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教皈依三寶的意義

關於道教皈依三寶的意義養生之道網導讀:各位善男子、各位善女人:講經之前我們大家一起抱拳,各稟丹誠,恭迎三寶。一心奉請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一心奉請上清真境,……各位善男子、各位善女人:講經之前我們大家一起抱拳,各稟丹誠,恭迎三寶。一心奉請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一心奉請上清真境,大羅靈寶天尊。一心奉請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恭望大道天慈,鶴駕鸞輿,降臨法會。各位今日大家有緣,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是閻浮提世界的大事因緣。我在這裡講經,講哪一部經典呢?今天我講的經文是出自《全真早晚功課經》中早課的「三皈依」。我先諷誦今天要講的經文:志心皈命禮: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志心皈命禮: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志心皈命禮: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這「三皈依」或稱「三皈依戒,」也叫「皈依三寶。」是道教徒必誦的經文,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皈依,即歸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迴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皈依三寶」即是對「三寶的」至誠的皈投和信賴而矢志不渝的叫皈依三寶。一、何謂三寶?從經文中可以看出三寶即道寶、經寶、師寶,全稱就是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這就是道教信仰的三寶:道、經、師。《道德經》第六十二章上說:「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以保」。仙經云:「黃金雖貴,不保汝命,經卷雖微,生死同果。」又《道德經》第二十七章上說:「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從以上經文可以看出「道、經、師」對我們的極其重要和寶貴,所以把「道經師」稱為三寶。1、道寶: 太上無極大道。《清靜經》上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我們自然界的天地生成,日月的運行,萬物的生長都是由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運化而成的。所以道就是宇宙的本源,在道之前沒有任何的主宰和宗祖。同時道也是自然的規律,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必需按照道的法則行事。道雖然無形,無情、無名,但道的神功妙用卻是「用之不可既」。宇宙萬物不能離開道,合道則存,失道則亡。《道德經》第三十九章上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為貞,而貴高將恐蹶。」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天得到道之後,便會清明;地得到道之後,便會安寧。神明得到道之後,便會靈感神通;山谷得到道之後,便會充盈;萬物得到道之後,便會生化不息;侯王得到道之後,便天下太平。反之,天如若沒有得到道而清明,恐怕就要開裂;地如若沒有得到道而安寧,恐怕就要陷蹋;神明如若沒有得到道而靈感神通,恐怕就要失去神的神功妙力;山谷如若沒有得到道而盈滿,恐怕就要枯竭;萬物如若沒有得到道而生化,恐怕就要滅絕;侯王如若沒有得到道而天下太平,恐怕就要傾覆。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天、地、神、谷、萬物、侯王,都來源於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會再存在。道寶另一體現是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為道寶。因為「三清道祖」是無上大道的化身。關於天地的開闢者及萬物的創造者,道經中有說為「太上老君」,有說為「元始天尊」。《九天生神章經》說:「三號雖殊,本同一也」,都是道的化身。《老子想爾注》云:「一散則為炁,聚形為太上老君。」道就是太上老君,大道生成宇宙及萬事萬物,太上老君是創世主,這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前面已經說過「三清道祖」是道寶。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僅有神位或壁畫。《老子想爾注》云:「道至尊,微而隱無狀形像也,但可以從其誡,不可見知也。」道教供奉神像大約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代。《隋書經籍志》云: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於代都東南起壇宇,……刻天尊及諸仙像而供養焉」。從以上二條資料可以看出,道教最初不供神像是因為道本虛無,沒有形象。供神像的目的是為了垂像設教,所以才有了三清道祖和諸仙大道尊像。三寶中把三清道祖和諸仙大道尊像奉為道寶。大道尊像在造好以後,要通過虔誠的啟請請大道分靈降注在尊像上,以達到「形神俱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禮拜的還是無形無象的「道」。因為三清道祖和諸仙大道尊像都是為了表法的緣故,是為了垂像設教的方便。如北京白雲觀三清大殿所供奉的三清聖像的形象是為了體現道教的宇宙生成的大道演化教義。元始天尊手執黍米寶珠,象徵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清濁未判,陰陽未分,混沌為一狀態。靈寶天尊手執兩儀圖,象徵元氣運化,陰陽初判的宇宙狀態。道德天尊手執太極神扇,象徵萬物化生,文明滋長的宇宙狀態。《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上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是無上大道化生宇宙的混沌元炁,由宇宙元氣化生為陰陽二氣,陰陽二炁沖和化為天地人三才,由此化生天下的萬事萬物。一化為三,三即是一。因此,三清尊神即為「道」的化身,也就是道經所說的「一炁化三清」。2、經寶:三十六部尊經。《道教三洞宗元》說: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三寶君在道經中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寶君各為經教之祖師。三寶君傳三洞真經,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洞又總成七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後四者為輔經,太玄輔洞真、太平輔洞玄、太清輔洞神,正一總輔通貫。道教統稱之為三洞尊文,七部玄教。三洞尊文,各分十二類。(一)本文類:道教以先有三清尊神降授道經,而後才有道教之創立,徑是道教的本源,故三洞經文均歸此類。(二)神符類:「神」授之符籙,神妙莫測,信如符契,故三洞符籙均歸此類。(三)玉訣類:「玉」為寶貴之意,「訣為解決疑問」,故對各道經的註解,均稱「玉訣」。(四)靈圖類:指靈異的圖形,也是具有神靈的圖形,故凡以圖為中心內容,或以圖為名者,均歸此類。(五)譜錄類:「譜」是譜系,「錄」是記錄,凡崇奉之高真上聖的功德聖位和應化事迹,均歸此類。(六)戒律類:「戒」即勸善止惡的告誡,「律」是必須遵守的條文,凡與戒律有關之經書均歸之。(七)威儀類:「威」是氣象莊嚴,「儀」是齋儀醮式。(八)方法類:指設壇祭煉及身內修持各種方法。(九)眾術:指外丹爐火,五行變化和一切術數。(十)記傳類:如十洲記、冥通記、列仙傳、、神仙傳、各種碑銘、山志均歸之。(十一)讚頌類:如步虛詞、讚頌靈章、諸真寶誥等讚美歌頌之文均歸之。(十二)表奏類:凡祈禱時所用表白願望及上奏天庭之表文均歸之。經寶也可以用另一句話來概括即:三洞四輔十二類。三寶君欲拯濟欲界及未斷生死之人,使之離苦,得無為之樂,因而化身降世,授經立教。《雲笈七籤》卷六《三洞經教部》中說:「三洞垂法,從仙達聖,品級轉遷之理。謂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名洞神神寶,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名洞玄靈寶。既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名洞真天寶也。……三洞之元,本同道炁,道炁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這就是說,三寶君立教,經籍分為三洞,乃是分品級以使修學者循而漸進。道經總集,通稱《道藏》。「藏」字本義為儲藏東西的地方。《道藏》指稱收集在一起的道教典籍。道經正式結集成「藏」,始於唐代,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玄宗詔令天下搜訪道經,經過整理,纂集成藏,名曰《三洞瓊綱》。這就是第一部道藏,史稱《開元道藏》。此後,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編有《大宋天宮寶藏》,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年)又編有《政和萬壽道藏》。金明昌元年(1190年)修成《大金玄都寶藏》。元初,全真道士亦編纂了一部《道藏》。以上《道藏》都未能流傳至今。明永樂(1403-1444年)編成,名曰《正統道藏》。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神宗又敕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續編《道藏》,名曰《萬曆續道藏》。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務印書館以涵芬樓名義,將明《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合在一起,影印出版,社會上始有《道藏》流通。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出版了影印本明《道藏》。1996年開始,中國道教協會組織專家學者,對明《道藏》進行校勘、標點、補充,於2004年出版了《中華道藏》(共49冊)。3、師寶:玄中大法師。一般指太上老君。「玄中大法師乃元始立教之後,至上皇元年五劫同啟,五行全形,五炁俱備,化生諸真諸仙,應五劫之內化生玄中之精,精中之玄,皆是上皇,故劫號上皇,五劫之中化生。玄中大法師乃稟五炁之精英與天真皇人,集雲成章,龍胎石景,億萬符書。三部十條悉為正文,玄中大法師方始立教也。」(《上清靈寶大法》卷十)「天皇時,老君降世號通玄天師,一號玄中大法師。」(《混元聖紀》卷一)「玄中大法師十號:一號無名之君,二號無上玄老,三號太上老君,四號高上老子,五號天皇大帝,六號玄中法師,七號有古先生,八號金闕帝君,九號虛無真人,十號太上高皇。」(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還有「玄中大法師靜老天尊」之稱。(《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大法》卷四七)。 修道人奉太上老君為道祖,自稱太上弟子,所以師寶也指一切可為人師的有道之士。道經中還有奉元始天尊為道寶,靈寶天尊為經寶,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師寶。聖號合稱為「大羅三寶天尊」,或稱「道經師寶天尊。」 從以上經典可以看出,三皈依經文中的三寶,道寶即三清道祖,廣義上說是指三清道祖和一切得道的仙真。經寶即三清道祖金口宣說的一切經典和歷代仙真的心宗妙法。師寶即太上老君下降為師和一切有道之師。總之,無論是道寶是太上極大道,經寶是三十六部尊經,師寶是玄中大法師,還是奉元始天尊為道寶,靈寶天尊為經寶,道德天尊為師寶,這兩者都是一體的。道、經、師皆集中於「三清道祖」。如果沒有「三清道祖」,哪來經寶三洞經文。太上老君化身下降,歷劫度人,是師寶的鼻祖。所以說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
推薦閱讀:

巴金的意義----劉再復
芭蕾的真正意義!
星座、宮位、相位意義
楊早:魯迅是個現代意義上的「失敗兒子」
靜坐的意義及過程之探討

TAG:意義 | 道教 | 皈依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