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觀堂梁曉新|《江山迤邐 人間形色》正觀堂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

我對明末清初轉變期一直充滿了一種嚮往式的好奇。在1600-1700這百年里,中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折和劇變時期,文化藝術與商業貿易的繁榮,伴隨著風雨飄搖的國讎家恨和崩塌析解的倫常信仰,江南名士們在仕途無望的絕望中,奮身入世,把絕世才情與激情都化作了畫堂錦園裡的巧做寶器,這是一個崇尚個性張揚、心性解放的時代,江浙地區掘起的富商與中產階級,開始在文人名士們的各種品味雅趣指南里找到了精緻生活的樂趣,到處充滿了物質享樂至上的歡愉,到處也充滿了縱樂的困惑。

瓷器當然是生活中首先被注意到的器具。景德鎮官窯御器廠自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輟燒後,民窯擺脫皇權鉗制,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輝煌時代。龐大的外銷訂單與繁榮的內銷市場刺激了民窯作坊在規模與質量上的雙飛躍,文人雅士們積极參与瓷器的設計與製作,使這個時期的瓷器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藝術巧思與充沛鮮活的創造性,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與文人趣味。

十七世紀轉變期的瓷器,一直吸引著歐美學者與藏家們的濃厚興趣,著名的英國巴特勒爵士珍藏即是典型。然而學界與藏界的焦點長久以來均集中在青花與五彩瓷上,在這兩個品種的研究與收藏上,可謂成就斐然,而同時期的單色釉瓷卻一直受到了忽略。實際上,從造型的創新設計與釉色的探索發明上,十七世紀窯師們的努力與成就一樣不遑多讓。康熙二十年(1681年),臧應選奉旨駐鎮督燒御瓷,宣告了清代御窯廠的重啓。被譽為「開國大造」的臧窯器,「土埴膩,質瑩薄,諸色兼備,有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猶佳。其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吹青者亦美。迨後有唐窯猶仿其釉色。」這是《景德鎮陶錄》中對臧窯器的讚美,可見諸色色釉瓷才是臧窯器的最大成就。從窯燒技術上來看,製作單色釉瓷的難度要比青花與彩瓷要高很多,而康熙御窯廠在首次正式燒造中就獲得如此成就,這肯定是來自窯工們之前無數次的技術探索與累積。

清代單色釉瓷器的藝術頂峰毫無疑問是在雍正窯,但是這個榮耀與成就的基礎,實際上是建築在十七世紀作品上。官窯瓷器的設計製作,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官家皇權的管制當中,而十七世紀無拘無束、追求天真純美的藝術風格,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一種風格 鮮明的文人情趣與美學追求。正觀堂一向以藝術性與美學高度作為鑒藏標準,這個主題展醖釀已久,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十分耐心的尋覓,我逐漸蒐集到這一組35件美輪美奐的十七世紀單色釉瓷器,它們大多來自上個世紀歐美大藏家的舊藏,出處顯赫,無論釉色與造型,都是極為罕見的作品,屬於非常個人的偏愛與執著,也是上世紀老一輩歐美中國瓷器收藏大家們的藝術品味的集中體現,這個展覽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此類專題特展,對研究轉變期景德鎮瓷器藝術的成就,提供了另一個不同的視角與觀點。

晚明至清初的意象,是遺世獨立的蒼然和臨花照水的淡然,把濃情以淡墨寫出,以出世來念戀俗世,這一組十七世紀單色釉瓷,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以最純粹的釉色和簡約的造型勾勒出一個亂世中的美的傳承印跡,誕生於紛亂的紅塵之中,卻映照出最天然純真的心靈光芒。

一色,即一切色。江山迤邐。人間形色。

正觀堂主人

2016年冬

以下甄選五件展品先睹為快。

A VERY RARE AND FINELY POTTED WHITE GLAZED AND CARVED SLEEVE VASE

Shunzhi (1644 - 1661), QingDynasty Height: 30 cm

清順治白釉刻芭蕉麒麟紋筒瓶高:30 釐米

來源:

香港私人珍藏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

日本私人舊藏

Private Japanese Collection

說明:作修長的直筒狀,短束頸撇口。胎骨密緻沉實,白沙底,極堅硬細白,有細密同心圓鏇紋。外壁刻通景麒麟芭蕉圖,有一簇簇V形符號象徵草地,刀工硬拙凌厲,層次分明,構圖舒朗簡約,口沿下垂蕉葉紋一匝,罩白釉,釉光肥厚明潤,泛青灰色。

筒瓶又稱象腿瓶,為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左右出現的創新器型之一,流行於崇禎、順治時期,這種修長優雅的造型,富有極強的簡約設計感,尤多見於順治。傳世所見此類筒瓶,多為青花或五彩,麒麟芭蕉圖亦為此時流行紋樣,常見為青花或五彩繪製,如本器白釉剔刻花者,極其罕見,未見著錄,或為孤品。此筒瓶剔刻紋樣與同時期青花五彩作品完全一致,如象徵草地的V字紋都一模一樣,但剔刻手法更突出視覺立體感,無論從胎質、刀工、器型的輪廓線條,都體現出「硬」的氣質,這是承接了晚明以來的遺風。著名的巴特勒爵士珍藏一件稀有的順治白釉刻芭蕉鳳凰紋花觚,另可參閱北京故宮珍藏的三件順治青花麒麟芭蕉紋筆筒、大盤及造型尺寸相若的青花筒瓶:

參閱:

1.Shanghai Museum, SEVENTEENTH CENTURYJINGDEZHEN PORCELAIN FROM THE SHANGHAI MUSEUM AND THE BUTLER COLLECTIONS, Shanghai ShuhuaChubanshe, 2005,catalogue no. 66.

上海博物館編《上海博物館與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圖錄第66.

清順治年間白釉刻劃紋觚高:45釐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2.陳潤民主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瓷器類選第一卷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圖版第30。

清順治青花麒麟芭蕉紋筆筒高:18.2 釐米

3.Edited by Palace Museum, COMPENDIUM OF COLLECTIONS IN THE PALACE MUSEUM -CERAMICS 23 - SHUNZI (1644 - 1661) AND KANGXI (1662 - 1722) PERIODS OF QINGDYNASTY (III), Hebei Publishing MediaGroup, 2013, catalogue no. 6 & 48.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陶瓷編23 | 清順治康熙(三)》,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教育出版社,故宮出版社,2013年,圖版第6,第48。

清順治青花花鳥紋筒瓶高:30.8 釐米

清順治青花麒麟芭蕉紋大盤口徑:34.5 釐米

AVERY RARE SMALL AND FINELY POTTED LANGYAO COPPER RED GLAZED BOWL

Kangxi period ( 1662 - 1722 A.D.) MD: 11.4 cm

清康熙郎窯紅小碗口徑:11.4 釐米

來源:

倫敦馬臣氏

Marchant,London

說明:深弧壁,敞直口,短圈足微內斂。胎質堅緻細白,通體內外施高溫銅紅釉,釉色深沉華麗,釉面氣泡豐富,呈半失透狀,釉汁垂流感強,口沿處釉薄而露青白色燈草邊,近足處釉流積凝厚,足內刷盪透明釉,煅燒成淺蘋果青色。

這種發色深沉濃艷、斑駁古拙的高溫銅紅釉,即為典型的康熙郎窯紅色。從文獻記載來看,郎窯是以高超的仿古技術著名,尤其是永宣成諸窯名品,其中又以仿宣窯寶石紅器出類拔萃,達到了劉廷璣《在園雜記》中所描述的「其摹宣成,釉水顏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的境界。這件造型端朴大方的小碗,可以明顯看出宣德紅釉的風味,應該是郎窯紅中最為成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台北故宮珍藏有一件尺寸大小與釉色十分相似的宣德刻款寶石紅釉小碗,應該是這種郎窯紅碗的母本。

高溫銅紅釉燒造技術極其複雜困難,成本極高,絕非普通民窯所能承受,復燒失傳已久的永宣寶石紅,更是一項康熙時期不惜代價所換來的成就。郎窯紅能成為歷來中外收藏家們最為推崇的釉色之一,絕非偶然,這種看似簡單的紅里,美是一種凝靜而含蓄的微笑,在恬淡的背景音樂里慢慢綻放。極近處看去,珠沫攢星的釉層里彷彿可以看到星辰宇宙,渾然天成,這是郎窯紅最殊勝迷人之處。

參考:

1.National Palace Museum, CATALOGUE OF THE SPECIALEXHIBITION OF SELECTED HSUAN-TE IMPERIAL PORCELAIN OF THE MING DYNASTY, Taipei, 1998, catalogueno. 119

廖寶秀等編輯《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98年,圖版第119。

宣德六字楷書暗刻款寶石紅釉小碗口徑:10.2 釐米

AN EXTREMELY RARE AND VERY FINELY POTTED SUSANCAIGLAZED AND LOBED SQUARE WATERPOT

Kangxi period ( 1662 - 1722 A.D.)

Height:4.5 cm

清康熙素三彩虎皮斑釉瓜稜式方水呈

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

Private Japanese collection

說明:水呈作扁方形,身開瓜稜,頂有十字形方口,外壁施白、黃、綠、紫四色彩釉,色斑斑塊交融浸潤,釉面瑩薄明亮,器身連雙層深綠釉券門式方形底座同燒,方足內滿施翠綠釉。

所謂素三彩,是指以澆黃、澆紫和澆綠等三種低溫鉛釉為主的色釉,創燒與明成化年間,至康熙開始大量燒造。這個水呈是康熙素三彩中的特殊品種,俗稱「虎皮三彩」。清末寂園叟撰《陶雅哦》(卷下四十九)曰:「以茄、黃、綠三色暈成彩斑,曰虎皮斑也。法國人初頗嗜之,此素三彩之權輿也。」傳世康熙虎皮三彩的作品有很多,各大博物館均有收藏,絕大部分為各種尺寸的碗,亦有多穆壺、盤、動物塑像等,文房器物則極為少見。這件瓜稜式帶座水呈,造型方中帶圓、精巧別緻,釉色清新明快、釉面光潤瑩然,連足內的綠釉都純淨無雜,甚為難得,無論釉色與造型,均帶有典型的康熙特點,是一件氣質獨特的文房嘉器,堪可把玩。遍查出版,並無相似水呈出現。

出自日本私人珍藏,附銀質水勺與日本錦囊原桐木盒。

ANEXTREMELY RARE AND FINELY POTTED IMPERIAL YELLOW GLAZED SQUARE BOWL

Kangxiperiod ( 1662 - 1722 A.D.)

Wide:10.1 cm

清康熙御制黃釉方盞

口邊長:10.1 釐米

來源:

李根諾德龐莫爾氏珍藏第254號

Reginald Howard Reed Palmer, MC DL ( 1898 - 1970 ),Collection No. 254

EXHIBITION| 展覽:

倫敦東方陶瓷學會1948年《明清單色釉瓷器展》,展品第58號。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Mono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Manchu Dynasties, London, 27October - 18 December 1948, catalogue no. 58.

說明:形如方斗,方直口,四面斜直壁,光素無紋,內外施黃釉,釉層薄而潤,釉色淡雅清新,平底無釉,胎質細白,有鐵黑疵渣點。

方形碗或盞是晚明嘉萬時期較為常見的器型,或與此時道教流行有關,入清則很少見。這件方盞的黃釉釉色較淺,釉面瑩然,是康熙早期的特徵。黃釉是明清皇家專用壟斷之釉色,嚴格禁止民間燒造。《明英宗實錄》卷一六一,正統十二年十二月甲戍條載:「正統十二年十二月甲戍,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喻其處,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遲處死,籍其家貲,丁男充軍邊衛,知而不以告者,連坐。」可見管制與懲罰之嚴酷。又《國朝宮史》卷十七載:「清代,皇太后、皇后用裡外黃釉器,皇貴妃用黃釉白里器。。。」,黃色的地位與重要性,可見一斑。內外全黃的瓷器,是僅供皇帝、皇太后、皇后三人專用的最高級別的器物,也專供皇家祭祀之用,亦因如此,這件方盞雖無款而仍可定為官窯無疑。由於黃釉器的身份地位原因,在造型設計上鮮見別緻新奇的作品,方形器則更是難得一見。

此方盞出自1948年倫敦東方陶瓷學會舉辦之明清單色釉瓷特展,為上世紀上半葉倫敦著名收藏家李根諾德龐莫爾氏珍藏之一。龐莫爾氏在1948 - 1963年間任職英國著名餅乾企業HUNTLEY &PALMER 之主席,於1924年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從多個著名古董商處購入一系列重要藏品。龐默爾氏活躍於倫敦東方陶瓷學會,曾多次慷慨借展多件重要陶瓷珍品與展覽活動,包括1950年的清代彩瓷展(35件)、1957年的明代藝術展(6件)、1964年的清代藝術展(6件)。此件罕有的黃釉方碗代表了龐默爾氏獨特的藝術品味與眼光。考據僅見另一位以專門收藏中國單色釉瓷器著稱的著名英國科學家兼收藏家愛德華霍爾教授(Professor EDWARD THOMAS HALL 1924 - 2001 ),藏有兩件康熙黃釉方盞,一件尺寸形制幾乎完全一樣,另一件尺寸稍小,碗底帶《敬恩堂制》楷書刻款,在倫敦佳士得專場拍賣中賣出;著名的倫敦收藏巨擘大維德爵士則藏有一件無款銅紅釉方盞及一件黃釉金彩螭龍耳方盞,底帶《涵星硯齋》楷書刻款,此兩件方盞現藏大英博物館,均被館方定為十九世紀水呈,斷代似乎可以繼續探討。

參考:

1.Christie』s London, The E.T.Hall Collection ofChinese Monochrome Porcelains, 7 June2004, Lot 74

倫敦佳士得拍賣,《霍氏珍藏重要明清單色釉瓷器》,2004年6月7日,第74號

康熙黃釉四方碗兩件

霍氏珍藏編號101與105.

2.A copper red glazed square water-pot

19th Century Height: 6.7 cm

From the Sir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 PDF.594

銅紅釉方水呈高:6.7 釐米

大維德爵士珍藏,編號:PDF.594

3.A yellow enamel glazed square water-pot, withspreading sides and gilded dragon handles

Base with incised inscription of HanXingYanZhai, Diameter:10.2 cm

From the Sir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 PDF.546

黃釉金彩螭龍耳方水呈口徑:10.2 釐米

大維德爵士珍藏,編號:PDF.546

AN EXTREMELY RARE AND FINELY POTTED TURQUOISE GLAZEDMEIPING

Kangxi period ( 1662 -1722 A.D.) Height: 20 cm

清康熙孔雀綠釉梅瓶高:20 釐米

來源:

香港朗仕朵夫舊藏

The Ronald W. Langsdorf Collection

威爾米爾格里葛斯珍藏第663號。

Vermeer & Griggs CollectionNo.663

說明:標準梅瓶樣式,瓶小唇口微外翻,短束頸,圓豐肩,肩以下漸斂,微撇足,內圈足。通體施孔雀綠釉,釉面玻璃質感明亮,釉層清澈透亮,無氣泡,釉下開極細魚子碎片紋,足內刷透明護胎釉,呈米黃色,亦開細片紋。

孔雀綠釉是以銅為呈色劑的氧化焰中溫釉,發色翠碧鮮亮、華美冷艷,類似孔雀羽毛而得名,在中國的單色釉中顯得十分獨特。孔雀綠釉是中亞與西亞伊斯蘭裝飾藝術中常用的釉色之一,故富有濃郁的西域風味,但中國古代的孔雀綠釉在化學組成上和波斯和伊拉克地區的孔雀綠釉存在很大差別,它們是中國陶工們自己的獨立創造,與古代波斯和伊拉克地區孔雀綠釉的燒造技術無關。早在宋代,磁州窯就開始燒造孔雀綠釉,至明代,山西又燒造成功法華彩,其中的「法翠」即為孔雀綠釉。景德鎮官窯孔雀綠釉瓷器則是在明正德時期趨於成熟,清早期至康熙時期品種開始豐富多樣化。

單色釉瓷器講究造型的優雅與釉色的瑩徹,這是收藏單色釉瓷器的兩個主要標準。轉變期創造出許多新造型,對傳統經典的器型在繼承之餘,也有新的詮釋。這件優雅的梅瓶,瓶口與腰身做了微妙的變化,顯得更加阿娜挺拔,釉色明亮光潔,是康熙時期難得一見的精品。參考一件來自英國私人舊藏的康熙孔雀綠釉梅瓶,帶康熙年號刻款,其釉色特徵與本件梅瓶幾乎完全一致,但造型比例稍遜,釉色亦偏黯淡,於倫敦邦瀚斯拍賣中成交。

Ronald W. Longsdorf - 朗仕朵夫氏原為美國商業設計師,後來移居香港。他於1984年在著名古董商布魯耶茲處買下兩件官窯黃釉瓷器後開始進入中國陶瓷收藏。郎氏主要關注十九世紀的官窯瓷器,因其出身為專業商業設計師,故對瓷器釉色與造型也感觸敏銳,別有青睞體會,遂收藏了一組單色釉瓷器,此件孔雀綠釉梅瓶即為其中之一。1980 -1990 年代正是香港拍賣市場清代官窯瓷器開始成為主流的時期,對於無款的單色釉器的關注與研究顯然不足。此批單色釉器純粹出於個人興趣與偏愛收集而來,卻正好對應了上世紀早期老派歐美收藏家們的收藏品味與時尚。

參考:

Bonhams London, 12 May 2016, Lot 67

A turquoise-glazed baluster vase, Meiping

Incised marks and period of Kangxi H: 17.8 cm

倫敦邦瀚斯拍賣,2016年5月12日,第67號

清康熙孔雀綠釉小梅瓶

「大清康熙年製」楷書刻款高:17.8 釐米

《江山迤邐人間形色》正觀堂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

展覽時間:2016.12.03 - 12.20

展覽地點:北京正觀堂


推薦閱讀:

英國科學家稱破解世紀難題:先有雞後有蛋(圖)——中新網
本世紀有4次「最晚」春節 陽曆日期都是2月19日
詹姆斯?邦德的半個世紀
【熱點】李嘉誠世紀重組 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分析

TAG: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