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禪詩集錦【1】
天真:
知解終有限,性慧本無窮。
莫學古人舌,了悟亮心燈。
天真:
眾生無有佛非!不迷不覺阿誰!
無量自是咱家!如來無來何回!
祖惠居士:眾生與佛無非,無知無覺無虧.
不住亦非是家.是是是非非非
天真:是是是非非非,是非無有間隔。
處處無家皆家,拈著牡丹喚梅。
祖惠居士:迷悟從來一念差,溪畔石影水月花.
不展清風玉蕭曲.仙人何來此浣紗!
天真:色空空色相映成,色色空空何不同。
休言清凈就是道,話綠總是在說紅。
祖惠居士:空即色,色即空,色色空空非異同.
凈垢盡除道自現.西家做飯香在東.
天真:坐心開花無心知,本來無有亦明識。
無有至相住心底,問道西天向東指。
祖惠居士:心花若開自心知.頂上雷音振四肢.
一睹明月融宇宙.達摩東來我向西.
天真:一點處之一點流,無須開言費心求。
張目滿眼皆如此,遍地黃花是綠洲。
祖惠居士:一切皆由自性生.一切皆如如意中.
不尋不覓自然現.滿面春風樂融融.
天真:無有陰天何來晴,蠶絲抽盡非真容。
適恰相及正當用,苦思覓求總不成。祖惠居士:此事說來難形容,明知尋求是茫從.
怎奈浮雲正敝日.不遇東風總不晴!
天真:本來無法因心生,若無諸心法難成。
山水無改還依然,只是情人自多情。
祖惠居士:有情因地種易生,一念回心道自成.
只這回字亦造做.自立為王終是空
拈花居士: 天真: 拈花居士: 天真:
痴人總說夢, 通言順語過, 是心是物, 心不著相意,
痴人在夢中, 意通以相燃。 是心逐物, 安來做失無。
夢覺等量觀, 應言點明此, 逐物失心, 本來無非想,
說聽不用聾。 何必多一解。 轉物為妙。 著麽者么說。
祖惠居士:迷人總說覺.迷在不覺中.
若明真道理.不在迷茫中.
拈花居士: 天真:誰是痴人誰是聰,一般空花亂舞空; 法無因地兩相起,動無盡處緊相依。
彈指與君輕問答,不覺已入恍惚中。 因無絕然得無用,開縫兩因不相及。
天真:
清水浮萍流葉過,洗波波流連連波。
暗水常擊通底礁,過水划過不留痕。
祖惠居士:風吹水面泛輕波,無風無波水自歇.
若見水中魚兒在.得魚不言水與波.
天真:
平平水底暗礁存,游魚穿梭任自由。
展眼已過那重山,忘斷情絲又回頭。
祖惠居士:
牛兒山坡睡.牧童短笛吹.
聲聲穿雲外.句句出心扉.
天真:
天空湛湛藍,白雲彩霞飛。
笛聲悠萬里,無去也無歸。
祖惠居士:
天空湛湛藍,紅日照青山.
人牛具不見.笛聲天外天.
天真:
白雲飄悠悠,青山水自流。
松下卧青石,不知幾春秋。
祖惠居士:
松風香陣陣.黃鸝聲如笛.
揀得歌一曲.興來一回詩.
天真:
滿目清涼意,不見清風吹。
罄鳴聲聲寂,餘音如如真。
拈花居士:祖惠應悔錯失言,簸簸波波語如顛;
當時賺得些供養,爭奈千古討人嫌。
祖惠居士:本自不覺在妄中.莫說誰迷與誰聰.
終日閑閑說自在.無常忽至現原形。
拈花居士:
依幻說覺繞繞彎,空勞口困舌頭干;
牽轉白牛高步邁,也叫趙州知自慚。
天真:
維摩寸室通天道,眉分八字直看清。
真如妙用任你想,不動聲色已就成。
拈花居士:不拘文字。心性無染,
揆度祖意,已不如如。
天真:
安作無別言,本心無蹉跎。
有無自相一,無心作非說。
拈花居士:寒來暑往自相推,腦後依然欠金鎚;
祖師別傳天真法,時時伸腳卧一回。
天真:
一層修為一層天,參禪求道不知閑。
德山臨濟棒喝處,不教修行過三關。
拈花居士:無情自在有情仙,極樂明明在目前;
無須別尋安邦策,此心安是天下安。
天真:
翅震驚雁浩天飛,群山已然清風透。
滿園香色花猶濃,春雨翠竹清筍露。
拈花居士:
霹靂手段老婆心,手提寶劍尋緣人,
踏遍論壇人笑我,秋風黃葉惹一身。
天真:
秋風黃葉著落心,言語古時在說今。
本來相一無非是,提著寶劍覓何人?
天真:
反轉鞋底看自行,低俯首來觀世影。
丹腹靜處罄然寂,蓮花生蓬獨一遙。
天真:
妙用無非真如意,言真道真未必真。
奇哉奇哉無量一,本無一個過來人。
沒名沒相:
真如安有意?有意是精魂,真假在當處,嶄然西來意,
隨歸一無量,不能無所覺,覺義是舟乘,非空所能代
天真:
處處皆是道,道道亦非心。真假無當處,法性寂然空。
根本無來回,本覺亦無覺。無心不生法,如來空不空。
天真:
難得糊塗自有時,本來無心還作非。
個個具足不肯當,生生死死多少回。
天真:
黃龍三關又十牛,古今多少參證修。
本地風光閑歇處,無有種來何須收!
天真:
心境由心出,悟了作非無。
信手拈即來,處處廣舌頭。
劍龍:
萬法皆空一本亡,尋東覓西皆為妨
莫若坐斷兔角輢,且吹龜毛入蜃鄉
天真:
無言之語最難當,過了何有放心上。
千年老店從未改,天天如同新開張。
劍龍:
千年老店不一般,貨色齊全樣樣新,待問貨從何處至?道童遙指弼馬溫。
天真:
千年老店亦非真,至寶無色無舊新。
個個皆有品具足,覓求瞎猜枉費心。
祖惠居士:
我家小店不尋常.千年古玩樣樣強.
要防家賊更防我.莫把母雞作鳳凰!
天真:
咱家店鋪真平常,珍寶無量本一樣。
無形無相摸不著,月亮出來見太陽。
祖惠居士:
小店從來有.百貨不尋常.張家柴火油.
李家醬醋茶.主人一本賬.無虧是管家.
天真:
黑白不分,青黃不接。
看朝日夕陽———
光輝無限,通通赤血。
咦!
圓月!圓月!
祖惠居士:
是非不見.迷悟圓融.
賞空前美景.逍遙自在.
唉.夫復何求?
天真:
搬柴運米,吃飯喝茶。
清水透面,渾水映啥?
呵呵!哈哈!
莫管也!
黑白任由 他!
青天明月;
該幹啥幹啥!!!
祖惠居士:
好.
該幹啥就幹啥.從此不此理會他.
餓來吃飯困來眠.莫管土豆與地瓜!
天真:
夸父追日無有期,常被東升西落迷。
若不戳穿陰陽眼,怎見白雲彩霞飛。
天真:
清水水自流!水流底見清!
是水不著色?還是水本清?
Q66574559:
較真名執著 執著原失道
若說天真事 隨緣方便了
嘮叨才情意 煩惱上心頭
舉杯邀明月 對影便成三
理白空醉酒 迷色成蹉跎
天真:
心無至相意 心意亦非常
無事自非意 心了無作了
非是自常意 心意亦非有
無說自罷意 非意亦作常
清亮無生意 心意作非常
拈花居士:
不因薔薇花開早,爭得呆鳥下楊柳,
草花只爭春事艷,一遇風霜立時休。
祖惠居士:
師兄意境殊,揮灑亦自如.
句句示心境.字字摩尼珠.
今方見胸襟.是知愧不如!
但得稍時聚,興緻比今殊!
...致天真師兄!
天真:
尋得他來無跡蹤!處處全現不藏身!
把住青天問明月!多少晴天多少雲!
.......
拈花居士:
有時雲生碧嶂,有時月落寒潭。迎來送去,門連城市,車馬駢闐,漁唱瀟湘,猿啼嶽麓,還有優劣也無?
天真:
機關算儘儘是些,無頭之尾無說清。言青黃黑白,語無相之相。現花紅柳綠,露般若之眼。總是差別無樣;無了盡知!
.......
天真:
悟道知道非究竟,
見道尚在路途中!
萬物一統,明月當中;
星光閃點,寂夜青空!
咦!------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天真:
心燈心心傳,無去亦無還。
無迷何來覺;本無般若船。
天真:
諸法無相,無相亦相,相相無心,無心亦相。
諸相無著,任然其心,心之無相,無相亦相。
無頭斷了,來往自心,有無著意,心無至相。
天真:
無心不生法,法因有心生。
無病何須葯,有病葯相生。
天真:
心無著相 亦是心相
心相無相 即是心相
天真:
面面一,眨眼通處儘是你,顛翻倒掛無分別!
若想真識;顛翻看止,旁思無著;當下即是!
天真:
明月青天,
日空當照,
江山一統!
喝!----
誰見了?
哈哈!
青山綠水霧遼繞!
.......
天真:
原來如此!
嘗盡百葯已無剩,訪遍名山還原來。
阿紅南國相思豆;不是情人莫亂猜!
天真:
因地發願四十八,靈山再來拈心花。
普灑凈瓶甘露水,千變萬化本一家。
天真:
大道現前;無有二意!
著摸再三; 無有同一!
.......
天真:苦耕天下文字田,不用心意也枉然。
傾國傾城絕妙色,只是胭脂畫牡丹。
寒潭清水:
苦耕天下文字田,只因枉用心意然。
傾國傾城及無色,無有一毫粘心間。
天真:
劍峰對空怎下手,無心可安誰來定。
葫蘆開口不見瓢,翻捲舌頭自落音。
真空回光無一漏,沉水清清暗淌流。
寒水冰窯冷徹骨,透心涼意正適心。
天真:
說天道地,
道地說天,
末到十五話月圓!
雪花飄灑塗天地,
青黃黑白一色連。
咦——
遍地黃花金一片!
喜悅江山:
淡耕文字苦耕田,行空不二我蕭然!
抱得清澄全妙色,瓊漿斬首永無還!
天真:
自言自語四十九年,拈花自笑自心把玩。
北斗星中皆把身現,如來如來不增不減!
沒名沒相:
日幕蒼山遠,風靜柳絲寒,
雲旎霞光影,不知月正圓。
天真:
扎了以後扎!殺了以後殺!
巢窩過家家;牧童放牛娃!
沒名沒相:
日幕蒼山遠,不見月正圓,
慈母盼兒歸,相見如隔山。
天真:
天空湛湛藍,白雲彩霞飛。
笛聲悠萬里;無去也無歸。
沒名沒相:
間關萬里無留意,淡淡浮雲任東西,
青山不曾嘆流水,飛鳥投林妄自迷。
天真:
喊張三
李四唉
王二麻子走出來
對背相視笑
笑什來
行路腳不動
擊掌手不抬
天真:
世轉風雲變,化轉了殘雲。
行水盡窮處,需雲駕升天。
滿目清涼意,不見清風吹。
罄鳴聲聲寂,餘音如如真。
天真:
一腳踏涅磐,
一掌擊虛空!
吾亦相粉碎,
非濁亦非清!
活龍活現---
蟲!!!
天真:
釋迦無有言語,迦葉亦末吱聲。
靈山拈花賞花,心心自笑真中。
天真:
心外求法是非心,吃喝拉撒全是真。
無量即一一無量,本無一個過來人。
天真:
雲橫谷口心不迷,海闊天空任鳥飛。
臨濟德山禪風在,不教本人問東西。
天真:
非你非我非他是,非知非見非爾矣。
著言其多你我見,不得真回難見天。
天真:
千古禪門心心傳,教大機小亦枉然。
縱觀千面渾不知,圪坤只長一隻眼。
天真:
妙明真心誰見過,本性道源去問誰。
任你千描般若相,斬殺不管是和非。
天真:
痴妄著然意難消,偏執著意苦思量。
真無妙意莫楞可,還拿真心塗染色。
天真:
無往而盡來, 非言所示聽。
若明此中意, 念念無住心。
林一鳴:
慵耕天下文字田,懶用心意只么然.
閑將一枝五彩筆,幻出河山萬里顏.
天真:
一鳴即在有無間,無來無去無歸還。
率性塗染仰天笑,山河大地盡破顏。
.........
天真:
拂掃虛空總留痕,本無一物也是物。
拈花三藏十二部,應機說法可有無。
天真:
今之看,道之疑,世人知,實難信。
破除迷,留實務,進見識,誠住深。
願力起,力有力,破頑相,進重機。
道有路,智可取!
天真:
識自身心做,
明修身為何?
應心說事破執著,
真心是佛。
迴向眾生;
相應佛心心即佛!
天真:
開言閉口言佛,
佛是誰?
低頭多得思量。
丈量自身心腸。
穿腸過肚,
悟卻無生。
佛佛面佛——
佛佛!
天真:
身處彷徨不經意,只言此身是個真。
此身世世受苦報,分別執妄造緣因。
兒孫爺來爺兒孫,自古啥爺應到今。
苦海無邊輪生死,可悲天下迷情心!
天真:
蠶絲抽盡始見蛹,雲霧散去露青山。
若非陰雲相襯映;要嘛知道艷陽天!
天真:
濁濁自濁、清清自清。
一一相一、言於誰聽。
日出西山、地裂天崩。
哈哈——
自發瘋!
天真:
萬般皆有情相系,唯有一物最多情。
浮雲盡掃現盡光,光無垢亮透復清。
維摩寸室通天道,眉分八字直看清。
真如妙用任你想,不動聲色已就成。
.......
天真:
初始在一起,至今未分離。
你中本有我,我中本是你。
日夜相廝守,萬古心不異。
日月明一統,光輝共天地。
天真:
半點純真暫露頭,一翳在眼空華墜。
處處感知時時迷,只恨參雜擾亂心。
色無頑相非而見,空無見色自起色。
源如真妙誰見過,實實在在做個人。
天真:
苦纏問因,殘皮自濺。
不昧自順,了凡自顯。
盡落果熟,了無滋味。
凈歸它去,何需多言!
天真:
應機說法信口出,自然而然真自由。
反正都是自家田,無有播種無有收。
天真:
靈山拈花;妙!
妙什來?
笑!有幾人?
皆知丈夫七寶身;
言狗吾者有幾人!
天真:
行走坐卧是一, 要嘛覓求真機。
信手指點江山; 二三四五六七!
天真:
深山曲徑通幽處,小橋潺潺流水聲。
真容不露光四溢;夕陽獨現一抹紅。
Upasaka:
海闊迪波連天際, 彩雲朵朵染漣琦.
「高山流水」五音具, 何勞千年「鍾子期」.
天真:
高山流水低處流,清守水源到盡頭。
清風拂面水成波;泉涌溪水水自流。
天真:
寒山拾得並肩行,觀音只言他自己。
彌勒自身觀鏡照;一隻瘦來一隻肥!
Upasaka:
隔山唱歌山答應, 對水說話水回聲.
地球村口初相遇, 借問老天真姓名?
天真:
百鳥朝鳳鬧無聲,不動漫遊太虛空。
若問咱家名和姓;空中飛雁鳴一聲!
林一鳴:
甚好,甚好!陽春白雪也!
聲色場中坐與眠,心源不動湛無邊.
相逢若問名和姓,只在一鳴彈指間.
天真:
行似螻蟻熱鍋煎,修如針眼過牟牛。
形形色色皆相似,唯有一物難覓求。
可嘆人生夢一埸,緣聚緣散幾時休。
兩耳如聾身作死,感翻留心見真如。
.......
天真:橫卧青石眼半開,
清水自流不徘徊。
白雲青山空中客;
願去的就去!
願來的就來!
燈火冰水——
兩相根本無須猜!
青石;青石;自在!自在!
天真:
不知山高水深,只是自己觀心。
若有若無有無,自在處處觀音。
沒名沒相:
隨高就低行路,心中一片坦途,
有無皆是流瀑,凡情聖解亦無。
小乙真人:
笑看人間百態,心裡不想表態。
多少圖點實在,你還回不回來?
天真:
真心常守無須尋心, 有來有去任我自由。
固守本來一個面目, 處處凈土真我妙如。
天真:
沙漠揚帆舟自行,雪後閉目觀彩虹。
旭日東升當頭照,山河大地一色同。
直認月亮即太陽,果真常應住光明。
今見如故不陌生,天地同根一母情!
天真:
天泉清洗塵垢除,心泉靈動合天音。
泉泉一脈同一源,一音不合分兩溪。
天真:
願逢慈雨成大川,化作清泉潤旱田。
甘露注滿常滋潤,眾生皆佛了本願。
天真:
本不清高,無心清涼。
有無起意,愚漢自賞。
........
天真:
本不著意非當心,有無中間還生人?
即地無說心無意,只把今人當現人!
天真:
凈土即禪心,原本無相分。
因心生萬法,歸圓是一真。
天真:
天真非天真,無物亦非心。
痴人著知解,以為會無心。
常然:
春雨秋月湖中塔,三月桃花月月開。
身中微塵無量數,一一微塵一一空。
祖惠居士:
常然在這裡.我亦在這裡.
一對牧牛童.逍遙雲上溪!
天真:
常然依然在,與我何相分。
牧童放牛娃,橫笛吹簫音。
靖哥哥:
莫徒逞身見,個中盡非義
倘是真會漢,兩語知分曉
天真:
心中無別意,自意亦非常。
一心尚不得,豈落言語上。
靖哥哥:
朝風露柱, 正是貴賓
水退礁露, 日出日落
天真:
水退礁露,任他作樣。
朝風露柱,非常平常。
天真:
指非月亦非,言凈即有垢。
心無著非意,來了就是回。
靖哥哥:
耳根常圓通,道么觀世音
佛來便殺佛,魔來便殺魔
天真:
耳根本圓通,觀音觀世音。
佛來誰殺佛?魔來誰殺魔?
天真: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是我非我,非我是我。
.......
天真:
沒有生死自堪當,有無生死是自賞。
滿目青山不見綠;空坐凌峰自主張。
天真:
香嚴禪師
知解幾十年 ,溈山一句迷。
悲切苦哀求, 偏不樹相理。
焚書山種田, 擊石得消息。
轉身無意影, 破相無真諦!
天真:
文字知解易,轉身有點難。
向上一路事,萬聖也不傳。
窮理盡性時,意影相牽連。
破相即立相,永遠斬不完。
任它藤葛去,飢餐困我眠!
天真:
四十九年空講談,非法非理非我念。
原本是你心智起,無須強意道斷言!
天真
一滴一滴……穿石覓消息。
一滴一滴……無憂亦無喜!
天真:
源有處圓無處尋,真無處處不見真。
處處尋你千百度,剎時處處盡現身。
.........
殺無赦:
破相悟道!
殺!殺!殺!——不見滴血出,只見更新裝!
荒!荒!荒!——荒草盡根連無聲,凈地變香生蓬華!
jue:
即言相已破 何言更新裝?
即言荒荒荒 何有蓬華相?
此言破象還是變相?
若言相變 亦是著相 何來破之?
若言破相 何來生滅?
白金:
破相即更新裝,更新裝即破相.
荒荒即蓬華相,蓬華相即荒荒.
這樣才算真破相噢.
天真:
拂掃虛空總留痕,本無一物也是物。
靈山拈花笑無言;敢問是有還是無!
天真:
雪花雨點, 露珠霜冰。
江海湖泊, 溪瀑泉涌。
千川歸海, 何言濁清。
山山回應, 源於一聲。
常然:
有證無證痴人求,行路踏花腳沒有;
醒時夢中俱不是,緣說率講聽者有。
天真:
乾坤運轉,相色萬千。
心性只一個不變!
早了卻萬劫輪迴身,日月同輝,
普照山河大地;天涯海角盡撒菩提。
天地相映一色;皆是拈心花、
相視笑、沒說的!
天真:
痴人說夢不信,一夢黃梁古訓。
夢中見者是誰,該打當頭一棍。
天真:
餓吃飯 冷添衣,根本不知啥禪機。
處處青山自家地,一任猿馬去東西。
天真:
不是禪機亦禪機,自古知多明了稀。
一旦葫蘆開了瓢,天子見天不稱奇。
天真:
今是明非一家,法無定法應化。
觀機逗教活該,應機說法隨他。
天真:
佛心眾生本一家,非我非你也非他。
四十九年一字無,是誰自笑來拈花。
天真:
敢問怎樣是對機?你豎簫來我橫笛?
谷口橫飄幾片雲;鳥不歸巢因是迷!
天真:
敢問怎是對機鋒?你說綠來我說紅?
若是只識陰陽鏡;同曲一樣調不同!
天真:
人天一心通,
覆雲目瞭然。
丈量天地事;
眨眼!
天真:
禪門對機來堵漏,豈能計較新和舊。
老樹乍能出新枝,枝子頂上掛春柳。
天真:
實相無相 無相亦相
相相無相 即是心相
天真:
相非相 空不空 若想知明兩拋清
即言不事不說事 事了到了方言清
機關算儘儘作此 莫做閑語露麵皮
天真:
實物完用,空切不空。
相非吾成,即言即是。
何言其形?
天真:沒有死去無有活!自我相見無法說!
若人著問西天道! 棒殺喝破無量佛!
天真:
窺破陰陽鏡,顛翻不見天!
破意得圍,盡在其中。動無生處,無生無死!
點落盡頭;渾圓通!一入生死;難回天!
無作:
大死大活亦同時,無我當下即虛空。
人我已無西天路,無我無佛棒殺誰。
天真:
即無生死大小誰分!當頑無盡何有虛!
拋完盡物還有物! 留落他家助凡夫!
天真:
若人著問西天道,棒殺喝破無量佛。
沒有死去無有活,自我相見無法說。
天真:
一真法界,無法可說!
原本相一;就是彌陀!
天真:
凈心本無聽。無聽亦是聽!
無污那來凈?還在分別中!
天真:
因有一切心,佛說一切法!
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祖阿大!
殺無赦:
心無至法,任人所以!
一旦碰面,就敢砍殺!
殺得了時也殺!殺不了時也殺!殺了了時也殺!
殺!殺!殺!
五燈會元:
金剛寶劍, 非非二見!
非非擎出; 說天道地!
殺無赦:
是是相一,非非二斷!
明月當天,自隱自現!
殺無赦:
吶喊……時光無倒流,應當下立成。破自身痴見!
穩下心來,定守安住。住應真心一片!
miaoxin:
張口已見緣,只不過牧牛段.
無啥可嚻張,平常不冤枉!
古德雲:三世古今不離當下一念,
無邊剎土自它不離毫端!
殺無赦:
以上閉口言?當下非一念?佛祖講法論;借問是那段?
閉口不言:山那邊過來個人!可明那般?懂么!
天真:
無言即有言,自己去把玩。
心曲從末斷,操琴無須弦!
常然:
學佛經年,如當下立成,往事也有真見。
六祖明燈,照心行身往,非住也是真心。
天真:
借光不如自光,自光處處家鄉。
佛祖菩薩本意,犬虎不是兩樣!
天真:
雪飄滿地不見白,江山籠統一個色。
心府天外奏明月;明月當空隱真水。
殺無赦:
青山流水白雲悠悠,坐卧青石不知春秋。
逢遇佛祖如來法相;殺自個個落花水流!
天真:
聞觀老修利齒伶牙,心性真的是否明扎?
不信爾有三頭六臂,莫讓明眼揪住尾巴!
什麼是真心?
殺無赦:
平平常常吃喝拉撒,自言自語對山拉呱。
松月相禪自己玩耍,逢緣契機殺它一把!
此物無頭,作尾不見,若是明了;頭尾不愁!
天真:
識破陰陽鏡,現出真面容。
天水相映月,浮水托青萍。
什麼是真源?
殺無赦:
天也光、地也光------是誰?
心做有、心做無------傻樣!
總閘開縫、江河傾瀉!
天真:
畢竟東流去,萬喚永不回!
燈火將息時;盡極奪光輝!
殺無赦:
世態多變幻,不做自了漢!
八萬四千法,直覓不受騙!
天真:
輾轉眉眼通梁清
一竅獨門兩邊通
天真:
青天明月自不知,頂天當頭就明識。
心頭無有自明了,明了自有分明明。
我不明來誰來明,明明當月自了明。
噓!......
殺無赦:
直言無遮攔, 任人自非說.
順情兩不通, 為人不做暗.
同源一脈傳, 其理自相通.
因人得法適, 無意各隨緣.
殺無赦:
無有了事,自甘其落。
沒有住紮;難成其心。
吾相之無有非也!
殺無赦:
知言莫進言,言多進非議。
枉意塗生事,潔身也難洗。
勿言其多好,流語壞我心。
當留自斬頭,處世好斷明。
言下其意來,急手斷當行。
天真:
藉助萬物亮心體,窺破語言話心跡。
說空悟空廣長舌;用我非悟斷情思。
一花障眼獨目明!
一心無用通底清!
無作:
哈 哈 哈 禪
人我亦無禪,禪者當下心
強名已不是,菩提亦悲心
阿彌陀佛!
善哉! 善哉!
天真:
無禪亦是禪,禪禪亦非心。
不禪不強名;菩提亦知心!
天真:
禪非吾言,應意所生。
點悟成金,順然成行。
對悟同鳴,處境應成。
般若無相,遇物方明。
天真:
真我不住空,自性原是真。
本無自擾人,何來自煩心!
天真:
靈山拈花一心通,無古無今照虛空。
本人自識自家物;人問總能拈手中!
james_900:
鏡中人是我,我卻不是他。
經藏八萬卷,不如一幅畫。
殺無赦:
鏡中人是我------難得湖塗!
我卻不是他------到底是誰?
經藏八萬卷------不值一提!
不如一幅畫------畫上是啥?
殺無赦:
趕盡殺絕,方為一生。
即言即罷;隨應無來。
就這樣 了!
天真:
徹悟圓覺住世間, 普渡眾生心燈傳.
三世諸佛世間覺; 慈悲覺他救苦哉!
天真:
處處無為無不為,事事有相心無相。
打道回府無別有,無心應意自來還。
天真:
本來即如是,心性也亦然。
因迷受六道;釋老再渡咱!
殺無赦:
無往而盡來
非言所示聽
若明此中意
念念無住心
天真:
心心相傳無意非,遇物見性言論間。
若無言文示般若,道不流傳道今天!
天真:文殊問不二,維摩閉眼竅。
釋迦妙拈花;迦葉自會笑。
天真:本來無有還說啥!往往來來渡苦啊!
說是說非莫去辯!言惡言善由它吧!
天真:解到盡處 無心!
不解盡處 有心!
心心相印 何心!
心心心心 至心!
天真:一路所出,同發至體。
無有相時,皆是自已!
天真:一念悟是佛,佛佛本相佛,佛佛亦無佛,佛佛佛佛佛!
念念相應,本來無應。無應非應,即是真應。
心即無處尋,尋來亦不真。真真本無真;亦是真真真。
天真:念生念滅,瞬間即逝。
無念生處,真心常流露。
念念心不住;非盡然之意也!
莫斷言而說之!
天真:渡者無渡,即是真渡;
真渡無渡,即是心渡;
渡不渡!
五燈會元:修悟不必在深山,平常生活處處禪
網壇真有真夫子,朗朗明月正當天
天真:
一語轉誤百世年,因有果熟報現前。
不昧因果自然法;修悟警醒野狐禪。
五燈會元:久居深山實不幽, 乍來鬧市不覺新。
金剛寶劍驀提起; 當頭截下斬道人!
天真:
意意無意即真意,迷人不知本來意。
心無著點自了意;不為他意應然意!
天真:
通心達理無尚智,心有著點無有想。
藉助比喻言道理,放下了去自堪當。
天真:
知心明了見,
自性遇物現.
見了亦無見,
了了破夢幻!
哪裡覓「我」處?
咄!
東邊日出西邊天!
誰憶拈花為一笑,靈犀通透始成禪
重新安裝了系統後,很多喜歡的詩都丟了,清晨尋找我的最愛,無意中發現了很多自己喜歡的.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 白居易的這首詩淺顯而朦朧,充滿了哲理和美感.柔美的望江南響在耳畔,我漫步在詩歌的海洋,說不出的喜悅和滿足. "三伏閉門被一衲,兼蔭房廊無宋竹; 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 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心性由浮躁到清凈,是需要過程的.心常常隨著慾望跑,人要看住自己,就要去感悟,去學習.拈花一笑,瞬間明心. "即心即佛悟隨緣,正法眼藏歸涅槃。 誰憶拈花為一笑,靈犀通透始成禪。" " 乾坤乃大一澄壺,業海翻騰浪底軀。 澀淡清濃百般味,妙心悟處是真如。""淡欲粗茶素味甘,紅塵深處煉心丹。 無形妙諦常參悟,兩袖清風即是禪。" "黑白縱橫通極玄,枰中日月一禪天。 東西南北風過也,吾自悠然地上仙。"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載得月明歸。" 讀到這麼多的好詩,我喜不自禁,不由笑了起來. 范成大詩 "萬杉離立翠雲幢,裊裊移聞晚吹香。 山下行人塵撲面,誰知世界有清涼。" 蒼雪禪師 "舉頭天外看無雲,誰似人間吾輩人。 荊棘叢中行放腳,月明簾下暗藏身。" 清涼的世界在詩中,也在心中. 「故鄉行雲是,虛室坐間同。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清晨收穫著這樣的喜悅,真幸福啊. "閑坐小窗品禪詩,不知春去已多時; 性中自有大光明,禪意悠悠無窮盡。"
佛教禪詩賞析
TE>神秀示法證悟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示法證悟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注】神秀系北宗領袖,而慧能為南宗祖師.禪宗五祖弘忍讓眾弟子作偈證悟示法,神秀時為五祖門下首座,遂作此偈,五祖見偈云:「凡有所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但未傳衣缽.慧能時初入門下,尚於後院雜務,也作一偈,由此而得五祖秘傳衣缽,隱行南下傳道說法,遂成禪宗六祖.靈雲志勤開悟詩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岩上桃華開,花從何處來?靈雲嬋一見,回首舞三台.何山守旬開悟詩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以上三首均為桃花而開悟,作者皆是得道高僧,若不是禪宗典籍《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中有載,實難看出奇特之處.昭覺克勤開悟詩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昭覺克勤是北宋末年的一位高僧,其開悟得道始於聽一首艷情詩.乍一看的確是一首風流倜儻的情詩,而此處對悟道的比喻恰恰運用了戀情的感覺.把悟道的感覺與戀愛的滋味相比,這道的滋味也是不能說的,就好象少年一段風流事一樣,是無法告訴別人的。洞山開悟詩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麽會,方得契如如。這首詩表面上寫太陽照到他身上,而影子投在水面上的情景,事實上就是寫他追求道的一個過程.神照本如開悟詩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現成事,何必待思量.龍門清遠開悟詩刀刀林鳥啼,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落.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念之永不忘,門開少人過.蘇東坡寓禪《如夢令》二首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其二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這是借入浴的俗諦,寓超俗的禪境。船子德誠禪師示法詩·頌釣者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黃山谷(庭堅)點化《頌釣者》而作《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蓑衣一釣絲,錦麟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釣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以《五燈會元》中的一段《頌明》歌,可知此「魚」即「道」:「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梅花與道情唐代僧人詠梅詩火虐風嚎水漬根,霜皴雪皺古苔痕;東風未肯隨寒暑,又櫱清香與返魂.這又是一首寓著禪理禪機的詩,悟道的過程正如古梅的返魂著花一樣,要經過大死一回,把以往的情識意想修持到蕩然無存,方有機緣至道顯露.虛堂智愚禪師的古梅詩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霽雪滿林無月麗,點燈吹角做黃昏.虛舟普渡的墨梅詩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明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這三首都是借有空明,託事寓理,以聲色而顯用的寓道詩,藉梅花以示佛理禪機.梅花有靈,當更澡雪精神,綻放於寒風冰雪之中.黃山谷(庭堅)四首寓禪詞漁家傲·其一萬水千山來此土,本提心印傳梁武.對朕者誰渾不顧,成死語,江頭暗折長蘆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葉親分付.只履提歸蔥嶺去,君知否?分明忘卻來時路.此首講達摩祖師生平. 漁家傲·其二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弦琴上單于調.折葉尋枝虛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後水雲人慾曉,非玄妙.靈雲合破桃花笑.這首源自靈雲見桃花參悟的公案.漁家傲·其三憶昔葯山生一虎,華亭船上尋人渡.散卻夾山拈坐真,呈見處,系驢橛上合頭語.千尺垂絲君看取,離鉤三寸無生路.驀口一橈親子父,猶回頭,瞎驢喪我兒孫去.第三首以華亭船子的悟道公案入詞.漁家傲·其四百丈峰頭開古鏡,馬駒踏下重蘇醒.接得古靈心眼凈,光炯炯,歷來藏在袈裟影.好個佛堂佛不聖,祖師沉醉猶看鏡.卻與斬新提祖令,方猛醒,無聲三昧天皇餅.最後一首以古靈神贊禪師的公案和事迹鋪敘而成.次韻子瞻贈金山寶覺大師·秦觀雲峰一變隔炎涼,猶喜重來飯積香.宿鳥水干迎曉鬧,亂帆天際受風忙.青鞋踏雨尋幽徑,朱火籠紗語上方.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憐身世兩茫茫.少游畢竟是一代婉約詞宗,禪詩也寫得這樣美,玄妙隱晦之中仍不失婉約的音韻之美,其中「…迎曉鬧,…受風忙」一聯真讓人叫絕不已,而末聯則頗富深意,耐人尋味. 賈寶玉參禪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無立足鏡,方是乾淨.(此句為黛玉所續)寄生草[曲]·參禪·賈寶玉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示友人·之二·天如惟則禪師逝水不復返,黃葉無枯榮.萬物有終極,浮生欲何成?愛緣一染指,智慮常縱橫.寧知昨日事,轉眼多變更.聖人示欹器,稍滿還復傾.及時不自惜,時去空傷情.牡丹·靈泉歸仁禪師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欄欲綻時.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偷香黑蟻斜穿葉,覷蕊黃蜂倒掛枝.除卻解禪心不動,算應狂殺五陵兒.開悟禪詩
靈雲志勤開悟詩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岩上桃華開,花從何處來?靈雲嬋一見,回首舞三台.何山守旬開悟詩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以上三首均為桃花而開悟,作者皆是得道高僧,若不是禪宗典籍《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中有載,實難看出奇特之處.昭覺克勤開悟詩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昭覺克勤是北宋末年的一位高僧,其開悟得道始於聽一首艷情詩.乍一看的確是一首風流倜儻的情詩,而此處對悟道的比喻恰恰運用了戀情的感覺.把悟道的感覺與戀愛的滋味相比,這道的滋味也是不能說的,就好象少年一段風流事一樣,是無法告訴別人的。洞山開悟詩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麽會,方得契如如。這首詩表面上寫太陽照到他身上,而影子投在水面上的情景,事實上就是寫他追求道的一個過程.神照本如開悟詩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現成事,何必待思量.龍門清遠開悟詩刀刀林鳥啼,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落.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念之永不忘,門開少人過.蘇東坡寓禪《如夢令》二首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其二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這是借入浴的俗諦,寓超俗的禪境。船子德誠禪師示法詩·頌釣者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黃山谷(庭堅)點化《頌釣者》而作《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蓑衣一釣絲,錦麟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釣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以《五燈會元》中的一段《頌明》歌,可知此「魚」即「道」:「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梅花與道情唐代僧人詠梅詩火虐風嚎水漬根,霜皴雪皺古苔痕;東風未肯隨寒暑,又櫱清香與返魂.這又是一首寓著禪理禪機的詩,悟道的過程正如古梅的返魂著花一樣,要經過大死一回,把以往的情識意想修持到蕩然無存,方有機緣至道顯露.虛堂智愚禪師的古梅詩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霽雪滿林無月麗,點燈吹角做黃昏.虛舟普渡的墨梅詩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明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這三首都是借有空明,託事寓理,以聲色而顯用的寓道詩,藉梅花以示佛理禪機.梅花有靈,當更澡雪精神,綻放於寒風冰雪之中.黃山谷(庭堅)四首寓禪詞漁家傲·其一萬水千山來此土,本提心印傳梁武.對朕者誰渾不顧,成死語,江頭暗折長蘆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葉親分付.只履提歸蔥嶺去,君知否?分明忘卻來時路.此首講達摩祖師生平. 漁家傲·其二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弦琴上單于調.折葉尋枝虛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後水雲人慾曉,非玄妙.靈雲合破桃花笑.這首源自靈雲見桃花參悟的公案.漁家傲·其三憶昔葯山生一虎,華亭船上尋人渡.散卻夾山拈坐真,呈見處,系驢橛上合頭語.千尺垂絲君看取,離鉤三寸無生路.驀口一橈親子父,猶回頭,瞎驢喪我兒孫去.第三首以華亭船子的悟道公案入詞.漁家傲·其四百丈峰頭開古鏡,馬駒踏下重蘇醒.接得古靈心眼凈,光炯炯,歷來藏在袈裟影.好個佛堂佛不聖,祖師沉醉猶看鏡.卻與斬新提祖令,方猛醒,無聲三昧天皇餅.最後一首以古靈神贊禪師的公案和事迹鋪敘而成.次韻子瞻贈金山寶覺大師·秦觀雲峰一變隔炎涼,猶喜重來飯積香.宿鳥水干迎曉鬧,亂帆天際受風忙.青鞋踏雨尋幽徑,朱火籠紗語上方.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憐身世兩茫茫.少游畢竟是一代婉約詞宗,禪詩也寫得這樣美,玄妙隱晦之中仍不失婉約的音韻之美,其中「…迎曉鬧,…受風忙」一聯真讓人叫絕不已,而末聯則頗富深意,耐人尋味. 賈寶玉參禪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無立足鏡,方是乾淨.(此句為黛玉所續)寄生草[曲]·參禪·賈寶玉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示友人·之二·天如惟則禪師逝水不復返,黃葉無枯榮.萬物有終極,浮生欲何成?愛緣一染指,智慮常縱橫.寧知昨日事,轉眼多變更.聖人示欹器,稍滿還復傾.及時不自惜,時去空傷情.牡丹·靈泉歸仁禪師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欄欲綻時.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偷香黑蟻斜穿葉,覷蕊黃蜂倒掛枝.除卻解禪心不動,算應狂殺五陵兒.贈琴僧太古清音髮指端,月當松頂夜堂寒,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 --雪竇重顯· 送僧之金陵勝游生末跡,杳自狎時群。卷衲消寒木,揚帆寄斷雲。曙瓶花外汲,午磬浪邊聞。別後石城月,依依遠共分。 --雪竇重顯· 送寶月禪者之天台春風吹斷海山雲,別夜寥寥絕四鄰,月在石橋更無月,不知誰是月邊人。 --雪竇重顯· 忘惶方春不覺來朱夏,秋色蟬鳴翠影斜。夜來風急柴扉破,滿地霜鋪落葉花。 --投子義青· 頌投子答月圓未圓圓缺曾伸問老翁,石龜銜子引清風。咋朝木馬潭中過,踏出金烏半夜紅。 --投子義青· 白雲與我最相知白雲與我最相知,我住山時它亦隨,侵早和風辭嶂外,晚來依舊護柴扉。 --湛然圓成· 雪裡梅花初放雪裡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飛來,正對寒燈獨坐,忽將鼻孔沖開。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半窗松影半窗月,一個蒲團一個僧,盤膝坐來中夜後,飛蛾撲滅佛前燈。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頌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 寒 山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常伴白雲閑。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好鳥關關知我意午窗定起書沉沉,觸目虛擬一片心,好鳥關關知我意,盡情啼破綠楊陰。 --大歇仲謙· 行看流水坐看雲閑居無事可評論,一炷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 --了庵清欲· 山 居林麓結茅屋,澹然稱所居。松風驚破夢,澗水靜涵虛。春老花猶媚,秋殘葉未疏。良宵無限意,東嶺月初生。 --丹霞子淳
禪詩集錦
神秀示法證悟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示法證悟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靈雲志勤開悟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
岩上桃華開,花從何處來?
靈雲嬋一見,回首舞三台.
何山守旬開悟詩
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
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
昭覺克勤開悟詩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洞山開悟詩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麽會,方得契如如。
神照本如開悟詩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
本來現成事,何必待思量.
龍門清遠開悟詩
刀刀林鳥啼,被衣終夜坐.
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落.
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
念之永不忘,門開少人過.
蘇東坡寓禪《如夢令》二首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其二
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
船子德誠禪師示法詩·頌釣者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黃山谷(庭堅)點化《頌釣者》而作《訴衷情》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衣一釣絲,錦麟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釣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梅花與道情 唐代僧人詠梅詩
火虐風嚎水漬根,霜皴雪皺古苔痕;
東風未肯隨寒暑,又櫱清香與返魂.
虛堂智愚禪師的古梅詩
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
霽雪滿林無月麗,點燈吹角做黃昏.
虛舟普渡的墨梅詩
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
精明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黃山谷(庭堅)四首寓禪詞
漁家傲·其一
萬水千山來此土,本提心印傳梁武.對朕者誰渾不顧,成死語,江頭暗折長蘆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葉親分付.只履提歸蔥嶺去,君知否?分明忘卻來時路.
漁家傲·其二
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弦琴上單于調.折葉尋枝虛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後水雲人慾曉,非玄妙.靈雲合破桃花笑.
漁家傲·其三
憶昔葯山生一虎,華亭船上尋人渡.散卻夾山拈坐真,呈見處,系騾橛上合頭語.千尺垂絲君看取,離鉤三寸無生路.驀口一橈親子父,猶回頭,瞎騾喪我兒孫去.
漁家傲·其四
百丈峰頭開古鏡,馬駒踏下重蘇醒.接得古靈心眼凈,光炯炯,歷來藏在袈裟影.好個佛堂佛不聖,祖師沉醉猶看鏡.卻與斬新提祖令,方猛醒,無聲三昧天皇餅.
次韻子瞻贈金山寶覺大師·秦觀
雲峰一變隔炎涼,猶喜重來飯積香.
宿鳥水干迎曉鬧,亂帆天際受風忙.
青鞋踏雨尋幽徑,朱火籠紗語上方.
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憐身世兩茫茫.
. 賈寶玉參禪偈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無立足鏡,方是乾淨.
寄生草[曲]·參禪·賈寶玉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示友人·之二·天如惟則禪師
逝水不復返,黃葉無枯榮.
萬物有終極,浮生欲何成?
愛緣一染指,智慮常縱橫.
寧知昨日事,轉眼多變更.
聖人示欹器,稍滿還復傾.
及時不自惜,時去空傷情.
牡丹·靈泉歸仁禪師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欄欲綻時.
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
偷香黑蟻斜穿葉,覷蕊黃蜂倒掛枝.`
除卻解禪心不動,算應狂殺五陵兒.
虛堂智愚禪師的古梅詩
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
霽雪滿林無月麗,點燈吹角做黃昏.
雪竇重顯
漁父
春光冉冉岸煙輕,水面無風釣艇橫。千尺絲輪在方寸,不知何處得鯤鯨。
蒼雪禪師舉頭天外看無雲,誰似人間吾輩人。荊棘叢中行放腳,月明簾下暗藏身。
文益禪師偈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懷浚示法詩
家在閩山東復東,其中歲歲有花紅。而今再到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
白雲守端詩
蠅子透窗偈
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般。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劉悟元詩偈
悟道詩
勘破浮生一也無,單身隻影走江湖。鳶飛魚躍藏真趣,綠水青山是道圖。大夢場中誰覺我,千峰頂上視迷途。終朝睡在鴻蒙竅,一任時人牛馬呼。
同安察詩偈問君心印作何顏?心印誰人敢授傳。歷劫坦然無異色,呼為心印早虛言。
須知本自靈空性,將喻紅爐焰里蓮。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楚安方詩偈沔水江心喚一聲,此時方得契平生。多年相別重相見,千聖同歸一路行。
宋.何山守珣詩
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
宋.靈沏禪師詩
因僧問我西來意,我話山居不記年。草履只栽三個耳,麻衣曾補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常流上澗泉,斗夜白雲消散後,一輪明月到床前。
某尼開悟詩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呈芙蓉楷禪師
懸崖撒手任縱橫,大地虛空自坦平。照壑輝岩不借月,庵頭別有一簾明。
德清
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題義公禪房
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綉,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黃檗希運詩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唐.白居易自解
房傳往世為禪客,王道前生應畫師。我亦定中觀宿命,
多生債負是歌詩。不然何故狂吟詠,病後多於未病時。
李商隱詩選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宋.道濟和尚五月西湖涼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
范成大詩
萬杉離立翠雲幢,裊裊移聞晚吹香。山下行人塵撲面,誰知世界有清涼。
王安石
懷鐘山
投老歸來供奉班,塵埃無復見鐘山。何須更待黃梁熟,始覺人間是夢間。
寄碧岩道光法師萬事悠悠心自知,強顏於世轉參差。移床獨向秋風裡,卧看蜘蛛結網絲。
江寧夾口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半出岸沙楓欲死,系船猶有去年痕
禪詩三百首 2011-3-13 16:00 |作者: 汪正球 編析 |來自: 佛緣網站
喧囂與寧靜(代序)
汪正球
一
廣渺宇宙,時間是經,空間為緯。
當宇宙以光年一般的時速運轉,宇宙微塵一般的人乘坐的是哪一列時空快車?穿越著哪一段時空隧道?
當我們人類的智者在兩千多年前把眼光投向銀河系以外的世界,建立了一個百千諸佛的西天極樂世界,茫茫六合,攘攘塵海之中有幾個覺者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在女媧補天的神話里,在諾亞方舟的傳說中,在宏偉的金字塔面前,在瑪雅人留下的聖跡中,試問我們人類的祖先到底在哪裡?在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宇宙間的地球村,那位古老的酋長長眠何處?
黑頭髮、白頭髮、金頭髮、紅頭髮,黑眼睛、藍眼睛,黃種人、白人、黑人、混血兒,我們人類的血脈的源頭到底在哪裡?
到底是陰陽八卦,還是禮拜上帝,是坐禪念佛,還是聖地朝拜,能讓我們人跟祖先對話,跟祖先們的朋友對話,接通那道永不消失的電波、那道宇宙間的光纜,進入那片與先賢共舞的信息場?
難!難!難!
於是萬物靈長,帶著靈性之軀,長嘆曰:「道可道,非常道。」於是智者們拈花微笑,一默如雷;於是就有了禮拜堂永無休止的禱告,祈盼萬能的主顯靈;於是有了方士、隱者、頭陀、教士,也有了科學家。
然而,肉身終將毀壞,化為煙塵。永不磨滅的似乎只有信仰,靈魂的信仰。於是世界上就有了信仰之歌,信仰之舞,從歌謠發展到詩歌,發展到雕塑、繪畫、戲劇、書法、散文、小說……
二
詩以詠情,歌以詠志。
拂去歲月的風塵,翻開歷史的扉頁,我們的祖先踏歌而來,攜詩而至,以使今時之人能與成千上萬偉大的祖先的靈魂靈犀相通,相晤暢談。
唐人以意氣風發而化為華章,宋人以才學為詩,以示腹笥之富。或長歌短偈,或五言七律。究其因緣,是大唐大宋的國力鼎盛,觀念開放,文化輝煌,人文輩出,使宗教與藝術聯姻,神學讓賢於美學,同時造就了詩歌藝術的光輝燦爛、璀璨奪目。那是一段中國人的心靈天真無邪的日子。而詩禪文化投射於詩人筆下所產生的數萬首禪詩,便是含英鑠金的詩海彩貝。或述理,或繪景,或言趣,其空渺性靈,悠長餘韻,令人涵泳玩索不盡,疏瀹精神,澄思渺慮,如飲甘露,清泠剔透,超然忘我!
三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便是禪宗所標榜的宗旨。心空則萬物空,心空則靈性顯。這一靈性,與自然契合,與宇宙同源。
英雄棒喝與風流艷詩,是中國禪宗的兩大瑰寶。無論是天龍一指禪,無論是指東說西,無論是吃茶去還是庭前柏樹,無論是披雲嘯月還是坐看雲起,都無法與當頭悶棍、震耳一喝中的英武剛烈,與風流艷詩中的錦繡華彩、細密柔綿、軒昂倜儻相提並論。
中國的詩魂們,感醍醐之三昧,會性靈之澄澈,得五家七宗之點化,觸而為詩,俱飽具神韻。方內之士重炙,方外之侶重空,空靈雙璧,匯為華章,字鍊句錘,美不勝收,共留禪詩偈數萬餘首。於是我們有了王維、李白、孟浩然、常建、白居易、柳宗元、賈島、李商隱、王安石、蘇軾、朱熹、袁宏道、袁中道、鄭燮,也有了王梵志、寒山、皎然、靈澈、齊己、秘演、道潛、惠洪、清珙、真可、大錯、敬安、弘一。有了數不盡的居士、處士,有了盛唐山水詩、晚唐體、西昆體、江西詩派、童心說與性靈說,也有了五家七宗詩、清雅詩僧、九僧詩群與三隱、清初愛國詩群。
四
過去是未來的未來。子孫是祖先的祖先。人類生活在循環往複之中。時間在流,空間在轉,只有人的性與靈、人的本真初心不變。
回首人生的長河,歷經塵事的喧囂,由不得你不慢慢長大。當你在圓滑面前覺得成熟,你便失去了再也找不回的天真;當你熟悉了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你便再也無法消受孤獨的清涼;當你試圖在哲學與藝術中尋覓著人生的智慧,你便永遠無法得到心靈的寧靜。你失去的不只是發愣的自由,發獃的自由……即便是一個洞察世事鶴髮童顏的你,又怎能再回到童貞時的自身?
於是我們打開了第三隻眼睛,學會用第三隻眼睛看足球,看冰上舞蹈,用第三隻耳朵靜聽機器的轟鳴,用第三隻鼻子聞著戰爭的血腥,用第三隻舌頭品味著苦澀中的甘甜……
當原始森林逐漸被一隻正在腐爛的巨手化為烏有,當清澈的流水為文明的廢水污染,裸露的土地像擱淺的方舟,當大河一段一段地乾涸,當其他的生傘在地球上一天天絕跡,當數百萬年之久的冰川轟然崩塌,當陽光帶著強烈的輻射,當神童厄爾尼諾在地球村肆虐,當「冬雷陣陣夏飛雪」的天候奇象終於顯現,當人類已波血的瘟疫——艾滋病所困擾,當牛瘟、雞瘟持續不斷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當戰爭的陰魂時刻籠罩在平靜的大地上空,當核爆炸的危險隱患未除……我們靜靜地聆聽,透過層層的喧囂與重重的紛擾,從禪詩中入靜,尋覓那些「幅巾藜杖,獨行獨住獨坐獨卧獨吟獨醉獨往獨來」的自我的影子,那些從小我中走出來的大我,那其中便有我們的至尊性靈。
五
書畢之際,回首不覺已歷寒窗數載。其中苦辛,人事多舛,世事紛亂,幾令難卒。而從歷史的長空傳來的悠遠浩嘆不時縈繞在耳畔:「回也!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又令人驀然幡悟,重上征程。當身心在森林叢野、古莽荊棘中迷茫地穿行,在短暫的都市的深夜的寧寂中與先賢暫晤,在我的面前,漸漸浮現出一盞微明的青蓮心燈,導引我送走無數喧囂,迎來寧靜。於是不由憶起賢哲所言:「當你認識了那朵蓮花的時候,你也就變成了那朵蓮。」
願能攜青蓮心燈,與你同行長伴!
魏晉南北朝
◆支遁(314-366)
東晉詩僧,佛學家。字道林,世稱「支公」、「林公」。自幼讀經,秀穎過人。早年隱居餘杭山,25歲時出家。後入剡州(今浙江嵊縣)沃洲山,建庵養鶴。以好談玄理著稱於當世、與東晉諸多名士如王羲之、謝安等交往過密,常以詩文酬酢,標榜風雅。善寫五言詩,大多描寫山野幽趣,藉以抒發佛家超脫之理與色空之念。其詩開一代模山范水之雅風。
詠懷詩
端坐鄰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騫收神轡,領略綜名書。
涉老咳雙玄,披壯玩太初。
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
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
蕭蕭柱下迥,寂寂蒙邑虛。
廓矣千裁事,消液歸空無。
無矣復何傷,萬殊歸一途。
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悵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
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
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
蕭索人事去,獨與神明居。
【賞析】
這是一首結合庄老闡揚佛理的我國最早的佛理詩之一。
作為一代身披袈裝的兩晉名僧,他多與名士交遊,廣涉庄老之學,玩味有無之玄與太初之境。玄思之際,深感庄老雖逝,其道永存,合於佛途,所謂「萬殊歸一途」。須持無心,不輟反省,不懈修習;須心與理密,形與物疏,方可達到與道符合、與神明居的境界。
這首融匯佛、道,體現當時佛學與道學合流之佛理詩,飽受當時名士稱讚。後人皎然評其人其詩「山陰詩友喧四座,佳句縱橫不廢禪」。
◆慧遠(334-416)
東晉詩僧、佛學家。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人。年青時勤奮好學,博覽儒經,尤善老莊。21歲時聽名僧道安說法,乃棄而習佛。在太行恆山出家 後奉師道安之命,南下弘法,入住廬山,建東林寺。他率眾行道,昏曉不絕,大力弘法之餘。常與名士陶淵明、謝靈運,名僧鳩摩羅什等往還。402年,與劉遺民等共建「白蓮社」,發願往生西方凈土,成為「凈土宗」的開山始祖。慧遠居廬山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流俗,每游山送客,常以虎溪為界。他是繼道安後東晉一代的佛教領袖,提倡彌勒凈土法門,被後世凈土宗尊為始祖。僅存詩一首,為我國最早描繪廬山勝境的佳作。
廬山東林雜詩
崇岩吐清氣,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徑然思所適,
揮手撫雲門,靈式安足辟。
流心扣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衝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決志悟道的理趣詩。
公元400年仲春,慧遠率弟子三十餘人同游廬山石門,寫下了這首感懷詩。
前四句寫山林皋壤間景之幽邃:氣息清新,幽谷深深;群籟輕歌,山溜滴響。後十句寫冥游感懷:在「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的林巒中,深感佛道兩家均以出世為旨,以忘情山水為樂,理無隔閡。明了此理既可身騰九霄。無須在俗世振翅奮爭;且感悟佛道,比知曉交友之道,得益良多。
遠公寫景,深得後人勝譽,沈德潛之《古詩源》稱其「高僧詩,自有一種清奧之氣」。又匯佛玄於一統,宣超然出世之旨,理涉古文化諸多領域,深刻反映了東晉時代的社會思潮。
◆帛道猷(生卒年不詳)
東晉南朝宋僧人,俗姓馮,改姓帛。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家後居若耶山。曾為宋文帝陳述頓悟之妙,甚得褒讚。少有文名,天性率素,唯好山水,一吟一詠,風格清麗,佔盡寄情玄言的「濠上之風」。
陵峰採藥觸興為詩
連峰數千里,修林帶平津。
雲過遠山翳,風至梗荒榛。
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
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賞析】
這是一首飽含禪韻的山水詩。
首四聯寫山水勝景:數峰連綿,長林如帶,遠銜平津;雲遮霧障,山風不絕,荒野阻衍。然而就在這樣的荒境中,竟有一個「世外桃源」的境界。茅屋不見,但雞聲可聞,遺薪處處,原來是上古遺民在處生息。
此詩意境沖淡,清新閑適,富有山野氣息,寄超心脫塵之思於桃源勝境之中,表達了作者的一番吟好山水的清心。其中「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句意境深遠。「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則飽具農家風味,淳樸自然。
◆謝靈運(385-433)
南朝宋詩人。祖籍陽夏(今河南太康),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東晉名將謝玄之孫,18歲時襲爵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入宋後,降任永嘉太守。他無意政事,忘情山水,恃才傲物後遭貶謫廣州。晚年被人誣諂,慘遭殺戮。
謝靈運是晉、宋之際著名的山水詩人,是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人。他創作的山水詩、自然可愛、一洗東晉華綺不實之風,詞句富麗,間夾玄言俚語。他對佛學頗有造詣,常與名僧往來,注有《金剛般若經》等。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
出穀日尚早,氣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賞析】
本詩作於辭永嘉太守還故鄉時,是一首描寫游賞山水之勝,繼而悟至理之怡悅的佳作。
前三聯略描從早到晚的遊歷,先以清暉怡人的擬人化寫景提攜全詩,此為略寫、虛寫、泛寫;繼而四五聯寫湖中晚景,遠近有致,此為詳寫、實寫;後三聯寫詩人的愉悅心情與體悟佛理。正所謂「得意看山山轉好,無心合道道相應」。(宋代曹洞宗僧人石屋《山居詩》)詩人舍筏登岸,高卧東園,深味佛理之妙:須思想澹泊,看輕外物,則無背於理。明心見性,方為修心之道。
全詩技法不俗,融情、景、理於一爐,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為歷代名家稱道。謝公的傳世名句為:「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蓮。」(《過始寧墅》)
◆寶月(生卒年不詳)
南朝齊僧人。俗姓康,曾為齊武帝蕭賾所作《估客樂》配樂諧合。亦工於詩,語言簡樸,風格清新,情深意切。
估客樂二曲
(一)
郎作十里行,儂作九里送。
拔儂頭上釵,與郎資路用。
(二)
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
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
【賞析】
此二曲飽含江南民歌風味,是難得的清新淡雅的佳作。
首曲模擬女子口吻,表達了一片依依難捨的惜別之情,君行十里,伊送九里;不僅如此,還拔釵資助,關切之情溢於言表。次曲寫相思之情,望對方常寄錦書以慰相思之苦,千萬不要作落井瓶,一去無消息。這一信手拈來的比喻,表達了她無限的深情。
詩如其人。詩風清淡、簡樸,亦說明其人內心清淡、樸實。
禪詩中描寫男歡女愛的情詩,亦為人稱道。寒山的《閨怨》,即細膩描寫了夫妻間的情感,散發著濃烈的生活氣息:「妾在邯鄲居,歌聲亦抑揚。賴我安居處,此曲歸來長。既醉莫言歸,留連日未央。兒家寢宿處,綉被滿銀床。」
◆高麗定法師(生卒年不詳)
南朝陳時僧人,現僅存詩一首。
詠孤石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岩根恆灑浪,樹杪鎮搖風。
偃流還漬影,浸霞更上紅。
獨拔群峰外,孤秀白雲中。
【賞析】
這是一首以物喻理的詠物詩。
孤石其實就是作者的自畫像。孤高挺拔,直指天空,境界開闊,一望無餘,何其高瓴;下激上搖,根基不動,屹然巍然,何等堅定;倒映清流,浴霞沐彩,為湖光增色,何等秀麗!獨拔群峰,高入白雲,何其卓然。
通過展現湖中孤石超凡脫俗的形象,寓含了作者清高離俗、不染纖塵的情懷。全詩寫景如畫,有全景描繪,有特寫鏡頭,對仗工整,是一首藝術表現上成功的佳作。
◆菩提達摩(?-536)
中國禪宗的始祖,原為天竺僧人。是香至王的三王子,受法於西土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尊者。公元526年前後到達中國,初入建康講學,武帝不契,遂折葦一葉,渡江北上,在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靜修,默坐凝修,世稱「壁觀婆羅門」。弟子中有二祖慧可及道育等,常授以「理入」與「行入」之方法。又授慧可《楞伽經》四卷,韶揚禪宗,被崇為中國禪宗始祖。
一花開五葉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賞析】
這是達摩祖師給二祖慧可說法時的一首示法偈。
偈頌本是印度佛教經典中的一種文體,是佛經中的讚頌詞,體制嚴密,格律講究。譯為漢文後,多採取整齊的五言形式,通俗樸實,接近口語。
達摩來到東土中國的目的,便是遵從師教,為了用佛理來拯救迷途的眾生。其師曾雲「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棲棲暗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意謂你將跋山涉水,路經廣州,後又恓恓惶惶地渡江北上。會有雙象一馬,栽下兩株久昌不敗的常青樹。那時再到「一花開五葉」的時候,一切目的就達到了。所謂一花開五葉,是指六祖慧能一朵聖蓮,開出了五朵盛美的鮮花。它們分別是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自從慧能立宗,直宣「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要旨,果然展開了影響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乃至世界文化風潮的一代禪宗的熱浪,千年延亘,歷久未衰,展開了「多少學徒求妙法,要於言下悟無生」(唐人李中語)的對空靈心境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善慧(497-?)
俗姓傅,又稱傅大士,浙江義烏人。隱居本地松山(又名雲黃山)。南朝梁武帝曾請他講解《金剛經》,留有偈銘數首。
空手把鋤頭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走,橋流水不流。
【賞析】
這是禪宗流傳最廣、最早產生的一首反語偈。
手空著怎麼能拿鋤頭?走就是走,怎麼反說成是騎著水牛?人從橋上經過時,怎麼可能是橋流而不是水流?這是一個時空倒錯的世界,一切都顛倒了,一切常規都被打破,習慣性的思維在此短路了。然而智者在此卻可以想像到一個靈性的世界,彷彿瞬間的靈感,那曇花般的閃現,給人的思維以極大的促動。
詩中滿溢著反理性反常規的、超現實的精神與極度誇張與怪誕變形的藝術風格,同時亦形象地層示了禪宗的精神要旨,引導我們去深味「大象無形」、「大音無聲」的至高境界。
是的,當我們真正地「悟」了,心領神會了,對一切就會另眼相看!
隋唐五代第一
◆王梵志(約590-約660)
唐代著名詩僧,原名梵天,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人。早年經歷坎坷,只好遁身佛門,出家為僧。其詩語言淺近,詼諧通俗,意味雋永,廣泛流傳於民間,並長期為禪師們引用。其詩多類似佛家五言偈語,大多描寫民間疾苦,反映戰後百姓生活慘狀,並宣傳佛教行善積德等思想。詩集已佚,敦煌殘卷、唐宋詩話中僅存其部分詩篇。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佛禪喻道詩。
饅頭代表墳墓,即喻示著死亡,何其詼諧調侃。接著作者幽默地形容「餡草在城裡」。有饅頭必有餡,而餡就是人。是什麼扮演著吃人的角色呢?
一個人只能吃一個饅頭,這種饅頭你想多吃也不行,但你想不吃也不行,嫌它沒滋味更不行。這種橫行霸道的饅頭,就是一個人的命運與歸宿,就是人人都無法迴避的死亡。
人類的必然命運,使世間難有百歲之人,可是有多少人仍做著自我欺矇的千年美夢。他們用鐵來做門檻,以堅固的門檻阻止小鬼的進入,這種行為只會惹得成為「過來人的」厲鬼拍手大笑。
作者在詩中揭示了死亡的必然,並進而打破了世人的千歲美夢。這一認識是具有現實主義的意義的。客觀地直面死亡,才能進而體味生之可貴、人生苦短,不拿寶貴的時間來做活上千歲的虛妄美夢。從中我們可品味僧家的冷峻的幽默。
此詩通俗平淡而深蘊哲理,因而深得後人厚愛。蘇軾、黃庭堅、范成大、曹雪芹等著名詩人、文學家都極為讚賞,並有仿作。為《紅樓夢》中的妙玉激賞的范成大詩「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便是一例。
有關死亡,不少詩僧留下了風格迥異、藝術成就很高的詩作。唐代詩僧靈澈禪師曾做過一首《道邊古墳》:「松樹有死枝,冢上唯莓苔。石門無人入,古木花不開。」這首詩寫得很悲涼。詩意為:千年古松也會有枯死的枝條,荒徑邊的古墳無人祭祀,唯有苔莓滋蓋。石門沒有人會進去,古樹蒼老得沒有花開。一切形將就死,何其無奈、凄涼。這首詩反映了一位詩僧蒼涼無奈的心境。唐詩僧雲表有首《寒食日》:「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無處不傷神。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表現了一種悲傷無主的情緒。唐僧可止的《城上吟》,有受王詩啟發所作之跡。詩云:「古冢密於草,新墳侵官道。城外無閑地,城中人又老。」通過古與新、城外與城中兩組對比,展現了命運之必然,正所謂「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齊己《感時》)
北宋僧人智圓(976-1022)亦有《輓歌詞》一首:「莫談生滅與無生,漫把心神與物爭。陶器一藏松樹下,綠苔芳草自縱橫。」這是一首典型的禪理詩,內蘊佛教四大皆空之理。既然人生由地、水、風、火四大組成,且終將歸為空無,那又何必談什麼生死、超脫,何須為物相爭,徒勞心智?等到死後火化,裝灰入罐,藏在松樹下,綠苔芳草,任由縱橫,就會化入自然,歸於本來。自然而來,不為物累,不與世爭,隨後又自然而去,任芳草萋萋,不是更好嗎?
慧心近空心
慧心近空心,非關髑髏孔。
對面說不識,饒你母信董。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手法怪異的禪理詩。
所謂慧心,就是人身七竅通過學習知識所得到的聰穎與智慧之心;而空心則是排除一切妄念,心中空無所有的妙悟之心。所以說慧心只是與空心相近,而且空心是不關眼、耳、鼻、口身體七竅的事的。
然而世人不能平卻世俗的慧心,不去追求大智若愚的空心;對這些悟性太差的衲子,詩人憤然挖苦道:當面對你講你都不懂,就是你母親姓董(懂)也無濟於事啊!此詩妙語雙關,闡義深刻,富於禪趣,是不可多得的言短意賅的好禪詩。
我昔未生時
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
天公強生我,生我復何為?
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飢。
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
【賞析】
這是一首驚世駭俗的白話詩。全詩語言平白,卻極富哲理,皎然贊此詩「外示驚俗之貌,內藏達人之度」,令人振聾發聵,催人深省。
本詩是對傳統的天命觀即「畏天命」的挑戰,詩人大膽質問天公:你既然強生我,卻使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苦海無邊,到底要生我何為呢?詩人請求天公「還我未生時」。它也代表了當時饑寒交迫的勞動者的呼聲,亦是對天公(統治者)的強烈控訴!
梵志翻著襪
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
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賞析】
這是一首否定世俗見解以創真見的禪理詩。
「著襪」本是禪家宗門的一種威儀。梵志竟將襪子翻過來穿,便是對宗門的一種大不敬,無怪乎人皆道是錯了!可是對於個性強烈、別出心裁、推陳出新的梵志來講,寧可讓你覺得刺眼,我也不願把腳藏起來!
梵志這種否定外在的形式或權威,如同後世禪者之「呵佛罵祖」,是一種個性獨立的精神,更好地映襯出內在的真諦。不拘於形,但求於真!「翻著襪」就夠刺眼了,後人竟大膽地宣稱「不著衣」,完全不拘外形,直接訴諸性靈。清僧大成《和寒山詩》道:「我著弊垢衣,眾人生譏誚。我著珍御衣,眾人稱切要。我著毛羽衣,眾人皆大笑。若我不著衣,何人知其妙?」知其妙者無多,不著衣者更少。
天理為百姓
天理為百姓,格戒亦須遵。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總由官斷法,何須法斷人。
一時截卻頭,有理若為申?
【賞析】
此詩揭露了封建社會法律的本質,是又一首驚世駭俗的奇詩。
當官當為民作主,應是法斷人,而不應是「官斷法」,可是法治讓位給了人治,以致有冤無處訴,有理難得申。
全詩的揭露與質問,可謂痛快淋漓,一針見血,是古代詩苑中的一朵帶刺的玫瑰!元代高僧祖柏也做過一首極具傲骨的諷刺詩《賦蓋》。詩云:「百骨攢來一線收,葫蘆金頂蓋諸侯。一朝撐了馬前去,真箇有天無日頭。」大意為:車蓋由百來根傘骨組成,一根線來收合,構成一個葫蘆金頂,蓋住了那些作威作福的官侯。一朝撐到馬前去,坐在裡面真箇是有天沒日頭。「有天無日」,正是一手遮天的代言詞,用來形容當政者的橫行霸道與窮凶極惡。據傳這是祖柏和尚乞食時撞官駕時所作,既體現了僧人立地即吟的詩才,也畢現了他不畏權貴的傲骨。
可見僧中亦有傲骨在!
◆神秀(約606—706)
唐代禪僧,中國禪宗北宗的開創者。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少習儒業,博學多聞,後奮志出家,尋師訪道。師事禪宗五祖東山弘忍六年之久,深得五祖器重,被尊為上座。弘忍圓寂後,在玉泉寺傳法,門徒趨湊。90多歲時奉詔入京傳法,為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所尊崇,時稱「三帝國師」。他在北方法主漸修,與南方慧能南北相應,大揚門宗。弟子中有普寂等。
身是菩提樹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賞析】
這是一首宣揚禪理的示法詩。
神秀大師是北宗的創始人,他將人的身與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亦本自清凈,只是常為塵垢所染,因此必須時常拂拭,不讓它沾塵,以保持它本性的潔凈。
將身、心比做菩提樹、明鏡台等,有違空無之理;又時時勤拂拭,即主張時常修習,漸成正果,是一種漸修的習法,與南宗的頓悟相馳甚遠。故南宗與北宗之別,於理於法皆有差異。
◆慧能(638—713)
唐代禪僧,一作惠能,禪宗六祖,南宗創始人。實為中國禪宗主要開創人。俗姓盧,廣東新州(今廣東新興)人,後移住南海。三歲喪父,後賣薪為生,聞人誦《金剛經》而有所省悟。661年往見東山弘忍,選嗣法子時,請人代書一偈,並深得弘忍賞識,秘得法衣頂相。為避法衣之爭,隱遁嶺南十六載,676年於法性寺因「風動幡動」一案遇印宗法師,落髮為僧。翌年回曹溪寶林寺,力弘「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頓悟法門。門人法海匯其語要,編成《壇經》,成為禪門的經書。卒後,唐憲宗追謚為「大鑒禪師」。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為撰寫碑銘。名弟子有神會、行思、懷讓、玄覺等。
菩提本無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賞析】
這是一首內蘊深奧的佛禪哲理詩,是禪門南北宗的宣言書,為南北分野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作。
慧能對佛教思想中的「空」是理解得最為透徹的。一切均非實有,本自虛無,又哪裡來什麼菩提樹與明鏡台呢?「無」、「非」二字用得正妙。正因為佛性常在,本自清凈,本來無物,哪裡又會有什麼塵埃?
在意能看來,佛性即人的本性本來就是清凈的,只要覺悟到這一點,便可立地成佛,這就是南宗主張的頓悟大法。這位觀空大師,承先啟後,為中國的禪宗從理論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條超塵脫俗的捷徑,開闢了一代宗風,是中國文化史、宗教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偉人。故後人有言「話到南能旨,怡然萬慮空」。
◆玄覺(665—713)
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時出家,學天台止觀之學。後來到韶州曹溪謁禪宗六祖慧能,留宿一夜而悟禪法,時稱「一宿覺」和尚。後仍歸溫州,住永龍寺。卒謚無相大師。玄覺遺作10餘首,均收入《永嘉集》。其中收錄的《永嘉證道歌》,是眾多禪苑花錦中最長的一首樂府體的證道歌,長達一千八百餘字,比文學史推崇的長達一千七百餘字的五言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長出很多。詩中禪理深喻,文采斐然,實為詩歌寶庫中的極品。
永嘉證道歌(節選)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
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堂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優遊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蕭灑。
覺則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珠非內外。
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
龍象蹴蹈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
※※※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教曹溪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直說。
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
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賞析】
《永嘉證道歌》是禪詩中的名品,是一首寓道的不朽之作。它文情並茂,廣為傳誦,深為宗門所重,以至敦煌出土的卷子尊改其名為《禪門要訣》。歌中不少名句已成了後世禪者的口頭禪,如「絕學無為」,「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等琅琅上口的佳句,常被禪師們引用來證道、教示。
這首證道歌,內容龐博,包羅萬象。它以形象警醒的語言,廣博豐富的內容,宣唱了禪宗的頓悟法門。內容涉及佛理禪見、禪宗燈史及求道要訣。既吟誦了佛門禪法的歷史與其中精妙的智慧,也有指示學人修禪入道的方法與體悟。其於理探求之深、於史涵蓋之廣、於詩文采之斐、於信不移之艱,禪詩中無出其右者。玄覺以大無畏的護法精神,警示世人儘快去覺悟人生的真諦,體悟自身的佛性,以成為「絕學無為」的「閑道人」。
因全詩較長,上面所選乃擇個中精要。為使讀者覽其全貌,茲錄於後,以供誦閱: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真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凈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提月爭拈得。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游涅盤路。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顴骨剛人不顧。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無價珍,用價盡,利物應機終不吝。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任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顴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非但我今獨達了,恆沙諸佛體皆同。獅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欲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堂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我師得見燃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盎幽邃長松下。優遊靜坐野僧家,閑寂安居實蕭灑。覺則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凈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以。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珠非內外。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金兮剛焰。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龍象蹴蹈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隻劫。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不可毀,不可贊,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有人間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教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須冤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旃檀林,無雜樹,郁密森沈師子住。境靜林間獨自游,走獸飛禽皆遠去。師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人海算沙徒自困。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二乘精進勿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亦愚痴,亦小呆,空拳指上生實解。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飢逢王膳不能飧,病遇醫王爭得瘥。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獅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恆沙也無極。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億。法王中,最高勝,恆沙如來同共證。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直說。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了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封干(生卒年不詳)
一作豐干。天台山國清寺僧人。身長七尺余,常衣布裘,剪髮齊眉。喜白日舂穀,夜則吟詠。時人問道,僅以「隨時」二字相對,別無他語。《全唐詩》存其「壁詩二首」。
壁上詩
本來無一物,亦無塵可拂。
若能了達此,不用坐兀兀。
【賞析】
這是一首翻案詩。原詩均為慧能的得法偈與他的遺偈。
得法偈即是著名的「菩提本無樹」,遺偈為「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翻案詩表示對原詩的翻新,強調自身的見解,以推陳出新。本詩用了三個否定詞,強調本無一物,無塵可拂,無須勞坐,直接指明了禪的真髓:空無與頓悟。
寒山(生卒年不詳)
唐代著名詩僧,自號寒山子。姓名、籍貫、生卒年均不詳。約於唐玄宗及代宗年間在世。早年為官,因仕途坎坷,遂周遊四方,後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名寒岩。好吟詩唱偈,每有篇句,即題於石間樹上,與台州國清寺僧封干、拾得為友。他自稱作詩600餘首,現僅存詩300餘首。他的詩歌風格幽默、詼諧,機趣盎然,有寫山林景緻、隱逸情趣之作,又兼諷喻世態人情,思考人生哲理。禪佛精奧盡入詩中,是詩僧申最有影響的詩人之一。
寒山多幽奇
寒山多幽奇,登者但恆懾。
月照水澄澄,風吹草獵獵。
凋梅雪作花,杌木雲充葉。
觸雨轉鮮靈,非晴不可涉。
【賞析】
這是一首喻道詩,通過描寫寒山的幽奇,暗示佛道之境的奇詭。
山幽在月照如水,水清如鏡;山奇在百花凋零時雪花飄飛,百葉凋敝時舒雲作葉;山靈在觸雨即轉鮮,山寒使登者心懾懾,非晴不可涉。這一幽奇寒靈之境,正是高不可攀的道境。欣逢甘露,則心靈滋潤,靈性勃發,然則只有以晴和的心境,安泰的心境,方可登上寒山絕頂。即如去妄明心方可見性達聖一樣。
一住寒山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於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
【賞析】
這是一首自白詩。通過描寫悠閑的生活,展示超凡脫俗、無念無欲的心境。
在作者心中,世間萬事皆休,已不足以使他掛在心上。這樣,作為詩僧的他,每有閑暇,便題詩石壁,自然隨緣,就像綠水上的不系之舟一樣輕靈自在。
短短一首小詩,是一代奇僧寒山心靈的典型寫照。另一首美詩亦可對照一閱:「不學白雲岩下客,一條寒衲是生涯。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三界橫眠閑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鸚鵡宅西國
鸚鵡宅西國,虞羅捕得歸。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幃。
賜以金籠貯,扃哉損羽衣。
不如鴻與鶴,颻揚入雲飛。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諷喻詩,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無羈無絆的高遠心境。
鸚鵡原為自然界的野鳥,生活在廣闊無垠的西域,可是一朝為人捕獲之後,終日為美人戲弄,出入於深閨繡閣中,生活圈子何其狹小。再加上整日關在金籠里,無法自由展翅,以致翎羽俱損。與逍遙在大自然中的鴻鶴相比,顯得多麼可憐!
前六句寫鸚鵡的遭遇,鋪陳有致;後二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壯邁的情懷。
宋代僧人定諸亦有一首《詠鸚鵡》:「罩向金籠好羽儀,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須一向隨人語,須信人心有是非。」大意為:你羽毛美麗,卻罩在金籠里;歌喉動人,實屬世間罕有。可你不應該總是隨入學舌,要知道人心是非太多了。表面上是指責鸚鵡不該人前學舌,實際上是道出人間是非太多,表達作者放下一切塵俗是非、一心趨道的心境。
狗多分不平
我見百十狗,個個毛猙獰。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
良由為骨少,狗多分不平。
【賞析】
寒山之詩以奇見長,無奇中見有奇,多為後人誇讚。這一首通俗無奇的小詩,以狗喻人,以冷峻的眼光看待俗世,諷喻了世人為蠅頭小利而爭鬥不止,從而展示了至深的哲理與人生的真諦。
本來是相安無事,卧者自卧,行者自行,自從有一點蠅頭小利出現後,則烽煙頓起,爭耗不休。原因終究不外乎狗多骨少,分配難均。世間多少紛爭大致均起源如此,無論是國之爭、家之禍……
他的另一首哲理詩《人生不滿百》也是家喻戶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自身病始可,又為子孫愁。下視禾根土,上看桑樹頭。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
明代高僧宗林的一首《觀魚》,摸索人、魚之間的關係,昭示世人超脫塵世的哲理:「魚在水中生,人在水中死。貪餌魚上鉤,失腳人下水。 人死魚腹肥,魚死人口美。吁嗟魚與人,惡乎不知此!」
忍辱護真心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賞析】
這是一首時常見諸寺庵的修道禪詩。
貪、嗔、痴是諸多煩惱中最為毒害眾生的「三毒」,亦為習道之大忌。而嗔怒即心中之火,能將你所有的修持的功德,統統付之一炬!所以戒怒勢在必行。而要真正行道積德,必須忍受現實的一切屈辱與苦難,以保持真實不妄之本心。這是佛門典型的修行方法,即忍辱戒怒,以護真心。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賞析】
這首詩是寒山詩歌中的代表作,寄山道寒岩的描寫,展示詩人空寂超然的心境。
山路幽寒,濱澗凄冷,時有鳥啾,山空無人,清風洗面,落雪積身。前三聯描寫了山水、氣候、環境,浸淫了渺渺的寒意與枯寂的情趣;尾聯寫山中不計年,超然不曉世時,以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情。
全詩每句句首均用疊字,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賦予本詩特殊的韻味。
拾得(生卒年不詳)
唐代名詩僧。年幼時被棄於路旁,為國清寺僧豐干拾歸,養於寺中,故名拾得。與寒山友善,常有往還。其詩現存50餘首,詩風與寒山詩相近,多隱逸之作與勸喻世人之作。
終不逐時情
般若酒泠泠,飲多人易醒。
余住天台山,凡愚哪見形?
常游深谷洞,終不逐時情。
無思亦無慮,無辱也無榮。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僧人不流於俗、無寵無憂的自在心境。
因為他飽嘗智慧甘露,這清冽無比的美酒反而使人愈飲愈醒,讓人體味到隱遁生活之樂,讓僧人自隱於大山深處,且不計時年。這樣,在天台上人們也看不到他的足跡。他時常優遊於深谷幽洞中,從不追隨世間的習尚與流俗。這樣他的心境則無牽無掛、無辱無榮、超凡脫俗,進入了真正的般若境界。有關「常游深谷洞」,我們可引他的詩為證:「雲山疊疊幾千重,幽谷路深絕人蹤。碧澗清流多勝境,時來鳥語合人心。」
此詩首尾相呼,不事雕琢,畢現方家平淡本色。
義凈(635-713)
與東晉法顯、唐代玄奘合稱三大求法僧,為唐代著名譯經家、旅行家。十五歲便「仰法顯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風」。高宗時即671年經蘇門答臘往印度求法。遊歷了靈山、鹿野苑、祗園精舍、那爛陀寺等勝地,歷時二十餘年,得經四百餘部,並於695年回洛陽,蒙武則天親自迎接。後主持譯經工作,譯經六十餘部,為研究佛教及東南亞歷史的重要史料。
在西國懷王舍城
游,愁。
赤縣遠,丹思抽。
鷲嶺寒風駛,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闖日復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願城難遇,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
【賞析】
這是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求經僧思念祖國的佳作。
全詩以一、三、五、七、九言構成獨特的「樓梯式」,且對仗工整,偶用韻和諧。他遊歷求學於印度,遍歷萬水千山,但是一種「愁」即思念故國之情始終伴隨著他。 因為神州赤縣已遠,故而片片丹思縷縷。接下來寫他的遊學經歷:寒風中來到釋迦牟尼示法的靈山鷲嶺,也曾觀瞻過激流匆匆的尼連禪河。日復一日,求學聞道,心中禪悅,但是流年已逝,不覺頹老,人生暮秋。西行求法、朝拜耆山即靈山的心愿雖已完成,但王舍城已成舊跡,再難追尋,所以詩人的最終願望是將真經帶回祖國,振錫鳴杖,光揚佛法。
沈佺期(約656-715)
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人。官終太子少詹事,故世稱「沈詹事」。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武則天進至考功郎中。詩歌創作上與宋之問齊名,均為歌頌國泰昇平的宮廷詩人。其詩歌創作總結了六朝以來詩律的成就,使律體定型。是王維前唐代律詩創作成就最顯著的一位。時有詩人稱「沈三兄詩,直須還他第一」,可見當時聲望之高。
游少林寺
長歌游寶地,屐倚對珠林。
雁塔霜風古,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歸路霞光晚,山蟬處處吟。
【賞析】
這是一首記游的五言律詩,表現了詩人對佛門勝地少林寺的衷心禮讚。
「長歌」的歡悅與「屐倚」的急切,畢現了詩人心中對寶地的久盼,而「寶地」與「珠林」二詞,便是詩人對名剎的激賞。接著作者取「雁塔」與「龍池」兩個著名景點,展現其歲月之幽、深難測底。走出歷史的風塵,來到眼前的風景中,但見雨後初霽後的寶宇,風光更為綺麗,高檐碧殿,飽蘸秋陰。 留戀之餘,不覺秋晚,山蟬相送,意猶未窮。
全詩首尾呼應,寓情於景,仗律工整,是描寫寺宇遊歷中的佳作。
少林寺是達摩始祖修道傳宗之所,亦因寺僧唐初護國而功沒天下。歷代名人雅士多有遊歷,留下佳章無數。唐人戴叔倫(732—785)的《游少林寺》亦是紀游詩中的代表性佳作。詩曰:「步入招提路,因之訪道林。石龕苔蘚積,香徑白雲深。雙樹含秋色,孤峰起夕陰。屨廊行欲過,回首一長吟。」雖有長吟之悅,但較之沈詩,又多了幾分沉鬱。
張說(667—730)
初唐詩人。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曾於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共四代唐王麾下任文職,為四朝名相。擅長文辭,尤專律絕,是轉變初唐文風的關鍵人物,其律詩「變沈周典整前則,開高岑後矯清規」,與蘇頲並稱為「燕許大手筆」。初多應制之作,唱功頌德,「晚謫岳陽,詩益凄婉」。
山夜聞鍾
夜卧聞夜鍾,夜靜山更響。
霜風吹寒月,窈窕虛中上。
前聲既春容,後聲復晃蕩。
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
信知本際空,徒掛生滅想。
【賞析】
這是一首以禪院鐘聲為題材的禪理詩。
鐘聲是中國古代禪詩中取材最多的對象之一,凡與鐘聲有關的詩累計起來不下千餘句。名句如孟浩然的「東林精舍近,日暮坐聞鍾」;(《晚泊潯陽望廬山》)王維的「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裴迪的「林端遠堞見,風末疏鍾聞」;(《青龍寺曇壁上人院集》)錢起的「清鍾揚虛谷,微月深重巒」;(《東城初陷與薛員外王補闕暝投南山佛寺》)劉長卿的「香隨青靄散,鍾過白雲來」;(《自道林寺西入石路到麓山》)綦毋潛的「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題靈隱寺上頂院》)韋應物的「鳴鐘驚岩壑,焚香滿空虛」(《寄皎然上人》)等。鐘聲給人空靈悠遠的清禪之氣,將人帶入無限渺遠的幻想世界。
張說的《山夜聞鍾》,可謂傳神之作,詩中飽蘊宗教哲理。在一個寒蟾清輝、山深霜風的夜晚,一切歸於靜謐,忽然一陣浩鍾,撞開了詩人想像的柵欄。那彷彿飄自碧虛中的裊裊宏音,聽起來好像在眼前,尋找卻沒有蹤跡,前聲才過,後音又至,縱橫滌盪,爽心動容,令人心茅塞頓開。原來空靈的世界這般偉麗,又何必執著於生滅之妄念呢?
全詩由聞鍾而引發感慨。先寫詩人之清靜閑適,夜卧小歇;複寫環境之清寒虛潔。此時鐘聲浩蕩恍若自天際而來,「前聲既春容,後聲復晃蕩。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這四句最是神到之筆。前聲、後聲二句,給人以透不過氣來的壓抑窒息之感,而聽之、尋之,又顯得那般輕靈,甚或有些許稚氣,顯示了一位藝術家心靈世界裡特有的童貞與性靈。語既平實,意性醇濃,實為難得之作。
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襄陽鹿門山,後漫遊吳越。40歲時赴長安應試,以「當路無人」失意而歸。後入張九齡幕府為荊州從事。52歲因患毒瘡,終於冶城南園。孟浩然為唐代山水詩派之先行者,詩以清幽、平易見長,在盛唐詩壇上,與王維並稱「王盂」。孟浩然終生布衣,性喜漫遊,東至於海,西至巴蜀,南達吳越,並時與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等唱酬,常與道士、佛師談玄論道。杜甫稱其詩「清詩句句盡堪傳」。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賞析】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自洛之越》)是鬱郁不得志的一代才子孟浩然一生的自畫像。浪遊天下的才子孟浩然,與高僧大德們交往甚深,互為雙方的才德所熏染,所得禪詩極多。本詩即是他「誰論世上名」的清心之印證。
本詩開門見山,落筆點題:寫高僧義公的禪房,坐落在靜寂的山林之中;(大禹寺位於浙江紹興縣塗山南)接著,詩人轉筆向外,但見居室外一峰拔起,階居下幽壑深深;再看晚晴中的佳景,雨絲清亮,夕陽一抹,山影青翠,光影、山影與雨色,均融匯於清虛的院落里。此境此景,令人何等心曠神怡,萬慮皆空。可想而知,在如此清妙的環境里修習禪觀,其心情會是何等安寧與空靈。
本詩虛寫禪房、空林,實寫戶外、階前之景,描繪了微陽、亮雨、翠色、階陰,就是無一字寫人,而卻讓人明顯感覺到這一切景色分明與其中的主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其中閃爍著主人的身影,與主人的心境水乳交融,讓人聯想到一位凈如蓮花、內心不染的高僧形象。不難推測,其中也蘊含了詩人歸逸林中的隱情。
祖詠(699—7467)
洛陽人。玄宗開元十二年(724)進士,一生仕途坎坷。晚年隱居汝水邊,以漁樵自終。與王維友善,屬詩唱和。詩歌多寫景狀物,描繪隱居生活的閑適,亦有少量寫立功壯志之作。《全唐詩》僅存其詩一首。
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賞析】
這是一首世所公認的描寫雪景的佳作。
據傳此詩是詩人考舉應試時而作。他並沒有按要求寫十二句的五言律詩,而是寫了四句即稱「意盡」而交卷。本詩的前三句寫望中所見,卻見得不俗,亦繪得不凡。北嶺秀麗全在它的余雪皚皚,彷彿浮在雲端;更無奈那一抹斜陽,使久雨新晴後的林表,更為明麗,實在令人眼清心凈;末句寫望中所感:斜暮余雪,寒光閃耀,令人徒添寒意。「秀」字用得簡潔,「浮」字用得生動,「明」字透出靈秀,「寒」字暗訴心曲。一個「寒」字,正所謂「好將寥落意,指點到人間」(明僧大健《見遠山殘雪》),暗示他歸隱山林、結交僧友,「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蘇氏別業》),「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鍾」(賈島《雪晴晚望》)的將來。
希遷(700-790)
石頭希遷,俗姓陳,廣東高要人。年輕時堅決反對鄉民迷信與祭祀神鬼。後往曹溪參謁慧能,慧能西逝後師事青原行思而悟玄旨。後住持南嶽衡山,結庵石台,世稱石頭和尚,與江西的馬祖道一併稱當世兩大禪匠。著作有《參同契》、《草庵歌》各一篇。名徒有葯山惟儼、天皇道悟、丹霞天然等21人。圓寂後賜無際禪師。
示法詩
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么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能明?
【賞析】
這是一首佛法哲理詩。為讚揚葯山惟儼禪師悟道而作。
有一天,葯山端坐在石頭上。石頭問他:「你在這裡幹什麼?」「什麼也不做。」石頭便說:「那麼你這是閑坐了。」葯山答:「閑坐還是有為。」石頭便問:「你老是說不為不為,到底不為個什麼?」葯山答道:「這個不為,千聖也不識。」石頭知其穎悟,便做了這首詩贈給他。
這個上古聖賢都不識、千聖不明的不為到底是什麼呢?它一直跟我們住在一起,為什麼連聖賢都不能明白呢?這就是道,是佛性本體。它可悟而不可知解,它既非知也非不知,既不有為也不無為,既然如此,便只有潛符冥行,隨緣任運了。
王維(701—761)
後世稱為「詩佛」。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祖籍今山西祁縣。開元年間21歲時中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無心仕途,情怡山水,結廬輞川,長持齋戒,崇信佛禪,與道友「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是唐代著名山水詩人,是盛唐時期山水隱逸派的代表人物。他隱居後所寫的田園詩,表現了大自然的恬靜之美,也飽含了禪宗的神韻。詩中禪語驚人,禪趣盎然且禪理精深,可謂深諳佛家妙詣、禪宗「三昧」,後世人尊他為「詩佛」。他還兼長音樂書畫,其潑墨山水畫自成一系,蘇東坡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後期山水詩代表作即五絕祖詩《輞川集》中的第四首,表現了山中的靜寂與幽暗,折射了詩人晚年特有的幽寂境界。《輞川集》共有詩二十首,全是五絕,每一首均是一幅精美無比的繪畫小品,以輞川風物反襯詩人的精神境界。
空山不見人,但是傳過來人的聲音,山本來是空寂的,人語過後更反襯出它的靜寂;夕輝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上,看似有一線光亮與生氣,實則反顯幽暗、寂寥,因為夕輝即將消微,接下來將是漫長的幽暗。
通過短暫的有聲寫長久的靜寂,短暫的有光襯托長久的幽暗,便是大畫家、音樂家、大詩人王維特有的對聲音與光線的敏銳觀察與高超表現。進入晚年的他,萬事不關心,唯好將禪心一片與山之幽寂融匯為一體。
只寫山水,不入禪語,不繪禪心,說是禪詩未免牽強;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禪詩。禪境要求不著痕迹,如羚羊掛角。此詩無禪語而有禪境,堪稱「以禪入詩」的上乘之作。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居《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通過鳥鳴澗中,反襯春澗之幽靜。
心閑的人,才能察覺細微的桂花的下落,這空山靜夜是如此靜謐,又反過來使人心寧眼明,感觸敏銳。一切都沉浸在夜的寧靜之中。於是,當一輪皓月升起,給夜幕下的空谷灑下一片銀輝時,連山鳥也驚覺起來,好像在怪明月打擾了它們的靜境。
花落、月出,鳥兒驚、鳴均是動,而正是這些動,更加突出了人閑、夜靜、山空,通過高超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動中有靜的靜謐世界,同時亦體現了詩人禪心之幽靜。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賞析】
這是一首記述遊歷山水勝事、內心閑適自得的禪詩。
王維四十歲後,看穿仕途艱險,起超脫塵俗之心,遂於終南山的別墅過起了亦官亦隱、棄俗奉佛的生活。在旖旎迷人的大自然中,興至時則獨游,若有所得,也不求人知,一己獨享其樂。此為首聯與頷聯之意,其中「獨往」與「自知」極富禪趣。頸聯寫詩人隨意而行,走到哪裡就算哪裡,可是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於是索性坐下,看白雲「無心以出岫」。(陶淵明《歸去來辭》)這裡的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忘情山水、淡雅恬適的情懷,已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尾聯寫出遊時偶然遇上一位林中高士,則談笑風生,以至樂而忘返。一個「偶然」與首聯的「頗」字相對應,說明了心之誠摯與行之隨興;一則「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成為飽蘊化機之妙的千古佳句。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賞析】
這是一首「以禪入詩」的山水風物詩佳作。
在寂寞無人的辛夷塢中,在空曠的山澗里,璀璨絢麗的辛夷花綻開了蓓蕾,於是山中一片霞蔚雲蒸,有如芙蓉出水;它紛紛綻開,又紛紛飄落,放也默默,落且無聲,無生之喜,無滅之哀,簡直淡泊、超脫到了極點。這紛紛開落、得之自然又復歸自然的辛夷花,不正是作者「任運自然」的心境的寫照嗎?這一空寂、寧靜的心境,不正是佛性之外放么?難怪明人胡應麟讀後,深感「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內編》)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賞析】
這是《輞川集》中的又一首名詩。
此詩名在其用語遣句之平淡無奇,而其整體意境卻至味高遠。光與影的組合,聲與寂的調配,實為匠心獨運。
獨坐幽竹林中,彈琴復長嘯,夜深入靜,無人知曉,只有那知心明月,以清輝相伴,給人以「清幽絕俗」之感。而在意境上,那月夜幽林是何等空明澄凈,那彈琴長嘯之人又是何等安然自得,外境與內境泯然合一,共同營運出一種物我交融、「與萬化冥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空寂的境界,這一點正是禪意之所在,禪心之所現。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賞析】
這首詩是為贈友而作,卻是一首表現禪者追求內心清凈與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詩。
王維生長在佛化家庭,其母篤信佛教,對他影響頗大,加上他成年任官後,結交名僧,佛學造詣亦十分深厚。故而到了「自顧無長策」的晚年,不再掛心世事,唯求寧靜之境。因為早年與中年的仕途經歷,尤其是張九齡被罷相、奸相李林甫獨攬大權之後的朝政,令他理想破滅,獨留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名句而並無造就,所以要跳出是非圈子,唯有選擇回到林下的歸隱之途。
而在林中,一切令人多麼舒心愜意。詩人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這裡只有怡人的松風、山月,不再有官場的黑暗與世事的紛擾,他的內心獲得了平靜,心靈得到了解脫。所以當問他窮困與顯達的道理時,他不會直接回答你,而是唱著漁歌,撐竿盪入河浦深處。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這種以不答為答的方式,深有意義。一則是禪宗不問西來意即所謂不立文字之印證,二則暗示你別問什麼窮則隱、通則顯的道理,快跟我一起去歸隱吧!
冬夜對雪憶胡居士家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賞析】
這是一首雪夜思友詩。胡居士為一介信佛而不出家的清寒之士。全詩通過展現胡居士的形貌與節操,表達了自己固節守窮的清操亮節。
更鼓敲了一次又一次,幾近拂曉時分,詩人仍輾轉難眠,思念著友人。失眠的靜夜,聽覺最為靈敏,但聞窗外風吹竹葉發出淅淅瀝瀝的響聲。清晨起來,對鏡照衰顏,然後打開門扉,但見白雪滿山。哦,原來昨夜聽到的不是風聲,而是雪語。「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句,前人稱之為「象外句」,實為採用「通感」手法,即通過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官能的交叉,以物比意,將不同類型的物象溝通起來,給人一種奇趣盎然的藝術美感。在這白雪滿山一片晶瑩的琉璃世界裡,在這白茫茫的清寒世界裡,「為瑞還難得,居貧莫厭多」,(齊己《對雪》)詩人對胡居士的思憶更深一層。結語通過袁安卧雪而守貧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居士高凜節操的仰慕。
推薦閱讀:
※七絕 花 語 百無書生詩集(2)
※愨愨小書齋詩集(5)
※誠齋集?詩集卷41-卷43
※《樂府詩集》南朝齊燕射歌辭
※陳傑的的詩詞全集、詩集(351首全)
TAG:詩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