的成績或比不過別的孩子,就斥責、打罵,使孩子疲於奔命,精神痛苦。有些父母為炫耀自己的孩子聰明,過分強化孩子某種技能的早期訓練而急功近利,忽視孩子的全面發展,追求某種表面的、暫時的成功。這種心態的結果會刺激孩子追求虛榮及形成敏感、偏執等不良心理,也容易形成妒忌成性、冷酷無情的性格。家長一定要認清:孩子是孩子,家長是家長,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當工具,而是與孩子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為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要求孩子為父母爭面子,殊不知,這也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

  二、家長不良教育心態產生的原因

  家長教育孩子存在許多「錯誤」的做法,情況各種各樣。不良的教育心態使家長對子女的感受、評價和態度產生了偏差,這種偏差很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誤區。所以,有必要對家長不良教育心態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2.1傳統家庭教育思想的影響。有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從上一輩那裡繼承下來的,「我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的」經驗型的家教思想有許多已經不適應當今的孩子,再加上缺乏育兒的知識經驗和科學教育觀,對發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種現象缺乏正常的判斷力,常常誤將正常現象當作異常,錯誤地把關愛等同於嬌慣,把嚴格要求等同於監控孩子,把人格養成和道德發展等同於學習成績好,使家長在如何幫助孩子成人、成材方面一錯再錯。

  2.2家庭教育理念的認知上出了誤區。許多家長沒有在教育觀念上做到尊重兒童,不能與孩子平等相待,支持孩子探索世界,「管教孩子」的態度仍是居高臨下。在教育目標上重智輕德,關心孩子能否考高分,而對引導孩子如何做人,怎樣讓孩子富有愛心、責任心則重視不夠。在教育方法上「重養育輕教育」,物質充足、溝通薄弱,更多滿足於讓孩子吃飽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時間上重視學齡後的教育,輕視學前教育,而實際上0-6歲特別是3歲前正是孩子生理、心理、智力、語言等各方面進步最迅速的時期。

  2.3社會現實給家長心理帶來一定的壓力。近年來,由於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驅動,家庭的主流格局,特別是城市的主流格局逐漸趨同,獨生子女已成為新一代人的主體,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寄託幾代人的希望,家長們擔心孩子在成長中出現什麼差錯再也沒有機會彌補,所以在孩子的問題上考慮得越來越周到,做得越來越仔細。特別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哈佛女孩」、「清華女孩」媒體宣傳的影響,再加上升學、就業的競爭壓力和帶有片面性的人才觀在社會上還有相當的影響,更強化瞭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急於打造子女成才的心理和行為,於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與行為,物質投入與精神投入,教育行為與教育效果存在的反差,成為許多家長產生極大的困惑和痛苦的原因。

  三、家長心理健康的調適與維護

  家長不良教育心態,往往會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過與子女頻繁接觸,不自覺而又經常地對子女的心理產生「污染」,影響孩子的認知、情緒和情感、性格和品行,家庭成了子女滋生壞習慣的溫床。因而,要清除和避免家庭中的種種「心理污染」,家長就要有健康的心態,正確地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消除和避免對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響,防止各種心理「病變」,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3.1保持健康的心態。家長心態反映了家長的思維、選擇、言談和行為能力。作為家長,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態,儘力做好自我調節和自我心理控制,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1)理解孩子,遵循孩子生命發展的內在邏輯,保護孩子的天性;(2)寬容孩子,不要因為他們的錯誤而責怪和憎惡他們;(3)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選擇和他們的學習成果,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科學的方法啟迪和挖掘孩子的潛能;(4)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使孩子樂於接受家長傳遞的知識、價值觀和各種行為要求,蹲下身子看孩子,在與孩子互動學習和交流中,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星座。

  3.2努力完善自我。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孩子活動的世界裡,家長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孩子,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這就需要家長不斷完善自己。做到:(1)處處給孩子做表率,在一定意義上說,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養,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鍛煉,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為只有靠行為去指導。(2)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家長一定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與學習,改善本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學識與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在完善與塑造自己的同時,努力把子女塑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3)學會反思,通過別人的評價和自身反思來認識自己,對自身的優缺點有正確恰當的評價,當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點時應及時改正,切不可自卑,自暴自棄,更不能把不良情緒和煩惱帶回家,遷怒到孩子身上,甚至把孩子作為撒氣的對象。

  3.3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生活矛盾往往是因教育子女問題引起的,在教育子女時,夫妻之間以及父輩與祖輩之間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特徵不同,對孩子教育的態度、培養的目標和策略不一致,影響家庭的和諧。因此家長們應注意:(1)取長補短。家長針對各自性格的長處與短處,做到取長補短,發揮各自性格的優勢,促使夫妻之間以及父輩與祖輩之間的教育影響必須保持一致。(2)遇事有理智。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冷靜地分析,妥善處理,保持理智,避免感情失控,出現語言過激,甚至動手打孩子的不文明行為,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有了成績時,家長也不要過分誇獎,依據家長與孩子約定,理智地處理。(3)持之以恆。對待孩子還特別需要耐心,不能三分鐘熱情,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家長,對孩子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把教育內容時刻融會到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對孩子的錯誤和不足時,要靠滴水穿石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直到問題圓滿地解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心理素質決定的教養態度影響著孩子心理素質,制約著家庭教育的發展。作為家長,一定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與學習,特別是多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注重自己的心理調適,預防家長不當教育態度和行為的發生,及早發現苗頭,及時進行調整,在完善與塑造自己的同時,努力把子女塑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思想過硬、知識豐富、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推薦閱讀:

《盲眼,天眼,無眼》
養了狗狗之後的12種心態,你經歷了哪些?
說心態
布施所得福報的多少,看布施人的心態
心商=心態力

TAG:心態 | 良心 | 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