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速寫有理

廣州美術學院朱松青內容提要本文從美術創作與美術教學的角度,論述速寫的邏輯定位、基本原理和實操方法,尤其是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去探討關於速寫教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並就有關形准、省略與提煉、速寫與創作、速寫的構成等問題展開了原理性和實踐性的論述,提出了以下觀點——1,在應用藝術領域,速寫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故有必要提高與加強對速寫的重視。2,速寫的精髓在於「寫」,要促使學生追求「一氣呵成」的速寫美感。3,速寫教學可以先畫活再畫准。4,形準的概念可以超越形似的局限。對速寫與其在乎形似,不如在乎形的協調。5,「視而不見」和「無中生有」相結合,是畫好速寫的關鍵所在。6,速寫本身就是創作,至少是件小品;讓學生以創作的態度和激情去畫速寫,就是速寫教學的最高境界。7,幾何構成與肌理構成,是速寫的特殊性或特徵所在。8,速寫的構成有很強的程式化;有新意的速寫,就是那些敢於打破既有程式而開創新程式的作品。關鍵詞速寫,寫,形准,創作,構成,程式。速寫有理朱松青一、概述速寫是美術領域裡最便捷的一種藝術式樣,也是美術教育中最基礎的課程之一。當前的美術高考越來越注重速寫。以前的速寫考卷僅僅作為參考卷附在素描考卷的背後;現在廣東省美術聯考速寫滿分為50分,佔五分之一;廣州美術學院更把速寫分抬到不能再高的程度——100分,佔三分之一。社會的飛速發展並沒有為純藝術帶來飛速擴張的生存空間。而是為應用藝術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前景。在新技術尤其是電腦及攝影技術大量使用的時代,在應用美術領域,機器已承擔了許多工作,剩下的大多數都與速寫有關,於是,速寫能力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學生離開美院之後,如果還有人需要他們畫畫,那麼大多數就是速寫性的繪畫,而不大可能是深入描繪或大型豐富的繪畫。不僅如此,這些任務往往還是要在短時間內大量地完成的。比如插圖、漫畫、方案小圖等等。要勝任這些工作,速寫能力必不可少。由此可見,提高美術高考速寫分量的舉措確實有理。在不同的層面,速寫具有不同的意義。在學習層面,速寫是基本功,所要解決的是如何用簡明直接的方法去把握與表現形體;在應用層面,速寫是記錄形象,表達構思、圖解說明等工作的手段;在藝術層面,速寫可以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或探索形式。全面的造型能力就是想怎麼造型就能怎麼造型的能力,由此觀止,光有深入式的素描能力顯然不夠,於是就有了速寫教學的地位。在造型基礎的教學中,速寫課的任務就是用很有限的手段去做儘可能多方面的表達與探索。比如:對形體的表達,對人物動態的捕捉,對場面的表現,對畫面布局的表達,對繪畫語言的探索,對審美趣味的探索……等等,循序漸進地、全方位地解決好這一系列的課題,就達到了速寫課的教學目的。今天的基礎教學已呈多元化格局,速寫課的教學也不例外,但萬變不離其宗;各種教學思想與理念,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存在於多元化的基礎教學格局之中的共性就是科學性與創造性的統一。科學性引導學生認識與掌握客觀規律(包括藝術規律),創造性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規律去進行藝術實踐。速寫有理,這個理,就是關於速寫的科學原理、道理,或稱畫理,掌握了這個理,速寫的教與學就有了認識論和方法論;創造性地運用好這個理,速寫及其教學就是大有可為和充滿趣味的賞心樂事。二、速寫的「寫」對速寫之「速」,不應簡單地理解為動作之快。其實,速寫之「速」源自簡練,因為簡練,所以在總體時間上達到快速。在教學中,我們往往不必強調動作的快速,反而可以讓學生慢慢地畫,一筆一筆地去體會速寫的簡練。「速」來自「簡」,簡則來自「寫」,速寫的精髓在於「寫」。感謝當初造詞者沒有造出個「速畫」。可以讓學生在「寫」與「畫」的比較中體會速寫的味道。不少學畫者是先學習調子素描再學習速寫,這個學習次序有合理的一面。但不少學生先入為主地運用調子素描的方法來對待速寫的學習,那這個素描基礎就有可能妨礙了他們掌握速寫的畫理。從學科上來講,速寫也是素描的一種。當我們日常把素描與速寫相提並論的時候,素描指的是「除了速寫以外的素描」,或「一般的素描」。儘管沒有標準的速寫畫法,儘管速寫與「一般的素描」在實際操作中不可能有一條截然的鴻溝,但既然在觀念上我們能夠區分兩者,就說明兩者各有不同的傾向特徵;在教學當中,強化兩者傾向特徵的區別將有利於把握速寫的畫理。為此,可以要求學生以寫字的姿勢握筆,以寫字的方式與手感去畫線條,對那些磨磨蹭蹭的同學,可以啟發他們:你們是這樣寫字的嗎?而後要他們在畫紙上隨手寫一個大大的字,告訴他們,速寫就是這樣寫的。用這樣的方法訓練學生,可以很有效地讓學生領悟速寫的簡練性與直接性。利用學生早就已經掌握的技能去學習新知識,肯定事半功倍。我們作畫不過是在一個畫面上留下痕迹而已。裡面有人或物,僅僅是某種痕迹及其組合讓人聯想或幻覺到人或物。一幅畫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這些痕迹及其組合。能否畫好速寫取決於我們能否很好地掌握以寫的方式留下痕迹的描繪畫法。有必要去除學生對橡皮的依賴,甚至可以誇大橡皮的危害,以便促使學生去追求「一氣呵成」的速寫美感。學生用較粗、較短的鉛筆練速寫比較合適,可有利於把速寫畫活。炭筆易斷且欠流暢;木炭條不易保留;鋼筆、毛筆等不利於放開手腳。但對於有一定水平者而言,鋼筆、毛筆等不能「反悔」的工具也正好體現「一氣呵成」的「寫意」。畫速寫,其流程很像下圍棋:一步扣一步,步步有關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開局、中盤、收官,越做越豐富……所有的成與敗,都在整個流程中形成一條因果關係鏈。用一錘定音式的工具畫速寫就好像下錯了棋子不能反悔,而必須將錯就錯,還要把死棋的價值用盡。教師與學生一塊畫速寫,就好像下棋有人旁觀,既有點壓力,又有點挑戰性。畫得好,尤其是能起到示範作用的時候,教師就像贏棋似的有點成就感。但即使畫不好,如果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畫速寫也不是百發百中,也會有敗筆與廢紙,那麼對於減輕他們自身的壓力肯定是會有幫助的。應向學生灌輸「廢紙三千」的思想:不僅要以平常心來對待速寫中的失敗,而且更要認識到「廢筆」和「廢紙」裡頭就包含了寶貴的經驗。如果善於總結與積累,就能變廢為寶。三、關於形准一般的素描訓練,形準是一個不可迴避的關鍵問題。但在速寫的教學中,形准可以是「更高一級」 的要求。科學的教學法講求循序漸進,講求突出教學重點。對初學者來說,如果給他們太多的要求,就可能顧此失彼甚至無所適從。因此,有兩種訓練方法:一是先畫准再畫活;二是相反。我傾向後一種。因為前一種與一般的素描訓練有重複;而且在形準的框框之內,學生難以把握速寫的簡練與直接的特性,不利於學生用「另類」的眼光去看待「另類的素描」,也就是說不利於突出速寫的特殊性;從學生的角度去看那就是先難後易。「先活後准」恰恰就與一般的素描訓練形成互補;相比較而言,它是先易後難,有利於學生收穫「成就感」。這又牽涉到高考的評分標準與把握尺度。形準是素描的重要指標,既然如此,就不應在速寫試卷里重複強調這個指標,而應突出精鍊與生動。這樣才能體現多方面考核的意義。就像色彩考卷應當突出對色彩的感受與表達一樣。在畫得簡練生動的前提下又畫得很准,那當然就是很好的考卷。但那些用調子素描的方法來應付速寫的考卷,即使它做到形似,其實並沒有達到速寫所應達到的起碼要求。這就像把電影裡頭生活化的舉止和對白用到京劇里,越真實就越沒味。有必要對形準的含義作一點拓寬或修正,使之超越「形似」的局限。形似是對客觀存在被動的逼近,形準是指在畫面里對形體把握分寸上的準確,也就是說即使一幅變形的作品,也有可能做到形准。按筆者的觀念,無論對於哪一層面的速寫作者,在形准方面與其在乎形似,不如在乎形的協調:整體上的協調,局部內的協調,局部間的協調,等等。比如要特彆強調人物五官造型的簡化甚至省略,否則難以與其他部分協調。在速寫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有」;第二步是「准」;第三步是「美」。「有」,就是畫面里要有一個簡練概括的、有體積感的形體;「准」, 就是要體現恰當的比例與透視關係,也就是要注意形體的協調;「美」,就是要有儘可能多的形式追求,如線條的力度、組織,畫面的完美的等等。這三步既可以是在畫同一幅畫時的三個步驟性的任務,也可以是某段學習時間裡,學生自我把握的三個階段性的專攻重點。造型藝術向來就大大地超出了寫實的範疇,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學科,其內容也應大大地超出寫實的範疇。只要是造型藝術所需要的能力與素質,基礎教學都應盡其所能地加以訓練和培養。因此,我們的速寫教學不僅要有寫實,還應有變形甚至抽象。面對多元化的藝術領域,學生的任何一種缺陷,都有可能導致他們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喪失一份優勢。我們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因學科施教,因時代施教,因社會施教。四、「視而不見」和「無中生有」速寫之難,一是難於省略,二是難於提煉。不少學生面對複雜的對象,總是被對象豐富的明暗調子以及瑣碎的細節所糾纏,不敢大刀闊斧地捨棄這些沒用的「罈罈罐罐」,總會情不自禁去地塗畫調子和描畫多餘的細節。此外,就是不會在形體之內找出可以表達形體結構的線條,只敢把線條畫在看得見的輪廓部位,這就是一種邊框式的速寫。有鑒於此,我們可以強調「視而不見」和「無中生有」。面對複雜的調子和諸多的線條以及線條裡頭諸多的細節,我們就需要用省略的眼光,這就是「視而不見」。而對於輪廓之內的結構,尤其是較重要的塊面結構,就要用提煉的方法把線條弄出來。任何複雜的形體都可以概括成簡單的形體或分析為簡單形體的組合。藝術之常規之一就是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造型藝術中簡單化的手段有:化多為少,化有為無,化彎曲為平直,化微漸為明顯,以點代線,以線代面,等等。速寫就是一種簡單化的繪畫形式。基礎教學經常進行的都是「由簡到繁」的練習,而很少進行「由繁到簡」的訓練。其實,後者是提高學生整體的、概括的認識與表現形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速寫教學中,可以進行這樣的練習,比如在同一角度對同一模特,讓學生畫多幅速寫,要求就是一幅比一幅更簡練。「視而不見」,學生容易理解,畫調子素描的開始階段也是這樣的。「無中生有」,學生就較難把握。我們可以這樣來向學生解釋:先擺弄一個形體(可以是某物件或就是自己的手臂、拳頭),讓光線照到一個塊面,而相鄰的塊面處在背光部,告訴學生,速寫要表現這兩個塊面並不需要調子,而是用線條畫出塊面的交界線。因為交界線明顯,學生理解了。我們再變動形體,讓光線對著原來的交界部,這時,交界線消失了,再告訴學生,即使是這樣,形體的關係並沒有變化,交界線其實還是存在的,我們還是可以根據對塊面的理解而畫出那條交界線。這就是「無中生有」的一種體現。「無中生有」依賴的就是我們對形體的分析;有了這種分析,即使看不到這條線的存在,你也可以畫出這條線,這就是主觀對客觀的能動反映。通過這種練習,既可以幫助他們擺脫那種邊框式速寫的空洞與單薄,又可以讓學生掌握一種「不以明暗調子為轉移的認識與表達方法」。這也是結構素描的一種方法。結構與結構素描是基礎學科內經常討論的話題。按筆者的分析,結構的含義有三:一是對象的形體構造;二是對象中適合於某種痕迹(手段)的表象;三是表現在畫里讓人聯想到第一種含義的形象(痕迹的構成效果)。第一種含義屬於知識性的範疇,第二種含義屬於能動地認識的範疇,第三種含義屬於技術性的範疇。顯然,後兩者所涉及的內容是速寫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謂結構素描,就是用線條痕迹以概括性和幾何性的方法表現形體結構的素描,屬於簡單化的素描形式。速寫完全可以被理解為即興式的結構素描,而結構素描既可被理解為完善化了的速寫,又可被理解為簡明化的調子(全因素)素描。「無中生有」還包括對客觀對象的「深加工處理」,比如用某些條理化的手段把無序的對象表現為有序的形象,如梵 高所為。用怎樣的表現方法就用怎樣的觀察方法,要讓學生學會在對象中找出適合於「寫」痕迹的東西來畫。要掌握「視而不見」和「無中生有」的方法,就要用「找」的眼光去進行省略與提煉,尤其要以線條的眼光去尋找適合於線條表現的東西來畫。要「找」著來畫,而不是「照」著來畫。這是畫好速寫的關鍵所在。五、速寫與創作速寫與創作的關係,是一個老話題;竊以為既往的某些觀點存在商榷與修正的餘地。速寫有一個曾經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在這個意義上,速寫成了一個記錄客觀對象的工具。因此常會用「這樣的速寫很有用」等句子來表彰別人的速寫。隨著攝影技術在美術創作中大量的被借用,隨著藝術的多元化,速寫的這種功能已經「與時俱退」了。今天,畫家的速寫更多的是表達主觀對客觀的感受與把玩,而不是如實地記錄客觀的原材料。這種速寫追求的是主觀能動性在表現客觀對象時所可能達到的各種個性化的境界。本身就是創作,至少是件小品。這類速寫所追求的境界與一般創作所追求的無異,不同的是:速寫所表達的是即興的甚至是隨機的,因而帶有不成熟或不圓滿的面貌,多少帶有點遺憾。但這種不成熟的畫面又包含了許多我們在深思熟慮的時候所不能造出來的「神來之筆」。因此,速寫很難複製,尤其是好的速寫。有怎樣的素描基礎就有怎樣的造型藝術,反之亦然。達到一定程度的美術家,所謂的素描基礎通常就是速寫基礎。由此也就可以斷言如果一個人的速寫定型了,那他的藝術也就定型了;如果他的速寫發生了變化,那就說明他的藝術也在變化。對此,我們可以從古今中外的大師身上找到相吻合的事實證明。美術作品就是審美產品,本質上就是藝術家審美趣味的物質化。美術家的創造性就體現在形式美感的創造上。如何在作品裡打上個人的審美烙印,應當成為我們創作時所要解決的最高課題。儘管速寫是我們最低生產成本的勞動形式,同樣也可以甚至應當承載這個審美烙印。對畫家而言,審美烙印就是以筆達意。「意」(立意)與「筆」(動筆)也是個很古老的話題。「意」就是關於運用某種方法去藝術地表現形體與畫面的想法。沒有好的想法就不能畫好畫,固有「成竹在胸」和「意在筆先」之說。然而,好的想法從何而來呢?事實證明,好的想法往往又是在實踐中產生的。創作就是一個從想法到畫面,又從畫面到想法……這樣循環往複的發展過程。事實還證明,一幅畫的產生既可以源自一個想法,也可以源自一幅畫(自己或別人的,當前或以往的),故有「意在筆後」之說。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只能產生一個不成熟的畫面,但一個不成熟的畫面卻有可能誘導出一個較成熟的想法,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出現好的想法和好的畫面。與其坐等好想法的降臨,不如積極主動地創造好想法賴以形成的條件;與其把一個好想法看成是一幅畫的救星,不如把一個畫面看成是一個好想法的搖籃。我們動筆畫速寫之前當然應當做些「意在筆先」的設計,但動筆後更要多做些「意在筆後」或叫「意隨筆後」的創意。在短暫甚至連續多幅的速寫創作過程中,作者快速甚至頻繁地在「意」與「筆」的互動式碰撞里尋覓並設想,試探與冒險,驚喜或失望,反思和總結……這是一種濃縮與袖珍的創作旅程。經常地以創作的態度和激情去畫速寫,至少我們的造型觀念與能力會得到實戰的檢驗與錘鍊;而在速寫裡頭所獲得的所有經驗與心得,至少會為我們的「正規」創作帶新的靈感,從而使作品換上新的面貌。僅著眼於此,速寫也堪稱開路先鋒。讓學生以創作的態度和激情去畫速寫,就進入了速寫教學的最高境界。六、速寫的構成及其程式畫速寫時,作者有意或無意地追求著形式美感,寫實的速寫追求寫實的美感,非寫實的速寫追求非寫實的美感。表面上似乎涇渭分明,其實都是在一張紙(二維空間)裡頭進行著「構成」。在我的認識體系里,所有的美術行為在本質上都是同一的:就是在特定的空間里進行關於幾何、色彩與肌理的構成,即三大基本元素的構成,簡稱「三元構成」,僅此而已。所有作品,無論風格與流派,成敗與否均取決於「三元構成」所達到的水平。把具象的「內容」忽略掉,所有作品都可以在「三元構成」這個平台上進行「一家子的對話」。把這種思維體現在速寫教學裡頭,學生的思路肯定會開闊許多,教學的目的與重點也變得很有道理。我們可以這樣去鼓勵學生:你就想著要畫一個圖案,模特身上有許多可供你加工的原材料,根據你畫面的需要,你把原材料找出來,再按你的需要進行加工、組裝成一個圖案,這就是我要你畫的速寫。如果老師還能示範一下,那學生就肯定找到北了。從三元構成的框架去看,課堂速寫最主要的課題應當是幾何構成;其次是肌理構成,這兩方面正是速寫特徵之所在。色彩(一般就是明暗)構成可以看成是上述構成尤其是肌理構成的附屬產物。這一點跟一般的調子素描相反,教調子素描的時候,我們通常要求把調子畫得差不多了才強化筆觸的構成。速寫的構成有很強的程式化,有一定經驗積累的熟手,經常會用特定的構成套路去表現特定的形體結構或質感。評價速寫的重要指標就是乾脆、靈活、生動。要做到這些,就離不開一定的程式。這方面就很像書法與篆刻。但另一方面,對於還不適應既有程式或正在探索新程式的作者,構成起來就帶有 「探險」的意味,弄好了就像登上險峰,弄不好就像掉落深谷。對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要學習與嘗試儘可能多的構成程式,而不要拘泥於已經掌握的某一種程式。每個學生都程度不同地掌握著一些程式,那是以前模仿別人而學來的。不少學生以為那就是自己的風格,堅持畫下去就行了。這個念頭就是他們吸收新知識、掌據新方法的頭號敵人。特定的教學內容需要特定方法的學習與訓練。這些方法大都不難掌握,正如加減乘除一樣。難就難在由於不適應導致沒效果,覺得不光彩,因而不喜歡,便會以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讓自己解脫。於是乎,人類優越的可塑性被普遍的惰性殘殺了,人的無窮幹勁也被一兩個借口吞滅了。過早地執著於某一程式且從一而終是一種懶惰的表現。掌握多種的速寫方法就等於掌握了多種的造型語言。現代社會大量需要的是適應型和開拓型的人材,與其抱一專之精良去面臨學非所用的危機,不如挾多能之廣博去面對社會的選擇。有新意的速寫,就是那些敢於打破既有程式而開創新程式的作品。經常利用速寫進行創意性的探索,我們的審美思維就會開闊,我們的藝術語言也會隨之愈加生動與豐富。結語速寫有理。因為速寫的基礎屬性,所以關於速寫的道理也就具有了普遍原理的意義。反過來說,我們只有從藝術的普遍意義去看待速寫藝術,看待速寫教學,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握到速寫的本質。美術理論有許多層次,作為師範專業出身的筆者,多年來致力於與美術創作及美術教學緊密相連的、建立在實踐經驗之上的、具有實操意義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探索,這種理論的特點是簡明易懂,但並不好總結。就像速寫,看似簡單,要畫好很難。筆者勉為其難,但求讀者多多包涵!2006.5.18.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素描速寫】烏克蘭-丹尼斯(Denis Chernov)鉛筆畫作品(靜物)
一組能讓你把速寫畫好的動態資料!
怎樣從零基礎畫好速寫(第一期)
看完,再一次見識針管筆手繪的厲害,我要豎起大拇指!
這才是乾隆真正的樣子?洋畫家中國之旅速寫

TAG:速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