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 學書心得(十四)
刻意失天趣,隨緣得禪機。
武春河 行書《學書心得》手稿
有位朋友對將王羲之的《蘭亭序》奉為「天下第一行書」有異議,認為還是顏真卿的《祭侄稿》更好。他的理由是自唐之太宗朝後,雖有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吳炳等幾種《蘭亭序》臨摹版本傳世,但誰見過《蘭亭序》的真跡呢?唐以後的人評價哪種版本更接近原作云云,都是胡扯—你連真跡都沒見到過,拿什麼作標準去比較各版本的優劣呢?臨摹版本傳世,雖用雙鉤,亦「下真跡一等」。以贗品為第一,也只有書法界吧。我覺得他的置疑似乎還有些道理。
臨摹和書寫的著意點不同。臨摹重技,著意於對原帖的模仿,一筆一畫,甚至每一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與原帖越像越好;而書寫著意於語義和情感的表達上,甚至得意而忘形,不拘泥個別筆畫的得失,更重視書寫的整體感。功力深的人,心手雙暢,筆下生花,這正是所謂「無意於佳乃佳」的狀態。
年前曾參觀吳川淮的書畫小品個展。事後有同行者問我印象如何。我說他的書法最可貴之處是他找到了古賢的書寫狀態,讓書法回到了它的本真。這個很了不起。他沒有把自己的書寫當「創作」。而是每日寫日記、隨筆,作詩詞時,隨手拿出紙筆,率意寫來。因為他長年臨習各家碑帖,積累了深厚的傳統功力,加之書外修為,所以他寫的東西一派天真自然,毫無做作之氣,即使偶爾作個姿態,也是一時興起,情之所至。因此,他的作品可給人以愉悅的審美體驗,可讀可賞。而熟悉書法的人應該明白,刻意、荒誕、雜耍般表演,嗷嗷怪叫,與懷素寫狂草時「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完全是兩種狀態、兩種境界,不可同日而語。可以這樣說,縱觀中國書法史,名帖中所謂神品妙品者,如通過作品的一筆一畫去尋覓書者的書寫狀態,你會發現完全是自然而然的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感覺,行、草尤其如此。
有人說時代變了,舊時的書齋書法已變為今時的展廳書法抑或廣場書法,書法要以新奇反常、奪人眼球為第一要旨。於是,拼接、作舊、解構、搞怪、顛覆傳統等都以創新之名冒了出來。這樣的理論和實踐,本人一直不以為然。因為那樣的書寫狀態十分做作,一個字:假!讓人感覺不是美的。愚以為,書法是寫字也好,是藝術創作也罷,都必須在書寫狀態下進行。那是一種去偽存真、天然去雕飾的狀態,一種抒情達意、心手雙暢的狀態。古賢為我們積累的書法傳統中,除了那些獨一無二的碑帖遺存,再就是他們的書寫狀態!這也是傳統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寫到這裡,忽然大腦中有個觀點想說出來:所謂榜書,不是越大越好。書寫,如果超出一臂運毫之距者,都是瞎胡鬧!
【詳見《中國書畫》2018年2期】
推薦閱讀:
※鍾茂森:《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學習心得 第2集--學佛網
※測彩心得:卦中動爻確實有生合月日建的能力
※太極拳勁悟練心得
※淺談天心正運擇日之心得
※今年福氣很旺,事業錢財收穫順心得利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