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啦!!超級病菌來啦!!!
NDM-1據2010年8月11日出版的英國《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介紹,目前有一種新出現的不明原因的病症正在一些國家流行,一些西方醫學家把這種病叫做「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或者簡稱為NDM-1。由於許多發病者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旅遊和治療,因而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攜帶NDM-1的細菌可能起源於印度次大陸。據報道,這種病可以通過飲水等途徑傳染,表現癥狀為腸道感染,這種新型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死亡率很高。 簡介
「超級細菌」據媒體近日報道,一種超級病菌NDM-1從南亞傳入英國,很可能向全世界蔓延。這種超級病菌可讓致病菌變得無比強大,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且10年內將無葯可用。日前,中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研究員在接受專訪時稱,確切地說,NDM-1是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的超級耐葯基因,編碼一種新的耐葯酶,稱為NDM-1金屬β-內醯胺酶,而不是一種新的細菌。 [1]由來 NDM-1的由來 根據文獻記載,一名59歲男性印度籍瑞典人於2007年11月回到印度,2007年12月在新德里一家醫院做了手術,2008年1月8日回到瑞典。在新德里住院期間,他使用了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黴素、加替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2008年1月9日,從他的尿液中分離到一株肺炎克雷伯菌。後來發現,這株細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葯,攜帶一種新的金屬β-內醯胺酶,被命名為NDM-1。這就是近來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簡稱NDM-1)。此研究報告發表在2009年12月美國微生物學會的《抗菌藥物和化療》雜誌上。論文的責任作者是英國卡迪夫大學蒂莫西·沃爾什教授。作者名單里沒有印度科學家或印度研究單位。 [1]預防 勤洗手可有效預防ndm-1 近日,英國衛生部宣布英國已經開始討論研製新抗生素的辦法,但科學家提出:可能10年內都不會有對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現,但勤洗手能有效阻止其傳播。 沃爾什說:「我們極度需要一個全球性的監控體系,也極度需要針對此類病菌的新的抗生素。」他指出,目前對攜帶NDM-1的病毒還具有一定效果的只有2種抗生素,但很快這些病毒就可能對這兩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科學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傳播,必須儘快識別NDM-1感染病例,並將任何感染者隔離起來。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對醫院設備進行消毒、醫生和護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傳播。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學者皮陶特呼籲,要求那些曾在印度的醫院中接受過治療的外國人在返回本國後先去醫院進行篩查。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利弗莫爾則呼籲所有醫院的病人、訪客和醫務人員都勤洗手,以防止NDM-1的傳播。 專家建議做好個人防護 到印度做醫療美容要謹慎 阿爾伯塔省健康署高級醫療主管約菲說,「超級細菌」是「舊瓶裝新酒」,細菌出現耐藥性近年來一直存在,因為細菌會不斷變異、適應人類慣用的抗生素。他口中的「新酒」,則是指全球著名的《 柳葉刀》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11日刊登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在37個曾在南亞國家(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接受治療的英國人體內,發現了含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這是一種有多重抗藥性、難以對付的細菌,且出現了隨著人員流動而跨國傳播的趨勢。NDM-1的全稱是「新德
一名英國醫學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里金屬-β-內醯胺酶1」,是一種高效酶,能分解大多數抗生素,讓抗生素失效。 NDM-1基因已在大腸桿菌、肺炎克雷柏氏菌等細菌中發現,能通過人際傳播或者共用物品傳播。感染者的癥狀包括:小便疼痛、傷口感染、肺炎和發燒。去年,醫生在印度一個入院治療的瑞典病人身上首次確認了「超級細菌」。 印度政府對「超級細菌」的命名中含有印度城市「新德里」非常不滿,認為這份研究報告不嚴謹,打擊了印度的醫療旅遊業。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英國加的夫大學教授沃爾什回應說,用感染源頭城市為細菌命名是一種傳統。 研究報告的合作作者、印度學者庫馬爾認為,報告內容很科學。另一合作作者、印度醫療學者庫馬拉薩米則改口說,「超級細菌」的威脅被誇大了,事實上,它的威脅不如甲型HINl流感厲害。 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何劍峰15日說,民眾無需對「超級細菌」恐慌,平時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即可。如果民眾近期到印度旅遊,要注意以下幾點:個人衛生防護(勤洗手、清潔公用物品等);不亂吃路邊小吃;食物要煮熟,防止病從口入。何劍峰還說,目前替加環素、黏菌素和萬古黴素這三種抗生素對「超級細菌」仍有效。 外國專家提醒,赴印度等南亞國家做醫療美容等要謹慎。[2]案例 有報道稱,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NDM-1,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此外,香港衛生署早在去年10月就於一名66歲的印度裔男病人的尿液樣本中發現了含有NDM-1的大腸桿菌,不過該病人已痊癒出院。 據法新社報道,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醫院的醫生說,一名曾在巴基斯坦出車禍並在那裡接受短暫治療的比利時男子於今年6月死亡。這名醫生沒有交代死者身份,只說他在巴基斯坦入院治療時感染含超級抗藥基因NDM-1的細菌。醫生曾用強力抗生素黏菌素治療這名患者,但仍無法挽救他的生命。按法新社說法,這名比利時男子是NDM-1致死第一人。[3]結構 NDM-1超級耐葯基因可傳遞 徐建國說,研究發現,編碼NDM-1酶的基因位於一個140KB的質粒上。質粒是細菌可移動的遺傳原件,可在細菌之間傳遞。攜帶NDM-1質粒的傳遞,可使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獲得耐藥性,增加治療的困難。攜帶NDM-1質粒在細菌之間傳遞,可發生在人或動物的腸
顯微鏡下的「超級細菌」[4]道、消化道等所有細菌可生長繁殖的地方。 徐建國介紹,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質粒,被稱為耐藥性質粒。細菌的耐藥性質粒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發現了,七八十年代我國的研究達到高潮。耐藥性質粒在細菌中很常見,比如痢疾桿菌,幾乎100%的痢疾桿菌都有耐藥性質粒。 徐建國認為,NDM-1質粒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它說明,細菌耐藥性的實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攜帶NDM-1質粒細菌多見於醫院環境 8月11日,《柳葉刀·傳染病》刊發NDM-1擴展研究論文。該研究由英國卡迪夫大學、英國健康保護署和印度馬德拉斯大學的醫學研究者聯合開展。論文稱,NDM-1多發現於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在英國分離到攜帶NDM-1質粒細菌的29名患者中,17名患者在一年內有到印度、巴基斯坦旅行的歷史。其中14名患者有在當地醫院就醫的歷史,包括美容手術。 徐建國指出,論文提到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屬於條件致病菌,常常引起醫院相關感染。從醫院環境分離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往往對多種抗生素耐葯。因此,這些獲得了NDM-1質粒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可使醫院發生相關感染的危害程度增加,治療更加困難。 有報道說,類似的NDM-1感染也出現在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英國衛生部近日已就NDM-1防範發出警告。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是在跨國傳播嗎? 徐建國說,從目前研究情況看,NDM-1是首先在印度新德里被發現的,但這並不代表其他國家發現的NDM-1質粒一定來源於印度。在《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從英國和印度分離的攜帶NDM-1質粒的菌株明顯不同。也就是說,沒有證據說明英國攜帶NDM-1的大腸桿菌是從印度傳過去的。 攜帶NDM-1質粒細菌不會引發新傳染病 連日來,NDM-1向全球蔓延的報道鋪天蓋地。這種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危害究竟有多大?它會像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那樣引發全球新的傳染病疫情嗎? 徐建國說,NDM-1質粒可以在細菌之間傳播,使更多的細菌變得更加耐葯。如果在醫院就醫的過程中感染了這種細菌,會導致某些疾病治療困難,病情惡化。因此,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有可能給人類造成重大的健康威脅。但NDM-1質粒的本質是對抗生素耐葯,其本身不能引起新的傳染病發生。 有報道說,在英國的醫院裡,已經出現了攜帶NDM-1的病菌在病人和病人之間的傳播感染。那麼,它會不會像耐多葯結核桿菌一樣發生傳播? 徐建國說,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主要是醫院感染相關的細菌。因此,在醫院環境嚴格實施預防措施,防範醫源性感染,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1]耐藥性 細菌耐藥性問題須重新審視 在被稱為抗生素「黃金時代」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這一數字到1999年上升到了2000萬。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顯微鏡下的「超級細菌」[5]耐葯菌帶來的用藥困難。 徐建國說,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細菌耐藥性問題。目前,細菌耐藥性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在發達國家,有5%~10%的住院病人發生過一次或更多的感染。美國每年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約為200萬,死亡90000人,經濟損失達45億~57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要高出發達國家2倍~20倍。我國醫院感染髮生率為6%左右,但漏報率很高,可達50%以上,致死率尚不清楚。主要感染部位依次為下呼吸道、泌尿道及手術切口感染等。 有資料顯示,2005年,美國感染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致死人數已超過同期艾滋病死亡人數。歐洲CDC對29個國家傳染疾病調查發現,英國44%的醫院存在高耐藥性的MRSA。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調查顯示,約11.1%的病人在醫院期間成為MRSA攜帶者,MRSA已由醫院向社區蔓延。2000年,我國MRSA的臨床檢出率達到20%~70%。2005年發現,我國金葡菌感染中,MRSA分離率佔69.2%;臨床多重耐葯不動桿菌分離率已達80%左右,泛耐葯不動桿菌檢出也呈顯著上升趨勢。 徐建國強調:「NDM-1的發現再一次告誡,控制細菌耐藥性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們的應對戰略和部署,需要重新審視。」 [1]命名之爭 對於「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這一命名,印度表示抗議。印度健康部說,將這種細菌與印度聯繫起來是不公平的,印度官方將英國的這種言論稱作「惡毒的宣傳」。 印度害怕殃及醫療旅遊產業 不過印度當局認為上述顧慮言過其實。 一些憤怒議員已經在印度國會發起了議案,稱英國此次的言論是一場陰謀。他們質疑知名醫療雜誌《柳葉刀》的研究報告,稱這份雜誌是由多國聯合製藥機構贊助的。「當印度作為新興的旅遊國家興起時,這樣的言論對印度來說是不幸的。甚至有可能是由多國公司設計的邪惡陰謀。」 印度《經濟時報》引述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卡圖契的話說,抗生素無效確值顧慮,但就此非難一個國家並不公平,「根本無需恐慌」。 德里醫院Max Healthcare資深顧問馬哈揚說,外國「醫療旅遊」觀光客感染這種細菌的機會微乎其微。他表示,通常只有加護病房內使用呼吸器或病危患者才會感染這類細菌,前來接受選擇性手術的外國病患感染機會根本微不足道。 此外,印度首都新德里被用來為超級病菌命名,德里醫界為之惱火,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也大感不悅。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計劃在國際場合對研究結果聲明異議。 當地醫界認為,NDM-1樣本取自清奈和哈雅納省,以新德里命名不僅不恰當,更將對印度醫療旅遊產業造成破壞性影響。 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聲明說,該研究由歐盟,以及生產相關抗生素的維康信託和惠
顯微鏡下的「超級細菌」氏藥廠贊助,多位作者都有利益衝突的問題。 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計劃對研究結果聲明異議,主任委員卡圖契表示,將在國際會議場合表明立場。不過他坦承,本地確實存在濫用抗生素現象。[3]有關印度超級細菌的報道已引起印度衛生部門強烈不滿,稱把這種細菌與印度首都新德里聯繫起來是不公平的。有印度專家稱,有關報道「建議」英國患者應慎重考慮前往南亞地區醫院,這可能是跨國製藥機構的「惡毒宣傳」,意在打擊印度正在興起的醫療旅遊業。 印度衛生部近日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一些西方媒體將一種新出現的尚不明病因的病症與印度聯繫在一起,並稱印度目前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此類病症的威脅,在印度進行醫療旅行的所有外國遊客是非常安全的。 印度衛生部在一份聲明中說,西方一些媒體僅根據不完整的病例報告就把這種不明原因的病症與印度聯繫起來,這是非常錯誤和不公正的。印度尤其反對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名字來命名這種病症。聲明說,印度的醫療機構一向為前來印度進行醫療旅遊的外國遊客提供良好的治療和護理條件,目前印度完全沒有受到這種新出現的病症的威脅,在印度旅行以及在印度的醫院進行治療都是絕對安全的。 近日鋪天蓋地的報道基本是源自英國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網路版上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蒂莫西·沃什等人發表的一篇論文。他們的研究認為,印度次大陸的多名患者有這種名為NDM-1的基因。這種基因會改變細菌,使它們對多數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目前已經傳播到前往印度、或與印度和巴基斯坦有聯繫的英國患者身上。至於以何種具體方式進行傳播,文章中沒有太多引述。感染病例 散至多國,已導致多人死亡 抗生素耐藥性領域的醫學專家將這種變種基因命名為NDM-1,它最早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後來有不少英美等國的遊客前往這些南亞國家接受價格低廉的整形手術,使得這種基因得以傳播。有報道稱,這種變種基因目前已經傳播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而且在英國已經出現了5例感染死亡者。 英國科學家在南亞和英國病人身上發現的這種被稱為「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新基因,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對它無效,其中包括效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力最強的碳青黴烯類。 最新一期《柳葉刀》醫學期刊警告,赴印度接受整容手術在意便宜醫療的遊客,有感染幾乎抵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病菌」的風險。 研究還警告稱,「NDM-1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可能性極高,國際協同監視有其必要」。 去年香港也曾發現 香港《經濟日報》13日報道,最近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發現,早在去年10月,一名66歲印度裔男病人在香港就醫時,尿液樣本中就發現了「NDM-1」;雖然這名男子已經痊癒,但香港衛生單位仍發出警告,這種超級細菌幾乎對所有的抗生素都「免疫」,一旦感染近乎無葯可醫。 綜合多家港媒報導指出,該男子在去年10月於普通科門診求醫時,在尿液樣本中發現含有「NDM-1」基因的大腸桿菌,由於他身上的細菌對治療尿道感染常用的口服抗生素有反應,所以現在已經治癒。香港衛生署副署長譚麗芬指出,這類超級細菌可能經手術感染,目前已叮矚醫護人員留意。[3]新基因 國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超級細菌」其實是新基因 如此聳人聽聞的消息是誇大其詞還是有理有據確有其事?國家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在接受採訪中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首先要糾正一下有些報道當中的一個失誤。 徐建國:這個報道有一個失誤,它不是一種新的細菌。它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基因,能讓細菌產生一種蛋白質,我們稱之為酶,可以把抗生素分解了,之後抗生素就失效了。 怎麼能產生這種蛋白質呢?為什麼人可以遺傳下來?是因為基因。這個故事是2007年底,一個印度籍的瑞典人得病,在他身上發現一種細菌。這種
能夠消滅小鼠體內的超級細菌細菌好多抗生素都沒有用。它檢測出來的基因不一樣,人家都沒有。這種基因被命名為NDM-1。 如今的報道基本是源自《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上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蒂莫西·沃什發表的一篇論文。至於以何種方式進行傳播,文章中沒有太多引述。 徐建國:這個基因從研究情況來看屬於可移動遺傳因子,就是說它可以在細菌中傳遞,使更多的細菌變得耐葯,而且耐葯範圍比較廣,從這些意義上說它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它會像以前的H1N1,或SARS那樣傳向全球、造成人們的恐慌嗎?徐建國認為並不會產生新的疾病。 徐建國:兩個東西不能比,因為兩種東西性質完全不同。這個基因頂多是一把好槍,殺傷力很大,但是病毒是敵人,它是一個新的物種。比如病毒會造成甲流,這個基因只是耐葯,不能造成病,只能說別人感染的時候不好治。而且甲流是在人和人、人和動物之間傳遞,而抗藥基因是在細菌之間傳遞。只是給細菌產生更強的抵抗外界的能力,而不會產生新的疾病。[3]抗生素 名詞解釋: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合成的類似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存活,而對宿主不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抗生素基本上可分為二大類,一為抑制病原的生長,二為直接殺死病原。可用於治療大多數細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主要來源是發酵,也可以通過化學合成和半合成方法製得。 發現並應用抗生素是人類的一大革命,它成為人類同死神抗爭的一大武器,因為人類死亡的第一大殺手就是細菌感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