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白鷺鷥
06-12
「白鷺鷥,擔糞箕,擔到濠溝墘,克百錢,買塊餅騙阿姨,阿姨嫌無哇,掠兩隻狗羅相咬...」的家鄉童謠,打記事起,就常跟著阿嬤念唱,可謂耳熟能詳。?從那一刻起,白鷺鷥的印象,便深深地植入我的腦海。然而,真真正正的認識白鷺鷥,卻不在於歌謠,而在於家鄉後山一帶。家鄉的後山,雖是一處海拔並不高的小山丘,但周圍綠樹成蔭,古木參天。古榕樹、相思樹、馬尾松、桉樹等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眾多奇異怪石形如靈物,散布四周,獅頭石、馬蹄石、仙人石、龍船石、海龜石等栩栩如生。蒼勁蔥翠的古榕樹上,更是眾多鳥類活躍的天堂。白鷺鷥、鷓鴣、姑雛、麻雀、烏鴉、客鳥、鷹等,常年以古榕為家,安窩築巢,繁衍生息。樹下的灌木叢里時常有行動迅速、來無影去無蹤的「鴰雞」出沒。山頂還有野兔、山雞等等,甚至還有傳說中的「紅山貓」。那時的後山,叢林橫生,山間只有若干條曲折狹窄的小徑供村民步行路過。有時,偶見有背著「鳥槍」的村民上山玩打獵。?後山的鳥類繁多,白鷺鷥因其數量之最,又極其搶眼,當數群鳥之中的「主角」。把白鷺鷥稱之為「鄉鳥」,一點都不為過。白鷺鷥,是一類群居性的水鳥,習慣成群結伴在村莊南面的濕地、田野、溪邊等處覓食。披著潔白羽毛的白鷺鷥,其尖長的嘴巴與纖細的長腳,加上S型的脖子和流線型的體態,看起來極像一位美麗純潔的白衣舞女。緊鄰獅頭石、龍船石、仙人石邊上的幾株蒼勁粗壯的老古榕,是白鷺鷥棲息最為密集的地方。簡直就是白鷺鷥的小天堂。?盛夏的午後,榕樹下常有不少納涼避暑的村民,我和阿公便是樹下的常客。特別是仙人石,因其石面寬敞平坦,最適合納涼歇息,同時也是一處觀光覽景的好位置。仙人石上,風光秀麗、鳥語花香。偶爾一陣陣涼風吹來,更是令人倍感清爽。稍不經意抬頭,常常能看到成群的白鷺鷥在榕樹梢上婷婷玉立,或飛來躍去、追逐戲玩;時而發出」嘎嘎「的叫聲,時而又撲搧著翅膀「噗噗」地騰空飛起。潔白的白鷺鷥在翠枝綠葉間,被襯得格外顯眼,交相輝映;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盡收眼底。過去的家鄉,無論是後山的叢林,還是田野的濕地,白鷺鷥隨處可見。人、鳥與自然和諧共處。但,自從水利失修,經常鬧旱災之後,曾經肥沃的土地變得越來越貧瘠。不少溪池湖泊持續乾涸,田地拋荒,甚至龜裂。加上農村經濟的破敗落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日益增大,不少村民不得不棄農轉商,另謀出路。務農的村民越來越少,農作物也大量減少,濕地面積更是不斷的縮減與消失。面對覓食空間的不斷萎縮,靈敏的白鷺鷥紛紛選擇了逃離或遷徙。白鷺鷥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曾經成群結伴在榕樹上盤旋飛舞的壯觀景象,更是一去不復返。後山也不再像以前的後山,眾多樹木曾遭受到無序的砍伐,只剩下屈指可數的百年古榕和少量的相思樹。然而欣喜的是,近年來,在新一屆政府領導的重視下,曾經荒蕪的後山被進行了重新規劃;並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進行栽樹、種草、修道、美化等措施的大力改造。如今的後山,已建設成為具有現代氣息的休閑公園。後山總算舊貌換新顏,四周呈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遺憾的是,曾經熟悉的白鷺鷥卻早已不見......?沒有了白鷺鷥的身影,後山顯得格外寂靜,古榕自然也少了幾分生動。每每憶起昔日的白鷺鷥在古榕樹上追逐戲玩的畫面時,都令我倍感留戀。如果說古榕是村莊的「守護神」,見證著家鄉的過去;那麼白鷺鷥便是村莊的「小精靈」,曾經給這座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不少靈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TAG:白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