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懂孩子的遊戲(上)

如何看懂孩子的遊戲,成為與孩子共享遊戲快樂時光的教師?在去年「幼道」論壇上,上海市幼教優秀骨幹教師團隊,分別從不同的視角給出她們的答案。

小編將分兩期推出這組文章,上篇先從一線教師的角度入手,介紹如何看懂進而重新發現孩子的遊戲。

目 錄

I 重新發現孩子的遊戲

◆去掉預設,遊戲主題更加豐富

◆自主選擇,遊戲情節精彩紛呈

II「空」環境中幼兒的遊戲

◆「空」環境真的「空」嗎?

◆「空」環境真的「不空」嗎?

◆「空」環境中幼兒會玩嗎?

◆「空」環境中教師做什麼?

III站穩十分鐘以後??

◆我們發現幼兒在結構遊戲中自然發展

◆我們發現幼兒的百變創意

◆我們發現幼兒其實是這樣玩的

重新發現孩子的遊戲

文/ 張焱(靜安區南西幼兒園)

作為一名喜歡關注孩子遊戲的教師,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精心準備的遊戲環境和材料,孩子卻不喜歡;預設的遊戲主題,孩子玩得不盡興;有時,孩子們玩的和教師想的不一樣??

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強調教師「放手」,讓孩子的遊戲更自主。可是,缺少環境和材料的預設,孩子會玩嗎?當我們慢慢「放手」,孩子們展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遊戲世界」。他們真實的遊戲行為讓我們重新發現:其實,孩子挺會玩!

去掉預設,遊戲主題更加豐富

新學期,我們去掉過多預設,在教室里設置留白區域。一開始,我們為「孩子們不會玩了」「遊戲水平降低了」而焦慮。一個月後,「驚喜」出現——孩子們漸漸適應了教室里的「留白」區域,他們自己找材料,自己搭建需要的遊戲環境,開始自己的遊戲。

孩子們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遊戲主題和創意,一個學期結束後,小、中、大班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井噴」 了—— 小班24 個、中班43 個、大班32 個。

與教師預設遊戲主題不同的是,有些看似不符合「年齡段預設」的遊戲主題也出現了,比如在大班出現了「娃娃家」遊戲主題,而小班孩子則喜歡玩「警察局」「消防隊」等。

習慣於在教師安排好的遊戲環境中、接受安排好的遊戲主題和情節的孩子,突然面對留白的教室會出現暫時的「能力弱」「不會玩」等現象。教師只要堅持「放手」,孩子們內在的自主精神就會被喚起,他們在遊戲中也會越來越自主。

自主選擇,遊戲情節精彩紛呈

當孩子擁有自主遊戲的權利時,我們發現教師根據教育目標預設的一些遊戲主題受到了「冷遇」。這些教師預設的遊戲主題,由於遠離孩子的實際生活,孩子缺少觀察體驗的機會,導致「玩不起來」的現象。

反觀孩子喜愛的遊戲主題,不僅同時出現在三個年齡段,而且在不同年齡段也玩出了不同的精彩。

以「娃娃家」遊戲主題為例,「過生日」等遊戲情節在三個年齡段里反覆出現;在不斷鞏固和學習的過程中,遊戲情節不斷推進,出現了「看演出」「去小學報名」等情節。這說明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積累,孩子們的遊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重新發現孩子的遊戲,我常常感慨:過去我們經常思考的是「指導孩子怎樣玩」;如今「放手」之後,我們要調整視角,仔細觀察,做到「知道孩子怎樣玩」。

「空」環境中幼兒的遊戲

文/周珏(中國福利會託兒所)

所謂「空」環境,就是一間空空如也的教室,什麼材料也沒有,教師什麼也不做嗎?其實,「空」環境是指我們的「開放空間遊戲室」。以下通過「四問」 來了解「空」環境里幼兒的遊戲。

「空」環境真的「空」嗎

在「開放空間遊戲室」里,中央遊戲區是一塊相當寬敞開放的空間,供幼兒自主規劃與使用,開展自己喜歡的遊戲。從這個層面而言,它真的很「空」。

但是我們在遊戲室的四周設置了集中材料區,提供了大量豐富且分類擺放的材料,包括主題性材料、低結構材料、廢舊物、自然物、各種區隔物、各類服裝箱包以及櫥櫃桌椅等大物件。

幼兒可以在材料區自主選擇、使用、表徵、再造,賦予材料不同的意義。一個個貨架、一堆堆紙盒、一組組桌椅,滿滿當當陳列在遊戲室的四周。如此來看,它並不「空」。

「空」環境真的「不空」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不空」的遊戲室常常是熱鬧無比的,有精心準備的遊戲場景和遊戲材料。看似熱鬧,實則局限了幼兒的想法和願望,幼兒只能在教師設計好的場景中開展遊戲,完全沒有自主性可言。

我們的「空」環境,拒絕環境「標配」,為幼兒準備一間空教室,讓他們可以自主搭建自己想要的遊戲場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材料。這樣看來,我們的遊戲室「很空」。

「空」環境中幼兒會玩嗎

很多教師會感到困惑:走進這樣一間空空如也、沒有任何場景布置的遊戲室,幼兒真的會玩嗎?

1. 自主確定遊戲主題——我的項目我來定

瘋狂動物城、婚紗攝影、溫泉度假酒店??這些新奇的遊戲主題都是幼兒在小組討論後提出的,可以看到這些主題與他們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密切相關,因此他們玩得非常投入,玩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遊戲內容。

2. 自主規劃遊戲空間——我的地盤我來圈

在「標配」的遊戲環境里,小吃店永遠是一條街、娃娃家的門口永遠掛著「紅紅家」??這些「標配」禁錮了幼兒在遊戲中的創新和自由。在「空」環境里,幼兒成為「空間規劃師」和「建築工程師」,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規劃遊戲空間,搭建各個主題場景。

3. 自主開展遊戲內容——我的遊戲我做主

當遊戲環境不再「標配」後,「空」 環境里出現了各種天馬行空的遊戲情節——幾把椅子、玩偶、移動話筒,就成了國慶節的「花車巡遊」;「五星級酒店」旁邊是可以野餐的休閑區??

這些看似「離奇」的遊戲情節,正是在開放空間的鼓勵下,幼兒內心遊戲訴求的真實表現,這樣他們才能真正享受遊戲本身的樂趣。

「空」環境中教師做什麼

在「空」環境里,教師看似「無作為」,實則在「無作為」背後有對安全的考量、對幼兒能力的預估、對幼兒遊戲過程的觀察。在提供支持的同時,要對自己的介入與回應作客觀分析與反思,努力成為「好的遊戲陪伴者」,助推幼兒遊戲的發展。

站穩十分鐘以後??

文/王珏(嘉定區外岡幼兒園)

在幼兒遊戲過程中,教師往往很「忙碌」:他們像「巡邏隊」,一直在活動室里走來走去;他們是「消防隊」,隨時準備應對遊戲中的突髮狀況;他們還有一張「婆婆嘴」,最喜歡問幼兒「你在搭什麼」。

如此「忙碌」的教師,能否真正看到幼兒遊戲中的真實需要與發展水平?其實,教師最需要做的是站穩十分鐘。以結構遊戲為例,看看我們在十分鐘里的發現。

我們發現幼兒在結構遊戲中自然發展

十分鐘里,我們發現小、中、大班幼兒在興趣、能力、水平、想法方面的不同。小班幼兒喜歡自己搭自己的,他們用延長、平鋪、壘高的方法表現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特徵;中班幼兒開始了簡單的合作,他們用架空等方式搭橋,初步表現出整體布局的意識;大班幼兒開始多人分工合作,關注作品的細節,享受和同伴協商分工的快樂。

我們發現幼兒的百變創意

在結構遊戲中,教師更傾向於投放插塑而非單位積木,因為後者色彩單一、體積大、不易連接,除了搭建房子沒法再搭其他作品。其實,這完全是教師的「偏見」。

站穩十分鐘,就能看到幼兒用積木呈現出的百變創意,比如中班搭建了噴泉、篝火、小羊、轉椅、恐龍乘電梯等。在這十分鐘里,我們真正看到了幼兒如何在結構遊戲中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經驗。

我們發現幼兒其實是這樣玩的

幼兒園的建構區里常常有展示幼兒建構作品的區域,教師會提醒幼兒不要碰到這些作品。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更願意把這些作品當成他們的玩具,如小班幼兒在搭好的游泳池上加塊積木、擺上餐具,開始玩「娃娃家」。

站穩十分鐘後的發現,讓我們重新思考:幼兒在遊戲時,我們該做什麼?我們不做「巡邏隊」,不隨意干擾幼兒的遊戲;不做「消防隊」,不對幼兒的所有困難「有求必應」;也不做「婆婆嘴」,隨意評價幼兒的作品。

(本文選自《上海托幼》,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

推薦閱讀:

寫給我們的孩子
女人生孩子早晚有什麼區別?
讓孩子在委屈中慢慢成熟強大
孩子太善良怎麼辦?
分享讓孩子愛上學習

TAG:孩子 | 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