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眼睛的五輪學說

眼睛的五輪學說(2010-03-04 17:38:41)

標籤: 健康

中醫對眼睛的認識博大精深,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將我們的眼睛分為五輪。中醫對眼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通常是以五輪學說為基礎的。什麼是眼睛的五輪學說?這是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五輪學說」即瞳仁屬腎,稱為水輪;黑睛屬肝,稱為風輪;兩眥血絡屬心,稱為血輪;白睛屬肺,稱為氣輪;眼瞼屬脾,稱為肉輪。

  古人將目的不同部位分屬五臟,如《靈樞·大惑論》曰:「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睛,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後世醫家據此而歸納為「五輪學說」。通過觀察五輪的形色變化,可以診察相應臟腑的病變,對眼科臨床和內科病症的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

  人體身上的每個器官都是"父精母血"所生,眼睛在人體器官中特殊的地位和古代中醫理論在民間傳說的影響所致。

  之所以謂之為「輪」,是取其形圓如車輪,能靈活運動之意。

  目為肝之竅,心之使,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在《靈樞?大惑論》中又將眼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後世據此發展形成了五輪學說,進一步明確了目與臟腑的關係:內眥及外眥的血絡屬「心」,稱為「血輪」,因為心主血,血之精為絡;黑珠屬肝,稱為「風輪」,因肝屬風主筋,筋之精為黑睛;瞳人屬水,稱為「水輪」,因為腎屬水,主骨生髓,骨之精為瞳人;白睛屬肺,稱為「氣輪」,因為肺主氣,氣之精為白睛;眼胞屬脾,稱為「肉輪」,因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為約束(眼瞼)。

  五輪解:

  在祖國醫學的理論中,眼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靈樞·大惑》上記載:"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認為眼睛和人體精氣的盛衰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又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於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也說明了眼的功能與全身臟腑經絡的關係。中醫還生動地比喻:天之精氣宿於星月,人之精氣在於兩目。這樸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反映了眼睛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

  眼與臟腑能保持有機的聯繫,主要依靠經絡為之貫通。因為人體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中,除任脈外都直接或間接與眼有著關係。因此,臟腑的機能如果發生了異常的變態,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關部位上,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徵象。

  祖國醫學對眼睛結構的認識,基本上和現代醫學的解剖學相似。中醫稱眼球為"眼球",又名"目珠",位於眼眶內,靠前部中央,形圓似珠。中醫把眼珠的外壁稱為黑睛和白睛,它的前端中央為黑睛。黑睛內為黃仁,黃仁正中有圓孔,稱為瞳神。黑睛後接白睛。中醫又認為眼珠內有神水、神膏、視衣等,其後端接目系,上入於腦。

  祖國醫學的眼睛與臟腑的關係,體現在"五輪學說"之中。五輪學說是把眼比喻為輪,五輪分別屬於五臟。風輪眼黑(包括角膜和虹膜)屬肝臟;血輪兩眼的內外眥,及其附近組織屬心臟;肉輪兩眼瞼屬脾臟;氣輪眼白(包括球結膜和鞏膜)屬肺臟;水輪瞳仁(包括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屬腎臟。

  中醫認為"輪屬標,臟屬本,輪之有病,多由臟失調所致",臟腑的病變能相應地在眼部出現某些特徵,可以作為診斷的參考。如心火旺,就會反映在兩眼眥赤色,腎氣虛就會雙目糊塗。內髒的活動不論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可以反映於眼部的變化。

  中醫眼科的治則還強調,在治療眼病時,同時要治療相應臟腑的功能失調。歷代用以說明眼的組織結構、生理、病理現象,成為中醫眼科獨特的理論,用以指導診治眼病,確有一定的臨床實踐價值。

  根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我國古代醫學家對於眼病的手術療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晉書》記載,神醫華佗曾用割治法治療景王的目疾。夏侯惇的眼傷是怎麼治療調養的,《三國演義》中沒有交待,就今天來說,除預防感染外,也沒有更好的良法。目前,醫生已可以用角膜移植,使盲人重見光明。

  因此,觀察目部不同部位的形色變化,可以診察臟腑的病變,對眼科和內科疾病的診斷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推薦閱讀:

黑眼睛(RAP)
戴隱形的好處或者方便的地方有哪些?
快收起來,以後別再為黑眼圈苦惱了
眼睛和眼睛的重逢
眉眼傳情!眼睛看女人的【愛情隱私】

TAG: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