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木屋的博客 含淚祭總理

含淚祭總理2008-01-09 00:24含淚祭總理----寫在周總理逝世紀念日(1月8日)作者: 非著名路人驛站 朗誦: 子燕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九時五十七分 ,這是中華民族永遠都無法遺忘的日子,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都將是一個沉痛的日子。為中國人民貢獻了一切的周總理已經太累 太累了,他永遠的離開了深深愛著他的人民。提到周恩來這三個字,敬意都會從億萬國人心底油然而生。他的人格魅力為人稱頌,歷史功績豐碑永樹。他的對手尼克松說:「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只剩下一堆灰燼。」在他的最後歲月里,他的親密戰友,葉劍英元帥安排了人帶著紙和筆,在總理身邊守候,無論總理提出任何要求,都要立即紀錄下來,並馬上送報,可是一直到去世,幾個月下來,這紙,仍然是一張白紙。1976年1月7日晚11時,處於彌留之際的周恩來從昏迷中醒來,認出了醫生,他說:我這裡已經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這就是他生前所說的最後幾句話!一位英俊瀟洒、位高權重的男人,一輩子忠於自己的婚姻,和結髮妻子鄧穎超不棄不離,共度一生。由於鄧大姐戰爭時期流產未得到及時醫療,導致喪失生育能力,這位掌管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的人卻無兒無女.一位名留青史,永垂不朽的偉人死後連骨灰都沒有留下.遵照周恩來的遺願,15日至次日凌晨,周恩來的骨灰由西花廳黨支部工作人員乘飛機撒在北京、天津和山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等處。值得一提的是,周總理的骨灰盒在台灣廳放置了一夜,以慰總理期盼祖國統一的在天之靈.1976年初的時候,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只有103個,但卻有130個國家的黨、政領導人發來唁電、唁函;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報紙、電台都在第一時間播報了這一消息;更值得世人矚目的是,聯合國《旗典》中規定的哀悼領導人的降半旗儀式,第一次應用於一位現職去世的國家領導人,甚至突破了《旗典》中關於降半旗最多兩天的規定,一個星期時間聯合國總部上空沒有升起任何一個會員國的國旗……周恩來獲得了敵、我、友三方一致的高度評價和世界各國的廣泛讚譽,顯然,對周恩來的認可超越了政見、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意識形態……早已不僅僅是「外交家」三個字所能夠承載的。總理的一生,可以說是沒有絲毫的為己自私,毫不摻雜半點虛假的對人們對祖國的熱情和愛戀。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建國後的建設時期,無論是在政策錯誤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還是在經濟破壞的大躍進時期,他總是會用那並不算健壯的身軀默默地扛著這份擔子……加入聯合國後,有他舌戰列強的不屈不撓不彎腰;因為有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了當時國際通行的一種準則,成就了今日中非論壇的傲世輝煌.文化大革命時期,有他在鼓勵保護一批科技文藝工作者,才有了原子彈在西部爆炸,挺直了新中國的腰板,才有氫彈、東方紅一號揚起了中國人的驕傲;因為有他,珍貴的敦煌壁畫才得以保存,才使得莫高窟不被瘋狂的紅衛兵搗毀……因為有他,還是因為有他,一個最後飽受病痛折磨的瘦小身軀扛起了新中國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的重擔! 因為有他,才會有在四人幫陰影下出現的「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人民淚水.有些人常質疑周恩來在文革中太軟弱,在那個時代,毛澤東發動的運動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的,因為他的影響力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是空前而且是絕後的。周恩來如果去阻止就等於惹火上身,將會給革命和黨帶來滅頂之災。有周公在,中國才有希望。有人勸周恩來休息養病,周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那場運動是沒有人可以預知後果的,周恩來在其間充當的是潤滑劑的作用,而這個作用只有周有資格並有條件來擔當。黨內黨外,只有周恩來才是共和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有人說總理有點牆頭草,和事老,那是他們不了解總理,誰見過總理在外交時涉及中國利益時做過讓步?誰見過總理在涉及人民利益時讓過步?總理所做的一切,都是從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的.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周恩來的性格決定了他的鬥爭方式,而且,在當時天下大亂,奸人誤國,毛澤東聽信讒言的政治環境下,這也是唯一的鬥爭方式。戒慎恐懼,相忍為黨,顧全大局,讓周恩來在晚年為中國人民再立新功。特彆強調的是,周在文革時期排除干擾,在內外交困之時以驚人的毅力和遠見卓識防止了國民經濟的徹底崩潰。單就這個功勞,就足以青史流芳。今天,總理離開我們32年了,但是他給我們留下的遺產卻是無比豐富,我更喜歡叫他父親,就好像叫鄧媽媽一樣.父親!一個中華民族偉大的父親。寫到這裡,我不禁流淚了,我不羞愧,因為我幸福;鼻子酸了,我不難受,因為我有這麼個偉大的父親,一個受到全世界尊敬的父親,一個令中國人自豪的父親……偉大的父親啊,您的兒女們在想你!
推薦閱讀:

【引用】周總理和鄧大姐
[中華講武]對日如晴天霹靂!澳「親華派」總理三招劍指安倍
狐揭秘:傾倒周總理的"女神"
李克強總理首訪英國精彩話語集
聲音 | 印度總理在美國演講:21世紀可能屬於印度

TAG:博客 | 喜鵲 | 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