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民政協報

又到9月23日孔子誕辰紀念日。在今天,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時候,人們愈來愈自覺地認識到,文化是民族的魂,民族復興不能缺了文化復興一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自然就要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紀念孔子,學習孔子因此就有了特別的意義。

孔子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文明經歷重大變革和發展的時代。孔子思想學說的出現,是中華文化這個變革發展的一個重大成果和標誌。

《小戴禮·表記》中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殷商以上,中華文化中宗教思想占著主導地位。直到殷商時期,中國人還是受天命思想所支配,那個時代,在鬼神面前,人是被動的,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獨立地位。

西周初年,中國人的思想開始了一個重大的變化。人們從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中認識到「天命靡常」(《詩·文王》),「命不於常」(《尚書·康誥》)。由此引發了很多思考。既然夏商都自稱秉承天命而號令天下,又為何終至消亡?天命為何而轉移?周本小邦,繼商而立,如何才能永保天命不失?思考得出的結論是:

《尚書·召誥》中認為,「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夏、商之喪失天命,是因為後王的失德,致使百姓生活無著,抱子攜幼,向上天哀告。「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孟子·萬章上》引《尚書》佚文)天憐憫小民的痛苦,於是收回了給他們的天命。所以周要想保持其統治,首要的是「敬德」。

《尚書·召誥》中說,「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這樣,中國的哲學第一次把人作為與「天」不同的力量,思考人在天命轉移中的作用,提出了天人關係問題。天人關係的實質內容是天命與人事的關係。為了求解人事變遷的究竟,而提出了天人的關係;由對天人關係的探究,而認識了人事的變遷。如漢代司馬遷後來所概括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為時代的思潮。天命的最高主宰地位沒有改變,提出天人關係問題和敬德的要求,是為了「祈天永命」。但天命已經失去了絕對的地位;人們開始把人作為與天對立的力量,認為人能夠影響天命。這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轉變。有了這個轉變,人們開始把眼光轉向了人,發展了人文方面的思考。

至春秋時期,已經有了孝、忠、貞、信、仁、義、勇、知、敏等道德要求,並且形成了「完整的君子人格標準」(傅道彬《春秋時代的風雅精神和君子人格》,刊2012年7月23日《光明日報》)。當時提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的思想,也反映出道德已經代替天命成為衡量是非善惡,決定人事命運的最高標準。

在這樣的背景下,孔子在整理古代文獻,繼承上古以來中華文明的優秀成果,又在總結西周以下人文思想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儒學,標誌著中華文化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他立足於人,提出了一個包括為人之道和為政之道的完整系統的思想體系,即仁學的思想體系。對為政之道,孔子提出「政者正也」,認為治國平天下根本在於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端正社會秩序;正名的根本則在正人,「為政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道德教化,文之以禮樂,百姓就能知恥而走上正道,社會秩序自然也就歸正;而「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至風必偃。」欲民正,要在當政者、在位者「帥以正」。總之,社會的管理,根本在人不在神,不在物;人自身的提高,是解決一切社會人事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對為人之道,孔子提出了理想的人格要求———君子人格;特別指出君子人格養成之路,在於為己、由己、求諸己。他的目標,是求人之正,包括整個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和每個人的健康成長。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是依靠每一個人的自覺努力。這是一個從現實人事出發,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和自身的提高,來解決問題的思想;真正以人為本的思想。它擺脫了「祁天永命」的思維模式,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是獨立於天的人文思想體系。

西周初年,中國人開始把自己當做與天相對的主體來認識世界,提出了天人關係。以後數百年間,人文思想得到發展,人的地位愈來愈提高,但天命的主宰地位並沒有根本改變,對人的作用的認識也還沒有擺脫「祈天永命」的思維模式。至孔子創儒學,擺脫天命鬼神的羈絆,提出的「仁」的思想體系,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和轉變。此後,中華文化的發展轉到了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

所以,我國五千年文明的發展,在殷周之際到春秋戰國這數百年間,經歷了一次從天到人,從敬鬼尊神到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深刻的變革發展。孔子正處於這一變化的關節點,他的仁學體系是這一轉變的標誌。他總結繼承了他之前2500年的歷史文化成果,又開啟了他以後2500年中華文化的發展。儒學成為這2500年中華文化的主幹,《論語》可以說是儒學和今天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儒學思想在此後的2500年間,滲透進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孕育了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塑成著中國人的精神品格。對世界文明發展來說,儒學與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列為人類四大文化思潮,孔子也成為世界文化名人。今天,當我們提倡接續文化血脈,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時候,我們所傳承與弘揚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孔子所開創的,以儒學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我想,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紀念孔子這位先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

推薦閱讀:

人民總理周恩來罕見照 1
既然有「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什麼又有愚民的說法?
如何看待紫光閣微博2月10日關於文藝工作的言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釋義:第七十五條

TAG: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