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式歸來,知青老王回陝北第一天都看了什麼?
王式歸來,知青老王回陝北第一天都看了什麼?
8日晚打開微信,發現朋友圈被刷屏了。原來,是黃土地的嬌子王岐山書記回來了。這是繼去年習大大重回延安後,從陝北黃土地走出去的又一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重回故鄉。
和習大大一樣,陝北雖不是王岐山書記的老家,但卻是他的第二故鄉。1969年1月7日,21歲的王岐山從北京出發,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在馮庄公社康坪大隊開始了自己艱苦卻又受益終身的知青插隊生涯。如今,在時隔多年後,他又回到了陝北這片自己曾經播撒汗水和青春熱血的黃土地。
王岐山書記在百忙之中再回陝北,體現了他對陝北這片黃土地的深厚感情,對陝北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愛。
行裝樸素,輕車簡從,王氏歸來,仍舊是一貫淳樸、低調、親民高效的王式作風。
從坊間熱情而興奮的聲音里我們得知,一天時間裡,王岐山先後在陝北榆林的四個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熱情的陝北人民,也期望能通過他的足跡,以各自的思維和視角,去感受和體會這位黃土地嬌子重回故鄉的深意。
第1步:視察空港新區、關注榆林經濟發展
王岐山到達榆林後的第一站,選擇視察空港新區,這應該體現了他對整正處於經濟轉型中的榆林的城市建議和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空港新區作為榆林新版城市規劃中城市組團的重要部分,承擔著打造智慧新城的重要使命。然而,隨著媒炭等資源經濟的下滑,以資源經濟為主要支撐的榆林在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始面臨著轉型的困境。
眾所周知,王岐山是一名深受百姓愛戴的鐵腕紀委書記的同時,亦是一位「經濟學者型」官員,早在70年代,當時還身為陝西省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王岐山,便經常和同事們談論經濟學方面的問題,研究資金和預算,其撰寫的經濟學論文,獲評甚高。此後,無論是任職地方還是身在中央,王都以其專業的經濟學能力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此役,王岐山再回陝北首選視察空港新區,我們雖然尚不知曉他是否對榆林的經濟發展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指導意見,但地方應該有所啟發:榆林需要有專業的經濟人才,以專業的經濟理論為指導,方能實現經濟的完美轉型和再次騰飛。
第2步:考察金陽小區,體察民生保障
金陽小區作為榆林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是黨和政府保障民生的一項惠民工程,王岐山將此作為自己視察榆林的第2站。
經濟適用房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王岐山將腳步落在金陽小區,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作為地方政府,唯有以人為本,把解決和改善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和民生需求作為工作的根本目標,讓百姓共同分享改革和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方才不辜負王書記此行的重託,不辜負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期望。
第3步:踏足闖王故里,警示當今世人
離開榆林,王岐山將米脂闖王府作為自己回陝北的第3站。
李自成是從陝北米脂走出去的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然而,在其推翻明王朝政權後,卻因驕傲自滿、貪圖享受、走向腐敗,最終導致政權滅亡。
歷史雖然遠去,但其中的經驗教訓仍然值得後人深思。黨員幹部作風好不好,影響民心向背,事關事業成敗。黨的十八大之後,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出台之後,一系列制度規定和具體措施,帶來了幹部作風和官場風氣的明顯好轉,也大大擠壓了奢侈腐敗的空間,人民群眾為黨中央狠抓作風建設取得的成效拍手叫好。王岐山此次踏足闖王故里,應該是希望從中提醒黨員幹部,要牢記歷史教訓,以堅定不移的思想信念、清廉務實的工作作風正確行使權力,築牢拒腐思想「防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4步:走進楊家溝,發揚革命傳統
王岐山8日視察陝北的最後一站,選擇在了米脂楊家溝。
楊家溝是西北戰場取得光輝勝利的標誌點,是中央機關離開陝北走向全國勝利的出發點,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正是在此,毛澤東寫下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11篇光輝著作。
如今,先烈雖已遠去,但革命的優良傳統還需要繼續傳承和發揚,王岐山或許是期望通過此舉告誡現階段的黨員幹部,始終不能忘記革命先烈遺願,必須堅決踐行群眾路線,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開拓創新,方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互聯網時代的每一位公民,都期望通過自己善意的表達,參與公共事務,關注國際民生。以上文字,亦是我作為一介百姓,以一腔熱情,對黃土地培養出來的優秀領導人重回陝北的一廂情願的解讀,或許,它根本沒有真實體現出王岐山書記真實的想法和意願。但無論怎樣,作為一名陝北人,我們都為黃土地培養出如此愛民、為民的領導人而感到自豪。陝北革命老區的人民群眾,願堅定的與你站在一起,去實現黃土地上幾代人共同的美好夢想。
紀委書記王岐山,陝北人民為你喝彩,為你點贊!
知青老王,陝北老區人民歡迎你常回家看看。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絕串改。)
推薦閱讀:
※關於知青的影視劇?
※[i·寧德] 三沙漁業的知青和他的城
※知青述事|「青春夢魘」如何成為「青春夢想」
※那些年?驚喜驚喜中大冰哭泣的眼淚
※我是80後,可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知青年代的事情,喜歡那時候的感情,喜歡那年代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