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胃脘痛中醫特效治療方

  一、概說

  胃脘痛又稱「胃痛」是指上腹部發生疼痛的病證。古代文獻中常稱「心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正如《醫學正傳》指出「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至於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痛,古人早已有明確認識,稱之為「真心痛」。另外對於鄰近臟腑發生病患以及某些下腹部或心肺疾患所反射引起的疼痛,經仔細診查,均可發現與胃脘痛有明顯不合,臨症時應注意詳細鑒別。

  現代醫學中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症及胃粘膜脫垂等疾患均可參照本章內容辯證施治。

  二、病因病機

  胃脘痛發生的原因,有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等幾個方面。

  (一)病邪犯胃  外感寒邪,邪犯於胃,或過食生冷,寒積於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發;又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內生濕熱,或食滯不化,可以發生熱痛或食痛。

  (二)肝胃不和  憂鬱惱怒傷肝,肝氣失於疏泄,橫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肝氣鬱結,進而可以化火。火邪又可傷陰,均可使疼痛加重,或病程纏綿。

  (三)脾胃虛寒  素體虛弱,勞倦過度,饑飽失常,久病不愈,均可損傷脾胃陽氣,使中氣虛寒而痛。

  胃脘痛的病因,雖有上述的不同,但其發病均有一共同途徑,即所謂「不通則痛」。病邪阻滯,肝氣鬱結,均使氣機不利,氣滯而作痛;脾胃陽虛,脈絡失於溫養,或胃陰不足,脈絡失於濡潤,致使脈絡拘急而作痛。氣滯日久不愈,可致血脈凝澀,瘀血內結,則疼痛更為頑固難愈。

  三、辯證論治

  胃脘痛的辯證,主要辯別是病邪(寒、熱、食滯等)阻滯引起的,還是臟腑失調(肝氣鬱結、脾胃虛弱)引起的;病在肝,還是病在脾胃;是實證(病邪阻滯、肝鬱,肝火),還是虛證(脾胃陽虛或胃陰不足);尚屬氣滯,還是已成血瘀等幾個方面。

  對本病的治療,以「理氣止痛」為臨床上通用之法,但是,還需進一步審證求因,屬於病邪阻滯者,當辯其邪而去之;由於肝氣鬱滯者,當疏泄肝氣;因於脾胃虛寒者,當溫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於化火,傷陰,血瘀所致,當分別病情採用清火,養陰,化瘀等法。

  (一)病邪阻滯

  1.主證: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曖,局部熱敷痛減,口不渴或喜熱飲,苔白,脈緊。

  辯證: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積於中,陽氣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膩,脈緊屬寒,胃痛暴作時,多見緊脈。

  治法:散寒止痛

  方葯:輕症僅用局部熱敷或服生薑湯即可止痛。較重者可服良附丸,每次4.5~9克,每日2~3次,如不效,可用半夏厚朴湯。兼挾食滯者可加枳實、神曲、雞內金等以消食導滯。

  2.食滯胃脘

  主證:胃脘脹悶,甚則疼痛,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

  辯證:飲食過多,停積於中,故見脘腹脹悶而痛,噯腐吞酸;嘔吐之後,積滯得去,脘痛得減。舌苔厚膩為食積停留之徵。

  治法:消食導滯

  方葯:可用保和丸加砂仁、枳實、檳榔等,如不效,可用小承氣湯加木香,香附等。如受寒停食,郁而化熱,胃脘痛較劇,兼苔黃便秘,或見發熱者,再加芒硝以下之。

  (二)肝氣犯胃

  主證:胃脘脹滿,功撐作痛,連及兩脅,噯氣,大便不暢,脈弦。

  辯證: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則肝氣鬱結,橫逆犯胃作痛;脅為肝之分野,氣病多遊走,故其痛攻撐而連及兩脅;氣機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脹滿,噯氣,大便不暢,肝氣犯胃,可見弦脈。

  治法:疏肝理氣

  方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方中柴胡、香附、川芎等為疏肝解郁之主葯,疼痛較重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理氣止痛;噯氣較多者,可加沉香、旋復花以順氣降逆。

  氣鬱日久,可以化火,出現痛勢急迫有燒灼感,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苦而干。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症,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黃芩湯合左金丸,酌加疏肝理氣葯。

  (三)脾胃虛寒

  主證: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噯喜按,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白,脈軟弱或沉細。

  辯證: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水飲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陽虛而寒盛者,則畏寒喜曖,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白,脈軟弱或沉細,均為中虛有寒陽氣不能輸布之象。

  治法:溫中散寒

  方葯:用黃芪建中湯加木香,炮姜、煅瓦楞等以溫中止痛(桂枝可改用肉桂)。

  (四)瘀血凝滯

  主證:胃脘疼痛有定處,痛如針刺或刀割,或見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質紫暗,脈細澀。

  辯證:疼痛日久難愈,因血瘀為氣滯和虛寒之進一步發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處,久痛入絡,脈絡損傷,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脈細澀,為血行不暢之徵。

  治法:化瘀通絡

  方葯:用膈下逐瘀湯加減。方中當歸、川芎、桃仁、五靈脂等化瘀止痛,與香附、延胡索,赤芍、甘草等同用,兼能理氣和中,增強止痛作用;如血出不止,去桃仁、川芎、紅花加炒蒲黃、參三七、灶心土等止血藥。如出血後面白神倦脈細弱者、可加党參、黃芪、白朮等以益氣攝血。

  以上胃脘疼痛諸證,病邪阻滯者多為急性疼痛;肝氣鬱滯、脾胃虛弱者多為慢性疼痛。病邪阻滯、氣滯火郁或脾胃虛寒,均可形成瘀血內停。因此,上述諸證,往往不是單純不變的,牙實並見、寒熱錯雜的並不少見,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


推薦閱讀:

清晨中醫針灸療法
中藥毒性有點「冤」——對丁香園關於中藥毒性科普文的一點看法
中醫經典方劑4(對症抓藥)
失眠的看過來,中醫三招助你整夜酣睡~

TAG:中醫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