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大陋習七宗罪——旅遊

中國遊客三大陋習易招「歧視」 出國門要講點形象

連日來,「中國遊客在馬來西亞受辱」、「中國遊客在馬來西亞被搶」、「外交部提醒瑞士境內發生多起針對中國遊客的搶劫」等消息陸續傳來,似乎出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一下子就進入了多事之秋。記者昨日採訪廣州多位出國遊資深領隊了解到,相對於中國剛剛開放出國旅遊的1999年,針對中國遊客的歧視實際上正在逐步減少。但正如「中國人用筷子、老外用叉子」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給中國遊客在出國游中帶來很多麻煩,「破壞力較強」和公共場合的「高聲喧嘩」使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國團隊列入不受歡迎的遊客,而「露富」心態使中國遊客頻頻被盜賊「盯住」。

去年全國出境總人數達到2885萬人次,而廣東省出境遊歷來就佔全國的半壁江山,正是這些人代表著中國人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對中國遊客進行侮辱甚至搶劫的行為固然應該受到譴責,但發生這些行為也和我們自身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有關,需要引起我們自己的反思。

「歧視」行為不鮮見

中國遊客認為的「歧視」行為,在出國旅遊過程中並不鮮見。

記者在泰國布吉的一家高級度假酒店採訪時了解到,酒店「明言」:不接待中國旅行團。酒店的工作人員說:「以前接過一些中國團隊,但這些團隊在入住時經常出現吸煙把房間的地毯燒出洞來,在餐廳或電梯等場合大聲喧嘩的情況,引來其他客人投訴。酒店因此造成了很多損失,後來就不接了。」

被安排「單獨用餐」

王先生也對他的首次美國之行印象深刻。他和朋友兩個人不久前到美國旅遊,在酒店吃早餐時,被「單獨安排」與酒店正常使用的自助餐廳隔開,不讓他們和「老外」使用同一場地。他們覺得受到了歧視。據了解,目前相當多的歐洲酒店專門在會議室等場所專門辟出區域來供中國團隊用餐。

而相當多的中國遊客認為自己在過海關的時候,不斷被問話,海關人員對他的遊客目的持懷疑態度,是一種「歧視」。廣東中旅營運副總監鄭文麗回憶起幾年前,她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日本成田機場轉機時,感到確實受到了歧視。當時航空公司允許轉機的遊客在東京停留一天一夜,但是日本海關人員表示懷疑他們會在日本非法滯留,結果大家只能在機場呆了一天一夜。

身上愛帶巨額現金成「中國遊客特色」

高調「露富」易招偷搶

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時的人身、財產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鄭文麗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人每次出遊帶的現金過多,歐洲團的一些遊客身上帶的現金都基本過萬,喜歡到歐洲買香水、手錶和高級珠寶。目前中國遊客的購買力已經位居全球首位,本來這就是受外國小偷們關注的群體,另外,中國有一些遊客不夠低調,愛「露富」,這樣就更容易招來偷搶。

據一位資深的歐洲導遊介紹,目前還有一些高明的騙子。比如,有一遊客在布魯塞爾街上遇到兩名自稱是「警察」的人要檢查他的護照。遊客就把護照拿出來給他們看。這兩個人接著說比利時警方目前正在進行「打擊假幣行動」,要他把隨身攜帶的鈔票拿出來驗證,他想都沒想就把身上的5000美元現鈔拿了出來,遞給「警察」查驗,沒想到「警察」抓起鈔票就跑。盜竊主要發生在車站、旅遊景點,而近年來大旅館、餐館也成了小偷經常光顧的地方。

他認為,在歐洲的盜賊和搶劫者之所以盯上中國人,一是因為歐洲近年來隨著外來移民增多,社會治安日益惡化,對盜竊和搶劫這類危及人們安全的刑事犯罪打擊不力,破案率極低;二是因為中國人到歐洲出差、旅遊喜歡隨身攜帶現鈔,盜賊和搶劫者盯上中國人後屢屢得手。

對此,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出國旅遊多使用國際信用卡,少帶現金,回國後再結算。

鄭文麗認為:「不少所謂的『歧視』是誤會,造成誤會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異,但中國人本身的一些不良習慣也是重要因素。」

陋習一:公共場合嗓門大

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已經成為中國遊客的一大「標誌」,鄭文麗回憶起自己帶歐洲團的經歷常常搖頭,幾乎在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慘痛」回憶。「有一次帶一個團,一群人在飛機上打撲克,影響到整架飛機,有些華人實在忍不下去了就上前制止,但制止了多次都不收斂。」

「過海關是進入一國領土的第一關,中國遊客喜歡在過關時開始議論,相互拍照什麼的。關口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重要場所,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海關和邊檢的工作人員自然對你印象很差。比如說,一次帶一個旅遊團出國,當時整個團辦的是旅遊簽證,團內有很多是生意人。邊檢詢問,你們來做什麼?遊客就比較張揚地說,我們來尋找商機,要同你們做生意。邊檢就說,既然是做生意,為什麼不辦商務簽證?於是就拉到小房間里問上一個小時。」

鄭文麗說,在歐洲特別是法國,一些公共場合是沒有人大聲說話的,到處是液晶屏幕的滾動條在發布信息,這時往往可以聽到大喇叭一樣的一聲「老張!」不能不令人側目。

陋習二:不守秩序不排隊

不遵守秩序和規則是中國遊客的另一大缺點。廣東中旅出境旅遊公司總經理俞康明很有感觸地介紹,帶團去法國的迪斯尼,欄杆設計成回字形,但一些中國遊客不排隊,拉開欄杆就往裡鑽。一些其他國家的遊客很憤怒,問「是哪個國家的?」「我們做領隊的都不敢說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太丟臉了。」

「還有去麥當勞買飲料,老外的文化是很講個人隱私的,不願意挨得很近,前後都隔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就像國內在銀行或安檢時一樣。但中國遊客一看到前面空那麼多,就一下子涌了上去圍住整個櫃檯。」

一位歐洲游領隊也告訴記者,在等電梯的時候,遊客剛進酒店辦完入住,就大箱小箱地包圍了電梯口,電梯一到就一擁而上,這樣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已經在排隊的人也進不去。

陋習三:衛生習慣被詬病

此外,中國遊客的衛生習慣和一些生活差異也一直被詬病。

在一些歐洲國家,比較少見到中文指引,但廁所里卻一般都有明確的中文指引「排隊」、「沖水」、「洗手」等。廁所中的排隊之法也有奧妙,中國人往往按一個人對著一個門的方式排,但歐洲人一般全部排在外圍,出來一個進去一個,比較文明和公平。

有一幕也是在國外餐廳中經常發生的。一位資深導遊告訴記者,美國酒店的早餐餐廳一般都比較小,吃自助餐有切片麵包什麼的可以自己拿。由於餐台比較小,侍應生就只拿出一條長麵包放在那裡,吃完一條再拿一條出來。有一次,一些中國遊客以為只有一條麵包,就擁上去哄搶那些切好的麵包,結果麵包掉了一地,氣得那個侍應生一下子到廚房拿了兩條麵包出來,意思是告訴你,我們有很多麵包。「這樣影響很不好,所以也不能怪一些酒店要專門開闢地方讓中國人單獨用餐。」

出國游小貼士

鄭文麗認為,中國遊客走出國門才十幾年,一方面遊客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國外對中國缺乏了解,建議相關部門和旅遊推廣機構多向國外介紹中國的情況。

她根據二十多年的旅遊經驗給出了一些出國旅遊的「小貼士」: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關口都不要亂講話,不要照相或大聲喧嘩。在回答邊檢人員的問題時不要自作聰明,最好不要自行用英語回答,可交由有經驗的領隊來回答處理。

●不要伸出一個食指來指指點點,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動作,但在馬來西亞等國家,這個食指是專門指物品和牲畜的。旅遊時用手勢,最好是整個手張開或翻過來示意,這都是老外常用的手勢。

●在南非,特別是約翰內斯堡、德班等地要聽從導遊的安排,晚上不要外出行走,不要去市中心和貧民區,尤其是不要手拿地圖、相機、各種包在這兩個城市的街上行走。不要直呼黑人為「BlackPeople」,而應稱為「AfricanPeople」。不能隨意去捉、打動物和撿拾鳥蛋,捕捉龍蝦、鮑魚要申請許可證。

●去俄羅斯旅遊,最好聘請翻譯,不要住民宅。遊客如發現簽證種類並非「旅遊」,應立即向旅行社了解情況。

出國門更要講點形象

中國遊客的「三宗罪」: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不守秩序不排隊、不良的衛生習慣,正使國外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國團隊列入不受歡迎的遊客。當我們關注同胞在國外旅遊時被搶的新聞時,中國出境遊客在國外的一些不佳表現也浮出水面,成為我們關注的一個話題。

而從搶著做中國遊客的生意到拒絕做,其間的變化只不過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外國少數城市、少數接待酒店、景點對中國遊客的「歧視」當然不對,但是,如果歧視是自己某些行為所招致,那麼面對歧視,首先要反思的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

今天,如果你參加公務出國的話,雖然不再像過去那樣發什麼置裝費,但是組織部門一般仍然會在出國前,組織出國人員學習到國外應該注意的事項。因為是「公家人」,身在國外,仍然有一定組織紀律的約束,所以相對來說要文明許多。在國門大開之後,率先富起來的一群中國人,正在迅速地縮小與世界的差距,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如今,走出國門旅遊,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正在日漸平民化,特別是到東南亞一帶旅遊,在廣東因為參團費甚至比到國內許多旅遊景點還要便宜,更成為老廣們走出國門的首選。

事實上,去年全國出境游的人數達到了1200萬,而廣東一省就佔了半壁江山。這其中,自費參加旅行團的遊客佔了大頭。如此龐大的出外旅遊者,讓我想起一個在精神文明部門工作的朋友的話,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廣到國外境外旅遊,如何對出境遊客進行必要的文明教育,是一個亟待加強和改進的工作。

當然,一般旅行社也會交待一些到國外旅遊的注意事項,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但是,由於旅行社對遊客的約束力弱,這種教育更要依靠遊客自我教育的方式完成。自我教育說起來非常簡單,這就是能夠做到一句老話:入鄉隨俗,而不是我行我素。像中國遊客出外經常犯的「三宗罪」,如果把不良做法帶出了國門,受到損害的不光是遊客本人,國家的形象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文明辦徵集國人出遊陋行總結七宗罪

針對部分出境遊客表現出不文明行為,中央文明辦日前部署「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擬用3年改變國人在公共場合不講衛生等習慣。為配合該行動,中國文明網昨天刊發關於徵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的公告。

徵集時間為8月17日至8月31日。信件請寄:北京市西長安街5號中央文明辦協調組收,郵編100806;或寄北京市建國門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聖地婚禮航空旅行白皮書黃金周出遊全攻略內大街甲9號國家旅遊局綜合司收,郵編100740。

電子郵箱:wmbxtz@yahoo.com.cn;zhs@cnta.gov.cn。

廣受批評的「七宗罪」

部分遊客出遊的不文明行為,被境內外媒體冠以「七宗罪」而飽受批評。

1.臟——亂扔垃圾;

2.吵——在飛機上、餐廳里,毫無顧忌地大聲喧嘩;

3.搶——不講秩序,幹什麼都要搶先;

4.粗——禁煙區依然悠然自得地吞雲吐霧;

5.懶——在宴席上把腳擱在椅子上,或者盤腿而坐;

6.窘——西裝革履者蹲在街頭,或身穿睡衣在酒店串門;

7.潑——遇到糾紛時火氣大。

擾亂旅遊市場的七宗罪

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江蘇、南京等9省市消協組織開展旅遊服務消費體察活動,活動涉及153家旅遊公司138條旅遊線路的199個景點。據消協統計,涉及旅遊服務的投訴總量自2004年以來呈逐年下降趨勢。然而,涉及到的問題卻相對集中。目前旅遊服務中存在7大問題。

問題一:廣告中存在虛假用語

在一些旅遊公司的廣告宣傳中,宣傳住宿條件是「准三星」、「相當於三星」這些語言。旅遊者以為住宿的旅館能達到「三星」,可一到住宿地就傻眼了:旅館一顆「星星」都沒有,條件堪比招待所。本次體察活動中,共有13%的旅遊線路的廣告宣傳中存在虛假、模糊用語。有7.5%旅遊線路未主動與消費者簽訂旅遊合同。

問題二:購物太多擠占旅遊時間

「簽訂旅遊合同的時候,旅遊公司承諾是『純玩團』,實際上每天還是要安排一到兩個購物點。」吳先生感覺上了旅遊公司的當。另一位王女士更鬱悶,她隨著某旅遊公司去黃山旅遊,去購物點時導遊事先說只安排半小時,可實際上用了1個半個小時,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了。

本次體察活動中,18%旅遊線路出現擅自增加購物點的情況,7%的旅遊線路存在擅自改變行程路線的情況,4%的旅遊線路擅自減少景點,6%的旅遊線路擅自變更景點,9%的旅遊線路強制推薦自費景點。

問題三:碗筷上殘留著黑漬油污

一位市民跟著旅行團到大理旅遊。大理風光讓他流連忘返,可吃飯時他卻倒足了胃口。旅行團帶他到了一家小餐館,蘿蔔青菜只用水煮了一下,碗筷上還有不少黑漬沒洗乾淨,他找到餐館服務員,可服務員根本不當一回事。

本次體察活動顯示,9%的旅遊線路存在降低就餐標準的情況,2/3的消費者對就餐衛生情況不滿意或認為「一般」。

問題四:導遊帶遊客坐「黑車」

難得出去一次旅遊,卻什麼都沒玩到,導遊的心思不是用在講解旅遊景點上,而是用在如何勸說他們購物上。王女士至今對去年的一次旅遊耿耿於懷。特別令她生氣的是,導遊帶她們這些遊客乘坐的車輛還是無證「黑車」。

體察活動發現,9%的旅遊線路出現導遊無證上崗情況,導遊素質參差不齊,遊客利益難以保障。

問題五:假冒偽劣藏身購物點

「我在一個旅遊定點購物場所花了一千多元買了一件玉器,買回家後卻發現是假貨,才值幾十元錢。」王先生(化名)提起這件事就非常後悔。王先生說,他跟團的導遊事先把他的情況透露給購物場所,經營者以老鄉身份和他套近乎,聲稱1折出售珠寶玉器,他一時糊塗就掏錢買了。

問題六:景點遊玩走馬觀花

在這次旅遊體察中,還發現一個現象。旅遊公司的日程安排有時一天日程安排太緊,遊客感到很疲憊,有時一天日程安排拖沓鬆散,遊客又很空閑。個別旅遊公司,為片面追求景點數量,景點安排遊玩的時間很緊,甚至有的景點只是匆匆轉一圈。

問題七:出境游存在轉團陷阱

不少消費者指出目前在一些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中,存在以低價招徠遊客,再將遊客以「零接待費」或「負接待費」「轉賣」給境外旅行社,遊客出境後被強迫購物。

所謂「零接待費」,也就是旅遊行業中常說的「零團費」,即地接旅行社從組團旅行社得到的接待費為零,而「負接待費」則是後者還要向前者支付一定費用來「買團」,消費者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落入「零接待費」、「負接待費」的旅遊陷阱中。

接團或買團的旅遊公司,要靠遊客購物的回扣、自費項目等收入,補貼食宿、交通等費用,消費者常常被迫被帶往購物點購物。

推薦閱讀:

帶孩子旅行前一定要做的六件事!
【國內旅遊景區】西溪濕地
全球最驚艷的10個潛水勝地,看到第一個就想出發!
一二三月份旅遊好去處有哪些?
在南極露營是什麼樣的感受?

TAG: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