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國學 傳承經典(1)
東漢名臣楊震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東漢時期名臣。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在當時就已經是非常有名的大儒。他多年過著隱居的生活,不受州郡的禮聘。直到50多歲的時候,他看到冠雀銜了三條鱣魚,飛棲在他的講堂前面,他才肯出仕,之後因為大將軍鄧陟的禮遇,他四次升遷後位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楊震是個有著卓越見識的名士,他不是僅有書本知識的書獃子,而是身體力行實踐著儒家為人處事的原則。在他發跡之後,曾有幕僚朋友來賄賂他,他都嚴詞拒絕了,任內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請託。他的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樸,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他為子孫布置產業,多少人都想為後代積累金山銀山的財富,而楊震卻立志將他的廉潔簡樸的品格代代相傳下去,所以,他對人說:「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不是很好嗎?」 公元117年,楊震被朝廷徵召為太僕,又升任為太常。公元120年,出任司徒。鄧太后去世後,安帝親政,朝政愈發黑暗,安帝親近他的乳母王聖,王聖因此而驕橫放縱,她勾結官吏、收受賄賂,霍亂朝綱,她的女兒伯榮也因為母親的緣故,隨意來往於宮中,貪贓枉法。耿直的楊震大膽上書安定直諫時政之弊,他痛陳小人當道的事實,勉勵安帝遠離王聖母女,同時,在諫書中他建議安定謹慎使用權力,要以民生為要務,安撫百姓、減免賦稅,也要依循法則治國。楊震上書請辭懇切,對國家政務提出寶貴的治理之策,可惜的是安帝不僅不聽勸告,還將奏疏交給了王聖。 楊震不斷上書揭發王聖母女的惡行,他們違反法度,肆意而為倒行逆施,可是安帝卻始終置之不理。還使用皇權幫助王聖大興土木、揮霍浪費不計其數。當時,東漢各處災荒,國家已經混亂不堪,楊震再次上疏直諫安定停止這樣荒唐的行為,並直斥王聖一黨貪污行賄,安帝再次放任了這幫逆徒。而楊震屢次上書,也招來了更多的怨恨,安帝也越來越討厭他。東漢自光武帝時,風化甚美,廣開言路,接受多方意見,而漢安帝卻強行將民間上書直陳時弊的趙騰斬首示眾,楊震雖然力保卻無濟於事。 公元124年,楊震蒙冤被免職,安帝下令送歸原籍。在洛陽城西,楊震沒有安然歸去,他為東漢也為自己的名節做了最後的努力——服毒自殺,以死明志,時年七十餘歲。直到漢順帝即位,奸黨終於被肅清,楊震冤屈得以昭雪,朝廷都稱讚楊震的忠誠,下詔任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畢至。葬前十幾天,有大鳥高一丈多,飛到楊震喪前,俯仰悲鳴,淚流濕地,葬完,才飛去。大司農朱寵曾經受鄧陟的恩惠,他奮力抗爭甚至不惜犧牲性命為鄧陟以及和熹皇后鳴冤,再加之百姓愛戴,安定迫於壓力,才准許鄧陟等人的屍骨回鄉安葬,漢順帝劉保即位以後,追感鄧太后的恩訓,又憐憫鄧騭無辜,才下詔宗正讓鄧騭的宗親朝見仍然像以前一樣。 【詩詞氣象】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唐.杜甫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詩詞配畫:
釋義: 奉濟:在今四川綿陽縣。 重送:再次送別。因作者已寫過《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一詩,故云。 四韻:指律詩。因律詩二、四、六、八句必可押可不押。 空復情:猶言枉多情。 三朝:指嚴武身歷玄宗、肅宗、代宗三個皇帝皆受重用。 賞析: 杜甫作這首詩送好友嚴武,既讚美嚴武,也發出他自己「寂寞養殘生」的嘆息。詩意在送嚴武奉召還朝。詩人曾任嚴武幕僚,深得嚴武關懷,所以心中那種依依不捨的別離之情,不必再用言語解釋。這首詩語言質樸含情,章法謹嚴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淺易中見沉鬱,情真意摯,凄楚感人。 詩歌一開頭,便點明送別之意,古人送別不似今日,千山萬水都時時可通訊,所以,送別是古人情感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嚴武對杜甫有關懷之情,知遇之恩,所以,遠送體現出詩人依依惜別之深情,「青山空復情」一句,不言自己,而以青山佇立沉默相送來表達目送之意,深婉別緻,表達了詩人不得不別的無可奈何。 傷別之餘,詩人自然想到臨別前夜的情景,「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二人把酒話別,在月色下行吟敘情,這種場景是傷感的,又是美好的,令人懷念的,所以,詩人不僅憧憬,什麼時候還可以再這樣一起把酒縱情交談,抑或只此一別之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嗎?社會動蕩,生死未卜,多少生離變成死別,詩人發問,帶著無盡的複雜情感,是問友人問自己也或者是向命運發問。 以上這四句倒裝,增添了詩的情趣韻致。前人說得好:「詩用倒挽,方見曲折。」首聯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會顯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頷聯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會顯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現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這正是此詩平中見奇的地方。 詩人想到,像嚴武這樣知遇至深的官員恐怕將來也難得遇到,於是離愁之中又添一層凄楚。關於嚴武,詩人沒有正面頌其政績,而說「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說他於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處朝廷,都榮居高位。離任時東西兩川屬邑的人們謳歌他,表達依依不捨之情。言簡意賅,雍雅得體。 最後兩句抒寫詩人送別後的心境。「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獨」字見離別之後的孤單無依;「殘」字含風燭余年的悲涼凄切;「寂寞」則道出知遇遠去的冷落和惆悵。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對嚴武的真誠感激和深摯友誼,依戀惜別之情溢於言表。 【漢語奇觀】
「系」字溯源
【名家書畫】
米萬鍾《勺園次韻詩》
(作品截圖)
書法家簡介: 米萬鍾(1570-1628),字仲詔,號石友,又號石隱庵居士。關中(今陝西)人,居燕京(今北京),明畫錄謂其先陝西安化人。米芾後裔。萬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進士,仕至太僕少卿。性好石,人謂無南宮(芾)之顛而有其癖。行草得芾家法,與董其昌齊名,時有南董北米之譽。尤善署書,擅名四十年,書跡遍天下。著篆隸考譌。山水得倪瓚法,花卉似陳淳。又善畫石,間亦潑墨仿米法作巨幅,氣勢浩瀚,煙雲滃鬱,令人嘆絕。卒年五十九。 書法作品簡介: 米萬鍾《勺園次韻詩》,紙本,288×98.5cm。山西省博物館藏。 【古為今用】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譯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門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負責料理後事,)後來,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說:「仲由很久以來就干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沒有家臣,卻偏偏要裝作有家臣,我騙誰呢?我騙上天吧?與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寧可在你們這些學生的侍候下死去,這樣不是更好嗎?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 點評:孔子這個人自有他的堅持和倔強,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他從不避讓。堅持原則最難的是當別人將你眾星捧月一樣捧在手心裡的時候,璀璨的榮耀往往亮瞎很多人的眼。子路就很想按照士大夫的禮儀來安葬孔子,這本是很大的榮耀。但是孔子卻很清醒的認識到他不過是一個平民百姓,因此他把子路大罵了一頓。
推薦閱讀:
※方久銘國學空間
※見小曰明——從細微之處看人的五種方法
※竇娥之孝與宋元孝道 – 國學網
※蔡志忠漫畫國學 (下)
※▲[經典]《細品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