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品妃:認識女性主義

:認識女性主義

2016-04-15 17:17:13來源:文化批評與研究 作者:陸品妃

我要評論點擊:381次

摘要 在充斥著家父長男性強權思想流俗的社會背景下成長與生活的人,不管是男或女,若不能保持女性主義反省的知識建構,很容易是一個不自覺的男性中心主義者。   同許多人一樣,我認為忽視與誤解女性主義是人類和諧生存與文明發展的一大損失。女性主義是從18世紀末英法美等國開始逐漸傳播, 20世紀中後期才於各學術領域逐漸發達起來的觀念與思想體系。然而時空進入21世紀,亞洲大多數國家致力於追求經濟與科技類物質文明,改善一般人民生活時,掌握各類知識,志在真善美各方向提升的學術界,卻對女性主義持有頗多忽視,誤解,排斥,甚至抵拒。在我們的大學課程安排與教學實務中,避免忽視與誤解女性主義,是有其必要的。

  在一般情況下,忽視和誤解的東西,不一定是來自故意的,更可能是由於缺乏事先的評估理念和動機的起源,我們不能去觀看效果,關心或反映它。並連帶對排斥,不一定出於惡意,更可能起源於固有的局限性和後天失調,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僵持了日常習慣,減少改善動能授予的想像力,真正的誤判的利益如何以及在何處的值應該被排序。所以,你開始明白如何引進和女權主義話語,你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反應的影響下,如果我們不想要了解女權主義,或不公平的客觀標準來衡量的女權主義文章的評論作出之前它不可能達到其圖的效果,即容易誤解女性主義。這種情況不僅適用於女性主義,大部分我們的學習忽視,誤解的事情也成立。

  本文所提出的想法,許多為前人產出的結晶,並非我的創見。其間若有稱作新穎之處,應是我從美國求學九年(1997-2006)到返台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六年來的感想。基於這些基礎與視野,我整理一些要點或許可以讓使用中文的知識分子理性化解對女性主義的誤會,同時提出我之所以要堅持的女性主義主張。

  什麼是女性主義?

  根據牛津英文字典,」女性主義「這一詞最早於1895年使用, 意指」鼓吹女人的要求與權利「[1]。英國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於1792 年出版《為女人權利申辯》一書,是女性主義的奠基著作,一般講述女性主義經典,大致就從它開始講。當然,歷史上不乏更早的思想家[2],對女性主義有過不同程度的闡釋,不過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開始理解女性主義可以從很簡單的知識層面出發,如字典條目或者教科書的解說;從各個不同學科出發的闡釋與視野,也會很有幫助。在現實層面,各地不同的女人生活經驗,以及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也都能提供真實的認識。在這裡我準備從英美政治哲學以及女性主義哲學的專業背景,提出一種我心目中的女性主義理解。透過如此理解的女性主義,我希望有助於在人類的理想觀念與現實社會生活之間形成連結。這樣的途徑也試圖達成一項起碼的目標:就算讀者不同意這些我心目中的女性主義立場與特定內容,但仍然可以認識到女性主義觀念的重要性,將女性主義觀念與自由民主制度下的日常生活互不衝突地連接起來,從而讓女性主義發揮它本來應該產生的適當影響。

  下文提出整理的解說,首先是供有意願去認識女性主義者的取徑,其次則說明什麼是我所認為的女性主義主張。為了避免旁生混淆與錯置,我在此先區辨幾個常常伴隨女性主義一起談論的概念歸屬與措詞。第一項澄清是,儘管我非常盼望傑出婦女(傑出女性、傑出女人、女強人)是女性主義者,但是事實上她們並不一定是。台灣與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婦女如女媧、嫦娥是傳說神話人物,王昭君、 班昭、武則天與媽祖固然功績高,但其人其事若產生了類似女性主義的效應,亦非她們之直接所圖。合乎常理的推想,女性主義的概念與行動,特別是主張女人應與男人平等的訴求,大抵出乎她們的想像與意料之外。她們之所以被後世稱為傑出,是按照男性眼光所界定的男性與女性各自的「有為者亦若是」標準,以女兒身適用女人標準,而被表彰為傑出婦女。

  第二,傑出婦女只能是女人,女性主義者卻可以是男人[3]。現在很多傑出女性同時也是女性主義者,但也有傑出女性選擇不贊同女性主義,正如同許多男人選擇不贊同女性主義。雖然男人可以贊同女性主義主張,但是願意自稱是女性主義者的男人卻少。男人可以是女性主義者嗎?請記得,早在19世紀英國開明男性約漢彌爾(嚴復譯筆下之穆勒),這位當今人稱哲學家、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色彩的效益主義者的古代男人,為女人發聲爭取自由以及呼籲男人放棄特權的表現,遠勝於21世紀的許多開明男人[4]。什麼人可以成為女性主義者?──任何人,女人與男人與其他均可。事實上,生活於當代民主社會的所有守法公民,不論身分證上被劃分為男人或女人, 不論自己是否意識到,只因享有民主體制賦予之平等的權利與義務,只因支持民主憲政保障所有社會成員享有平等關係,即已經與某種基本意義下的女性主義看法相同,成為準女性主義者。之所以有人未察覺這一事實,原因之一是他沒有理解民主的含意。

  第三,在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社會傳統中教化長大的女人與男人,不僅共享男性標準,日常生活接觸之萬事萬物,也以男性標準出發來界定與設計。在充斥著家父長男性強權思想流俗的社會背景下成長與生活的人,不管是男或女,若不能保持女性主義反省的知識建構,很容易是一個不自覺的男性中心主義者、無意識地貶低女人、踐行當道的性別意識型態、習慣性地服從家父母長輩相對於晚生後輩的天生威權、並抱持異性戀機制主宰愛戀性慾的知識建構。在當今生活中依舊司空見慣的是,女性只有在男性評價標準下傑出才有價值、性別刻板印象躍身為潛規則不斷地被深化與正常化,因而不同性別特質與取向者享有的是假象的平等,女性主義者一詞仍指涉那些被不同時代污名歸類的女巫、女強人、男人婆、妖精、女女戀、壞女人。

  總之,傑出婦女並不一定是女性主義者,雖然我們期待她們同時也是女性主義者。傑出婦女只能是女人,女性主義者卻可能是男人。如果對於女性主義沒有清楚的認識,性別盲目者、對於性別有意識者、甚至於性別研究者都非常有可能在複製過去傳統不當以及不具女性主義概念的性別運作。依此,我想更進一步,明白梗概性地條列女性主義者的三項形式條件:第一、女性主義者支持女人不應該因為性與性別而從屬於男人(男女平等);第二、女性主義者重新認識、肯定與實踐女性價值(獨立於依據男性中心標準所下的判斷);第三、女性主義者致力於提升全體女性應享的福祉(克服階級、 族群、性取向、年齡、能力與外觀等差異)[5]。我認為三者兼備,才構成女性主義者。許多名義上的女性主義者,其實僅符合某項上述形式條件,因而並非女性主義者。有人說只要三者中之某項條件符合便是女性主義,我認為這樣的女性主義的發展,若非停滯於泥沼, 方向也不會正確。

  談到了女性主義的形式條件之後,也許可以先綜述下文將闡述的女性主義實質內容。簡言之,社會由男性與女性各半組成,女性主義者希望人類知識與社會生活不應該偏頗任何一方,讓任何一方遭受不公平的社會生活,失去成為真正自我的機會,而在現今社會難脫男性標籤與標準之階段,女性主義者希望女性主義的觀念為男性社會裡的男人與女人接納與學習,甚至成為主流,協助大家掙脫性別身分與機制的不當限制;遠景則為一個社會,真正屬於所有社會成員,並且讓每個人自由地做自己[6]。

  遠大前景

  其實在20世紀結束前的美國,以女性主義為方法論在各個學科中的研究累積,不僅為許多傳統領域提供了糾正積非、推陳出新的研究成果,亦自行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例如:女性主義經濟學、 性別相關醫學、女性主義哲學等。於1972年創刊的學術研究期刊Feminist Studies《女性主義研究》的宗旨與宣言即為:

  女性主義運動已經證明,針對女人所進行的研究,不再是補足研究缺漏性質之類的計畫。女性主義其實反倒還具有根本重塑我們看待世界的潛能。我們希望不只解釋女人的經驗,還要改變女人的處境與情況。對於我們而言,女性主義思想所代表的, 正是一種意識、社會形式以及行動模式的轉變[7]。

  想到「女性主義具有根本重塑我們看待世界的潛能」,我每每陷於全面性、以及自我顛覆性的思索,......想見達成此遠大前景,所需付出的計畫推動等工作量乃是無以計數的。

  女性主義是一種自由平等主義

  遠大的前景如何可能?一項根據前人的思想成果,限於可操作範圍內的小型界定是這樣:女性主義首要是針對身屬某個性別身分者提供一種自由主義——解放、獨立、自主,以及平等主義——反階層、反雙重標準、反不公平——的思想資源。

  儘管我提出的這項界說並不新穎,但我們反省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史,這項遠景正好反映了以權利說明自由的內容、以平等劃分自由的限度這兩大原則。以18世紀末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為女人權利申辯》為標識里程碑,女性主義運動第一波訴求女人應從不具公民權利到具有權利;第二波運動以20世紀中西蒙波娃的《第二性》 為里程碑,爭取的是女人從享有權利到享有與男人同樣的權利;第三波運動起於20世紀末覺醒到了女人身具不同族群與階級的特質, 女人從享有平權保障到真正落實平權。第四波運動呢?從經驗觀察歸納與邏輯推論,此階段訴求主題會沿著新性別(或去性別)的改造發展,重整傳統兩性社會性別運作機制、權力架構與角色氣質待遇的歸屬。

  如上表明的女性主義,具有其他學門早已深入耕耘探究的自由平等主義核心元素。但需要強調,女性主義也關懷其他學門常忽視的主題,注意到了直接圍繞不同性與性別的知識、價值、權力與關係等相干學術脈絡。不難想像,女性主義此新興領域與其他自古即為主流學科的探究相比,尚值得開發探索之處勢必良多,涉及了如何接納與使用女性主義,這篇短文無法探討。下文將介紹一些基礎的概念,或可作為讀者進一步思考與工作的資源。

  女性主義運用的幾項基本分析概念

  女性主義用來展開分析與批判的基本概念,通常有幾項:

  第一,生物的性與社會文化的性別之區分。簡單說,性別即是性的社會與文化意義,並且男性女性的身體意義,對於男人女人的身分與社會地位,常有不容當事人自己以及他人來做安排與詮釋之處。試想,人類社會不論地區,自古至今即存有女性與男性,但是13世紀中國女人與21世紀的台灣女人的生活、發展、意義與社會地位,當然截然不同。

  第二,性與性別差異跟個體差異之區分。其實不難發覺,常見的造句與判斷:」你們女人......「,描述準確度常常不如」你這個人......「。有人可能想為女人找到適才適性的安排,但我們稍作些客觀反省,就會發現眾人認定的女人特性,經常被某一或某些女人身屬或屬意培養的實際特性推翻。

  第三,描述性與規範性的適用落差。在敘事與評論脈絡中,天生自然描述事實與後天規範應然的差別,若隱沒不見,批判的著力點極易落失。畢竟,屬於描述性的自然標準與屬於規範性的社會標準並不總是相互符應。然而當我們將規範面納入描述事實的脈絡, 批判著力點出現之後,尚需注意批判標準本身是不是壞的或者不適當的。通常,批判標準失誤來自不自覺的惡意、刻板印象、偏見、 不當利益或循私等。

  第四、性別與種族族群問題之間的平行與類同。性主義(或可稱性別歧視)與種族主義(種族歧視),兩者都內存於人類社會,也都是文明社會必須消除的錯誤。它們除了各自關懷的主題(性與種族)有別,劃分歧視對象的方式卻有許多雷同,例如起因、機制發揮方式、以及造成心靈傷害等。

  第五、兩性與性別用詞的擇取。性別研究早已發現,兩性概念的涵蓋度與適用度遠遠不及性別概念。當兩性指男性女性、男人與女人,以及男人與女人的兩性認同與異性戀相處之道時,性別指涉卻遠超過主流的兩性之分與異性戀。例如,狹隘的兩性想法由LGBTQQA[8] 多種性別身分認同取代,日常生活、語言、知識、價值、 自然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個面向加入一貫以來被漠視的性別面向反省,都適切地符合了論述時之概念需要。

  第六、性別盲、性別意識、以及性別平等觀念。人類的進步除了需要跳脫文盲之外,也早該跳脫性別盲,看得見性別的作用。真正的客觀與中立需要先看得見性別差異,具有性別意識。有了性別意識,還必須知道如何解釋性別差異,即具備性別平等觀念,讓性別適得其所。另外,女性主義批判的主要觀念之一為性主義與性歧視,即男尊女卑的階層權力架構與差別待遇;其二為男性中心主義, 即將男性特質或男子氣概視同人之特質或人性;以及其三男性權威主義,即崇尚男性意見與領導[9]。這三者之間,性主義與性歧視已常為人詬病,但是男性權威主義與男性中心主義的作用仍然太廣強, 使眾人不察並身陷不拔,而圍繞在男性中心主義想法之併發症則有:男性社會、大男人主義、男性沙文霸權、暴君、父權。男性中心主義不對嗎?它的不對,完全可類比於一些人自私或自我中心主義挂帥的不對、不公平待人甚至不顧他人應得待遇的不對、以人類中心主義迫害環境與他種動物的不對。進一步言,它的不對在於它對於其他類的存在空間與發展造成了壓迫與縮減。人類社會標準在制定或者演化成形的時候,儘管是用來適用到所有人,但所有人當中的半數人即女人的特性、價值與傾向,卻從來都沒有平等地發揮過應該有的影響力,更不用說獲得適當的認可。在傳統社會裡大家一出生便都「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地接受或被籠罩於男性中心了。經過現代民主的啟蒙,我們確實應該明了,標準要能適當地源遠流長,必須對全體適用,同時也要顧及個體差異的重要性。

  自由主義與女性主義

  除了性別,女人的處境無疑是女性主義重要而且直接的關懷點,接下來我想借用自由主義的解放觀點分析女人處境。從自由主義的解放觀點想,女性主義企圖將人從男性中心主義解放。但是人類發展在三百年前的世界還處於性別盲時期,那時社會由男性宰制,缺乏明確的女性主義觀念,因而傳統自由主義直接針對與談論的解放對象是男人。儘管有些脈絡雖然明文說是「人」,事實卻只指男人,女人被概括在男人統屬群體之下。這是因為當時女人不具公民身分,不論在公或私領域都不享有與男人平等之地位,她們附屬於男人,甚至是男人的財產,此時解放對於女人而言僅是間接的。

  在這一階段發生的男人對男人的解放類別則有:國體制度由封建到民主的轉換、知識由蒙蔽到客觀的轉換、權力從非人到人的轉換。我們可以舉幾個具體的例子: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新興的民主共和,把人民從封建階層的位置解放出來,貴族階級不再壟斷統治地位,所有的人享有同等地位;科學進展與達爾文1859年問世的《物種起源》,從中世紀士林神學哲學主流,把人的知識從上帝手中解放出來,與神的知識區分開來;美國南北戰爭與林肯1862年提出的《解放黑奴宣言》:把黑人從白人手中解放出來,奴隸階級不再,不同種族的人享有同等地位。

  有鑒於上述運動與思想資源所解放的直接對象事實上是男人, 我們可說18世紀末新興的女性主義解放的直接對象是女人。女性主義的第一波運動,目的是把女人從附屬於男人的位置解放出來。隨著女性主義者的努力,性別盲的社會不再,女性主義者作為後進, 卻比先行者傳統自由主義走得更進一步,試圖解放所有的人,實際上包含了非男人。運動發展至今證明,此時的女性主義解放的對象是所有的人,即將所有人從男性中心主義解放,所有的人不分性與性別差異,享有相同地位。

  把女人從男人手中解放出來,把女人與男人從男性思想與社會解放出來,這類說法與改革企圖,不可避免地招來身處不同性別位置者之間的對立,因此萌生誤解、排斥、污名、啟蒙、重新定義、 去除定義......。所有這些都源自於這項人人共享、根深蒂固的經驗事實——每個人一出生下來,即被按照身體特質,特別是基於性特徵,被賦予性別身分的教養、對待、角色學習... ...。不消多說,男性中心主義的思想不是專屬於男人——女人與男人一樣,既可能是性歧視者,也會是受害者。此時所需要的便是每個人極大的理性自控能力,避免對號入座之餘,亦思考改善的可能。經過兩三百年來的努力,女性主義者已然付出許多貢獻,也歷經無數如上述有心的不當利益既得者反動的打擊,善良百姓無心的挑戰與折磨,至今這些對於女性主義的種種偏見與反彈,生意盎然之餘,更以不同形式樣貌包裝遂行,解放運動尚未完全成功。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女性主義面對的解放難題一天不消除,自由主義便仍舊可望提供女性主義它過去本該提供給女性主義的東西——真正的解放,脫離男性中心主義的解放。

  正視女性——兼論澄清」女性主義「之命名

  正確觀念的傳達首重正身與去污名。女性主義的」主義「可以類比於理性主義的主義、經驗主義的主義,它是一套思想系統,無意流於意識型態之爭,不教條、八股與標籤化。女性主義的」女性「 則是用來:第一、說明、解釋與承認女性經驗及其作為主體的價值; 第二、反對女性與性別相關之類持續地被男性社會壓迫;以及第三、 找尋不被壓迫的性與性別。

  男性中心兩性社會所界定與期待的男人與女人,並非女性主義所認為適當的性與性別意義、性別關係。女性主義重新找尋界定性與性別意義與性別關係的同時,也肯定與認可女性,拒斥男性與女性的沉淪。除了為女性爭取平等空間、培養發展自我的能力、讓自己為女性特質與經驗發聲,女性主義想要界定女性經驗,卻也面對另一層次的問題,也就是在社會廣泛接受女性主義之前,我們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男性以及什麼是女性,即脫離男性中心主義的人性。如上所述,這是難免的。每個人生下來的身體性構成,為我們認識的最起始的差異便是性差異,性別差異是人對於性差異的解釋,也是角色發展歸屬與期待的依據。但是性特質對於每一位男人與女人而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在我們目前所知的社會中,其實仍然完全受制於男性中心主義的兩性觀念,大家在一出生時便被灌輸、養成、現行男女角色作為範本學習、成長過程隨時隨地練習與實踐,性別規訓與獎罰幾近鋪天蓋地,最後使得對於每個個別的身體而言,真正的「女性」、「男性」特性與意義不明。

  女性主義逐漸讓我們明了,一般對於「人性」的想法習於偏向「男性」忽視「女性」。其實,人類系由男女組成與再制,「人性」 或「一個人」均可能也應該都包含著「男性」與「女性」所描述的特性,但是對於什麼是男性什麼是女性,我們往往仍舊緊抱著許多未經性別反省的意識型態與習慣。女性主義兩三百年來的啟蒙與研究亦曾指出,並沒有絕對性對應的「女性」與「男性」屬性,所謂性別屬性只是人的詮釋、構成與分工所需,而現代人大可不需要沿襲這種歸類,進而養成與其對應之「女人」與「男人」身分。無論如何,適切正當的性別作用應該為何,都有待檢討。性別應當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方法一,我們需要正視女性,偏離既成,以女性及其經驗為中心重新出發;方法二,我們需要正視女性,偏離既成,以社會正義為中心重新出發。方法三,......。方法有待識者心存善意地開發,而實踐與實效,在尊重個體自由與自主的前提下, 則有待個別的人自行決定。不論如何,各國傳統的兩性教化,對於「女性」、「男性」抱持簡單的分別對應式的教條本質主義想法, 已屬不太站得住腳的理論假說。

  具有不同性與性別身分特質的人怎樣面對女性主義?

  如何在女性主義遭誤解與排斥的社會裡,開始面對女性主義? 前文提過,願意開始好好認識女性主義,是許多好事的前提,不過, 就算有意願認識女性主義,實際上亦會遭受阻礙,在這裡試解兩個常見問題。

  第一,女性主義是可怕的嗎?男人柔性化,女人剛硬化看來似乎可怕。但是,不論怕或不怕,怕是存在於產生怕的人心中,而不是存在於被怕的對象身上。何況被怕的對象身上,不一定具有產生怕的人判斷為可怕的特質,產生怕的人據以判斷可怕特質的標準,更不一定恰當可取。

  第二,男人可以贊同女性主義嗎?畢恆達整理RW Connell列出的男人可以放棄防衛父權的五項理由:「第一、作為壓迫系統的受益者,男人還是可以看見壓迫的存在。第二、異性戀男人和女人(包括妻子、情人、母親、姊妹、同事等)有特定的關係,也希望她們有好的生活,尤其是為了子女。第三、男人之間也存在異質,會因現有系統而受害。第四、性別關係無論如何總是不斷改變,男人不可能守著舊價值永遠不作改變。第五、異性戀男人也還是有良知、感情、希望、分享的能力,就等著被喚醒。」[10]身為存有公平心的人, 在接受「作對事情」的召喚之餘,亦可享受符合良心道德感之舒暢。

  我們再三強調,男性公民本來就不須繼續受限於男性社會固化性別的灌輸,因女性主義標籤里的女性,與自己傳統男人身分的理解不容女性化描述,而產生陰陽怪氣的錯置感。男人當然可以基於贊同女性主義的想法而是女性主義者。接下來我想扼要提點一些女性主義從過去到現在的用處與成果,希望能使人清楚它實在並非毒蛇猛獸,而是良藥苦口。

  什麼時候需要女性主義

  什麼時候需要女性主義,或可藉由女性主義之目的來具體條列。我認為女性主義之目的是每個人真正不受性別管制的自主。具體而言,什麼時候需要女性主義呢?比較早期開始流傳女性主義時,我們常聽到它針對處理的問題是女人的社會位置從屬於男人、 女人意志不由己,是男女政治、法律、教育不平等,是職場排擠女性,是男人肢體暴力、女人口語霸凌、色情泛濫、女性身體被物化商品化、性騷擾、性侵犯屢見不鮮,是女嬰被剝奪生存權......。再有則是,當男人握有權力,決定安排國家社會應該如何生養的公共政策,卻把日常生活生養小孩之事留給女人,當我是個男人,而我的上司卻說我行為舉止要男人一點......。性別意識的覺醒有所進展後,女性主義在這些脈絡逐漸被發覺派得上用場。例如,當我六歲的外甥女說她太胖的時候,當不同種族者、同性戀者爭取享有與異性戀者同樣的結婚權時,當跨性別者爭取性別自決權時,當社會上許多人不敢生、不敢養、不願意組成家庭時......。晚近以來,眾人逐漸意識到女性主義應該在其他更隱晦、深層的後設脈絡出現,例如當在生活、行動、知識科學、研究、或一般討論當中,明明有性別機制的運作,可是多數人似乎都看不到它的時候,當衡量一個人的表現好壞,取決於他的性別身分,而且這項性別身分的標準設定是符合男性價值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習於男性中心的思考,誤以為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男性與女性即是所謂的男性與女性的時候。

  女性主義專門處理相關女性、女人與性別問題。所有女性主義處理的事情,日常生活里的男性與女性都會碰到,性別認知、性別身分與關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作用。跟其他的觀念系統一樣,女性主義並不是獨立無依,並且思想整體若缺了這項觀念,便流於偏頗、有失整全;跟其他人一樣,女性主義者若想發揮正面作用,便需要正確認識與善用女性主義,和他者一起努力與開明進步地合作。女人與男人或者性別之間的特別合作關係,不同於經濟階級關係:不同經濟階級的人,通常不需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共享經驗一起行動;它也不同於族群或種族關係,因為不同種族的人不需要對方來延續下一代維繫社會之永續。無論如何,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許多原有劃定界線的理由早已由新的理由、新的思維取代, 人類社會以及世界都走向多元關係,當發生利益衝突時,不論採取的是合作抑或競爭,若是符合女性主義的啟發,則較有可能由盡量平等分配的雙贏,取代零和的輸贏。

  男性如女性一樣,都需要脫離男性中心主義。女性主義發展至今,鼓勵所有人跳脫男性中心主義各方面的束縛,成為自由又平等的個人。自由又平等的人才能重新認識與擺置所謂的男性、女性以及人性。女性主義適當地發揮作用,辯證性地克服了改變所帶來的陣痛之後,不只是每一個個別的人是自由的,性別關係公平合諧,還將是人類知識思想本身真正地取得了全面的觀點。女性主義帶來的願景可以是,人類的學術做得更真善美,生活其內的所有人享有美滿家庭、和樂組織團體、友善工作環境、公平的社會福利、世界和平、以及物種與環境持續健康運轉。或許有人會說,當那一天來臨時,階段性任務已一一完成,世人便不再需要女性主義。

  那麼在那一天來臨之前,接受女性主義是怎麼一回事?簡言之,我認為正是因為女性主義重視自由與平等,一個人接受女性主義,即是進入這樣的旅程:正視女性的意義,將自己從男性中心思想建構下的身體性構成之中解放出來,不受制於性別框架,人生的發展乃是一個從自己成為自己,自己成為自由又平等的人之歷程。

注釋略
推薦閱讀:

寒氣濕氣,竟是通過這5大穴位進入體內,再不知道就晚了!
進女子監獄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女性做 LOL、DotA 2 之類的遊戲解說,水平屬於半職業,需要特別加強哪方面的能力?
怎樣讓一個信仰佛教的人放棄信仰呢?
一個原來追過沒有追上的MM突然發自己的照片給我,問我好不好看,有什麼意思么?

TAG:女性 | 女性主義 | 認識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