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

  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

  齲病是幼兒口腔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極易波及牙髓,而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影響繼生恆牙乳牙替換,甚至影響頜骨的生長發育,還可能造成消化功能降低,營養失調導致生長發育緩慢。

  怎樣才能擁有一口健康潔白排列整齊的牙齒呢?首先應從小開始關注孩子的牙齒,以便孩子順利的度過換牙期長出健康整齊的牙齒。

  一、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恆牙健康的基礎

  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夠發揮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恆牙和頜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有利於孩子準確發音,引導恆牙正常萌出,使幼兒獲得健康並使用終生的恆牙。

  二、鼓勵幼兒多吃纖維性食物,增強咀嚼功能

  健康的飲食結構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會使兒童受益終生。幼兒應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別是多吃蔬菜和新鮮水果等纖維含量高、營養又豐富的食物,這樣,既有利於牙齒的自潔作用、不易患齲病,又有利於口腔頜面的生長發育,促使牙齒排列整齊,增強咀嚼功能。

  三、刷牙後睡前不再進食

  由於人在睡眠期間口腔運動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潔作用差,如果刷牙後睡前再進食易患齲病和牙齦炎。此外,幼兒應養成規律飲食的習慣,除每日三餐外,盡量少吃零食。如果吃零食也應有規律,可在兩正餐之間加零食。

  四、幼兒學習刷牙,家長應幫助和監督

  從3~4歲開始,幼兒動手能力和四肢協調性明顯增強,家長可開始教幼兒自己用最簡單的「畫圈法」刷牙,其要領是將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輕壓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畫圈,每部位反覆畫圈5次以上,前牙舌側需將牙刷豎放,牙齒的各個面(包括唇頰側、舌側及咬合面)均應刷到。此外,家長還應每日幫孩子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學,這樣才能保證刷牙的效果。

  五、幫助孩子儘早戒除口腔不良習慣

  幼兒口腔不良習慣有: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應儘早戒除,否則會造成上頜前突、牙弓狹窄、牙列擁擠等口頜畸形。如果3歲以上的幼兒仍存在

  上述不良習慣,且不能通過勸導而戒除,應及時到醫院診治,通過適當的矯正方法,幫助其戒除不良習慣。對有口呼吸習慣的孩子,應檢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暢,治療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鼻甲肥厚等病症,及時糾正口呼吸。

  六、提倡學齡前兒童每6個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

  3~6歲是幼兒患齲的高峰期。該階段牙弓開始發生變化,出現牙間隙,為換牙做準備,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發鄰面齲。齲病早期治療時間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費少。所以提倡學齡前兒童每6個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在對幼兒進行口腔健康檢查的同時,醫生應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口腔健康指導,增強家長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識。

  七、早期矯治前牙「地包天」(前牙反咬合)畸形

  上頜骨發育不足和遺傳等先天因素是前牙反咬合的病因,不良的餵奶姿勢和兒童的不良習慣也可造成前牙反咬合。前牙反咬合可限制上頜骨發育,導致下頜過度前伸,造成顏面中部三分之一凹陷,明顯影響面貌,早期矯治可糾正或減輕面貌改變,取得相對好的治療效果。乳前牙反咬合的最佳矯治時間為3~4歲。

  八、局部用氟預防乳牙齲病

  含氟牙膏具有肯定的預防齲病的作用。學齡前兒童一般都會漱口,並把口腔內的異物吐出,故可用兒童含氟牙膏刷牙,但每次用量為豌豆粒大小,並在家長或老師的監督指導下應用,以防誤吞。不要給孩子使用成人牙膏。我們每年進行的氟化泡沫口腔護理也正是體現預防及治療齲病的需要(但正規治療應是每季度一次,每年共四次)。

  九、乳牙齲病應及時治療

  齲病影響幼兒口腔和全身健康。齲病最初的表現是牙齒局部變色,一般為黑色,有時在上前牙表現為白堊色改變,進而牙齒表面硬組織剝脫,形成齲洞,直至牙齒完全崩解,脫落。齲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齦、面部腫脹,甚至高熱等全身癥狀。齲病長期得不到治療可造成兒童偏側咀嚼,雙側面部發育不對稱;還可影響恆牙的正常發育和萌出。如果沒有健康的牙齒,孩子就不願吃含纖維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全身正常生長發育。因此,「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錯誤的。

  十、及時治療乳牙外傷

  乳牙外傷常發生於2歲以後的幼兒,多為前牙,一般是由跌倒引起,外傷可能會把牙齒碰松、碰折、碰掉等,乳牙外傷可能會影響以後恆牙的發育和正常萌出,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推薦閱讀:

冬日的祛病保健灸
吃什麼對眼睛有益?
食品保健:益生菌不能治病
乳腺增生的預防保健方法大全
黑枸杞和紅枸杞有啥區別呢?

TAG:兒童 | 知識 | 保健 | 口腔 | 學齡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