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1934年為何擔任紅五軍團中央代表

1934年,中央蘇區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由於排斥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實行消極防禦的錯誤方針,致使紅軍屢戰失利,形勢日趨嚴重。於是中央蘇區日益縮小,部隊一天天減少。為擺脫這種極其危險的處境,中央決定進行戰略轉移,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前往湘鄂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三人團」負責籌劃此事。紅軍進行戰略轉移,由江西北上,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征。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極為艱難的一段,長征的勝利為中國革命打開了新的局面。過去,人們對於長征中的風雲人物毛澤東、周恩來等非常熟悉,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在談到長征這一段歷史時卻很少提到陳雲。其實,陳雲也參加了長征,儘管由於中央的特殊安排,陳雲沒有走完二萬五千里的征途(只走了12000里),但他對長征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1936年,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採訪時曾把長征的勝利歸功於黨的正確領導,並開列了18位黨的重要領導人的名單,其中就提到陳雲。長征以前,毛澤東對陳雲並不了解,見面的機會也很少,毛澤東在他所提的那個名單中特別提及陳雲,足見陳雲在長征中的特殊貢獻。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率領黨政機關、軍委總部及直屬部隊編成的軍委第一、二縱隊(對外稱紅星、紅章縱隊)從瑞金出發,紅一、三、八、九軍團隨後從各自駐地出發。

中央紅軍撤離蘇區之前,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向紅軍第五、第八、第九軍團派中央代表,並決定由陳雲擔任第五軍團的中央代表。紅五軍團前身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寧都起義後,由趙博生等按照黨的指示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這個軍團比紅一、三軍團成立晚,但過去是馮玉祥的部隊,受過正規訓練,善於打硬仗,在格鬥中用大刀拼殺是出了名的,經過3年革命戰爭的考驗,已經成為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

陳雲赴任前,中央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周恩來親自找他談話。他們除向他介紹了紅五軍團的主要領導人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等人的情況外,還向他坦露了中央的意圖:突圍中紅一、三軍團做開路先鋒,八、九軍團緊隨其後,中央、軍委兩個縱隊居當中,最艱苦的殿後掩護任務由五軍團擔負。周恩來還特別鄭重地向陳雲交代:五軍團領導班子雖然很好,但殿後有許多預料不到的事情,為了全軍的整體利益,甚至要做好部分犧牲的準備。所以,中央決定派你去擔任中央代表,負責掌握全軍的後衛情況,果斷處理緊急問題,以加強對五軍團的領導。這實際上是賦予陳雲最後決定之權。

陳雲過去沒有在紅軍中擔任過職務,對部隊的情況不了解,也沒有作戰經驗,一下子就挑起這樣的重擔,確實非常艱難,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是陳雲的一貫作風,在這樣危險的時刻,他更是毫不猶豫。他向周恩來和朱德精神抖擻地表示,將與軍團其他領導同志一起,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中央交給的後衛任務。

10月18日,陳雲隨紅五軍團從興國縣曲利出發,踏上了漫漫征途。

紅五軍團擔負全軍後衛是極其艱巨的,當時紅五軍團只有紅十三師和紅三十四師兩個師6個團的人馬,要擋住幾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衝擊,談何容易!更為嚴重的是,當時的中央領導人,在實行突圍和戰略轉移時,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把戰略轉移變成了搬家式的行為,隨軍帶上印刷機器、軍工機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全軍8萬多人在山中羊腸小道上行進,擁擠不堪,行動遲緩,常常是一夜只能翻越一個山坳,這就更加加重了紅五軍團的負擔。好在身經百戰、善於用兵的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當時也被貶到紅五軍團兼任參謀長,陳雲和劉伯承、董振堂、李卓然等一起率領紅五軍團,邊打邊走,頑強阻擊著敵人。

長征開始後,由於連連吃敗仗,紅軍戰士的情緒普遍不高,開小差現象嚴重,部隊減員很快。為了了解部隊情況,掌握戰士情緒,長征開始不久,陳雲來到十三師,與部隊一起行軍。行軍中,他通過與戰士們談心等形式,逐步了解、掌握了戰士的思想狀況。在此基礎上,他召開了政治工作幹部會議,分析指出發生嚴重的戰士開小差現象的原因,要求部隊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減少部隊非戰鬥減員,增強部隊戰鬥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紅五軍團非戰鬥減員的情況有所改變。但陳雲的努力,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紅軍被動挨打的局面,不久,紅五軍團即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幾乎陷於全軍覆沒的境地。

11月28日,空前慘烈的湘江之戰開始了。天上,有敵機不斷地轟炸,地上有白軍密集的炮火,紅軍戰士一個個、一批批地倒下去,整個湘江被鮮血染紅了。江面渡口一片混亂,紅軍戰士冒著密集的炮火爭先渡江,槍聲、炮聲、人叫、馬嘶,交織在一起。正當紅軍先頭部隊和中央縱隊在一片混亂中勉強渡江時,擔負後衛任務的紅五軍團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

12月1日,紅一、三、八、九軍團和中央、軍委兩縱隊總算衝破敵人的堵截,勉強渡過了湘江。當時,陳云為等部隊,始終守在渡口,他見到在紅八軍團任中央代表的劉少奇尚未吃上飯,立即把自己的乾糧送給他。

很快,兩側敵人已開始急速沿湘江合攏,而五軍團的大部分人馬仍滯留於東岸與敵人激戰,如再不迅速渡過湘江,將有被敵軍分割包圍的危險。當時通訊聯絡已很困難,為此,陳雲急速寫信派人送給紅十三師師長陳伯鈞等,要他們帶領部隊迅速撤離戰鬥,克服一切困難,衝破敵人包圍,搶渡湘江。紅十三師接到命令後,連夜急行軍90里,搶在敵人合攏之前,渡過了湘江。而12月1日中午當紅三十四師且戰且退來到湘江邊時,那裡的渡口已被敵人佔領。

紅三十四師1000多人在師長陳樹湘的帶領下當天下午又來到了另一個渡口,但那裡也已落入敵人之手。紅三十四師試圖強渡湘江時,遭到敵軍重創,師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均陣亡。渡江無望,陳樹湘即率三十四師余部700多人退回江東,沿途不斷遭到國民黨軍隊襲擊,每日都有一批戰士倒下。12月10日,陳樹湘在戰鬥中因腹部中彈而被俘,他把自己的手伸進腹部傷口,忍痛絞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

紅三十四師全師只剩下94人,在一名團長帶領下躲入深山游擊,大部死於山中。

陳雲在阻擊戰中連續指揮戰鬥,曾6天6夜睡不了覺,吃不上飯。一天,陳雲路過第十三師三十七團,19歲的團政治委員謝良想辦法給首長弄來了雞湯煮挂面,使陳雲在極度睏乏中終於吃上了一頓像樣的午餐。這件事陳雲一直記在心裡,後來他從蘇聯回到延安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時,恰好遇上了來組織部辦事的謝良,硬是要把他留下來,請他吃一頓從蘇聯帶回的馬腸。

湘江之戰是長征以來最激烈、最殘酷的一次戰鬥,激戰達一周之久。經此一戰,紅軍損失慘重,從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人。此時的陳雲也越來越認識到「左」傾機會主義的危害。他和大多數紅軍戰士一樣,急切地盼望紅軍能夠扭轉這種局面,走出困境。

之後,紅軍翻越越城嶺山區。越城嶺被當地人稱為老山界,是南嶺山脈的一部分。陳雲隨紅五軍團抵達山腳時,已是太陽西下之際。吃過晚飯,部隊開始上山。他在一個連隊的前面走,走一步停一步。由於天冷風大人倦,在凌晨兩點露營時,不管地下是濕是干,大家橫七豎八,倒地便睡。天未亮,部隊吹號,起身,繼續吃飯。關於這段經歷,陳雲後來在為宣傳紅軍長征而假託一名被俘國民黨軍醫口氣寫的《隨軍西行見聞錄》中,曾有詳細的描寫。

在紅軍過老山界之際,蔣介石在湖南洪江、芷江,貴州的松桃、銅仁、石阡一帶,集結近20萬軍隊,設了4道防線,並布好了一個一個口袋陣。如果中央紅軍按原計劃繼續北上湘西,將鑽進敵人設下的口袋。12月1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舉行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問題。毛澤東力主部隊西進,前往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王稼祥、張聞天、周恩來等多數人贊成毛澤東的意見,但博古、李德仍堅持原定計劃,會議未取得一致意見。實際上,部隊於會後仍繼續西走,向貴州黎平前進。陳雲因為隨紅五軍團行軍,距離中央縱隊有好幾天的路程,未能參加這次會議。

18日,中央政治局到達黎平後又召開會議,繼續討論紅軍行動方向問題。經過激烈爭論,會議採納了毛澤東的建議,決定放棄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為西渡烏江北上,在川黔邊建立根據地。這次會議,陳雲也未能參加。在黎平,中央軍委下令將紅八軍團併入紅五軍團;中央第一、第二縱隊合併為軍委縱隊,由劉伯承任司令員,陳雲任政治委員。12月下旬,陳雲和劉伯承便離開了紅五軍團,加入了軍委縱隊行動的行列。


推薦閱讀:

中央編譯局-理論研究-政府創新研究 漸進政治改革與民主的政治轉型
揭秘中央巡視組
文匯報:珍惜中央誠意 珍惜溝通良機
中央「大禮包」利於香港長遠發展 短期甜頭有限

TAG:陳雲 | 中央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