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老和尚講法華經》第002集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妙玄節要》
次解十如是法。初通解。後別解。通解者。相以據外。覽而可別名為相。性以據內。自分不改名為性。主質名為體。功能為力。構造為作。習因為因。助因為緣。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
這個座位前面,桌子上呢,擺著這個經書,這是《妙法蓮華經》。那個書擺在什麼地方呢?經書擺在什麼地方呢?擺在那個經床,那不叫經架子。上頭呢,蓋著的那個叫經被。先是蓋著的,那是蓋著是整整齊齊的。現在你要把它掀開來,也要整整齊齊的呢。不是象這個破布條一樣就朝外一甩,那也不好看呢,也不莊嚴嘛。什麼叫做「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呢?那個什麼都也不顧,什麼都不顧,就顧自己隨便。到任何地方,走進來,看看整整齊齊。什麼叫整齊呢?一合相,一個樣。特別是我們這個三寶道場,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上來講這個五重玄義,先講法,後講妙。上來已經大略講過這個佛法,眾生法,心法,都是妙的。那個法不出「十法界」,一界有「十如是」,所以底下呢具體講這個「法」字,講這個十如是法。
在第十八頁啊,第十八頁第八行。這個書,已經要求西安大興善寺,用最快件,向高旻寺發寄。來得及么,還能用得上,來不及就用不上了。這個郵政局寄這個書,也要幾天呢。這個解這個十如是,有通解,然後呢再別解,分別啊,分別解釋。
通解者。
通者,就是通常,解這個十如是。上頭我們念過的,諸法如是相,乃至於本末究竟等這個十如是。怎麼講呢?什麼叫做「諸法如是相」,相是什麼?「諸法如是性」,性怎麼講?這個講經講經啊,他就給你掰開來講。如果說這個文字要講不通,那裡廂的道理呢,就更難明了了。所以講經,講「消文釋義」,這個文,要消化。然後才能夠就這個文字,解釋文字所顯的道理。那麼上來,他這個底下呢,先是通釋。
相以據外。
講到相這個字呢,就是形象。從我們凡夫的眼睛來講,眼睛就是看東西的。你是個長的,我看的就是個長的。你是個方的,我就看到是個方的。因為什麼道理呢?因為它在外邊,它看的到。看的到的東西,我們加以分別,就能夠知道他是什麼相。所以「相以據外,覽而可別。」覽者,就是瀏覽,也就是看咯,參觀嘛,瀏覽嘛。覽呢,這個意思呢?就不是向外看了。把這個外邊看的境界納入我自己的心裡廂來,謂之覽。這叫做相。
性以據內。自分不改
這個性是什麼意思呢?同是一個字,這個解釋就不一樣。佛教里廂講這個性字,這個性以不改變為義,這不能改。人家說是,平常講的,「山河易改,秉性難移。」就這個性字。「性以據內,自分不改。」這叫名為性。
主質為體。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體是什麼呢?體是主質,主要的存在。主質為體,比如說我們這個人,這個人以什麼為主質呢?色身,我們常常所謂的身體身體,這個體就是主質。你做什麼東西都要靠著它呢。沒有它,一切法不能夠成就,叫這個「主質為體」。下面,如是力。
功能為力。
力,就是力用。我們所說的有體則有用,啊,有體就有用。你比如我們這個身體,它就能夠派用場啊,做什麼事情,你說沒這個身體能行不能行呢?你參念佛是誰,沒這個身體也不行哦,是吧。我做醫生的,沒這個身體你能行醫嗎?我是當軍人的,沒這個身體能打仗嗎?體就是主質,主質為體。十法界,每一界都有主質之體,這叫做「如是體」。先把這個十如是的這個文字給他消一消,下邊呢就按照文字解釋這個道理。「功能為力」,有這個體就有用,它就產生一些功能,啊,做什麼事情。
產生功能,他就造作啊,造作為作,就是構造。比如說,我們造房子。造房子么,種種條件都有,那沒人不行哦,那沒得人,沒得人這房子還造不起來啊,「構造為作」。
習因為因。助因為緣。
「習因為因」,什麼叫「習因為因」呢?習者,這是習慣,習氣。從我們人來講,就拿我們人來講,解釋這個字。習因,就是過去生中你學習過什麼東西?這叫做習因。如果過去生中我是學過醫的,學過醫,做醫生的。這個醫生呢,我還不是做了一輩子了,做過幾輩子,幾生幾世下來了。習就成了習慣了,他有了這麼個習慣,他別的就不想,他就想做醫生,這個就習因。所以今生投生做了人以後,他對這個社會上,三十六行的,別的不感興趣,他說我要學醫。就像我們做和尚一樣的,做和尚哪個都是今生來做和尚的?說不定我就是前生做和尚的,我都不曉得了。說今生呢,投了胎以後呢,他呢就看到什麼都不高興,沒得興趣,還是做和尚吧,這叫做習因。從過去生中乃至於今生當中,逐漸逐漸,習就是學習的,以此為因,「習因為因。」
「助因為緣」呢,你有這個因,我前生不錯,我是做過和尚的,今生沒有助緣,或是家庭父母不同意,出家么和尚師父不收你,這個種種因緣不成就,也不行。所以,助因為緣,我們佛里廂講「因緣所生法。」
《妙玄節要》
習果為果。報果為報。初相為本。後報為末。所歸趣處為究竟等。若作如義。初後皆空為等。若作性相義。初後相在為等。若作中義。初後皆實。相為等。今不依此等。三法具足為究竟等。夫究竟者。中乃究竟。即是實相為等也。
底下呢,
習果為果。
習果,什麼叫做果啊?有漏因就感果啊。有了人的習因,它必須感人的果,都來投生做人了。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上人多呢,窮人,富人,貴人,賤人,各行各業的,老人,男人,女人,老人,小人,都是人,是吧。人是一個名字啊,那個個不一樣,是吧,都有區別的。這個果是怎麼來的?這是習果習因感的來的。有因就感果,人的因就感人的果。比如說五戒啦,十善啦,你只要不要造三塗之業,他就能感人天果報。
報果為報。
這個果是有了,都來做人了,但是這個報呢,業報就不一樣。你的這個人健康長壽,他那個人呢是多災多病,你看一樣不一樣呢?那個人呢,聰明智慧;那還換個人呢,愚痴,啊。這就是「習因為因,助因為緣,習果為果,報果為報」。從這個,我們在人法界,用人法界的道理,解釋這個十如是這個文字啊,那麼其他呢,就好解釋了。
初相為本。後報為末。所歸趣處為究竟等。
初相,就是如是相,如是性的既初的那個初相,為本,最初這個相。後報為報,我們上來說的啊,「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你最初這個如是相,它就感了那個有果了,就有了報。最後的報從哪兒來的呢?是從因來的。從因來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從這兒來的。它們那個本與報所的歸趣處呢,這個叫做究竟等。
下面,把這個「十如是」若統統作為如義啊,你看看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都是如的。這個十法皆如,如者是不異,什麼叫不異呢?都是空的。空的就不異啦,你說這個虛空哪有什麼分別啊,虛空也沒有長短,也沒有青黃赤白,什麼都沒有的,啊。所以:
若作如義。初後皆空為等。
這個十法皆如,以空為等。它又具足三諦,所以這個《法華經》呢是圓融的大乘法門,法法都具法,都圓融,這是我們初發心學習呢也應當注意的地方。
若作性相義。初後相在為等。
智者大師把這個十如是,作三轉語,上面不是說的嘛,一曰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報如;二曰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報;三曰相如是,性如是,乃至報如是。作此三轉語讀。剛剛我們說的,作「如義」,則十法皆如,十法皆空。要作「相性義」,他這個三轉語中呢說是,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報如,這是假名如是。第三呢是,相如是,性如是,乃至報如是。如什麼是呢?如中道實相之是。這就是表示,十如是,即空,即假,即中。
若作中義。初後皆實相,名為等。今不依此等。
此處解這個十如呢,不依此等三法,啊,不依此等。
三法具足為究竟等。
你們看這第十九頁啊,「為究竟等」。
夫究竟者。中乃究竟。即是實相為等也。
此經呢,以實相為體。底下呢是別解,分別解釋。分別解釋這個十如是,怎麼個解釋法呢?
《妙玄節要》
次別解者。取氣類相似。合為四番。初四趣。次人天。次二乘。次菩薩佛也。初明四趣十法。如是相者。即是惡相。表墮不如意處。譬人未禍。否色已彰。相師覽別。能記凶衰。惡相初起。遠表泥犁。凡夫不知。二乘仿髴知。菩薩知不深。佛知盡邊。如善相師。洞見始終。故言如是相也。
次別解者。取氣類相似。合為四番。
作四番,就是把這個十如是,分成四個階段來解釋的。第一個階段呢,就四趣來解釋。第二就人天作一個解釋,哦這是第二。第三呢,作二乘來解釋。然後呢作佛菩薩來解釋。分為四個階段:四趣,人天,二乘,菩薩佛這個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
先解釋第一個階段。
初明四趣十法。
四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阿修羅呢把他划到這個四趣當中。這個四趣,這個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怎麼講?這個四趣的如是相,你看看,這個四趣的如是相呢?不是說,地獄我們看不到,餓鬼呢好像也看不到,畜生我們看的到的。它是,不是指畜生的這個相,說是這個畜生啊,會飛的,會跑的,水裡廂會游的,這個馬牛羊啊這些個東西,不是指這個相。不是指這個相,指什麼相呢?指現象之象。
如是相者。即是惡相。表墮不如意處。譬人未禍。否色已彰。相師覽別。能記凶衰。惡相初起。遠表泥犁。凡夫不知。二乘仿髴知。菩薩知不深。佛知盡邊。如善相師。洞見始終。故言如是相也。
昨天我們講到,央掘魔羅跟這個四禪比丘。央掘魔羅,他先是善相,後來他要殺一千個人,他就變成惡相。遇到佛以後,他要佛止,佛說「吾止久矣」,他說你為什麼不止啊?你老追我拿個寶劍呢?哦,他呢,馬上呢這個心就轉了。心一轉,這個相就變了。那他就不是下地獄的相啊。
那個無聞比丘,本來是修善法的,他修到四禪定。到四禪定盡了,陰境現前。他說這個佛法,說是我這個證了阿羅漢果了,無生啊,哪能會有陰境現前呢?他起誹謗,他說這個佛法騙我的。他這時候呢就惡相現前了,惡相現前就遭墮了。指這個相,啊。就像我們起一念善心,和顏悅色的。看著你這個相呢,這個相是,不是下地獄的相,「覽而可別」。
現在說呢,據這個四趣法界,這個相呢就是惡相,這個惡相現前,「表墮不如意處」。不如意處么,不但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那麼這個相,雖然是相現的,比如這個人做了壞事了,將來非要下地獄不行,他還沒有下地獄啊,這僅僅乎在這兒造業,這個形相,人家看得到,如是因,如是果嘛,人家都能分辨呢。雖然沒有下地獄,現在已經可以預先可以見到,這叫做「譬人未禍。否色已彰。」這個呢有的人呢念這個字念pi,否極泰來,這個否。我們現在念這個否(fou)色。
相師覽別。能記凶衰。
這個人,作善作惡,凡夫呢,看不到的。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別人也看不到,自己也不知道,這凡夫自己不知道。「二乘仿髴知。菩薩知而不深。」這個相師洞見,相師,就是算命看相的,我們平常有人看相啊,現在這個算命,打卦,看相,測八字,抽籤,在我們這個國家,作為宗教信仰自由,這屬於迷信。雖然是迷信呢,那有人還相信,對有人相信。我們過去在杭州,住那個城隍山,這裡有很多算命先生。好多人托他去算,管他靈不靈呢,也不能是全不靈,有點還蠻靈的。那個算命先生,他有他的算命的辦法,那個八字啦,生辰八字來算的。
洞見始終,
就是一個人的善因善果,惡因惡果都在他的那個算命先生面前呢,都能給你算的清清楚楚的。比如說你這個人,是個年紀大的,他就把你幾十年以前的事,他給你算出來。一說不錯,沒錯,說的蠻好,蠻對。哎你這個不相信呢,你自己都忘記忒了,他給你算出來了,為什麼呢?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情啊。未來的事情他也給你算,求這個,求那個的,給你算,這就是「洞見始終」。這就叫做如是相,這是一般我們也看得到,你這個人光做壞事,你光做壞事,將來你要想得好果報是不可能的啊。那一定要墮不如意處,這可以預見的。「如是相。」
《妙玄節要》
如是性者。純習黑惡。難可改變。如木有火。遇緣即發。大經雲。有漏之法。以有生性。故生能生之。此惡有四趣生性。故緣能發之。若泥木像。雖有外相。內無生性。生不能生。惡性不爾。故言如是性。
如是性者。純習黑惡。
就是四趣的眾生,他這個惡性是不改的,「純習黑惡」。這個法,在我們這個凡夫位上呢,它分兩種,一種是白法,一種是黑法。黑法稱為黑惡,白法又稱為白善法。眾生的性啊,我們人的個性,是難改的。那個畜生的性也是,也難改啊。你說它能改不能改啊?那個狗子要,狗子么它要吃屎呢,你說能改不能改啊?不能改。這純習惡業,他還要造惡。
難可改變。
舉一個譬喻,因為他有這個性。
如木有火。遇緣即發。
這個木頭是有火的,有火性的,有火性,這個性就不能改。木頭本來有火性,但是它雖然有火性,不遇因緣,它不發的。你比如我們面前擺的這個桌子,它是個木頭做的,能燃燒,它不能自己燃燒啊,要遇到因緣。我們這個四趣的眾生,雖然有惡性,也要有助緣,沒得助緣不行。你看老虎,老虎就有惡性,他這個性子呢就是吃人。那吃人不造業嗎?它這性難改呢。這個貓,這個貓呢也是個造業的東西,它就歡喜吃老鼠,給它別的東西還不歡喜吃,它還要吃腥的。「如木有火。遇緣即發。」
大經雲。《大涅槃經》中說。
有漏之法。以有生性。故生能生之。
你看看,三界四趣,也是有漏之法,人天統是有漏之法。什麼叫做漏呢?漏,就是漏落生死謂之漏,漏落到生死啊這個漏。有漏之法,三界二十五有都是有漏之法。它為什麼是有漏之法?「以有生性」。它有這個生性,木有火性,我們一切的眾生,三界以內的眾生,都有生性,故它能生。「故生能生之」。「故生能生之」,這句話怎麼講?能生,比如說木頭能生火,人能夠做善事。那麼四趣的眾生呢?他就能夠做惡事,能生,嗯。因為它有這個生性啊,有這個生性,所以能生,「故生能生之」。這個經中有些文字呢,看起來蠻古怪的,其實上並不難懂。
此惡有四趣生性。故緣能發之。
它有這個四趣的生的這個性,不能改變,遇到因緣它就發了。比如你這個人吶,有這個壞性子。這個壞性子,人常有壞性子,性子蠻壞的,這脾氣不好,壞性子。雖然有這個壞性子,沒有這個助緣,你也不能夠生啊,你能做什麼事呢?你比如要殺人,殺人光心裡動念頭不行啊,沒這個刀子也不行。所以這個,「故緣能」,有這個緣就能夠給他發起,助緣。這可不是助道因緣呢,這是助惡之緣。惡也要助緣,善也要助緣,沒得這個助緣是不能生的。十法界一切法,善惡一切法,都要助緣來生的。所以說是,我們這個佛法講的,「因緣所生法」。因為四趣,它是眾生啊,它是有情眾生啊,他有生性啊,所以他能生。
若泥木像。你若泥木雕。
雖有外相。內無生性。生不能生。
你看看,泥塑的,木雕的,相是有那麼個相的,它不能造業啊。泥塑的,木雕的,無論什麼相,鬼神相也好,這個地獄相也好,它不能造業啊。你比如說九華山,還有十殿閻羅相呢,哪個哪個叫什麼地方啊?它那個相是個外相,是那麼個相,它不能造,不能造業。為什麼道理呢?它沒有生性。泥塑木雕它沒有生性。眾生呢,十法界眾生都是有情眾生,他有這個生性。有生性則能生,無生性故不能生。
但是惡性不爾啊,四趣的眾生的惡性就不是這個樣子了,所以啊這個如是性。
《妙玄節要》
如是體者。攬彼摧折粗惡色心以為體質也。複次此世先已摧心。來世摧色。又此世華報。亦摧色心。來世果報。亦摧色心。故以被摧色心為體也。
如是體者。
上來我們就是說了,如是體者,體者是主質為義。十法界都有體,佛也有體呢,什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化身的佛體。那個報身佛,千丈舍那身,微塵相好。你像阿彌陀佛「紺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轉五須彌。」那也是他的體啊。佛的體,菩薩的體,那是屬於四聖法界。現在講這個是四趣法界這個體,什麼體?我們就看文中這麼講啊,這個基本上我們都懂得的啊。體是主質為義。
攬彼摧折粗惡色心以為體質也。
「攬彼」,這個攬彼呢,就是你這個四趣眾生,造了業了,造了業就要受報,假使我們這個人要做了四趣的重罪,你將來就投到四趣里廂去。這個攬,就是投入了。你把這個體呢攬到自己懷裡廂來了,就這個攬呢。
「摧折色心」,受摧殘的,受折磨的,地獄裡廂的眾生受摧殘不受摧殘呢?受折磨不受折磨啊?刀山劍樹。有的么,前世做了壞事了,那個鋸子鋸舌頭的。前世眼睛做了壞事了,就挖眼睛的。你看那個色心,那個身體好不好啊?嗯?摧折啊,受摧殘,受折磨。你看,到了阿鼻地獄就不得了,「五無間罪」啊。
「以為體質」,它就是這個為體的。地獄裡廂眾生以這個。餓鬼眾生,你看看,「阿難尊者因習定,觀音救苦示面然。」那個餓鬼啊面然,你看那個鬼啊,餓鬼,肚子大得不得了,喉嚨呢就象個針眼一樣,那怎麼能填飽這個肚子啊?他就這個體,餓鬼的肚子,餓鬼的形象多呢,什麼樣都有。
要麼畜生的體,我們就看得到了。世間上你看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這個有這個體,是吧。都是粗惡色心,它那個體有什麼微妙呢?說是投到魚,這個魚還好過不好過啊?馬上被人撈起來了,上了餐桌了,好過不好過啊?都是摧折色心么呢。你比如說做了豬了,做了個豬,天天殺豬的,那個豬嗷嗷叫,好過不好過?這色心好過不好過啊?嗯?這個都是受摧殘,受折磨的,統統就是「摧折色心」,啊。這是講這個如是體。體者是主質。
複次此世先已摧心。來世摧色。
就是你今生,做了這個四趣的因,這個心地呢就受折磨了。來世以後,投了胎以後這個色就受折磨。
實際上呢,此世的華報,亦摧色心,此世的華報,做了壞事情了,你看那個殺人犯,無辜殺人,國法尚且不容啊。小而言之,判你幾年徒刑,這也就摧色心了。大而言之,你看看我們的揚州啊,那個搶銀行的,判死刑的,摧折色心不摧折色心呢?這叫做現世亦摧色心。
來世果報。亦摧色心。
來世果報,那個槍斃的,槍決的這些個犯人,他今生做了壞事,他的一世還還不了,來世還受果報。「來世果報,亦摧色心。」所以這個四法界,四趣法界這個色心,以摧折色心為體,為主質的。
故以被摧色心為體也。
這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
《妙玄節要》
如是力者。惡功用也。譬如片物。雖未被用。指擬所任。言其有用。大經雲。作舍取木。不取縷線。作布取縷。不取泥木。地獄有登刀上劍之用。餓鬼有吞銅啖鐵之用。畜生強者伏弱。魚鱗相咀。牽車挽重。皆是惡力用也。
如是力者。
力者,就是惡功用,有力就有用。體力體力,有體就有力。你這個馬,牛,它能拉車,它有這個力量,對不對啊?它有力量。那個四趣的體的力用呢,就是惡功用。下面呢,會解釋的,惡功用。
譬如片物。雖未被用。指擬所任。言其有用。
比方說的「片物」,就是指任何一件東西,擺在我們面前。這個東西本身呢,它自然是有體的。比如桌子,以木頭為體。這個茶杯呢,是以這個泥土為體的。既然有這麼個東西,雖然是一個東西,雖還沒有用,「指擬所任」,我們就可以看出啊,這個東西是有用處的。天下無廢物啊,它都有用啊。天下無廢物,古人常講的。既然沒有廢物,它因為有用才不能成為廢物啊,如果沒有用了,這個東西就是廢物了。這個天下哪有廢物啊?什麼都有用處。還沒有發揮作用,我們看到這個東西呢,就曉得能派什麼用處。比如我們大殿門前擺這麼多木料,一看就曉得這個木頭不是擺著玩的。曉得這個東西呢是有用處,打桌子也可以,起房子也可以,做什麼都行,這叫做「擬指所任」。比如我們人,擺在這個地方。這個人,一看這個人在那個地方,人就能派用場啊。看看這個人還是粗人,派點粗活給他做做。這個人是細人,派點細活給他做做。這個人是個醫生,請他看看毛病。他不就有用了么?擬指,雖然他沒有做,他有這種能力。擬指所在,言其有用。
大經雲,作舍取木。不取縷線。作布取縷。不取泥木。
他那個用,他不對啊,你說我要是造房子,不找木頭,拿什麼造房子呢?拿幾根線來造房子,那是不行的。它用不起大用,用不當。
這個地獄,說這個地獄呢,就是指這個地獄裡廂的受苦眾生,地獄的眾生,它也有用。它有地獄這個體,它有這個用。它這個用呢別人還代替不了的,你人還不行,人還沒這個力道。它有什麼力用呢?有登山上劍之用,刀山劍樹,就是登山上劍之用。
餓鬼,餓鬼也有用,它有它的力用,它的這個體堪任這個力用的。它有什麼用的?它有吞銅啖鐵之用。這個餓鬼啊,也是苦的不得了,啊。它也是造的這個餓鬼這個報,它能吞銅,它死不掉。吞銅啖鐵,它不死,它一死的話這個報就沒有啦。人就吃不消,人一吃就沒有啦。它那個這個地獄的眾生,上刀山,上劍樹,它上了以後就死了,馬上一吹又活了,它還要上。一天上幾次,苦得不得了哦。你說這個阿鼻地獄,萬死萬生,一天有萬死萬生。你造了罪了,就受這個罪啊,聽著都害怕呢,念著這個文字就汗毛凜凜的。你不要怕,怕也沒有用,可不要造這個業,這就是它的力用。
畜生強者伏弱。魚鱗相咀。牽車挽重。皆是惡力用也。
畜生,它還有強弱,大魚吃小魚,「魚鱗相咀」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就吃泥。它這個也叫做造業啊,惡力用啊,不叫造業嘛。
畜生強者伏弱,你看那山上,老虎,獅子老虎是強者,畜生都怕它。獅子老虎在山裡廂一叫啊,其他的野獸都趴在地里動都不敢動,就這麼威風。這不是我說的,世間上也是這樣子,這個強者欺弱的。「弱之肉,強者食。」
牽車挽重。
驢,騾子,馬,牛,都能拉車,挽重負重。你看那個,印度的,泰國那個大象,這個大象本來說是有福報的,這個大象也勞動呢,大象勞動得還疲勞呢。勞動過度了,那泰國那個大象,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的,他把大象做什麼事呢?他不能白養著大象啊,讓它拖木頭。那個深山老林裡頭,車子不能去的,人跡罕到的,把那木頭伐下來,蠻重的啊,人也拖不動啊,給他也拖不動,怎麼辦呢?叫大象拖,一天拖多少根。這個大象呢,也是受人的養教,也沒得辦法,它能夠「牽車挽重」。這個就是叫做惡力用。你人做的到嗎?你就象老牛拉的那個車,拉個幾百斤,你人也拖不動哎。惡力用,它有這個惡力用。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底下呢,是第五,如是作者。
《妙玄節要》
如是作者。構造經營。運動三業。建創諸惡。名之為作。大經雲。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既行惡行。名為地獄作也。如是因者。惡習因也。自種相生。習續不斷。以習發故。為惡易成。故名如是因。如是緣者。助緣也。所謂諸惡我我所。所有具度。皆能助成習業。如水能潤種。故用報因為緣也。
如是作者。構造經營。運動三業。建創諸惡。名之為作。
四趣的,四惡趣的眾生,它也在那兒造作。它那個造作呢,也是惡因惡果呢感的,所以它不能夠脫離四趣。所以墮到四趣,一個是果報,一個它是現業,它也在這兒造。
運動三業,三業嘛,就是身口意,凡是造一切善業,造一切惡業,都不能離開這個三業,三業。這個叫做作。
大經雲。譬如世間為惡行者。
世間上這個造惡在什麼地方造呢?在世間上呢為惡行,做壞事情的。做壞事情的這個人,譬如世間,就是指我們現在的人世間,那個地獄,餓鬼,畜生那人,那四趣哪兒來的?人間做壞事情,墮這個四惡趣的。譬如世間為惡行者,為惡行者,這個人是不是叫人呢?它這個地方呢喊他叫半個人。你說他不是人吧,他有兩條腿,他也像個人樣子。實際上呢,他沒有做人事情。所以人家做壞事情,人家就罵他你這個人不是個人。你說他不是人,那他是個什麼呢?行為不是人,他的樣子還是個人。也是父母所生的,不是人叫個什麼東西呢?說叫壞人,它這個地方呢稱他叫半人。
既行惡行。名為地獄作也。
這是造地獄業的。
如是因者。惡習因也。自種相生。習續不斷。
這是很清楚吧。「自種相生」,這個自己種的惡因的種子,輾轉不斷。心理老想做壞事情,你比如說我們這個大城市裡廂,小偷。他生來這個壞習慣,他就做小偷。被那個人民警察捉到了,捉到了就關起來了。把他放出來了,上半天把他放出來了,下半天他又去偷去了。他不偷,他不能過,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家不能理解啊,哎慣了,這叫個「自種相生,習續不斷。」
以習發故。為惡易成。
以習發故。為惡易故啊。你個做小偷的人,你如果心裡廂不想,這個想是從過去習因來的,你不想怎麼會做小偷的呢?「習因發故,為惡易成。故名如是因。」
如是緣者。助緣也。所謂諸惡我我所。所有具度。
這就是做惡一般的這個具度,所有的具度,啊。
皆能助成習業。如水能潤種。故用報因為緣也。
這個種子,無論是種稻,種麥,種一切東西,都有種子。這個種子它是能生的,那這種子能生沒有助緣它也不能生。假如說我把一個黃豆,下在地里廂去,它自己能生嗎?這個地假如說沒得水分,他能生不能生呢?不能生。「如水能潤種」,沒得這個水分,那個干土地下,你把它埋了個種子,埋了它,它能生不能生?「水能潤種,故用報因為緣也。」
《妙玄節要》
如是果者。習果也。如多欲人。受地獄身。見苦具謂為欲境。便起染愛。謂此為習果也。如是報者。報果也。如多欲人。在地獄中。趣欲境時。即受銅柱鐵床之苦。故名如是報也。本末究竟等者。即有三義。本空末亦空。故言等。又惡果報在本相性中。此末與本等。本相性在惡果報中。此本與末等。
如是果者。習果也。就像我們現在,謂多欲人。受地獄身。見苦具謂為欲境。
你們看這點呢,這果報,哪兒來的?從這個四趣的果報,看人天的果報,就會看得清清楚楚。「如是果者,是習果也。」什麼叫做習果呢?底下解釋了,「如多欲人。受地獄身。」多欲的人下地獄,怎麼下去的呢?這個下地獄怎麼下去的?並不是說這個人造了地獄的因,要受地獄的果報,哦這個捨生以後,看著那就是個地獄,跑到里廂跑,不行,他不肯去。那看著那個地獄在那兒受苦,又是火,又是刀山,又是劍樹,他能肯去了嗎?他不肯去。
見苦具謂為欲境。
這個業報感的。你比如多欲的眾生,要墮地獄了,看著這個地獄境呢,他起染愛心。他看著不是地獄,他看著就是一個,男的愛女的,女的愛男的,他看著這個欲境,啊。看著這個欲境,他就取相啦,一取相,一接觸,馬上這個境就變了,就變成地獄,就受苦。所以那個銅床鐵柱就是這麼去的。如果那個地方是個地獄,擺的那兒就是銅床,燒得紅紅的,那是鐵柱,也燒得紅紅的,你去啊?你就不肯去啊。那就是看見你歡喜的一個欲境,男的歡喜女的,女的歡喜男的,你抱上去以後,恐怕你就跑不掉了,再要脫就脫不掉了,就受苦了。這個「如多欲人。受地獄身。見苦具謂為欲境。」這個不是我說的,經中說的。凡是說,佛法說什麼他都有根據。我們也沒去過,我們也可能下過地獄的,現在都忘記忒了怎麼去的,是吧,凡是下地獄就這麼下的。
我還記不得了,有這麼個故事。有這麼個學仙的,師徒兩個人,師父教給徒弟學仙。這個徒弟呢,以為我這個仙道學成功了,他自己不知道。師父就考驗他了,這個徒弟呢沒斷欲,啊有這個欲心。有這個欲心么,師父就考驗他了,這個徒弟一生,有了這個欲心以後呢,他這個欲境呢是師父變的,變了個大樹。變個大樹呢,這個徒弟啊看了這個大樹呢就是自己愛好的這麼一個對象,他就抱起來了。一抱起來以後呢不好了,就變成個大樹了,師父現前了。他說你看看,你成功啦,你抱這做什麼東西呢?啊,就這麼個道理。
便起染愛。謂此為習果也。
如是報者。是報果也。
這個報也不一樣啊,下地獄,你看看,大地獄,小地獄,十八地獄,寒地獄,熱地獄,五百個地獄,處處都有,這個報的不一樣。
如多欲人。在地獄中。趣欲境時。即受銅柱鐵床之苦。
那個欲境怎麼變的呢?就這麼變的,故名如是報也。所以要這個多多學習,要懂得道理以後,凡是修道的人呢,處處都要注意啊。
本末究竟等者。即有三義。三種意義。
本空末亦空。故言等。這是講本末等。又惡果報在本相性中。此末與本等。本相性在惡果報中,此本與末等。
你那個一現相,你這果報就有了。但是你這個受了這個果報之後呢,你這果報從哪裡來的?因中來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這叫做,嗯是的。
《妙玄節要》
若先無後事。相師不應預記。若後無先事。相師不應追記。當知初後相在。此假事論等。中實理心。與佛果不異。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此約理論等。以是義故。故言本末究竟等。三義具足。故言等也。
若先無後事。相師不應預記。若後無先事。相師不應追記。當知初後相在。此假事論等。
這個相啊,我跟大家說說吧,「相以據外,覽而可別」。形相,一看,看著這個相,是它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表他的未來的取向的。現惡相,這個人呢將來生惡道。壞相,壞相生惡道。
我在小時候,我們這個家裡廂呢,那還很小,頂多五六七八歲的時候,我們那個本家有個叔伯的爺爺,那還蠻有本事的。你說這個吃,在家人么都吃葷的。這個吃葷的人呢,什麼都吃啊。我那個爺爺呢,我喊他三爺,長得高高的個子。他歡喜吃什麼東西呢?他歡喜吃個豬尾巴,他不吃豬肉,他歡喜這個,豬不是一個小尾巴嘛,在屁股后里廂甩來甩去,甩來甩去,歡喜吃這個東西。他吃久了,你說這個人呢就變了。吃久了以後呢,他這個頭沒得事他就老晃,一天老晃。人說你這個人,吃豬尾巴,就跟個豬尾巴似的老晃。你說他這個相,這也是個現象啊,這就是現象。
若先無後事。相師不應預記。
怎麼叫「先無後事」?後事,就是未來的事。在某一個人身上,這個事情呢還沒有到,在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我們自己不曉得,可相師他曉得的。算命的,你給你算個,他不是能算幾輩子嘛。算你這個一生一世,說是你過個幾年呢,該走什麼運。過個幾年呢,該走什麼運,他給你算。算的還蠻靈的,有的時候。這是算命先生是會加以算的,那我們佛教里廂也有啊,此經就有啊。一切經典,有十二部經。十二部經中呢,它有一部就是「授記。」「長行重頌並授記」這一部經。授記,就是佛給諸大弟子授記成佛的。記呢,就是記莂。什麼叫個記莂?說是你從現在開始發心,將來行菩薩道,經過多少時間。將來要成佛,你的成佛的國度叫什麼名字,你的正法多少年,像法多少年,末法多少年。哎?那麼這個弟子,他還沒成佛呢,那個從哪兒來的呀?嗯?說釋迦牟尼佛他有神通,他能知過去,知未來,知現在。知道未來,這叫做「先無後事」。若假使說「先無後事」,那個佛怎麼授記呢?就是先有後事,就像這個諸經當中的授記品。這個不應預記。
若後無先事。相師不應追記。
怎麼叫「後無先事」?比如說我現在,已經成了啊羅漢了,或者我已經在菩薩位中。菩薩位中也好,這個學無學的位子上也好,先事,就是過去生中的事,佛也知道。你過去生中什麼樣,什麼樣子。怎麼曉得的?已經過去啦,過去心不可得嘛,怎麼曉得的呢?嗯,曉得的!
這個三藏經里廂呢,三藏十二部經。這個十二部經,「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並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共成十二名,廣如大論三十三。」這是十二部經。這是十二部經里廂呢,有一個本事本生這兩部。本事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本,從本以來的,從今世以往的這個事兒,這叫做追說。還有說呢,菩薩的事兒,聲聞的事兒,這也叫做追說,啊,不應追記。說是我們後無先事,那相師怎麼曉得的呢?算命的先生他曉得你前幾年什麼樣子,再前幾年什麼樣子,他怎麼曉得的啊?這就是我們這個學佛的所說的,大乘的圓融的道理,「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他那個小乘,有這個余習。舍利弗有嗔習,畢陵伽婆蹉有慢習,這個難陀呢有貪習,都是過去生中的。這個畢陵伽婆蹉,他還有慢習,驕慢,這「小婢住流」。小婢不高興,她說我這個成了(小婢),你叫我住流,你跟我客氣點嘛,你怎麼喊我小婢啊?小婢就是傭人啊,呼奴喚婢么。她就向佛告狀了,她說你這個弟子對我不禮貌,喊我小婢。啊,有這個事情嗎?把畢陵伽婆蹉喊得來,這個事呢那你要求懺悔啊,好好的求懺悔。哎,小婢莫嗔,你不要不高興啊。他還在喊她呢小婢。這為什麼道理呢?他素來的習慣。他在過去生中,這個恆河神呢五百世,畢陵伽婆蹉他是個大戶人家,五百世給他家當傭人,他喊慣了的。他給她求懺悔還喊她小婢。這是個,他就知道過去,這就是追說嘛。
你比如說,舍利弗嗔習。有一天,這個羅睺羅啊,釋迦牟尼佛說,羅睺羅,「眾中誰為上座?」他說你現在這個顏色很不好啊,顏色憔悴啊,吃得不好。他說我們吃得不好,他們那個上座啊他們吃得好,受別請。後來么,這個釋迦牟尼佛就呵斥舍利弗受別食。舍利弗聽到以後就不高興,他從今以後,我不受別食,不受別請,他就生了這麼一念嗔恨心。後來國王大臣呢,他說你這個大德高僧啊,你不受別請,將來我們拿什麼做功德啊?上哪兒去修福啊?佛說不行啊,那個舍利弗他那個嗔恨心大的不得了,他不能改,過去一直就是這個樣子。他就說舍利弗過去生中做那個毒蛇,把這個國王咬了。這個七步蛇啊,過七步,就要死人的。那個毒呢,就不能超過七步。你走到第六步,他不會死,到了七步就死,過了七步就要死。那國王,他國王么,就這個找人來,把這個蛇呢給他拘的來,叫這個毒蛇啊把這個毒吸得走。是他吐的,還叫他吸得走。這用這個咒語把這個毒蛇拘的來以後,叫這個蛇呢把這毒吸得走。他說你不吸得走,我就把你燒死。他旁邊就擺一盆火放這個地方。這個蛇想想,我這個毒我已經吐出來了,你叫我吸啊,不行。我寧肯死,我也不吸。他不吸,就把他燒死了。那個蛇呢,就是舍利弗的前身。就是說這麼個故事啊。「若後無先事。相師不應追記」。
當知初後相在。此假事論等。
你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當中,這種現象也有。但是我們現在呢,這個現象呢,只是依稀彷佛的有這麼個,好像有這麼個情況。到底什麼道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凡是有一個現象,它就有一個道理。
我說一個現象啊,就是我這個去年冬天打七之前,我不是撞了一次,發生一次車禍,撞車嘛。這個撞車,看起來是一個現象。這個撞車的事多得很啊,駕駛啊,不當心啊,或是種種原因的撞車。那麼撞車這件事,我事先有感覺的啊,事先有感覺的。你說這個撞車的事,事先怎麼感覺法子呢?嗯?兩天之前我就有這個感覺,但是這個感覺呢不是明明告訴你兩天以後,你要在什麼地方,跟那個車子撞車,他不告訴你。反正有這麼回事,不曉得是什麼事。
那你說這個撞車,如果說,我們家裡開車子的,兩個車子相撞,那個撞,兩個車子相撞事先不曉得,哪能曉得?都約好的啊?我們到什麼地方,開到什麼地方去撞下子,誰曉得啊?這我怎麼曉得的呢?這個消息怎麼會到我這兒來?而且事先沒發生,它沒發生,你說這什麼道理啊?像這種事情,對我來說呢,這還是,就是生活上一直就是有這麼個現象,一直有這現象。這叫做,這個現象,預先的相,這個也是我自己覺得。人家看不到的,我不跟人說,人家是看不到的。這個現象,這個相,就是預知未來呢,就是我們有惡相,有善相。這四趣么都是惡相,是黑夜。人天么是善相,是白天。「相以據外,覽而可別」,這麼個現象。我這個事呢,我自己反正,就這個撞車的事,是不可思議。這個車子,我們跟那個車子撞車子,事先誰也不曉得的,哪個曉得的?兩家人家會曉得的啊?怎麼會撞著預先我曉得的?
我在早年,老和尚在的時候,我在客堂當知客。我記不得是件什麼事,做錯了。我曉得這個事不得了,這個老和尚知道一定要挨剋的,啊,這個心裡廂啊就有感覺了。就有這個動向就告訴我,我曉得要挨剋。結果呢,到了晚上吃過晚飯,老和尚把我喊得去,好好給我收拾一頓。啊,你說這個事怎麼曉得的?這個你說,老和尚要是說是罵,收拾我一頓,這個呢還有情可原。因為老和尚么曉得我犯了什麼錯事情,這個他有個道理可以聯繫到的。這個撞車是聯繫不到的,怎麼聯繫法子啊?所以這個不可思議啊。
與佛果不異。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此約理論等。以是義故。故言本末究竟等。三義具足。故言等也。
《妙玄節要》
次辨人天界十法者。但就善樂為語。異於四趣。相表清升。性是白法。體是安樂色心。力堪任善器。作是造止行二善。因是白業。緣是善我我所。所有具度。果是任運酬善心生。報自然受樂。等者如前說。
次辨人天界十法者。
底下呢,就是講這個人天界。人天法界的十法,也講這個十如是。
但就善樂為語。異於四趣。
跟上頭所說的這個四惡趣,黑惡不一樣,它這是白善,是白法。
相表清升。性是白法。體是安樂色心。力是堪任善器。作是造止行二善。因是白業。緣是善我我所。所有具度。果是任運酬善心生。報是自然受樂。等者如前說。
人天法界的十如是這個相。「相表清升」,世間人,不做壞事情的人,世間上的人呢,這人者仁也,這個人如果做壞事就不叫人了,叫半個人,喊他就不是人了。既然是人,人有人的人格,比如說是五戒,十善,從我們佛法來講啊。就世法來講,做一個人,講仁義道德,孝順父母,這個修身齊家,講這些個道理,講這些個呢他不墮,他不會墮惡道的。這個「相表清升」,這種才是人的。
性是白法。不惡。
體是安樂色心。
一般的人么,人間都統是,都講個快樂么。是安樂色心。
力是堪任善器。
能夠做一些善法,燒香拜佛啦,心是不錯啊,這叫做止善。不做壞事,沒有功德啊,不能產生善法啊。在不做壞事的基礎上,還要做好事,這叫做止行二善。
因是白業。
這不是黑業,不是黑惡。
緣是善我我所。
所有的具度,這是一個助緣,做好事情也要助緣呢,這個就不要細說了。
果是任運酬善心生。報是自然受樂。
這是我們做人呢,基本上,在人天這個法界呢,比這個四惡趣來說呢這都是善報。不能說我做了人了還是惡報啊。就四趣法界來講,人天這是善報。「自然受樂等者如前說。」
這是第二,就人天法界講這個十如是。下面呢,下面就是第三,就二乘法界,論十如是。
《妙玄節要》
次辨二乘法界十法者約真無漏。相表涅槃。性是非白非黑法。體是五分法身。力能動能出。堪任道器。作是精進勤策。因是無漏正智。緣是行行助道。果是四果。二乘既不生。是故無報。何故發真是果而不論報。無漏法起。酬於習因。得是習果。無漏損生。非牽生法。故無後報。三果有報者。殘思未盡。或七生。或一往來。或色界生。非無漏報也。是故唯九不十。若依大乘。此無漏猶名有漏。大經雲。福德莊嚴者。有為有漏。是聲聞僧。既非無漏。不損別惑。猶受變易之生。則無漏為因。無明為緣。生變易土。即有報也。
二乘法界十法者約真無漏。
約真無漏,二乘是真無漏。真呢,就是真空之理,二乘人是證這個偏真涅槃的。證了真空理之後,他就不受生死,不漏落於生死。這是約這個道理呢,明二乘法界的十如是,約真無漏。
相表涅槃。
修二乘法的,知苦斷寂,慕滅修道。這種人,這個相貌,是表涅槃。將來的果報,還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個相。
性是非白非黑法。
非是人天的白法,也不是四趣的黑法。
體是五分法身。
體是呢,是取果的。體是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
力能動能出。
什麼叫作能動能出?能夠動煩惱,能夠出生死,出三界,能動能出啊。
堪任道器。
堪任道器,二乘人要想證小果,出三界,了生死,他也修道呢。還是四諦,還是六度,還是十二因緣,還是三十七道品,最起碼么五停心,這也是道器。他能求這些個道,啊堪任道器,能夠修這個道呢,這就是他的力用。有這個力用,他才能夠有所成就,堪任道器。
作是精進勤策。
這一句,「精進勤策」,修一切法都要精進,不能懈怠。你像我們這個禪堂里廂打七,那個打七就是精進七哦。平常的時候呢,多多少少有些個,有些個參雜。那你要有所成就呢,就要加功進步,要打七,精進啊。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同時發心的。彌勒菩薩呢,懈怠一點。我們釋迦牟尼佛精進,早幾劫成道成佛了,是吧,「精進勤策」。
因是無漏正智。
「無漏正智」,以無漏正智觀世象,觀因緣。以正因緣,觀一切法,不是偏因緣,邪因緣,這是以無漏智,無漏正智。
緣是行行助道。果是四果。
這個二乘人,修這個二乘道,也還是不那麼容易的,也有這個種種的行行助道。你就是講這個五停心,對這個正助,這個五停心,貪心重的,怎麼辦呢?修不凈觀。嗔心重的,修慈悲觀。這都是行行助道啊,不然的話,你這個不能開啊,對治助開嘛。
果是四果。
將來他感的果報呢,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須陀洹,第二果斯陀含,第三果叫做阿那含,第四果就是阿羅漢。這個四果。
二乘既不生。他修的是無生法,是故無報。沒得報。
所以這個故發真是果而不論報。灰身則無身,泯智則無智。單單有一個孤吊解脫,他沒得報。報在什麼地方呢?沒有報。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破見惑。二果,三果是破思惑的。這個見惑,思惑破盡了,那才能夠證四果。證了四果,就出三界了,沒有報。這個呼吸,呼吸就斷了,不生到任何地方去,這叫個損生。所以他沒有報,啊,故沒有後報。
三果有報者。殘思未盡。
這個三果,指什麼三果呢?指初果,二果,三果。這個初果,二果,三果是有報的,報在什麼地方?就是那底下說的「殘習未盡」,殘習未盡指這個思惑,沒有盡。
或七生。或一往來。
七生就是指初果,一往來指二果,啊一往來指二果。這是指到這個人間受生。
或色界生。
色界生呢,就是這個阿那含,他生在色界的。這個三果,非無漏報也,是有的。他或者有這個有漏報的,他在三界之內嘛,沒有出三界就是有漏的,他也受生死。三界得一個,生一個四禪天,要有一個四禪定。升到四空天,要有四空定。就是這個人間的四禪四空定,你要隨便修修還不大容易的,哎還不大容易的哦。
是故唯九不十。若依大乘。此無漏猶名有漏。
小乘的無漏,從大乘的角度上來看呢,它還是有漏的,啊。為什麼呢?它不漏落於分段生死,它漏落於變易生死,它有漏的。「猶名有漏」。
大經雲。福德莊嚴者。有為有漏。是聲聞僧。既非無漏。不損別惑。
他沒有能夠斷無明,他僅僅乎破一個見思惑,是三界以內的煩惱,猶受變易之生。則無漏為因,無明為緣,生變易土,即有報也。這是有報的。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推薦閱讀:
※虛雲老和尚:三界六道的人天鬼神窺他不破, 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
※【經典收藏】——一個出軌女人與和尚的對話,讓人深思!
※【小和尚的天涯第一帖】人生不是靠面容
※虛雲老和尚講楞嚴經(16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