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操作方法指要
「導學案」操作方法指要
(討論稿)
「以學定教,同案協作」教學模式是我旗在對幾年來課改工作的回顧總結前提下,在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本著「揚棄」的主導思想,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主題上進一步推廣和深化。這一基本模式的實施,將會給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帶來根本性的轉變。為了使這項實驗在我校穩步推進,讓教師能夠儘快融入到這項工作之中,掌握其中的操作要領,提高教學效率,總校彙集了全鎮骨幹教師,對導學案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分析,並制定《「導學案」操作方法指要》,從「導學案」的認識到「導學案」幾大環節的操作給予指引,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參考借鑒。
一、關於「導學案」
(一)「導學案」的定位
「導學案」是學生學習,教師指導教學的路線圖,是一個指導性的文件。它把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基本規律、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方法及措施都集中體現在學案中。「導學案」是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載體,是生生互導,師生互導,同案協作,共同發展的學習平台。學生用「導學案」學習,教師用「導學案」導學,師生是使用「導學案」的主人,不是「導學案」的奴隸。在教學和學習中,要依據「導學案」,但不依賴「導學案」,不惟「導學案」。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導學案」才能更好地發揮「導學案」的作用,達到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導學案的編寫特徵
導學案是編者根據學生在學習本學科中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綜合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學情,結合課程標準、學科單元訓練目標、章節具體內容而設計的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順學而導於一體的教、學活動方案。由此我們可以把「導學案」概括為以下特點:
1、規律性:「導學案」是本著關注課標、關注教材、關注學生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級段特點、學科特點,從知識的導引滲透到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提示,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當前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規律。
2、兼顧性:從「導學案」編輯的問題難易度來看,編者充分兼顧到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的差異,問題設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面向大多數學生。
3、導向性:「導學案」注重學習方式方法的滲透,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牽引,對教師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理清了思路。
4、主觀性:「導學案」是由部分教師編輯而成的,在編寫過程中,雖然著力體現「導學案」的全面性,但也總會留下個人對教材、對學法、教法的解讀處理視角,與一些教者之間會或多或少產生一定的解讀和處理方面的距離。所以,教師在充分解讀課標、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要認真解讀「導學案」,把「導學案」的設計意圖解析透徹,做到融會貫通,使之成為教師自己的導學思路。
二、關於「導學案」的使用
(一)「導學案」的使用原則
基於對「導學案」的上述認識,我們在使用「導學案」中要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有機結合的原則。教師在使用「導學案」過程中,要將「導學案」與學科課程標準、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學情、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從中找到共鳴點,把「導學案」的作用發揮到最好。
2、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導學案」是教學的預設方案,問題的設計呈現的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要靈活把握,適當調整,恰當刪加,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堅持創新性的原則。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我們倡導教師要依據「導學案」,而不依賴「導學案」,教師要善於從「導學案」的思路中萌生新的導學思路,從而實現在「導學案」大的背景下,體現教師的個性化導學,以此進一步豐富優化「導學案」,提升「導學案」的載體作用。
4、堅持引導性的原則。教師要充分利用「導學案」在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方式、學習習慣轉變上的引導提示作用,要腳踏實地的,有條不紊的實施強化,最終使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形成能力。
(二)導學案的結構分解與思考
綜合各學科「導學案」的結構,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前言(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習準備、學法提示,課時安排)——課前預習——合作探究(探究新知)——拓展訓練(拓展閱讀)。其中,語文、品德與社會學科還設置了相關鏈接環節。
通覽各學科的學案,從內容上我們有以下思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
1、導學案本身的問題。
A:導學案中的問題設計更趨進書面語言,一般以一問一答或按文填空的形式出現的,機械的運用,將會導致課堂的氣氛枯燥呆板,消弱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教師如何將其變成富有啟發性、親和力的課堂問題語言,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探究的問題。
B:導學案受篇幅的限制,有些問題的設計有些簡單或籠統,教師如何導述明白?
2、導學案與教者的銜接問題
由於編者對文本的理解角度不同,解決文本的思路不同,問題的設計思路與學生或本人的解讀思路有差異的的地方,教師如何修訂調整?
(三)操作過程中「導學案」的解讀
教師對導學案的解讀
教師對「導學案」的解讀,也就是教師導學方案的形成過程。
◇一次備課的形成步驟:
課標解讀——教材了解(單元目標的了解把握,具體課文或具體課時內容的解讀)——導學案解讀(掌握編者的設計流程,編排意圖)——教材、學案結合解讀(邊讀學案邊看教材,從學案設計的問題入手,尋找教材內容與學案問題設計的對接點,理清學案設計的設計思路)——提煉學案(根據學案的問題設計,思考學案中的問題呈現的方式方法,從而使學案變為教師導學的操作手段)——預設方案(根據自己的解讀與理順,按導學案設計流程,形成自己的導學方案即:一次備課)
◇二次備課的形成步驟:
主要以集體備課的形式來完成,其流程為:
個體方案——集體交流(由主持人或中心發言人組織)——存同求異——交流論證——解決問題——完善預案
◇三次備課的形成步驟:
學生預習——信息搜尋(教師)——剪輯歸納——相機調整—— 確定預案
◇課後反思與整理形式:
回顧(回顧一課的教與學的過程)——總結(總結教學的得與失和「導學案」可取與不足之處)——提煉(總結出好的導學方法或導學案設計)——反饋(以教學札記、教學敘事或研討交流等形式呈現給同事、領導,完善「導學案」。)
學生對導學案的解讀
◇課前解讀流程:
初讀教材——了解導學案(問題的解讀,學法提示的解讀)——選擇預習目標——再讀教材(簡單批註)——解決基礎問題——品(研)讀教材(詳細批註)——深度解決問題——自查預習效果(完成「導學案」部分習題)——回歸教材——修正預習結果(必要時學生可以再定目標進行深度解讀)
課中師生解讀流程(合作探究或探究新知)
教師導入——預習檢查——問題導學——合作交流——達成目標
(此流程可根據學科、根據課型,根據教師、學生的實際進行個性化的設計,不一定統一要求)
(四)導學案中相關環節的使用細節
關於「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是一堂課的開端。好的情境創設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探究慾望,提高學習效率。在設計課堂情境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要徹底轉變以往看待學生的觀念。明確使用「導學案」後的學生已經不再是「一張白紙,任教師塗抹」的從動者,他們已經有了對本章節,對本篇課文的學習經歷和學習體驗,是帶著問題、帶著體驗、帶著挑戰走進課堂的,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情因素,結合授課內容精心設計。情境創設要體現以下特點:
◇語言簡練。首先考慮到學生是在對教材有所知的情況下走進課堂的,教師不能像以前一樣,把學生當成一張白紙,進行冗長的說教或內容介紹,要直奔主題,把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
◇ 切入點准。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學生最為關注的是什麼,教師要心中有數,抓住學生的探究心理和知識點組織話題。
◇ 激情生趣。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情,要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自然得當。情境的設置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要故弄玄虛,或者是不著邊際,讓學生一頭霧水,懵懵懂懂。
關於「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做以預先初步的熟知和探究。學生走進課堂時對教材的內容、學習的線路由原來的未知轉變為已知或部分的知道,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是帶著疑問、帶著困惑,帶著挑戰走進課堂的。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
◇課前預習指導
要從關注課標、關注教材、關注學案、關注學生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進行預習。
語文: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所反映的內容。(1—2遍)。
使用方法:圈畫法(圈畫出文中的生字、生詞。)
2、瀏覽學案,理清學案設計的學習目標,了解學案設計的諸項問題,選擇確立預習的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適當選擇)。
使用的方法:標註法(在學案的學習目標板塊上,畫出自己所預習的學習目標。)
3、再讀課文(讀課文2—3遍),解決基礎問題。
使用的方法:A:標註法(在生字上面注音,在生詞旁邊標註詞義);B:強化理解、記憶法(對不熟的生字重點讀幾遍,一些難寫、難記的字,要求學生在田字格、隨文習字本上寫一寫或書空幾次,一些生詞可以根據句子的意思反覆讀幾遍,加深理解)
4、品讀課文,深度理解(默讀、選讀、瀏覽、反覆讀等)
使用方法:①圈畫法(圈畫出文中好的詞、句子,精彩段落);②批註法:A欣賞性批註(指出圈畫的詞語、句子、段落好在哪裡以及在句子、段落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B解釋性批註(對句子、段落內容、表達的情感進行簡短的解釋);C聯想性批註(根據某一段落的描寫或敘述,寫寫自己的感想);D質疑性批註(向文本發難,對文中的寫法、內容提出相左的意見)
5、回歸學案,自測預習
按照預習題的設計,完成「課前預習」中布置的預習題,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將「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題進行嘗試練習(注意:教師一定不要讓學生看一個題,然後讀書做一個題,一定要在學生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礎上完成預習題,包括學生深度學習的問題。學生在書上標註完成後,在做檢測題)。
6、回顧課文,對比學案,整理問題(學到了哪些,還有哪些疑問)。
7、盤點預習,自我評價(從方法、過程、結果進行盤點評價)。
解釋說明:上述環節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可以有所刪改或調整預習流程和指導方法。
數學:
1、初讀教材,初步了解本課所反映的內容。
2、瀏覽學案,理清學案設計的學習目標,了解學案設計的諸項問題,選擇確立預習的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適當選擇)。
使用的方法:標註法(在學案的學習目標板塊上,畫出自己所預習的學習目標)。
3、完成預習問題
4、預習與教材對接。再讀教材,理清預習部分與教材問題解決有哪些聯繫。
5、嘗試解決合作探究(或探究新知)部分。找出問題,做出標註。
使用的方法:
A:標註法(標註出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有哪些疑問。可以在學案上標註,也可以在教材上標註。)
B:強化理解、記憶法(對概念性的問題要反反覆復讀幾遍,加深理解)
6、做好探究新知環節的學具準備。
科學:
1、初讀教材,初步了解本課所反映的內容。
2、瀏覽學案,理清學案設計的學習目標,了解學案設計的諸項問題,選擇確立預習的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適當選擇)。
使用的方法:標註法(在學案的學習目標板塊上,畫出自己所預習的學習目標)。
3、完成預習問題
4、預習與教材對接。再讀教材,理清預習部分與教材問題解決有哪些聯繫。
5、獨立嘗試解決課堂探究部分。
使用的方法:A:標註法(標註出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有哪些疑問。可以在學案上標註,也可以在教材上標註);B:強化理解、記憶法(對概念性的問題要反反覆復讀幾遍,加深理解)
品德與社會:
1、初讀教材,初步了解本課所反映的內容。
2、瀏覽學案,理清學案設計的學習目標,了解學案設計的諸項問題,選擇確立預習的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適當選擇)。
使用的方法:標註法(在學案的學習目標板塊上,畫出自己所預習的學習目標)。
3、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預習問題
4、自我檢查。
使用的方法:A:標註法(標註出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有哪些疑問。可以在學案上標註,也可以在教材生標註);B:強化理解、記憶法(對概念性的問題要反覆反覆讀幾遍,加深理解)
5、聯繫實際,準備資料。
對照拓展延伸部分,學生準備相關資料,為課中學習探究做準備。
◇預習檢查
1、學案檢查
A:檢查學案,歸類問題(哪些是共性的問題,哪些是個別的問題)。
B:反饋檢查,個別指導(主要針對學困生,教師發現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要及時找到他們,儘可能地幫助他們提前解決)。
2、課上檢查
其檢查的方法:
A:學案習題逐檢法(學生根據學案的習題,分別指生回答問題)
B:集中演示法(學生板演法,教師板演法,此方法適合於共性的問題)
C:讀文檢測法(主要用於語文的生字的檢查和對學生預習時讀課文情況的檢查)
D:同桌互檢交流法。(有些時候,教師根據問題的內容特點,可以安排同桌或小組檢查,以節省時間。)
E:反詰法(教師要善於提出幾個為什麼,或提出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進一步解釋,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避免學生照抄照搬現成的資料。)
…… ……
註:檢查方法有很多,不僅局限在上述幾種方法上。教師要本著節省時間,高效低耗的原則,堅持整體發展的原則,檢查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千萬不要忽略學困生)。
關於「合作探究」(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是師生互導、生生互導、學習應用、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過程。
語文:
對語文學科而言,合作探究部分也就是原來講讀課的第二課時,即:課文解讀部分。對略讀課文來講,是檢查預習後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部分。
課堂導學探究的基本形式
1、講讀課文導學探究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整體——部分——整體(閱讀教學、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
具體流程:
※承上啟下,引出環節(教師檢查預習後,設計得體的過渡語,引出本環節的內容,導出目標)
※整體讀文、自我感悟(可以是自讀、指讀、范讀,根據課文的篇幅,可以選整篇讀或部分讀。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和課堂讀文的理解感悟,說一說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師注意提煉學生提出的學案以外的問題,做好下一環節導學思路的調整)。
※部分選讀,深層理解。1、按照學案設計的每一個問題教師恰當地運用教學過渡語,引出學案中的問題;2、明確或確定核心問題、重點問題;3、設計好過渡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讀文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先自主學習,標註,然後小組或同住交流,最後全班交流,教師、學生評價,促進問題的解決)
※個性閱讀,挑戰質疑。學生自己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再次閱讀課文,向文本提問題,向老師、同學提疑問,並將問題標註在教材上。師生圍繞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解決。
※回歸整體,總結提煉。學生回讀課文,從寫作手法,細節描寫,人物形象,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教師幫助總結,最後掌握表達方法,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情感。
※學後展示,交流評價。以說、讀、寫的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2、略讀課文導學探究的操作流程
基本形式: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歸納提升——自我展示
基本流程是:
※自讀自悟:學生根據合作探究的問題逐項解決,將自己的理解標註在課文空白處。
※合作交流:小組或同桌交流,修訂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實現理解互補。
※歸納提升:從文章的內容寫法以及情感表達方面師生協作歸納,最好要與單元講讀課文結合起來。
※自我展示:根據課文的體裁不同可以設置相應的展示活動,如:課文朗讀,續寫或改寫課文、寫讀後感言等設計。
數學學科導學探究的操作流程:
基本形式:
※承上啟下,導出目標。教師對預習情況予以總結,提出本環節的學習內容和目標。
※問題引導,經驗對接。提出呈現問題,引導學生審視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和思路。,
※嘗試練習,驗證嘗試。用自己的學習方法探究解決問題,驗證問題解決得是否正確。同桌、小組、全班交流評價,再次驗證解決問題方法的正確性。
※總結規律,歸納方法。根據交流討論的結果,師生對得出的規律、方法進行總結。
※鞏固訓練,達標測試。
科學學科導學探究的操作流程:
基本形式:
※承上啟下,導出目標。教師對預習情況予以總結,提出本環節的學習內容和目標。
※問題引導,經驗對接。提出呈現問題,引導學生審視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和思路。(實驗操作類型的學習內容可以採用,了解實驗內容——探索實驗方法——制定實驗方案的基本流程)
※嘗試練習(試驗),驗證嘗試(實驗)。用自己的學習方法探究解決問題(或按照實驗方案操作實驗),驗證問題解決得是否正確(或驗證實驗的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同桌、小組、全班交流評價,再次驗證解決問題方法的正確性。
※總結規律,歸納方法。根據交流討論的結果,師生對得出的規律、方法進行總結(涉及實驗內容的,要填好實驗報告單)。
※鞏固訓練,達標測試。
品德與社會學科導學探究的操作流程:
基本形式:
※讀書感悟,解決問題:學生根據學案提出的問題,將自己的理解標註在課文空白處。
※合作交流,師生評價:小組或同桌交流,修訂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實現理解互補。
※歸納提升,整理收穫:從文章的內容所反映出的事理方面師生協作歸納暢談自己的收穫。
※聯繫實際,自我展示:根據課文的事例和反映出的道理,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活動,如:談體會,說打算、根據生活實際說感悟、寫讀後感言等設計。
拓展訓練的指導操作方法
總的基本形式:提煉方法——遷移應用——問題解決(其他學科亦可借鑒)
各學科操作流程
語文
初讀短文了解大意,——交流討論(回顧相關課文的學習方法選擇適合學習本文的方法)——閱讀習題——研讀解決(帶著問題閱讀短文,解決文後習題)——交流彙報(學生彙報,評價,教師引導)——總結提升(總結學法、文章的寫法,讀書心得,學後感言等)
數學、科學
審視問題,鏈接方法:自主研讀拓展題,回顧對比,找出課上探究題與拓展題的異同點,提供解題思路與辦法。
合作交流,確定思路。通過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辦法,得出解決問的方法思路。
嘗試練習,交流過程。學生自主解題,把解題的過程,結果通過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統一學生的思想。
總結規律,形成能力。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一定的規律,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品德與社會
審視問題,展開聯想(思考)。理解題意,根據問題的內容採取思考或聯想的方法,對問題的涉及面進行拓展深化。
組織材料,實施設計。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材料,並依據問題的要求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來表述清楚。
相互交流,師生評價。通過同桌、小組、全班交流評價的方式,使學生形成更深的認識,受到更大的教育,收穫更多的啟迪。
關於「相關鏈接」
在語文、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此環節的設計。 「相關鏈接」的內容,有的課文後面選擇的是課文的背景、作者、文體介紹,有的是相類似的文章或相關資料。教師在處理這些文章和資料時,要靈活機動,該背的則背,該讀的則讀,該讓學生寫一寫的就寫一寫。同時,還可以搞一些鏈接接龍,啟發學生多搜集、多讀一些有關資料,開闊自己的視野,加強知識積累。
三、關於「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必要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評價這一工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價按照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生共同評價三個方面,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的驅動力。
自我評價:學生在每一個環節的學習探究中對自己的表現做一個中肯的評價。
教師評價:是教師在對學生在課前預習、合作探究、拓展訓練等環節的表現而進行的口頭或書面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有:
1、綜合評價(面向全體,針對總體的預習情況進行評價)
2、個別評價(對某些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
3、過程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進行評價)。
4、激勵性評價(在學生完成任務後,給學生提出一個更高的起點或目標,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探究)。
5、導向性評價(從方法、思路上評價學生的同時,給學生一些這方面的介紹,使學生在學習探究的同時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
師生共同評價:一周或兩周,班級召開一次學生學習評價會,讓學生介紹學習過程、學習體驗、學習方法、學習收穫,通過學生的介紹和實際表現,師生共同評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定。依據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師生共同評價的積累,期末進行總評,將結果記入《學生成長記錄冊》
註:關於學生學習評價,在此次的教學改革中被列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考評,各校要認真研究,拿出一定的辦法,並能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隨即進行評價,不要機械使用。
四、關於「作業設置」
作業設置分「常規作業」、「回顧性、鞏固性作業」(或檢測性作業)和「學科活動作業」三種。
常規作業的設置
常規作業,即「導學案」設計的作業。
其基本要求:清 准 實
清:堂堂清——每個環節的習題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完成;課課清——一課上完,在上新課之前,所有的習題必須要處理完畢。
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把握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要准,所布置的訓練習題,要使學生做到做一個會一個對一個,不能含糊。
實:批改要實實在在,不得巧立名目減少教師的批閱次數,或者是不批,使教學與信息反饋脫節。
鞏固性或回顧性作業(檢測性作業)的設置
作業內容的設置:包括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兩種,教師要根據學情自己設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基礎,設計的問題要精當,考慮的學生的課業負擔,此項作業的設計可以按兩課一次(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學科活動作業的設置
學科活動作業是根據學科的特點設計一些動腦、動手、動口的作業。每2周要有一次。
以上是我校在「導學案」操作上的有關方法指導,是否可行,還需實踐上的檢驗,更需要一線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創新,進一步完善操作流程,使之真正成為指導我們用好「導學案」,體現「以學定教,同案協作」這一理念的好幫手。
推薦閱讀:
※現代易經家居風水 大門直衝大路、走廊所帶來的問題及化解方法
※6個有效降血壓的好方法推薦
※凈土法門: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方法--學佛網
※「O」型腿的矯正方法
※【技巧】棒針縫合方法大全,配色小技巧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