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簫心——詩詞與傳統文人精神
06-12
這個詩詞與傳統文人精神的系列終於完成了。從去年在山西永濟農民學校開始毫無章法的隨口而談,到後來成為了不得不連綴的系列,要感謝一眾好友的鼓勵加鞭,咱這頭一向只在自己內心耕作的老牛,終於把這些反芻積年的東西拿出來供大家批評。 中國的文人有著悠久的詩歌傳統,對於詩詞的境界有著自覺的要求,他們的每一首詩都是對人生意味的一次深入的探索,幾乎每一個無論窮達的文人,一生都是在詩歌中吟詠著他們的獨特的生命體驗。中國文人的生命就在這樣的探索中詩意化了,於是生活變成了審美的旅行,遭遇變成了藝術的觀照。以這樣的一種態度聚兩千年之功,中國的文化因而在世俗生活層面達到了精緻無比的境界,不了解這一點,是無法真正理解中國文人和他們的生存哲學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化一直處於破壞而非建設的時期,精緻的審美的生活已經被粗簡暴戾的日常所代替,文化人難有真知,更罔論趣味,大眾疲於奔命,經受著鬥爭教育的漿洗。很少有人可以接近傳統文人們的世界,更難以讀懂他們用生命寫就的詩詞篇章。 因此之故,我們更加知道文化是多麼的脆弱,一把火就可以把千年的文明變成無法追摩的舊夢,惟其如此,深入到曾經輝煌的陳跡中,小心呵護那一點如豆的微芒,就越發顯得重要,甚至成為了人道的義務。 我於諸子未治一家,於文學亦非專業。在宗教學、文化史、思想史諸領域間憑著興趣遊走多年,於學術一無所成,只是多一些自己蕪雜的感受而已。 這個系列完成後,當於近日將《人間詞話》從審美趣味的角度作一個梳理,然後湊成一冊,算作我對中國詩詞的粗淺認識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詩詞津梁》前 言
※古詩詞名句100題,你能答對多少?
※《詩詞大會》「考背誦不如考創作」?中大彭玉平教授這樣回答
※我喜歡的古詩詞第27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