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最重要的名詞解釋

外國文學最重要的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1、俄林波斯神系 俄林波斯神系是希臘神話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開闢、神和人的起源、四季的成因、動植物的出現,以及以宙斯為首的俄林波斯神族成員的活動。古希臘人按照人的形象創造了神,並認為天上也和人間一樣有一個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臘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稱為俄林波斯神系。主要的神有神王宙斯,神後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還有宙斯的兒子太陽神阿波羅、戰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兒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此外,還有9個繆斯是文藝女神,3個摩伊勒是命運女神。 2、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兩部史詩,取材於公元前12世紀發生的特洛亞戰爭的歷史事件,有相當長的民間傳唱和吟誦過程。公元前9世紀左右,相傳由行吟詩人荷馬編訂完成,故名荷馬史詩。公元前6世紀由學者用文字寫定。《伊利亞特》的主題是讚美古代英雄的剛強威武、機智勇敢,謳歌他們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奧德修紀》謳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爭中所體現出來的機智勇敢和堅強意志,表達了主人公對部落集體和鄉土的眷戀之情。兩部史詩結構巧妙、形象鮮明、語言質樸、比喻奇特,並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荷馬史詩真實地反映了古代希臘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社會風貌,是認識希臘史前社會的重要文獻。 3、古希臘抒情詩 古希臘抒情詩盛行於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大多用來歌唱。它源於民歌,分為簫歌(或稱哀歌)、琴歌和諷刺詩幾種,分別以排簫或豎琴伴唱。詩的內容主要是歌頌神和英雄、讚美愛情等。最著名的是女詩人薩福,她的詩篇大多抒發戀愛的歡樂和痛苦,友誼和母愛的可貴,風格細膩,感情真摯。其他著名詩人還有阿那克瑞翁和品達羅斯。前者所寫詩篇大多讚美自然風光和真摯愛情,詩體清新、優美;後者多謳歌神和英雄,詩風莊重崇高。 4、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希臘民間口頭流傳的動物寓言故事,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時被釋放的奴隸伊索所作,故稱伊索寓言。現存的多由後人編撰寫定,總數在400則左右。這些寓言採用擬人化的手法,用一個簡短的動物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願望,譴責專制暴虐、殘酷壓迫,總結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教訓。《狼和小羊》、《農夫與蛇》、《說大話的人》和《龜兔賽跑》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名篇。《伊索寓言》富含哲理,短小精悍,形象生動,開歐洲寓言的先河。 5、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儀式。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隊參加表演,歌隊隊員唱讚美酒神的頌歌,歌隊隊長講述酒神的故事,後來又加進了表演動作的演員,悲劇便由此產生。希臘悲劇主要不在於寫悲,而在於表現崇高、莊重、嚴肅的英雄主義思想。它大都採用神話傳說題材反映現實社會的生活和鬥爭,突出人跟命運的衝突,表現反專制、反壓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希臘古典時期出現了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三大悲劇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亞》。 6、古希臘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於秋天謝神的狂歡歌舞,人們載歌載舞感謝酒神狄俄尼索斯帶來的豐收。希臘喜劇主要是政治諷刺喜劇,大多取材於當代現實生活,反映重大社會問題,諷刺抨擊違背民意的當權人物和各種醜惡現象,以濃厚的現實性、強烈的政治性著稱。希臘古典時期出現了被稱為「喜劇之父」的喜劇家阿里斯托芬,他的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7、新喜劇 希臘化時期出現的古希臘戲劇體裁。由於馬其頓的入侵和統治,希臘本土文學趨於衰落。劇場已不再是群眾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是上層社會富人的娛樂場所。新喜劇迎合這一需要而出現在雅典文壇。新喜劇迴避政治和重大社會問題,往往通過男女愛情和家庭關係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習俗,表現貴族青年要求自由獨立的願望。藝術上強調情節的曲折和風格的雅緻,注重性格描寫和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生活氣息濃郁,再加上取消了歌隊,更接近於近代戲劇,成為羅馬和歐洲世態喜劇的先導。代表作家是米南德。他流傳下來的唯一完整的喜劇是《恨世者》。 8、古羅馬三大詩人 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具有獨立民族風格的羅馬文學正式形成,羅馬文學史上的黃金時期出現。代表這一時期文學最高的成就的是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三大詩人。維吉爾的代表作是史詩《埃涅阿斯紀》,這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賀拉斯的代表作是詩集《歌集》和文藝理論著作《詩藝》,他的「寓教於樂」等主張對後代歐洲文學產生巨大影響;奧維德的代表作是詩體故事集《變形記》,這是希臘羅馬神話傳說的彙編。 三、分析思考 1、古希臘羅馬文學在歐洲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2、希臘神話的基本內容和特徵。 3、從《伊利亞特》看荷馬史詩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4、什麼是《俄狄浦斯王》的基本主題? 5、為什麼說《埃涅阿斯紀》是一部「文人史詩」? 1、普羅旺斯抒情詩 普羅旺斯抒情詩即中世紀騎士抒情詩,因其主要流行於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一帶,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寫騎士與貴婦人之間在黎明時纏綿悱惻、依依惜別的戀情,謳歌騎士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崇拜,以及他們為了愛情而去冒險征戰、建功立業的騎士道德 。在藝術上,騎士抒情詩注意心理描寫,感情細膩,對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抒情詩產生過影響。 2、騎士傳奇 騎士傳奇採用荒誕不經的冒險故事形式,讚美忠於國王,鋤強扶弱,為捍衛宗教、榮譽或愛情而獻身的騎士精神。按照題材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古代希臘羅馬系統、不列顛系統和拜占廷系統三類,其中以不列顛島凱爾特族領袖亞瑟王及其圓桌騎士的傳說最為典型。藝術上,騎士傳奇既有荒誕不經、神秘色彩濃厚、歪曲現實的缺陷,也有想像豐富,情節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畫等優點,對後來的浪漫主義文學頗有影響。《朗斯洛,或坐囚車的騎士》和《特里斯丹和綺瑟》是騎士傳奇中的名篇。 3、中世紀英雄史詩 中世紀英雄史詩原先在民間口頭流傳,後來由教會神職人員用文字寫定。早期英雄史詩大多反映氏族社會末期生活,歌頌部落英雄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魯?撒克遜族的《貝奧武甫》和芬蘭的《卡列瓦拉》(又譯《英雄國》)。中期的英雄史詩是封建國家形成時期的產物。史詩的主人公都是體現忠君、愛國、護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等。 4、城市文學 城市文學又名市民文學,是12世紀以後隨著城市的興起而產生的一種反映新興市民階級思想情趣的文學。它取材於現實生活,揭露諷刺封建貴族和宗教僧侶的專橫、貪婪、愚蠢和偽善,表現市民的聰明才智和進取精神,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傾向。藝術風格生動活潑,語言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城市文學體裁眾多,有韻文故事、市民抒情詩、市民戲劇和長篇敘事詩等。法國的長篇敘事詩《列那狐傳奇》的成就最為突出,長詩《玫瑰傳奇》也頗有聲譽。 三、分析思考 1、歐洲中世紀文學與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關係。 2、從《羅蘭之歌》看中世紀英雄史詩的特色。 3、為什麼說《神曲》體現了但丁的思想矛盾? 4、《神曲》的藝術特色。 1、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初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口號下,歐洲資產階級掀起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資產階級從被排斥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發掘積極因素: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抨擊教會的唯心主義經院哲學;以現實主義精神強烈、生活氣息濃郁的古代文學反對神秘的、奇蹟色彩濃厚的封建文學;用古代形象生動、體態優美的雕刻、繪畫否定形象呆板、缺乏生氣的宗教藝術;用維護私有財產的羅馬法來論證積累財富的合理性。其目的在於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意識形態,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新思想、新文化。 2、人文主義文學 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主流,它集中體現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願望,具有鮮明的特徵:1、在思想傾向上,反對神權神性,宣揚人權人性;否定禁欲主義,讚美現世生活;批判蒙昧主義,頌揚文化知識;反對封建割據,主張建立中央王權的統一國家。2、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強調真實地描寫現實世界,作品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歷史感;注意從矛盾衝突和發展中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人物;打破用拉丁文寫作的陳規,代之以活生生的語言。 3、在文學體裁方面,以歌頌真摯愛情的抒情詩取代謳歌精神戀愛的宗教讚美詩;以適合反映人間生活的小說排斥宣揚天國幸福的聖徒傳和夢幻故事;以表現各國社會矛盾的民族戲劇衝擊神秘劇和宗教劇。 3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3、七星詩社 七星詩社是16世紀後半葉出現在法國的具有貴族傾向的詩人團體,由龍沙等7人組成。由杜倍雷執筆的論文《保衛與發揚法蘭西語言》是該社的宣言,也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流派宣言。龍沙被稱為法國第一位近代詩人。七星詩人肯定生活、熱愛自由、反對禁欲主義,推崇古希臘羅馬文學,強調向希臘語和拉丁語假借詞語,對法國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但他們一味模仿古人,輕視民間文學和人民語言,並強調作家必須「出身高貴」,帶有明顯的貴族偏見。 4、流浪漢小說 流浪漢小說產生於16世紀中葉的西班牙。《托爾梅斯河上的拉撒路》(中譯本又名《小癩子》)是第一部也是最優秀的一部流浪漢小說。此後出現了大量的流浪漢小說。這些小說以第一人稱寫成,主人公的身份多是僕役,而且不斷更換主人,長於行騙偷盜,他們偶爾也有走運發財的時候,但最後總是跌落下來。作品通過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會的腐朽、黑暗、弱肉強食,充滿了幽默辛辣的諷刺,但也有結構鬆散的缺點。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對後來法、德等國的同類作品有重要影響。 5、英國詩歌之父 「英國詩歌之父」指的是喬叟(1343-1400),他是早期英國人文主義思想的傑出代表,無論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都為英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以31位香客從倫敦前往坎特伯雷朝聖為線索,真實地反映了英國的社會風貌。集子中的24個故事包括傳奇、道德教育、戲劇或滑稽故事、動物寓言等,表現了作者嫻熟地運用各種文學樣式進行創作的卓越才能。喬叟將中世紀英語的倫敦方言提煉成英國文學語言,作品幽默生動,犀利深刻。喬叟的創作對後來的英國文學有很大影響。 6、大學才子 16世紀後期,英國出現的一批受過大學教育,富有才華,具有人文主義思想,並銳意創新的劇作家,他們被稱為「大學才子」。他們並非是一個統一的文學社團,但都對英國戲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為莎士比亞的創作鋪平了道路。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羅伯特?格林和馬洛等。其中以馬洛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將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條,追求現世享受,強調知識和科學,改造社會和征服自然的巨人。 7、莎士比亞化 「莎士比亞化」是馬克思、恩格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劃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且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三、分析思考 1、結合具體作品談談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2、《十日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3、簡析《巨人傳》。 4、為什麼說堂?吉訶德是一個複雜矛盾的藝術形象? 5、從《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亞喜劇的特色。 6、怎樣看待哈姆萊特形象及其意義? 7、莎士比亞創作的藝術成就。 1、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是17世紀盛行於法國,後流行於歐洲的一種文學思潮,因主張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而得名。古典主義在政治上擁護王權,強調克制個人感情,服從國家整體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義為哲學基礎;創作上強調模仿古人,大量從古代文學中選取題材;藝術形式上對各種體裁有嚴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劇體裁和喜劇體裁,劇本創作須遵守「三一律」等。古典主義的主要成就是悲劇和喜劇。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2、啟蒙文學 18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啟蒙運動是西方資產階級第二次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文學是這一運動的組成部分。啟蒙文學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強烈的戰鬥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謂「第三等級」的普通人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反映資產階級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啟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義的文學形式,給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內容,也創造了不少新的文學形式,如哲理小說、正劇(嚴肅喜劇)、書信體小說、對話體小說、教育小說等,打破了古典主義的一些清規戒律,拓展了文學表現的領域。啟蒙文學的缺點是:有時忽視文學的審美功能,把人物形象變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爾丁、伏爾泰、盧梭等。 4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3、三一律 「三一律」是法國古典主義作家為戲劇創作制定的一條規則,即時間、地點、情節的整一律。「三一律」規定一齣戲只能有一條情節線索,劇情只能發生在同一地點,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三一律」的積極作用在於使戲劇結構嚴謹、情節集中,衝突能迅速展開,達到高潮;但同時它又容易束縛劇作家的手腳,導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4、巴洛克文學 「巴洛克」一詞來自葡萄牙語barocco,原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後來被用來形容一種建築風格和文學風格,它與嚴整、勻稱、和諧相對立。巴洛克文學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西班牙,在17世紀的法國達到高峰,同時流行於西歐,因風格與巴洛克式藝術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種貴族形式主義文學,主張文學為少數有文化修養的人創作。這類作品追求形式,內容空虛,語言雕琢浮誇。義大利的馬利諾、西班牙的貢哥拉主義、法國的伏瓦蒂爾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學的代表。 5、哲理小說 哲理小說是18世紀法國啟蒙作家創立的一種新型小說。這種小說往往通過帶有明顯寓意的形象表現作者對於哲學、政治、社會等問題的見解,而不重視對現實生活本身的描繪和人物性格的刻畫,形式有書信體、對話體、敘事體等。哲理小說追求的是通過形象巧妙地表現哲理,是最能體現啟蒙思想的文學樣式之一。但是在有些作品中,人物缺乏個性和真實感,成了作家思想的傳聲筒。 6、狂飈突進運動 「狂飈突進」運動是1770年至1785年發生於德國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學運動,它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主要人物有赫爾德、歌德、席勒等。運動的名稱來源於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與突進》。「狂飈突進」運動宣揚天才、力量,歌頌自由,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作品言辭激烈,熱情洋溢,體現出強烈的叛逆精神。赫爾德是這一運動的理論家和領導者,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是這一運動的重要作品。 7、感傷主義文學 18世紀後期產生於英國並影響到歐洲其他國家,它由斯泰恩的小說《感傷的旅行》得名。感傷主義文學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人物感傷心理的描寫,置感情於「理性」之上,喜用的體裁是哀歌、旅行記和書信體小說。感傷主義文學對後來的意識流小說有較大的影響。 三、分析思考 1、結合具體作品談談古典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2、結合具體作品談談啟蒙文學的基本特徵。 3、《達爾杜夫》中的人物衝突反映了什麼樣的主題? 4、分析《達爾杜夫》的藝術特色 5、簡析《新愛洛綺絲》。 6、為什麼說《失樂園》中的撒旦形象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者的象徵? 7、《湯姆?瓊斯》的主題和藝術成就。 8、為什麼說浮士德與靡菲斯特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藝術形象? 9、《浮士德》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10、簡析《陰謀與愛情》。 1、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18世紀末興起於德國,並在19世紀初期盛行於歐美各國的一種文學思潮。浪漫主義作家偏重於表現主觀理想,他們的作品想像豐富,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對醜惡的的社會現實的厭惡使他們往往寄情山水,謳歌自然;浪漫主義作家批判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重視中世紀的民間文學,提出「回到中世紀」的口號;作品追求離奇的情節和強烈的藝術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動於奇異的自然環境或富有異國情調的遙遠的部落。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其次是戲劇和小說。代表作家有:拜倫、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2、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是19世紀30年代在法國出現,後在19世紀中後期和20世紀初期的歐美具有極大影響的一種文學思潮。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突出特點就是真實和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深刻地揭露現實矛盾和批判社會罪惡;同情社會下層的小人物,反映他們的悲慘命運和內心痛苦;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並注意細節的真實。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義為出發點來批判黑暗現實,難以找到準確變革社會的道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種文學體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長篇小說為最。優秀作家眾多,如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易卜生等。 5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3、自然主義 19世紀60年代產生於法國併流行於歐洲,自然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孔德的實證主義,泰納首先把它應用到文學上。自然主義文學的理論創始人左拉在《實驗小說》和《自然主義小說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創作原則:強調文學創作的科學性,否定典型化原則;主張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遺傳學和生理學原理去解釋人的行為與社會現象;要求作家對社會進行冷靜客觀的、照相實錄式的描寫。嚴格按照這種原則創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煉、思想、想像和情感。比較典型的體現自然主義風格的作品是龔古爾兄弟合寫的《翟米尼?拉賽德》等小說。左拉雖提倡自然主義,但在實際創作中仍接近現實主義。 4、唯美主義 唯美主義是19世紀中後期在法、英等國流行的一個文學流派。唯美主義作家憤世嫉俗,不願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但又採取逃避現實、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他們反對「附庸美」,既反對藝術受制於金錢,也反對藝術為人生服務,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他們認為藝術不應反映生活,無需顧及道德,藝術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覺和印象,是絕對的和至高無上的美。然而在實際創作中,唯美主義作家還是創作了一些從獨特的角度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唯美主義的作品講究辭藻、韻律,重視靜物的描繪,形式較為精緻。代表作家主要有:英國的王爾德、法國的戈蒂耶等。 5、巴黎公社文學 巴黎公社文學是1871年公社革命時期的文學,包括公社誕生前後近20年公社戰士的文學創作,它宣告了無產階級文學新時代的到來。公社文學生動地描述了戰士為推翻專制制度而進行的浴血鬥爭,謳歌了他們們的大無畏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控訴了資產階級對革命的血醒鎮壓,同時表達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公社文學體裁多樣,有小說、散文、政論、詩歌、戲劇等,以詩歌成就最大。最著名的詩人是《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 6、美醜對照原則 「美醜對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學主張,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鮮明特色。雨果認為:「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善與惡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作者在《巴黎聖母院》中就是通過這種原則來表現主題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的兩個王朝、兩個國王、兩個法庭、兩種法律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洋溢著平民的善良、友愛,另一個充斥著殘暴、昏庸、偽善。作品中的人物對照是多層次的,有人物間的善惡對照,如愛斯梅拉達與克洛德;有人物自身的光明與黑暗的對照,如克洛德;有人物外表與心靈的美醜對照,如加西莫多等。 7、《人間喜劇》 《人間喜劇》是巴爾扎克主要創作的總稱,內分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類。其中風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軍事生活和鄉村生活六個場景。實際上包括了長、中、短篇小說90餘部,人物2000多個。這些作品形象地再現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畫面,真實地再現了當時封建貴族階級的衰亡和資產階級上升的歷史,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統治的種種罪惡,成了社會的「百科全書」。《人間喜劇》規模龐大,分類法與人物再現法運用巧妙。 8、湖畔派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早期代表是詩人華茲華斯。他與柯爾律治和騷塞曾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居住,並在思想觀點和創作理論上有不少相同之處,因此被稱為「湖畔派」。這些詩人對法國大革命抱著矛盾的態度,對資本主義的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厭惡,竭力謳歌的是宗法制的農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歡描寫神秘離奇的情景與異國風光。1798年,華茲華斯在他與柯爾律治共同出版的詩集《抒情歌謠集》再版時所寫的序言,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 9、憲章派文學 憲章派文學出現於19世紀30-40年代,是早期無產階級文學之一。英國產業革命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激化了勞資矛盾,憲章運動興起。誕生於這一背景下的憲章派文學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和強烈的戰鬥性。作者多為產業工人,作品取材現實,內容豐富,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和鬥爭,主要體裁是詩歌,特別是群眾喜愛的歌謠體和聖詩體詩歌。代表詩人有瓊斯和林頓等。 6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10、拜倫式英雄 「拜倫式英雄」是指拜倫在「東方敘事詩」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們是海盜、異教徒、造反者、無家可歸者等,都具有出眾的才華、堅強的意志、反叛的熱情,敢於蔑視傳統秩序和專制暴政,但是他們的反抗總是和孤獨、憂鬱結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獨立,離群索居,並以悲劇而告終。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盜》中的康拉德。 11、十二月黨詩人 十二月黨人是俄國19世紀初期的貴族革命家,他們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十二月黨詩人」主要有雷列耶夫、奧陀耶夫斯基和別斯土舍夫等。這些詩人認為,文學應該反映時代精神,關心人民命運。他們的作品與貴族革命運動緊密聯繫,謳歌反專制、爭自由的理想。「十二月黨詩人」是俄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的較為激進的作家,雷列耶夫的《致寵臣》和《沉思》等詩篇對普希金等進步作家產生過影響。 12、多餘人 「多餘人」是19世紀俄國文學中貴族知識分子的一種典型。這些形象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接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厭倦上流社會的生活,渴望有所作為,他們的出現是社會意識覺醒的一種體現。但是這一類形象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缺乏行動的能力和勇氣,因此在社會上無所適從,結局是悲劇性的。從奧涅金到奧勃洛摩夫,「多餘人」形象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13、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紀中葉在俄國文學中出現的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平民知識分子形象。這些形象儘管個性相異,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堅定的意志、明確的理想,以及實幹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說《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車爾尼雪夫斯基小說《怎麼辦?》中的「新人」羅普霍夫等形象則更為典型。 14、自然派 「自然派」是19世紀30-40年代在俄國興起的一個文學流派。它要求文學創作真實反映生活,揭露農奴制的黑暗現實,注重描寫下層人民的命運。果戈理的創作使這一文學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終確立。許多青年作家追隨果戈理,文壇出現了一批所謂「果戈理傳統」的作家。批評家布爾加林他們是只寫黑暗的「自然派」,別林斯基則在以自己的理論著作接過這個名詞,肯定「自然派」的創作,並加以理論總結。於是,「自然派」成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別稱。 15、心靈辯證法 車爾尼雪夫斯基將托爾斯泰早期創作中的獨特的心理描寫手法概括為「心靈辯證法」,即作家善於「描繪心理過程本身,這一過程的形態和規律」。「心靈辨證法」是托爾斯泰對現實主義文學的重大貢獻。托爾斯泰從來不是靜止地去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終細緻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他特別注意描寫人物各種複雜情感的交織和更替,思想情緒的瞬息變化,通過人物複雜的矛盾的心理全過程來反映人的變化和社會的衝突。這一手法特別適用於塑造精神探索性的人物形象。在心理描繪中,托爾斯泰還創造了與作品藝術構思相應的豐富多樣的形式。 16、托爾斯泰式主人公 托爾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思想上一脈相承的獨特的主人公形象。這些形象有各自的個性,但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如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義,不滿貴族階級的腐朽道德和社會黑暗,尋找與人民接近的途徑等。這些形象體現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階段中的思想、觀點和感情,也表現了俄國部分貴族知識分子力圖從平民化中尋找出路的時代趨向。這一類形象主要有:伊爾倩耶夫、奧列寧、安德烈、彼埃爾和聶赫留道夫等。 17、托爾斯泰主義 托爾斯泰晚年提出的拯救俄國和人類的政治和道德主張。它的基本內容是「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類的愛」,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惡」。托爾斯泰的上述主張在青年時代已有萌芽,世界觀激變後正式形成。「托爾斯泰主義」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結果,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是,其基本面是空想的,與時代脫節的,它是俄國宗法制農民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 7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18、耶拿派 「耶拿派」是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的一個派別,它以創辦於耶拿的文藝刊物《雅典娜神廟》為陣地,因此稱「耶拿派」。它的代表人物有奧古斯特?施萊格爾和弗里德利希?施萊格爾兄弟、諾瓦利斯、蒂克等。「耶拿派」 反對古典主義理論,提出個性解放的要求,強調創作自由,反對傳統束縛。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帶有宗教神秘色彩,諾瓦利斯歌頌黑夜與死亡的《夜的頌歌》就是一例。 19、社會問題劇 19世紀60-90年代,易卜生針對挪威社會存在的道德、法律、婚姻、教育、婦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問題,寫出了十多部劇本。這些劇本真實地描寫了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冷酷無情的法律、以男權為中心的家庭婚姻關係,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庸俗和自由主義政客的醜惡。這些劇本被稱為「社會問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敵》等。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以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技巧震動了西方劇壇,並引發了19世紀末的歐洲戲劇的一場革命。 20、超驗主義 美國後期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與19世紀30-40年代興起的「超驗主義」思潮有密切關係。超驗主義認為大自然內蘊著終極真理,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某種精神的象徵,人憑藉著直覺就能感悟宇宙精神,應該充分信賴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超驗主義雖帶神秘主義色彩,但本質上是一種人本主義思潮,它所針對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至上、拜金主義和庸人哲學,具有積極意義。美國不少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中都浸淫著超驗主義崇尚自我、解放個性的思想。 21、廢奴文學 19世紀中期,美國社會反對蓄奴制的鬥爭蓬勃發展,廢奴文學應運而生。廢奴文學站在反對蓄奴制度的進步立場上,描寫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隸主壓迫奴隸的殘暴行為,批評蓄奴制的野蠻性和反動性,推動了廢奴運動的發展,並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廢奴文學的代表作家有斯托夫人和希爾德烈斯等,《湯姆叔叔的小屋》是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分析思考 1、結合具體作品談談歐美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2、結合具體作品談談歐美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3、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的「美醜對照原則」。 4、《悲慘世界》中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體現。 5、試析《紅與黑》中的於連形象。 6、從《歐也妮?葛朗台》看《人間喜劇》的基本主題。 7、什麼是高老頭「父愛」的實質? 8、從《高老頭》看《人間喜劇》的藝術風格。 9、哪些是導致愛瑪走向悲劇的原因? 10、簡析《萌芽》。 11、談談拜倫創作的主要成就。 12、從《雙城記》看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 13、試析苔絲形象。 14、從奧涅金看「多餘人」形象。 15、談談《死魂靈》對地主群像的塑造。 16、試析巴扎洛夫形象。 17、談談拉斯柯爾尼科夫「理論」的實質,以及作者對這一理論的態度。 18、簡析《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思想內容。 19、為什麼說《戰爭與和平》體現了托爾斯泰「人民的思想」? 20、試析安娜?卡列尼娜形象。 21、談談《櫻桃園》的主題。 22、簡析《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23、怎樣看待《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 24、《紅字》主要人物形象談。 25、什麼是《草葉集》最具特色的主題和風格? 26、分析《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是19世紀末誕生併流行於20世紀的許多文學流派的總稱,前期主要包括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等10多種文學流派。現代主義植根於20世紀的社會現實,其思想基礎是19世紀末期以來流行的非理性主義哲學。現代主義的基本特點是主張反傳統,著力表現的是人在現代社會中的扭曲和異化;表現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誕,語言往往晦澀難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個性化規律,甚至只是某種抽象概念的符號;特別重視內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動日益從外部世界退回到內部世界。二戰以後出現的後現代主義主張把文學拉回到「現實」,但就表現生活的異化和人生的迷惘而言,它與前期現代主義一脈相承。後現代主義主要包括存在主義、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 8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2、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在法國出現的、後流行歐美的一種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定名於法國詩人莫雷亞斯1886年發表的《象徵主義宣言》,先驅是法國作家波德萊爾,主要成就是詩歌。象徵主義喜歡用具體的形象表現抽象的觀念,用物質的可感性表現隱蔽的內心世界,著眼點不是描寫客觀的真實,而是追求主觀的幻覺;喜歡用象徵、聯想、暗示、烘托等手法來表現內在的「最高真實」,重視雕塑美、音樂美和朦朧美,追求撲朔迷離的神秘境界。20世紀20年代,象徵主義再次掀起高潮。此時的象徵主義詩人力圖超越個人情感的局限,用作品反映整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視野更開闊,思考更深沉,成就更高,影響更大。前期代表作家是法國的馬拉美、魏爾倫和韓波,後期的代表作家有法國的瓦雷里、奧地利的里爾克、英國的艾略特、愛爾蘭的葉芝、俄國的勃洛克、美國的龐德等。 3、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興起於德國的一種文藝思潮,後來傳播到世界各國。表現主義一詞由繪畫界引入文學界,強調「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表現主義作家反對模仿外在世界,主張表現內在主觀現實,表現所謂抽象的本質。表現主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抽象的概念,作品中的「情節」往往是幾種思想概念的衝突,這種做法擴大了作品的思想容量,但也損害了作品的形象的明晰性。它的前驅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代表作家有:奧地利的卡夫卡、德國的凱撒、捷克的卡恰佩克和美國的奧尼爾等。 4、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20世紀初在義大利興起,後又波及俄、法、英、德等國的一種文藝思潮。未來主義詩人主張歌頌機器文明和都市動亂的生活,讚美速度的美和力量,展示人的意識衝動;主張摒棄文化遺產和現存文化,以自由不羈的字句作為詩歌創作的基礎,排斥理性和邏輯,甚至要求取消語言規範。這一流派在藝術上追求怪誕和標新立異,表現手法上有所創新,但也存在語言過於艱澀的問題。創始人是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他的《未來主義宣言》,標誌著未來主義的誕生。其他代表作家有:義大利的帕拉采斯基、俄國的馬雅可夫斯基和法國的阿波利奈爾等。 5、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興起,20-3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一種文學流派。意識流小說的特徵是:不注意外部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行動表現和情節的連貫與完整,而致力於表現人物意識的流動狀態;打破傳統小說按情節發生次序或邏輯聯繫而形成的直線發展的結構,不受時空或邏輯制約,時空跳躍、多變;多用自由聯想、內心獨白、象徵和暗示等表現手法。這些手法已被現代小說廣為採用。普魯斯特是意識流小說的奠基人。代表作家還有:英國的沃爾夫、愛爾蘭的喬伊斯、美國的福克納等。 6、「白銀時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形成被稱為「白銀時代」的新的文化高潮。這時期的俄國文學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爾斯泰等老作家繼續在推出新作,高爾基和蒲寧等新作家又為現實主義文學注入新的活力。新自然主義、象徵主義、未來主義、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紛紛登場,出現了如別雷、勃洛克和阿爾志跋綏夫等許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7、無產階級文化派 指十月革命以後,蘇聯無產階級文化協會中提出並推行「無產階級文化」綱領的少數人。它的理論家是波格丹諾夫等。「無產階級文化派」反對黨對文化的領導,提出「文化自治」;否定一切文化遺產,要在真空中創建一種純粹的「無產階級文化」。「無產階級文化派」的觀點受到列寧的嚴厲批評。 8、「拉普」 「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的簡稱,蘇聯20-30年代初最大的文學團體,其組織曾遍及全國。它的前身是「十月」文學小組、「莫斯科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莫普」)等組織。1925年,成立「全俄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瓦普」),後改名為「拉普」,最後於1930年聯合成立了「全蘇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聯盟」 (「伏阿普」)。「拉普」對促進蘇聯文學的發展起過一點作用,但是他們拉山頭、搞宗派,打擊「同路人」,以及提出違反創作規律的所謂「辯證唯物主義創作方法」等做法,阻礙了蘇聯文學的健康發展,1932年被解散。 9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9、俄國形式主義 形成於「白銀時代」、活躍於蘇聯20年代文壇的一個學派。這一學派在探討藝術創作的特性和內在發展規律方面作出過傑出的貢獻。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論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文學性」見解都產生過較大影響。他們對詩歌韻律和節奏、小說結構和句法,以及悲劇理論等方面的探討也卓有成就。不過,這一學派中的不少人堅持文學發展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內在過程、文學作品是一種純粹的形式的觀點,顯示了它的局限。這一學派中的一些理論家後移居國外,帶動了西方20世紀文藝理論的革命性變革。 10、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這一概念出現在30年代的蘇聯,後被定為蘇聯文學和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並對世界文學產生重大影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歷史具體地去描寫現實;要求這種描寫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相結合;要求發揮藝術創造的主動性,自由選擇各種形式、風格和體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出現對消除「拉普」的後果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後來又曾遭到扭曲。 11、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興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並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波及歐美其他國家的文藝流派,內容涉及繪畫、雕塑、音樂,文學等方面。超現實主義是瑞士的「達達主義」和法國象徵主義相結合的產物。1924年,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宣稱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為真實的「無意識」或「潛意識」的世界。超現實主義者強調詩人要聽從潛意識的召喚,去寫夢境、幻境,去寫事物的巧合。他們提倡通過「自動書寫」,「自發語言」,去再現夢幻、直覺、事物的巧合。因此他們的作品充滿著出人意料的比喻、缺乏邏輯規範的語言。代表作家有:阿拉貢、艾呂雅和布勒東等。 12、存在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興起30年的法國,流行於20世紀中期的歐美各國。存在主義文學是存在主義哲學在文學上的反映。法國作家薩特是其創始人,他的理論著作《存在與虛無》提出著名的「存在先於本質」的觀點,從而建立了這一哲學體系。存在主義否定客觀事物獨立存在,強調人的價值高於一切,主張「重在行動」、「自由選擇」和「積極進取」。但是,存在主義文學大多描寫世界的荒謬和現實的骯髒,表現荒誕世界中孤獨的人的失望和不幸,基調悲觀。藝術上,存在主義文學力求寓哲理於作品,強調敘述的客觀冷漠。存在主義文學主要是小說和戲劇。代表作家有薩特、加繆和彼伏瓦等。 13、「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崛起的一代美國青年作家。這些旅居歐洲的作家大多參加過戰爭或接受過軍訓,戰爭的殘酷使他們震驚,戰後的商業化大潮和保守主義盛行使他們失望,悲憤焦慮之餘看不到人生出路,於是紛紛著文反對戰爭,抨擊時弊,悲嘆命運,流露出幻滅後的虛無頹廢情調。美國女作家斯坦因曾對海明威說「你們全是迷惘的一代」,後者將此語印於小說《太陽照常升起》的扉頁,由此得名。這派小說家中的知名者除了海明威,還有菲茲傑拉德和托馬斯?沃爾夫等。 14、「憤怒的青年」 英國戰後出現了「憤怒的青年」文學運動。憤怒的青年主要是小說家和戲劇家,他們對中產階級的道德與習慣不滿,抨擊嚴格的階級等級劃分,他們大多來自社會下層,同情勞動人民。奧斯本的劇本《憤怒的回顧》對社會作了多方面的抨擊,成為這個文學運動的代表作。代表作家還有:艾米斯、韋恩和西利托等。 15、荒誕派戲劇 荒誕派戲劇出現於50年代法國文壇,後波及歐美各國,是二戰後影響最大的現代主義戲劇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義哲學影響,認為既然現實生活內容是荒誕的,那麼其表現形式也應該是荒誕的。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人物雖有反抗,但方式消極。荒誕派戲劇強調錶現抽象的主觀感受,喜歡採用漫畫式的誇張和比喻,情節沒有連貫性,人物缺乏鮮明個性,常用東拉西扯的對話表現人的孤獨。劇作還根據舞台特點,藉助各種怪誕、不合邏輯的燈光和場景,使得整個舞台成為荒誕世界的象徵性場景。代表作家有:法國的貝克特和尤奈斯庫、英國的品特、美國的阿爾比等。 10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16、新小說派 新小說派於50年代崛起於法國,又稱「反小說派」或「拒絕派」。該派沒有統一綱領和嚴密組織,作家的創作各有特點,觀點上也各有側重,但都激烈反對傳統。新小說派反對傳統小說以人物為中心、虛構的故事情節、有序的結構和「陳舊」的語言,或主張以「物」來取代人,對「物」作細緻的描寫,並用表明視覺的、像攝影機一樣的語言加以描繪;或主張建立一個「純屬內心世界的時間和空間」,描寫人物意識深處的真實。新小說派的作品情節淡化,人物模糊,環境朦朧,時空交錯,人稱別緻,語言新穎。代表作家有:羅伯-格里耶、薩洛特、布托和西蒙等。 17、「跨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冷戰政策的推行和麥卡錫主義的猖獗,美國知識分子人人自危,文壇一片沉寂。此時,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的一批文學青年首先發出了叛逆的呼聲。他們不滿中產階級中規中矩的刻板生活,藐視明哲保身的庸人哲學,為了表示反抗,他們拋棄正常的家庭生活,四處流浪,吸毒群居,放蕩形骸。他們的作品大多是自己流浪生活的實錄,其放肆無忌的言行既表露了顛覆主流文化的叛逆精神,又宣揚了放縱情慾、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代表作家有:凱魯亞克和金斯堡等。 18、美國猶太文學 美國猶太文學崛起於50年代。猶太民族在歷史上屢遭磨難,失去祖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慘痛經歷,使他們舊恨未除又添新仇,他們一方面努力恪守民族傳統,以此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利於抵禦外侮;另一方面又必須順應所在國家的主流文化和法製法規,利於生存和發展。因此往往生產深刻思想矛盾和精神危機。處於異己世界的恐懼和困惑、自我人格的分裂和異化就成了美國猶太文學的經久不衰的主題,而彷徨焦慮的邊緣人佔據了作品的中心位置。重要作家有:辛格、馬拉默德、羅思和貝婁等。 19、解凍文學 50年代初期,蘇聯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同樣,文壇批判「無衝突論」,創作思想空前活躍,很快形成了一股後來被稱之為「解凍」的文學思潮。奧維奇金、愛倫堡、田德里亞科夫等作家的作品直面生活的真實,老作家帕斯捷爾納克、肖洛霍夫、特瓦爾多夫斯基等也相繼推出與時代呼應的力作,新出現的青年作家葉夫圖申科、沃茲涅先斯基、羅佐夫和阿克肖諾夫等的作品則反映了在現代思潮衝擊下當代青年的心態。解凍文學思潮歷時近十年,是當代蘇聯文學的第一波主潮。 20、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文學是60年代流行於美國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劇,深受存在主義思潮影響,長於用誇張、反諷的手法揭示社會和人生荒誕乖謬的本質,故意用輕鬆調侃的態度面對悲劇性的事件,因它在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趣類同於荒誕戲劇,所以也常被稱作荒誕小說。代表作家有:馮內古特、海勒、巴思和品欽等。 21、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產生於30-40年代的拉美,60年代以後成為拉美文學主潮。它的特點是把現實與神話、真情與夢幻巧妙結合,給現實披上光怪陸離的外衣,使現實具有濃郁的魔幻色彩。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從古代印第安文學、神話和民間傳說中吸收了奇幻、怪誕的成分,創造出似真似幻的境界,以這種表現手法來更真實地反映現代化大都市與刀耕火種並存的拉美現實。在表現技巧方面,魔幻現實主義受到歐美現代派文學的影響,廣泛地運用了象徵、荒誕、意識流、時序顛倒等現代派手法。魔幻現實主義結構多變、語言新穎,富有濃烈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家有: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瓜地馬拉的阿斯圖里亞斯和墨西哥的魯爾福等。 三、分析思考 1、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及重要流派的基本特徵。 2、怎樣看待約翰?克利斯朵夫形象? 3、試析《追憶逝水年華》的藝術特色。 4、簡析《厭惡》的主題。 5、《自由之路》中的「自由之路」指的是什麼? 6、為什麼《等待戈多》被認為是「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7、簡析《巴巴拉少校》。 8、從《尤利西斯》看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特徵。 9、《荒原》分析。 10、簡析《虹》的主題。 11、談談《底層》的思想內容。 12、《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中的中心主人公是怎樣一個形象? 13、簡析《大師和瑪格麗特》。 14、《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為什麼會走向悲劇的結局? 15、《日瓦戈醫生》內涵的深刻性主要表現在哪裡? 16、簡析《癌病房》。 17、《一日長於百年》是如何通過三個層面的結合來表現主題的? 18、《魔山》分析。 19、《變形記》是怎樣以荒誕的形式來揭示異化主題的? 20、《城堡》分析。 21、簡析《鐵皮鼓》。 22、《美國的悲劇》的思想內容。 23、奧尼爾如何在《榆樹下的慾望》中構築悲劇氛圍? 24、談談《永別了,武器!》的反戰主題。 25、《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形象和小說的藝術風格。 26、《喧嘩與騷動》的藝術特色。 27、簡析《雨王安德森》。 28、從《小徑分叉的花園》看博爾赫斯小說創作的特色。 29、為什麼說《百年孤獨》是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13 回復: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1. 批判現實主義:19世紀中期以後,隨著自然科學實證哲學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進一步確立,歐洲逐漸形成一種比較冷靜務實的社會心理。文學上,浪漫主義逐漸衰退,客觀真實地描繪現實生活,用人道主義批判社會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細節真實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漸成為作家們的主要傾向。20年代,斯丹達爾率先提出現實主義的文學綱領,後經巴爾扎克、俄國的別林斯基的進一步發展,形成理論支柱。創作上各國出現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紀成為主要的文學潮流。 2. 多餘人:出現在俄國文學中的一種藝術形象。沙皇專制下的農奴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很落後,優秀的知識分子受西歐啟蒙思想的影響,試圖有所作為,但又找不到出路,於是苦悶、彷徨、憂鬱、痛苦。他們大都富有才華,不滿現狀,憤世嫉俗,同時又性格脆弱,對人生採取消極態度。他們有時尋找刺激,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自己,有時沉溺無奈的傷感情緒中不可自拔,成為社會的「多餘人」。著名的形象有奧涅金、畢巧林等。 3. 「新人」:19世紀中葉在俄國文學中出現的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平民知識分子形象。這些形象儘管個性相異,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堅定的意志、明確的理想,以及實幹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說《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車爾尼雪夫斯基小說《怎麼辦?》中的「新人」羅普霍夫等形象則更為典型。 4. 「自然派」:19世紀俄國文學的一個派別,該派別領袖是果戈理。這一派的作家極力忠實「自然」即現實,,抨擊腐朽的農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慘生活,關注婦女的命運。在題材上多以小官員、職員、農奴等小人物為主人公。體裁以小說為主。 5. 心靈辯證法:車爾尼雪夫斯基將托爾斯泰早期創作中的獨特的心理描寫手法概括為「心靈辯證法」,即作家善於「描繪心理過程本身,這一過程的形態和規律」。「心靈辨證法」是托爾斯泰對現實主義文學的重大貢獻。托爾斯泰從來不是靜止地去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終細緻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他特別注意描寫人物各種複雜情感的交織和更替,思想情緒的瞬息變化,通過人物複雜的矛盾的心理全過程來反映人的變化和社會的衝突。這一手法特別適用於塑造精神探索性的人物形象。在心理描繪中,托爾斯泰還創造了與作品藝術構思相應的豐富多樣的形式。 6. 《人間喜劇》:巴爾扎克主要創作的總稱,分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類。其中風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軍事生活和鄉村生活六個場景。實際上包括了長、中、短篇小說90餘部,人物2000多個。這些作品形象地再現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畫面,真實地再現了當時封建貴族階級的衰亡和資產階級上升的歷史,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統治的種種罪惡,成了社會的「百科全書」。《人間喜劇》規模龐大,分類法與人物再現法運用巧妙。 7. 「小人物」特指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出現的一種小人物形象,他們在社會中處於底層,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來順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膽小怕事,成為那些「大人物」統治的犧牲者,是被剝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對他們寄予同情與憐憫,並通過這類形象批判沙皇專制制度。 8. 憲章派文學: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無產階級性質的文學。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發生憲章運動,其間產生戰鬥性的詩歌,作者有工人活動家,也有普通群眾,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難生活,表達爭取自由的願望,抨擊資本家的罪惡。大多採用歌謠體,節奏明快,格調高昂,語言通俗,有名的憲章派詩人有瓊斯、林頓等人。 9. 「奧勃洛摩夫性格」:奧勃洛摩夫是俄國作家岡察洛夫代表作《奧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他受過良好的教育,稟賦聰慧,也有上進的要求,但貴族子弟那種長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喪失了實際生活能力,逐漸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屍。這是俄國「多餘人」形象的一種,人稱「奧勃洛摩夫性格」。 14 回復: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10. 自然主義:流行於19世紀後期,產生於批判現實主義之中的一種文學思潮和流派。其特點是第一,強調寫真實,再現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重典型化。第二,強調客觀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價值評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學性即自然法則,認為人的性格、慾望、行為都受制於生物規律,尤其是遺傳規律。該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11. 唯美主義:起源於19世紀中期的一種形式主義文藝思潮,最初產生於繪畫領域,後來擴展到詩歌、小說、戲劇領域。這些藝術家反對浪漫主義的情緒外露詩風,也不滿現實主義的真實化傾向,明確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走進藝術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爾德等人。 12. 象徵主義:從浪漫主義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文學思潮和派別,也是現代主義文學產生最早、影響最大、波及面最廣的一個文學流派。在西歐的文學史上,19世紀後期的象徵主義稱前期象徵主義,以與20世紀的象徵主義相區別。象徵主義重視藉助外在具體事物表達內心感受,注重聯想、暗示,講究詩歌的神秘性、音樂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詩人有蘭波、魏爾倫、馬拉美。 13. 「忤悔貴族」:主要出現在19世紀俄國文學中。一般是理想的貴族知識分子,他們思想進步,有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於腐朽、墮落的貴族生活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有意無意地就會做下一惡事,傷害了別人。當他們在特殊事件的觸發下,認識到自己自私行為的惡果後,即會產生劇烈的心理變化,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最終轉變立場,批判本階級的罪惡本質。 14. 托爾斯泰主義:在托爾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對現實的無情批判以外,還熱切鼓吹悔罪、拯救靈魂、禁欲主義、「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觀點,宣揚一種屬於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 15. 社會問題劇:19世紀60-90年代,易卜生針對挪威社會存在的道德、法律、婚姻、教育、婦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問題,寫出了十多部劇本。這些劇本真實地描寫了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冷酷無情的法律、以男權為中心的家庭婚姻關係,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庸俗和自由主義政客的醜惡。這些劇本被稱為「社會問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敵》等。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以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技巧震動了西方劇壇,並引發了19世紀末的歐洲戲劇的一場革命。 16. 解凍文學——一愛倫堡的中篇小說《解凍》為標題,在蘇聯的50年代,出現一批真實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家作品。在真之前,斯大林時代的文壇大都是歌頌文學,宣揚「無衝突論」,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飾生活、迴避矛盾的狀況,並且粗暴批判一些觸及現實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後,蘇聯第二次作代會召開,徹底糾正「左」的偏向,作家們開始大但地表現生活矛盾和衝突以及黑暗面。《解凍》一書結尾有「你看,到解凍的時節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評論界認為解凍影射斯大林個人崇拜時代已經結束,將這股新的文學潮流稱作「解凍文學」。 17.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海明威為代表的一群作家、記者流落巴黎,他們在戰爭中斷飽受創作,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標,找江到生命的意義,精神抑鬱,心靈空虛,消極苦悶,常常在醉生夢死中消磨日子。法國作家斯泰因對海明威說:「你們是迷惘的一代」,於是這個名稱流傳於文壇。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扉頁上引斯泰因之語作為題辭,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18. 揭發黑幕運動:20世紀初,英國出現了一種專門揭露社會黑暗,尤其是揭發名人醜事的新聞報道和小說的文學運動,稱為揭發黑幕者。他們對國家政府、地方機構以及大工業集團存在的營私舞弊現象進行了揭露,並且通過宣傳的影響力,迫使有關部門對存在的弊端加以改進。代表作品為辛克萊的《屠場》。 19. 硬漢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現的一系列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有拳擊師、鬥牛士、獵人、漁人等,他們都具有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性格,面對暴力和死亡,面對不可改變的命運,都表現出一種從容、鎮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桑提亞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即是這種「硬漢」形象的精神境界。 15 回復: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20. 巴黎公社文學: 1871年公社革命時期的文學,包括公社誕生前後近20年公社戰士的文學創作,它宣告了無產階級文學新時代的到來。公社文學生動地描述了戰士為推翻專制制度而進行的浴血鬥爭,謳歌了他們們的大無畏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控訴了資產階級對革命的血醒鎮壓,同時表達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公社文學體裁多樣,有小說、散文、政論、詩歌、戲劇等,以詩歌成就最大。最著名的詩人是《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 21. 後期象徵主義:出現於一次大戰後的世界性文學潮流,20年代達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創作手法延續到後來的各種寫作中。它的主要特點是:創造病態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運用象徵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增加冥想效應。 22. 表現主義:出現於世紀初的現代主義流派,它涉及繪畫、音樂、詩歌小說戲劇電影等各個領域。該流派強調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現內在世界,用表現取代再現,注重抽象化,變形,在戲劇中運用面具,注重的真幻錯雜,使用象徵和荒誕的手法。代表作有卡夫卡奧尼爾等。 23. 意識流小說:於20世紀初興起於四方影響及世界的一個文學流派。它一般著重表現人物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以象徵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為主要特徵。代表作家有喬伊斯、伍爾芙、普魯斯特、福克納等。40年代後,純粹的意識流小說已不復存在,但其寫作技巧已滲透進後來的各種創作中。 24. 超現實主義:一次大戰後興起於法國的一個文學藝術流派。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它由一批年輕人組成,進行超現實試驗,反對邏輯理性的思維活動,推崇潛意識和夢幻,探索純粹的無意識的精神活動。1924年,代表詩人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系統闡述其宗旨和理論觀點,宣布超現實主義運動正式誕生。 25. 未來主義:20世紀初葉出現在歐洲的一個文學藝術流派。它興起於義大利。波及歐洲各國。其宗旨是同舊的文化傳統決裂,在內容和形式上追求徹底的革新。力求表現未來的世界和人,把文學變成現代生活的動力學,描寫運動中的物和人,如旋轉的機器、賓士的汽車、翱翔的飛機、賽跑的運動員,讚美運動感、力感,顯示一種立體風格。在形式上喜歡運用自由不羈的字句,打破規範,還經常搞文字遊戲和圖案拼貼、組合等。代表詩人有馬里內蒂、馬雅可夫斯基等。 26. 意象派:象徵主義的一個變種,以英國的龐德為代表。意象派詩歌重在表現詩人的直觀形象,清晰、精確、濃縮、具體,不宣洩感情,不宣講道理,一切通過意象來暗示。與象徵主義的區別在於:象徵主義重飄忽的音樂性,意象派則近堅實的雕塑性;象徵主義常用隱晦的象徵或神秘的夢幻暗示某種心理狀態,意象派則用鮮明、質感、凝鍊的意象來與詩人的情思融為一體。意象派受中國古典詩詞和日本俳句的影響。 27. 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30年代風行於法國的一個文學流派。它深受存在主義的荒謬與痛苦、人的被異化,不拘一格地運用表現手法、傳統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各種技巧,體裁是小說與戲劇。代表作家有薩特、加繆等人。 28. 荒誕派戲劇: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反傳統戲劇流派。荒誕派戲劇家提倡純粹戲劇性、通過直喻把握世界,他們放棄了形象塑造與戲劇衝突,運用支離破碎的舞台直觀場景、奇特怪異的道具、顛三倒四的對話、混亂不堪的思維,表現現實的醜惡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達到一種抽象的荒誕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庫、貝克特等人。 29. 新小說: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新小說派的作家認為世界是荒誕的、虛無的和不真實的,那種虛構情節、編造故事、塑造人物的傳統小說是對讀者的愚弄與欺騙,小說以描寫人物性格和感情為主的時代已經過去,傳統小說無法表達現代人複雜多變的內心生活。他們主張作家「毅然決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動地照搬荒誕世界裡的存在,不賦予它任何意義和感情色彩。他們在小說中拼貼的碎片,以物代人,創立純粹的寫物風格。代表作家有羅布——格里耶、西蒙等人。 30. 黑色幽默:20世紀60年代流行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所謂「黑色幽默」,實際上就是用喜劇的形式表現悲劇的內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觀現實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個性對這種現實所採取的嘲諷態度。黑色在英語中常常有陰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進黑色,就成為一種展現絕望的幽默。黑色幽默小說中出現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說的敘事方式,整體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海勒、馮尼格特、品欽等人。 31. 魔幻現實主義:20世紀中期風行於拉丁美洲的一種小說流派。它主要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達生活現實。用魔幻的東西將現實隱去,展現給讀者的是一個循環往複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以此表達拉丁美洲獨特的歷史現實。小說融進了許多該大陸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習俗,極富民族特色,成為拉丁美洲的一道文學風景。代表作家為馬爾克斯、魯爾福等人。 32. 境遇劇:薩特對自己戲劇的稱謂。其劇作不按傳統戲劇的原則處理環境與人物的關係,而是給人物提供一定的環境,強調人物在環境中選擇自己的行動,造就自己的本質,表現自己的性格和命運。這種劇實際上是在演繹薩特自己的存在先於本質、他人即地獄、自由選擇等存在主義哲學觀點。這些劇曾在上演時造成轟動效應。 33. 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該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的男女青年,他們生活簡單、不修邊幅,喜穿奇裝異服,厭棄工作和學業,拒絕承擔任何社會義務,以浪跡天涯為樂,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和壟斷資本統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討厭機器文明,他們永遠尋求新的刺激,尋求絕對自由,縱慾、吸毒、沉淪,以此向體面的傳統價值標準進行挑戰,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推薦閱讀:

書香苑 | 毛姆叔叔的小說
外國文學網
莎士比亞經典悲劇《奧賽羅》中有哪些經典台詞?
【祭克蘇魯神話之父】關於洛夫克拉夫特的60件軼事
既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 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名詞解釋 | 解釋 | 名詞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