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改變的美國與中東:過去,現在-今日頭條
今天是「9·11」恐怖襲擊14周年紀念日。14年前在襲擊中遭到摧毀的紐約雙子塔早已重建為「自由塔」,五角大樓也已修復如初,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的美聯航93號航班墜毀地也已建成紀念園。
在美國本土,襲擊的傷痛正逐漸散去。但「9·11」之後,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卻在中東地區撕開了巨大的傷口。除了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先後在地區動蕩中陷入戰亂。「9·11」十四年,走出了廢墟,卻沒走出戰爭。
【美國】
在「9·11」當中,受創最深的莫過於紐約。官方數據顯示,參與地面營救、清潔的消防員、警察、環衛工人中3700多人確診罹患癌症,其中2110人是消防員。這一數字還不包括患上癌症的普通居民。
與哥倫比亞特區一河之隔的五角大樓也在2001年9月11日遭到襲擊。遭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國航空公司77次航班撞毀了五角大樓一角,造成飛機上58名無辜乘客和地面125人死亡。
在當天,美聯航93次航班也遭到劫持,並墜毀於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鄉野,機上4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事後調查顯示恐怖分子原本計劃劫機前往首都華盛頓實施襲擊,但機上人員奮起反抗。這些乘客和機組人員去年被追授美國「國會金質獎章」。美國政府後來在尚克斯維爾修建了93次航班紀念園。
【伊拉克】
在遭到襲擊之後,美國首先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在隨後的2003年,美國又發動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造成的混亂讓這個國家陷入持續內亂。
2006年2月,伊拉克薩邁拉市的什葉派宗教聖地阿里·哈迪清真寺的金頂遭到炸毀,引發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大規模教派衝突,數以萬計伊拉克人喪生,400萬人逃離家園。
2013年,在伊拉克戰爭十周年之際,美聯社攝影記者馬婭·阿萊魯佐在伊拉克拍攝了一組戰爭十年的對比照,展現了戰爭對伊拉克造成的創傷,以及在美軍逐漸撤離的背景下,伊拉克緩慢而痛苦的恢復。
小圖為2003年戰爭開始一個月左右,在巴格達同一條大街上拍攝到的一名孤兒。
圖為伊拉克國家博物館。2003年戰爭開始之後遭到洗劫。小圖中為當時守衛博物館的美軍,大圖為2013年守衛博物館的伊拉克安全部隊人員。
【利比亞和敘利亞】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西亞北非局勢動蕩。利比亞在2011年爆發內戰,儘管卡扎菲政府在當年即被推翻,但武裝衝突卻在去年重新爆發。
同樣在2011年,敘利亞也爆發內戰。已經進入第五年的內戰致使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在戰亂中,極端組織趁機攻城掠地,控制了大片土地和人口。
圖為戰爭對敘利亞古城阿勒頗造成的破壞。2004年的人口普查顯示,阿勒頗擁有231萬人口,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還多。該城是人類最古老的定居點之一,考古學發現在公元前第11個千年時這裡就有人居住。
戰爭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坐大。2015年8月23日,極端組織炸毀了位於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中的巴爾夏明神廟。巴爾夏明神廟建於4000多年前的羅馬時期,被喻為「沙漠珍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其擁有「極度珍貴的全球價值」。
持續的戰亂造成了大量難民。為尋求和平、安定的環境,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前往歐洲,這一旅程不但艱辛,還充滿風險。不久前,溺亡的3歲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庫爾迪的照片讓全世界流淚,正是當前中東亂局和歐洲難民危機的縮影。
「9·11」已經過去十四年,在哀悼遇難者之時,是不是也應停止以反恐為名製造殺戮與仇恨,截斷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實習記者連悅,編輯王豐豐,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推薦閱讀:
※中國大媽欲用陪睡換女兒通關 被美國安局拘捕
※川普不按常理出牌,移民美國之路真如傳說中崎嶇?
※沒有保羅的《速8》活像從天而降的殭屍車:壯觀而空洞。
※【科學美國人】揭秘深度學習的背後與腦科學之間的秘密
※俄《導報》:美國為何竭力讓斯諾登留在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