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代最好的一首七律詩的版本之爭

2七律詩的版本之爭2013-01-10 12:51:07(轉自鳳凰網·丁啟陣的博客)唐代最好的一首七律詩的版本之爭——「乘黃鶴」還是「乘白雲」?丁啟陣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宋人嚴羽譽為唐人七律第一、清人沈德潛贊其「擅千古之奇」的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詩,起首第一句,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昔人已乘黃鶴去」,一種是「昔人已乘白雲去」。何者為崔顥原詩,孰優孰劣,歷來有不同說法。作「昔人已乘白雲去」的版本如:唐殷璠《河嶽英靈集》(選崔顥詩11首),芮挺章《國秀集》(選崔顥詩7首),韋莊《又玄集》(選崔顥詩2首),韋縠《才調集》(選崔顥詩1首),《全唐詩》(「白雲」下注出一作「黃鶴」),北宋編《文苑英華》,宋計有功編輯《唐詩紀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等等。作「昔人已乘黃鶴去」的版本如:清金聖嘆《批才子書》,沈德潛編《唐詩別裁集》(選崔顥七言律詩2首),孫洙編《唐詩三百首》(選崔顥七言律詩2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選崔顥詩4首)。如今的唐詩選本,基本上都是「黃鶴」版。兩種版本的分布,大致是這樣的情況:古本多作「白雲」,今本多作「黃鶴」。因此,有學者認為,「黃鶴」始於元人,自清金聖嘆痛批「白雲」版之後,「黃鶴」版大行於世。換言之,崔顥原本是「白雲」,接著流傳九百年的也是「白雲」,近三百年才被改成「黃鶴」(黃永武《中國詩學·鑒賞篇》28-29頁,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9月版)。金聖嘆批評「白雲」版的主要理由有:連寫三「黃鶴」,可顯示詩人「浩浩大筆」詩才;如果是「白雲」,「黃鶴樓」得名費解;世界上沒有千載不消的白雲,既然昔人乘去,不可能至今悠在(《批才子書》);力挺「白雲」版的學者,主要理由有:鑒賞當以底本為依據,不能憑鑒賞隨意改底本;二白雲二黃鶴,兩兩對峙很巧妙(黃永武《中國詩學》)。兩種意見,針鋒相對,勢不兩立。孰是孰非呢?我的意見有如下幾點:崔顥《黃鶴樓》雖是七言律詩,但無論是「白雲」還是「黃鶴」,前四句,均不甚遵格律詩平仄對仗規則。因此,格律上沒有對錯優劣之別。唐詩中,「乘白雲」、「乘黃鶴」,兩種詞語搭配形式,均有用例。「白雲」例:蕭穎士句「中有群仙兮乘白雲」(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岑參《感遇》「昔來唯有秦王女,獨自吹簫乘白雲」,劉禹錫《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寒山詩「苟欲乘白雲,曷由生羽翼」。「黃鶴」例: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數量上,「乘黃鶴」只有李白一例,「乘白雲」卻有四例。但在崔顥之前和同時,「乘白雲」也只有一二例(蕭穎士、岑參),兩者之間,無法據以作出對錯判斷。儘管如此,我還是比較認同「黃鶴」版。我的理由有如下兩點:一是,早於崔顥、李白的詩人盧照鄰,其《送幽州陳參軍赴任寄呈鄉曲父老》詩有「人同黃鶴遠,鄉共白雲連」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意境與之相似,似系由此化用而來。盧照鄰詩中,跟人一同離去的是黃鶴和人(人乘黃鶴),白雲跟鄉村相連,並無離去行為。盧照鄰詩可以證明,黃鶴樓之名系元人附會仙人乘鶴而來的說法,是不足信的。二是,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該聞錄》)、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文獻記載,李白到黃鶴樓,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當時沒有寫下詠黃鶴樓的詩。但是,李白內心並不服氣,事後還是仿崔顥《黃鶴樓》作《登金陵登鳳凰台》、《鸚鵡洲》兩首詩,帶有跟崔顥決高下的意思。李白《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詩前兩句分別為「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和「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都是「鳥(鳳凰、鸚鵡)飛走了,只留下地名,供人流連寄慨」的意思。既是仿作,似乎也可以反過來印證,崔顥《黃鶴樓》前兩句主要意思是「黃鶴飛走了……」。崔顥《黃鶴樓》詩,除了首句有「乘黃鶴(白雲)」的版本不同外,其他詩句還有「此(茲)地」、「漢陽樹(戍)」、「芳(春、青)草」、「萋萋(青青)」、「何處是(在)」等的差異,本文不再一一討論。2013-1-10

木柳書屋歡迎您
推薦閱讀:

《蘇菲的世界》中文版是否有刪節?
EXCEL技巧六十二:excel條件函數各版本實例匯總
達摩易筋經(版本二)-
紅樓夢各版本回目異文匯校
破軍在辰戌宮坐命(令東來編寫,新版本)

TAG: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