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重磅觀察】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獻疑(十二):索說六祖開悟,全靠上師印證

昨天學完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第六課的前半部分。堪布對斷言六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偈頌沒有完全開悟,只是證得單空,引藏傳宗喀巴大師及麥彭仁波切之語,隨後又用本煥長老接受記者採訪的語言證明。並比喻五祖傳法像競選總統那樣,侃侃而談,完全置因果和信仰於腦後,令人擔憂。

今天繼續學習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第六課的後半部分。

【經文】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1、索文:

次日之後,五祖悄悄的或說偷偷的到了惠能所在的地方,見到惠能大師的腰上系著很大的石頭舂米。其實這個好像原來紀錄片當中也有,當時因為惠能身體非常瘦弱,舂米就像現在的蹺蹺板一樣的,在那邊開始舂米這邊有一個腳蹬在上面,因為自己的身體特別輕,所以身上系著特別大的石頭這樣苦行,一般人來講確實非常難的。

所以我們發心的時候要想到,像六祖這樣有一定悟性的人一開始也是苦行。所以現在雖然不需要這樣,但是有時候我看到有些我們學院當中道友,尤其到冬天的時候,有些為了僧眾發心,有些為了自己,我今天看到很多道友都是背那個煤炭啊,因為可能手一直拿著煤炭,最後不知道怎麼的,這樣也是一種苦行,不管怎麼樣發心非常重要。

【評】

堪布形容惠能大師時很吝嗇,「有一定的悟性」。

「發心很重要」,這話本身很好,但由堪布這裡說出來,則是不折不扣的自語相違。因為堪布曾一再強調:

一、「依靠修大悲心和修菩提心或者積累一些功德善根,根本上輪迴裡面是不能拔出來的,」(見《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獻疑》之七)

二、「我想現在,說實在的,漢地也是大多數的吧……非常著名的上師、慈善家,有作善事,做很多基金會、放生、整天做這樣那樣的福報……這樣的功德能不能讓這些凡是結緣的眾生從輪迴的苦海當中獲得解脫,這是個問題。」(同上)

三、「我看到很多佛教徒,念念經、轉一轉佛塔或者每天表面上做一些善事,……沒有更重要的斷除我執的空性法門,歸根結底就是斷除我執的空性法門……智慧空性沒有求,其他的福德善根其實並不是真正根除輪迴的因。」(同上)

總之,發心很重要,但堪布說這句話,只能是自語相違。

2、索文:

這個時候上師已經到了他發心的地方,看到了六祖特別精進、能幹,八個多月當中一直沒有出來。為了寫偈頌,跟著沙彌悄悄地出來路過一次,除此之外基本上都一直呆在那裡,那麼五祖非常認可,說:求道之人為了佛法,應該忘卻自己的肉軀,這樣做非常的合理。

其實這些法確實有非常甚深的,我們一般世間人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自己這一輩子的飲食或者住處、衣物等等,也付出很多,那麼更何況我們為了生生世世有利的、非常珍貴的佛法,為什麼不需要苦行呢?這個苦行非常有必要的,當時也是跟他說,為了佛法應該這樣的。

【評】

堪布創造一詞語「肉軀」。沒有字幕,還以為是「肉蛆」。又開始編劇,「跟著沙彌悄悄地出來路過一次」,各位讀者,怎麼個悄悄地出來,怎麼個路過法?與經文和事實都不符合。

3、索文:

原來我看過一個上師的傳記裡面,他說:他以前在他的,他能回憶很多他自己的身世。他說:以前我為了一個頌詞也做了很多苦行,不知道現在我好像對法沒有那麼強烈的信心,為什麼啊?他的傳記裡面說他以前前世的前世的過程當中,就像我們《賢愚經》裡面所講的一樣自己的身上都是挖了好多洞,為了四個偈頌都經常苦行,今生當中為什麼對法沒有那麼大的信心?

其實有些大德在不同的身世和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對法的信心有增有減,這種情況聖者的傳記當中也有。我們在座的有些道友經常也講:哎!我剛來的時候信心特別好,為什麼最近老是打瞌睡,現在老是對佛法的信心越來越糟糕,好像我越來越修行下滑,怎麼辦啊?有些可能自己傷心、擔憂啊,有這種情況的。

其實這也是一種可能正常現象吧,對有些人。但是在這個時候你不能失去信心,應該再加的努力,你要知道修行的路,可能有時候好像覺得「我今天是不是開悟了?我今天是不是一定要如何如何」,好像也特別有把握一樣的,那個時候也不能太過於放棄,有時候一切都完了,「我現在又生邪見,又心裏面沒有什麼境界」,那個時候也不能特別絕望或者失望,還是要努力,要有一個平衡的心。

就像走遠路的人,經常也看到高山和平地不同的境界。不要說我們一般的人的現象,聖者的心當中,他能回憶二百世當中,也是每一世的情況有所不同。所以大家也不要特別的著急。

【評】

為了一個偈頌吃了很多苦,大家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就會清楚。堪布所舉「聖者」多是藏地認同的。我不熟悉,不敢妄加評論。但從堪布說的內容看,這些聖者的境界,讀者們可以思考:「有些大德在不同的身世和環境,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對法的信心有增有減,這種情況聖者的傳記當中也有。」

讀者們看,「對法的信心有增減」,這是什麼層次的聖者?聖人的門檻——見道位除「疑」;資糧位「十信位」,信心成滿就上「加行位」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內凡位)」,都還不是聖者。「信心有增減」,是哪個位次的聖者?從堪布喜歡胡說的內容看,他說的聖者,和佛經記載的位次相比,小乘角度還沒見道(那就不是聖者),大乘角度十信位滿(還是「外凡位」)就信心成就了,都沒達到呢!

4、索文:

總而言之,為了學習佛法,當時六祖到後來,好像他的膝蓋都已經脫臼了,非常難受,但無有任何怨言,不斷地發心。

作為一個人真正修行的時候,先要徹底摧毀我們的傲慢,要摧毀傲慢,可能實際行動當中要麼磕大頭。我都很佩服,過路的時候經常有很多人前往拉薩磕長頭,我就心裏面想:不管他們的發心如何,但是他的第一個值得讚歎,他發自內心地對三寶有虔誠的信心,否則根本沒辦法進行的;第二個他這樣下去肯定相續當中傲慢心會摧毀的。所以說我本人也每天早上起來花一定的時間磕頭,因為磕頭一個好像清醒過來,這也是一種方法,第二個覺得很多方面的功德。

希望大家在修行過程當中,為法一定要有一種堅強的信心,不要兩三天特別努力,然後過了以後也特別懈怠,這樣就不太合理。

後來上師,也就是五祖弘忍,問惠能大師,他說:

【評】

堪布都說過了,菩提心、出離心統統不能斷無明,空性慧才重要。這裡怎麼連磕大頭都成為多「值得讚歎」了!堪布的標準像天上的白雲,飄忽不定,時高時低,難以琢磨。

【經文】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5、索文:

他很善巧的一種方式問:你舂的米現在已經好了沒有?他並不是煮熟了,不是這個意思,他已經舂米舂好了沒有。

惠能說:舂米已經弄好,但是現在還要在篩子裡面篩。其實這個也是雙關語,意思就是說:你的修行現在已經有沒有很大的悟性?因為當時眾人面前,他用一種表示語言來互相溝通,惠能的回答:實際上我前面寫偈頌的時候有一定的開悟,但是就像需要篩子裡面還要進行篩米一樣的,還需要依靠上師的印證,如果有了上師的印證,像糠皮般的真正的這種一些糟粕這方面的分別可以遣除,真正的白米般內在的這種光明磊落的智慧可以呈現。

他對空方面的境界應該是有的,其實從空方面來講,這也應該說是一種境界,從佛陀的第二轉法論的內容來講,也可以算是最高的境界,我們前面講所有的一切萬法當中「本來無一物」,本來一個實物都沒有的,這樣的空性境界應該跟涅槃也是無二無別的。

好像有一個經典叫做《大乘頂王經》,裡面講過:一切物無生,求自性亦無,以自性無故,此是涅槃相。有這麼一個偈頌。意思是說,一切都無有產生,自性也沒有,自性沒有的緣故,涅槃也無二無別的。

【評】

堪布又開始編劇,「你的修行現在已經有沒有很大的悟性?」這是什麼漢語?

惠能說「米熟久矣,猶欠篩在。」八個字堪布緊緊抓住後四字,解釋為「還需要依靠上師的印證」!我以為經文里很難看出有「依靠」的。八個字合起來,「米熟久矣」,開悟了沒?當然開悟了。「猶欠篩在」,只等您驗收了。

為什麼?五祖是過來人,已經開悟的人才能印證別人開悟。再說,事相上惠能是學生、弟子、晚輩、初學者、行者,他當然需要謙虛。而且越是有修行的人越是懂得尊重維護事相上的完整,取捨因果如微塵。怎麼就被解讀成沒有開悟?那是斷章取義,只截取後面四個字。如果沒開悟,就應該說,米還是谷。

別人是一項專利的老專家,你新學,做出來拿給人家看,他看不看,你的東西是關鍵,做不好,他怎麼看也不行。你做得好,謙虛向前輩請教,人家一看,好。你說,東西好是他誇出來的?

堪布自己也說「從佛陀的第二轉法論的內容來講,也可以算是最高的境界,我們前面講所有的一切萬法當中『本來無一物』,本來一個實物都沒有的,這樣的空性境界應該跟涅槃也是無二無別的」。

6、索文:

他這裡說,米已經熟了很長時間了。這個是說他從剛開始來到五祖面前的時候,來的第一天他有一個悟性,應該說他前世或者從小都是,本來從表面上來看他是一個獦獠、一個野蠻人,而且是砍柴的人,從形象上看來連小沙彌都看不慣,小孩童都歧視他的,這樣一個人。

但是實際上內在,就像我們講四種芒果,外面不成熟裡面已經成熟一樣的,人當中也是有這樣的。外面看起來好像非常成熟,我們有些真正的一些修行人,走路、說話也好,什麼看起來都真的是境界很高的,但實際上內在的貪嗔痴一點都沒有減少,這種也是有。

當時剛開始,六祖他外在是整天舂米的這樣一個苦行者,但實際上內在早就對空性有所悟性,但是他對空性所悟的話,那麼後面的我們從按照藏傳佛教的有些解釋方法,對後面的光明分,對這方面可能需要上師再一次的印證,這樣以後完全都可以開悟。

所以他這裡表示當中的話,在眾多人當中,很多人當中好像當時也是表面上問他的事情,當時好像也問了,是其他資料還是在紀錄片裡面講的,當時五祖也問:你這樣的苦行,身體痛不痛?他說:本來身體都沒有,還痛什麼?其實五祖看起來跟他說話,全是用禪話來講,對上師都是回答這樣的。上師本來問你身體痛不痛,身體都沒有還痛什麼。

如果我的話,我就開始說他:那你身體沒有,痛什麼。那我可能還要跟他說兩句,因為我就真心的問你身體痛不痛,他反過來說身體都沒有還痛什麼。但是這些說明剛開始他的這種證悟應該是在空性方面的證悟,包括他前面寫的偈頌也是,我剛才講了,憑我的這種分別念來看,好像一直講空性方面的境界。

【評】

堪布的標準是「我們從按照藏傳佛教的有些解釋方法,對後面的光明分,對這方面可能需要上師再一次的印證,這樣以後完全都可以開悟」。

上一篇曾引呂澄先生的《談真如》,說明「本無」和「真如」由同一梵文辭彙譯介過來的。「本來無一物」和「佛性常清凈」在六祖那裡沒什麼區別,凡夫卻因望文生義,浮想聯翩,以為說「空」就沒有「明」那麼高。三國的支謙法師把《般若經》翻譯成《大明度無極經》,般若本來就是明,斷除無明的難道不是明?明就是智慧啊?真不知道這也可以成為故弄玄虛的層次和優越感。可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仍是堪布上一大段說的「『本來無一物』,本來一個實物都沒有的,這樣的空性境界應該跟涅槃也是無二無別的」。這已然否定了堪布用藏傳標準來檢驗禪宗開悟的傲慢與偏見!

下文第九段「也可以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的道理,……沒有當中他明明清清的光明自然而然產生,明和空實際上無二無別的」同樣否定了堪布以藏傳標準檢驗漢傳禪宗開悟的霸道與不知從何而來的傲慢。

【經文】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7、索文:

這裡說,因為他剛才在六祖苦行的地方——碓坊處,跟他溝通。後來上師用他的錫杖敲了碓坊,敲了三下,敲了三下以後上師已經走了,上師回去了。惠能當時已經領會了上師的密意,五祖的密意,他敲了三下,知道晚上半夜三更,三下是三更的意思。(聽說原來《紅樓夢》的作者,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故事也有這方面的內容。)

【評】

堪布漢語水平不行。四大名著都搞不清。不是《紅樓夢》,而是《西遊記》,菩提老祖要孫悟空半夜三更來。

8、索文:

五祖敲了三下以後,惠能已經領會了他的意思,指的是半夜三更。半夜三更的時候,他就入於方丈室——上師的屋裡。這個時候五祖以袈裟蓋住禪房的裡面。當時不知道有沒有窗戶,但是給他講經的話,害怕別人知道。其實這個跟我們密宗,有些人認為密宗為什麼保密?為什麼極個人可以聽所有的人不能聽?

不僅僅是密宗,其實顯宗,像《金剛經》那樣的般若空性的甚深法,也並沒有對所有的人都傳,他傳授的過程當中也採用各種各樣的方便方法,雖然沒有掛什麼牌或者辦什麼證,也沒有要求修加行,沒有這樣的,但實際上他也是一種方便方法。

方便方法是什麼呢?本來出家人的袈裟穿在身上,並不是當什麼帘子、當什麼窗帘,不是這樣的,但是為了別人不知道,為了其他的弟子不知道,到了半夜三更到了上師那裡的時候,上師用袈裟把外面好多地方全部擋住,讓別人見不到。這樣沒有任何人,晚上,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對惠能一個人傳授《金剛經》。

【評】

堪布這段完全發揮「自智慧」,進入全面的編劇狀態。讀者們仔細看堪布關於袈裟的描述:

一、「五祖以袈裟蓋住禪房的裡面」,——好大的袈裟!

二、「本來出家人的袈裟穿在身上,並不是當什麼帘子、當什麼窗帘,」——腦洞大開,才能和「帘子、窗帘」想像到一塊!

三、「上師用袈裟把外面好多地方全部擋住,讓別人見不到」,——出過家嗎?能把外面好多地方全部擋住?

天空大不大?大!用一隻手就可以遮住。遮住你的眼睛就行了。房間很小(一丈見方),袈裟打開,把自己和惠能大師、燈圍在裡面就可以了。燈被遮住,外面就看不到了。唉!

祖師的袈裟,當然無法用凡夫心來測量大小。但既然帶到房間,半夜三更,要遮的,就是燈光吧。從經文看,五祖此時無意於顯現神通。所以,按常規來解釋吧!別難為袈裟了!

9、索文:

我們以前也講過《金剛經》,所以禪宗對《金剛經》和對《楞伽經》,對這幾部經非常重視,因為禪宗祖師很多都是在這些經的學習過程當中、觀修的過程當中得到開悟的。他講《金剛經》的時候,講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到了這個時候,惠能大師當下已經開悟了,完全大徹大悟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已經到達了這種境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以前講《金剛經》的時候,也憑自己的一些,怎麼說,好像沒有看到過其他大德寫的是怎麼樣,但是以自己的一些分析,「應無所住」,前面講的五祖在自己的前面的偈頌裡面所講的那樣,也可以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的道理,一切萬法本來無所住、無所產生,而「生其心」,本來沒有任何的法,也並不是像石女的兒子和虛空的鮮花一樣的,沒有當中他明明清清的光明自然而然產生,明和空實際上無二無別的,並不是明是這個、空是那個,不空的明、不明的空,完全分開這樣也是找不到的,如果這個再更進一步說,就像我們密法裡面所講的那樣三身的直指方法,應該比較相同的。

所以這個可以說比較再深一點的境界,上師給他傳到這裡的時候,以這樣的偈頌當下已經開悟了。上師如意寶都是一邊祈禱麥彭仁波切一邊讀直指心性的時候,直指心性中間有專門講勝觀和寂止的一段話,讀這一段話已經當下完全開悟了。

【評】

堪布有兩處明顯自語相違。

第一、「我以前講《金剛經》的時候……好像沒有看到過其他大德寫的是怎麼樣,但是以自己的一些分析」,《金剛經釋》「其多漢文註疏本,我皆閱盡未滿意」。這裡說沒看過。謊言自穿。

第二、「明和空實際上無二無別的」,三個字「實際上」,其他關於明和空有二有別的,都不是「實際上」。也就是說,堪布這裡說了一次真話,其他所有的地方,只要說過,明比空好、徹底,並以此抬高藏密的見解的一切的一切的說法,都非「實際上」!

10、索文:

惠能這種大徹大悟,我在想,前面他自己寫這個時候,相當於像黎明般的開悟,不然的話。到這裡的時候完全開悟。

我昨前天講的寶積禪師的公案,剛開始他遇到賣豬肉的時候初步開悟,到了最後聽到外面別人唱送死人歌的時候,他完全已經開悟了,有兩層意思,原來我們講過吧。華智仁波切剛開始在如來芽尊者面前已經生起了黎明般一種覺悟,到後來欽則益西多傑那裡,他說老狗出來,然後上師邊喝酒邊對他扇耳光,這個時候他完全開悟,那個時候以前如來芽尊者面前所開悟的黎明般的境界現在已經變成了如日般的這種光明,完全呈現出來。

所以我想在這裡,六祖完全都是依靠上師的印證,剛才也講了,還要欠篩米,這也是意思這樣的,他完全已經開悟了。

【評】

堪布不懂禪宗,又不學。才會說出「我想在這裡,六祖完全都是依靠上師的印證」,為了壯膽,繼而辯稱「剛才也講了,還要欠篩米」。藏傳把上師凌駕在佛之前,我不予置評。但堪布拿藏密曲解禪宗,則必須說話:

「馬祖道一住衡岳習禪圖作佛。懷讓禪師取磚在石上磨,說要作鏡!道一說:磨磚豈得成鏡耶?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道一曰:如何即是?師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除了在「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上用功,叫打牛;此外的等靠上師等,都是打車。

堪布拿篩米來證明,問:篩之前已經是米了吧!

禪宗與密宗最大的區別,主要靠自力,不然何來「一宿覺」?和《金剛經》的「我於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故為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坐佛,號釋迦牟尼。」一脈相承,因六祖已開悟,五祖才傳法;因善慧仙人已到第八不動地,燃燈佛才為他授記。哪點能證明「完全都是依靠上師印證」?自己沒開悟,上師印證啥?

禪宗說,「見與師齊,師德減半;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如果完全靠上師、靠信心,那就是「人有多大信心,證量有多高!」《壇經》所示不同於此,堪布前面在在提到,神秀大師對五祖的信心,恭敬,而且依止的時間更長,都沒有開悟。所以,開悟不是「完全都是依靠上師印證」,主要靠自己觀心識性。

【經文】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11、索文:

這個好像《大幻化網》當中有五種奇哉「奇哉稀有……」,奇哉很多很多,有五種奇哉吧。跟這個意思非常相同,意思就是說,「何期自性,本來清凈」,何期是原本或者沒有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凈的,沒有任何煩惱障和所知障垢染,什麼都是沒有的,他現在是開悟,當他開悟的時候,沒有想到自己所認識的清凈,本來都是清凈的,並不是今天依靠上師的直指,或者自己的悟性變成清凈,原來不清凈的東西現在清凈,也並不是的。

我們昨天密法裡面所講的那樣,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本來都是清凈的,螺髻梵王所見到的是真實的,舍利子所見到的不真實,所以本來是這樣清凈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想到原來自性本來無生無滅的,只不過眾生迷亂面前可能顯現生、滅、長、短、來、去等很多很多的一些虛幻的現象,其實生滅和來去全部都是在自性當中是沒有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沒有想到這種自性,現在他所認識的這種自性,德性本來都是具足的,並不是我今天開悟的時候,突然好像眼光照射到我的頭上一樣的,不是這樣的,本來已經具足了,了義的文殊菩薩,了義的這種普賢如來本面,只不過見到而已的,從來都是一剎那沒有離開過自己,已經圓滿是眾生都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種自性沒有想到重來都沒有動搖過、沒有離開過,剎那也沒有離開,如如不動,一直具足,就像《寶性論》裡面所講的一樣;「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樣的自性當中,在顯現的一切光明、智慧,一切萬法都可以產生,一切的功德也可以產生。

所以這種道理從我們一般,一點悟性都沒有的人面前可能很難溝通,但是稍微有一點悟性的人很容易知道,因為一切佛法,當你沒有見到的時候,好像什麼都很難給他說得通,這是六祖當他開悟的時候,他說出來的偈頌,也可以叫做開悟偈,可以這麼講的,當他在五祖面前講了這樣的開悟偈頌以後。

【評】

標為紅色加粗的部分,是堪布自己否定了自己上一段說的「我想在這裡,六祖完全都是依靠上師的印證」。《壇經》和六祖所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十分明確地否認堪布妄說。

【經文】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12、索文:

當時五祖聽到了,知道他證悟的本性境界非常不錯。過後告訴惠能說:你現在證悟的境界應該是很不錯的,如果不認識自己的本性,我們自己的本性如果沒有認識的話,學習佛法也是沒有多大意義。

當然並不是說一點意義都沒有,他這裡無益加否定詞,意義不是很大的,認識本性非常重要的,沒有認識本性的話,我們表面的一些人天福報和一些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些道場,一輩子都學戒律,當然戒律如意寶是一切功德的根本,非常重要,但是你如果沒有認識本性的法門,一輩子一直研究一個律藏,這也是意義不是很大的。

我們藏傳佛教當中有個別的一輩子研究一個因明,十年八年都研究因明的,這樣本來因明確實遣除懷疑和生起信心非常重要的,但是你如果沒有認識本性的話,也是意義不是很大的。所以如果認識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一切萬法的自性,這樣不管是他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什麼形象可以叫做大丈夫,也可以叫做人天之師,甚至佛也可以叫,如果他的境界真的很高的話,也可以稱之為佛,這一點看我們能不能心清凈,心真正能不能到達,表面上看來我們人長相和很多方面都是一樣的,但因為內觀不同,前世的因緣的不同,今生當中的積累資糧不同,所以有些人確實也是認識自己的本性,是有所領悟的,有些人的話沒有,一點可能悟性都是沒有,這樣的話,好像我們看色法沒有眼睛一樣的,這一點《華嚴經》有個很好的教證說:如目不明凈、不見微妙色。如果眼睛不好見不到微妙的色。如是不凈心、不見諸佛法。我們心沒有智慧,心沒有凈心的話,一切佛法見不到的,所以就像盲人一樣的,其實我們有時候,的確也是很多人一點悟性都沒有的話,在死的時候也很可憐的,至少也是我們在修法過程當中,對密法這些甚深的修法,對禪宗的這些甚深修法,還是應該種下一些善根,積累一些資糧,看看自己的本性,前輩的這些大德們,他們是怎麼樣認識本性的,而我們也應該這樣認識本性,在這方面需要觀心。

【評】

堪布這裡有三個地方值得注意:

第一、愛好做編劇,「你現在證悟的境界應該是很不錯的」,隨意添加與經文無關。

第二、打了一套「索式太極」,見標為紅色部分。第一式:舉個不好的例子(有些道場一輩子學戒),第二式:欲貶先贊(當然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非常重要),第三式:拐彎貶低(但是你如果沒有認識本性的法門),第四式:直接貶死(一輩子一直研究一個律藏,這也是意義不是很大的)。總結:戒律到底重要不?重要,但不學空性一輩子學戒律意義不大。

所以,堪布越來越不講因果了。為什麼要研究戒律?因為戒律是佛親自製定,承載的是因果。

星雲大師一個西方的弟子,被任命去住持非洲的道場,臨行前,他懇請為他受戒,他說去承擔重責大任,必須心裡有法的支撐,戒律會告訴我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有因果的準繩,不再擔心自己走偏!

社會人士之所以對宗教人士有好感,無端的信任,就是因為宗教人士有戒律的約束,有底線。若無戒律,出家人和在家人差別何在?憑什麼受人供養?戒定慧三增上學,由戒律讓心靜下來,靜下來會產生智慧,就是自性光明的顯露。戒是基礎。

第三、以凡濫聖。「所以如果認識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一切萬法的自性,這樣不管是他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什麼形象可以叫做大丈夫,也可以叫做人天之師,甚至佛也可以叫,如果他的境界真的很高的話,也可以稱之為佛」。

堪布先說可以叫「天人師」,接著說「甚至佛也可以叫」,單單看這兩句,就知道堪布沒有常識,難道天人師不是佛嗎?為什麼要來一個「甚至」?堪布認為佛比天人師更高?

這是其一,其二呢,「如果他的境界真的很高的話,也可以稱之為佛。」所以,現在到處都是活佛,堪布也被弟子們吹捧成大成就者。讀者們可以體會一下,什麼是境界很高。

【經文】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13、索文:

五祖在半夜三更的時候給他這樣講《金剛經》,已經說了法,而且這也相當於我們密法的獨傳一樣的,沒有人知道的,他把所有的法已經傳給他,並且是頓教法門的,利根者,這個是頓教法門,以及衣缽全部都傳給他。

其實現在很多人認為自己是頓教的根基,當時禪宗在神秀應該是漸悟者,漸悟法門,這個是頓教法門的,六祖的根基悟性特別高的人來講,特別適合的。按照神秀的話,他是廣聞博學的,一步一步的,我們前面也講,他的偈頌當中也是可以看得出來,時時刻刻都是以正知正念來開始擦拭自己的心,這樣的。

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六祖所化的眾生,第一個是佛陀什麼不能執著,一切都是四大皆空啊,五蘊皆苦,萬法皆空,說出特別響亮的字句,來開始自己廣聞博學這樣的行為全部否定,這樣不太好。

【評】

堪布再次自語相違。「神秀的偈頌,時時刻刻都是以正知正念來開始擦拭自己的心」。「正知」要不要覺性的參與?「正念」是八正道的組成部分,與堪布前面說神秀大師偈頌是「比真正開悟的偈頌比較起來這個可能比較淺一點、沒有直接講空性,是一般的一種修善法方面。」(見《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獻疑之九》)。」顯然相悖。讀者們,聽堪布講經要頭腦清醒,否則帶到火坑也不知!

14、索文:

當時他說:我把法和衣缽全部傳給你,你現在成為第六代祖師,完了以後他還要求,你看這是「善自護念」,你還要用正知正念來經常護念,並不是成為六代祖師已經什麼都可以了,什麼都不管了,不是這樣的,還需要以正知正念來護持。這就是我們前輩大德們也說見解如虛空一樣,行為還是像細粉一樣細緻地取捨。

還有「廣度有情,流布將來」,說是開悟以後,還要做什麼呢?並不是讓你一直快快樂樂地坐在那裡,不是這樣的。最主要的任務,華智仁波切原來所講的一樣,成佛以後主要目的是什麼?就是利益眾生。他這裡也講了,開悟以後是做什麼呢?並不是你參禪,每天都是在禪堂裡面一直坐著,不是這樣的,一定要廣度有情。

還有佛法的話,一直傳下去,一直傳到四面八方。就是我們經常講,法王也經常講:我們修行和成就的目的是什麼呢?一個是利益眾生、一個是廣弘佛法。

其實禪宗真正的大德們最後的義舉,五祖當時對他的交代,也是有三條,第一條你自己以後還要善護心念,你不要認為你現在第六祖了,隨便到處去不如法,他還要求你相續一定要用正知正念來護持;第二個是利益眾生;第三個是法要一直傳下去,不要斷絕,法一直沒有斷的。

今天可能我們時間不夠,明後天,就下一堂課,我們可以說,有些人認為好像禪宗的一種法門已經斷了,法門沒有斷,只不過是衣缽這樣的外面個別的行為,當時要求再不要傳下去了,禪宗的法一直到現在,一直在弘揚,因為當時的這些大德們的發願,和當時他們的一些發心廣大的原因,如今也是有這麼多的修行人,有這麼多的人對禪宗有感應、有成就,也是這樣的原因,好講到這裡吧。

【評】

堪布又自語相違。堪布前面多次說漢地沒傳承:

一、「這部法本來漢地也沒有說真正的念傳承和詞句方面的傳授,這樣的傳統沒有。」(見《索達吉六祖壇經釋獻疑》之一)

二、「我以前都是想過,現在禪宗比較著名的這些上師到底有沒有六祖一直傳下來的這樣的傳授,如果有的話應該想去求,但是後來打聽也基本上可能沒有真實的傳承,這樣當然中間你們有傳承的法也是有時候容易斷,沒有傳承的法更不用說,」(同上)

三、「按照漢傳佛教的一些傳統,也應該可以的。因為我看到很多漢傳的法師從來沒有得過傳承,拿到一本經書就開始講,也有這樣的。……所以確實也是沒有傳承,」

今天這裡全推倒了。漢傳有傳承,堪布說的;漢傳沒傳承,堪布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信因果的人就是這樣顛三倒四,信口胡謅。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推薦閱讀:

坐禪不是為了開悟
開悟的五個大關鍵
風水開悟
讓您開悟的經典開示(三)
開示丨夢參長老:如何聽經聞法 更容易開悟?

TAG: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