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顆營養劑,「雀屏中選」
06-12
人生旅途充滿無數的選擇。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選擇搭地鐵,還是搭公交車;選擇吃三明治,還是點蛋包飯;選擇和這個人攜手一輩子,還是跟著那個人走完人生路。我們往往容易忽略一件事,那就是「選擇權並非永遠都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個世界並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所以,經常會遇到被動的情況,自己也成為被選擇的一方。當別人選擇了你,代表對方對你有愛,認同你的價值,想要發揮你的專長。因此,雀屏中選的人生,當然比沒有人選擇好。比方說,在幾個同事中,上司最後決定「由你負責這個案子」時,任何人都會沾沾自喜,如果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案子,當然更加樂不可支。「雖然有點難度,但你挑戰看看」這句話可以充分激勵努力工作的人。如果總是無法雀屏中選,心裡當然會很痛苦。任何工作都分成「改革創新」和「維持原狀」兩大類,無法雀屏中選的人往往會被安排去做後者的工作。如果無法加入A案,也無法參加B計劃,整天做些不管誰都可以做的雞肋般工作,心情就會越來越沮喪。這種工作簡直就像每天為花草澆水。一旦失去「改革創新」的意願,整天做一些不被期待的工作,人可能會比花草更快枯萎。「想要雀屏中選,想要發揮專長」。如果你有這樣的願望,有三顆非常有效的營養補充劑可以幫助你。第一顆,多觀察。對周圍的每一個人產生興趣,對身邊發生的事產生全新的好奇心,仔細觀察一切,了解「這個人的興趣是什麼?」或是「他好像和平時感覺不太一樣」。這麼一來,就可以每天在熟悉的職場風景中有新發現,搜集到對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有幫助的信息,也更容易得到機會。第二顆,具有推測能力。有一個小孩子,穿著尺寸不合的鞋子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光是觀察到這件事並沒有意義。是否能夠想像「啊,如果不制止小孩子繼續走下去,他會跌倒」,結果將會大不相同。也就是說,能夠根據觀察所搜集到的信息,配合眼前的狀況進行模擬想像的人,才會雀屏中選。我認為,觀察力和推測能力是所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第三顆,就是具備溝通能力。具有搜集信息和推測能力後,就要實際和對方產生交集。看到小孩子快跌倒了,就立刻對他伸出援手。除了打招呼,有時候更要真情流露,做出真實的反應。只要持續這麼做,雙方就會深入討論問題,漸漸成為所有人願意合作的對象。能不能成為「雀屏中選的人」,並非取決於與生俱來的能力或特殊才華,每天持續服用這三顆營養補充劑,努力學習這三種能力,每個人都可以「雀屏中選」。先暴露自己最弱的部分我從小就決定,長大之後,絕對不要當一個「自命不凡」的大人。我從十幾歲到二十多歲時,整天都和比我年長的人打交道,其中讓我欣賞的人,沒有一個人自命不凡。「優秀的大人不會自命不凡。」這些在我生命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讓我體會到這一點。說到自己的糗事,有些大人會提及一些年少歲月的輕狂行徑,但我的糗事永遠都是現場轉播。我只要有空,就會和編輯部的其他同事一起在休息室吃午餐,這種時候,我會和大家聊自己的私事。比方說,我會主動告訴同事,最近女兒對我愛理不理;太太和我吵架時,用東西丟我;我在無奈之下,只能下跪求饒之類的。「我昨天和一個感覺很不錯的女孩子約會,但我傳了簡訊,她完全不理我。」「松浦先生,你又被甩啦?」即使是這種會被人嘲笑的事,我也會主動和大家分享。在公司這個組織中,有上司和下屬的關係,有時候,只要分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就可以共事,但是,這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真性情的交往。雖然我在工作上會嚴厲批評下屬,或是一再叮嚀,非要達到某種要求,一旦拋開工作,也會出現沒出息的糗樣,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帶著工作的態度和同事交往,就無法放鬆心情,永遠都無法擺脫好像隔了一層玻璃在說話的焦躁,最重要的是,無法發自內心地了解彼此。雖然有人公私分明,可以把清楚畫分工作和私生活,但身為凡人,很難徹底切割。在關鍵時刻,要不要和這個人站在一起?要不要毫無保留地聽這個人的意見?這些問題的答案並非取決於工作能力,或是對方是不是優秀的上司,而是在能否相信他這個人。在緊要關頭,可以把一切放心交給這個人,他一定會助我一臂之力—能否讓人產生這種信心,不光要看對方是不是能幹的優秀人材,更取決於是否可相信這個人。我毫不掩飾自己在工作以外,也是一個很沒出息、常常出糗的人,也勇於表現異常的自己。雖然這些讓人無地自容,但其實大家身上都有這些部分,這也是每個人「可愛的地方」。我不想和那種自命不凡的專家一起工作。和那種無懈可擊的完人在一起也毫無樂趣可言。如果想在工作上、人生中和別人深入交往,不妨主動表現出自己的弱點,讓對方看到自己異常的部分和出糗的一面,讓他了解百分百的自己。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才能在工作上遵守規範,尊重對方。當別人說「NO」時,機會就來了當我因為工作忙得分身乏術時,通常都會拒絕新客戶。因為我真的沒有時間,我相信不光是我,很多忙碌的人幾乎都一樣。這種時候,大部分的委託者都會說:「太遺憾了,希望下次有機會合作。」雙方的交談就畫下了句點。但每當我看到一度遭到拒絕就放棄的人,都會覺得不解,納悶他們「為什麼這樣就放棄了?」我自己拒絕別人,卻有這樣的想法,似乎有點自相矛盾,可能有人覺得我很矯情。但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往往會很沮喪,覺得「原來對方並不是那麼想和我合作」。因為,如果我拜託別人,即使被拒絕一、兩次,也不會認為「被拒絕了」。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我都認為「拒絕才是一切的開始」。我很樂意聽到別人說「NO」。當對方嚴詞拒絕時,我會覺得「現在、這裡才是真正的起點」。真正的溝通最好從「NO」開始。假設對一分鐘前認識的女生說:「我喜歡你,請你和我交往。」當她皺起眉頭,用不悅的聲音說:「NO」,就有機會說接下來這句話。「請你先了解我,再決定要不要和我交往。我們來聊一聊吧。」這才是我真正想要說的話。因為我覺得對方在了解我之後,再和我交往比較理想。如果有奇蹟發生,那個女孩子一口答應:「好啊,我也想和你交往。」雙方之後的交往很可能變得表面而膚淺。我只是被內心對她的想像所吸引,她也只是被內心對我產生的幻想所吸引,這種關係固然浪漫,但就像細膩的甜點般容易變質。男女關係往往有例外,但如果是工作的場合,我可以斷言,「『NO』是一切溝通的起點」。我相信你工作的職場,蔓延著沒有「NO」的順暢溝通。假設主管和上司建議了一個和之前不同的方法,「希望這次按這種方式進行」,不喜歡變化是人之常情,遇到這種情況時,通常會覺得「真麻煩」。但是,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皮包里藏著順暢溝通的「成年人工具」,所以十之八九都會回答「YES」。即使不太理解,也會回答:「YES」。即使意興闌珊,也會回答:「YES」。即使內心覺得上司的建議簡直莫名其妙,也會回答:「YES」。如果對方是上司或前輩,更會毫不猶豫地說:「YES」。但是,這種表面膚淺的溝通能夠讓雙方成長嗎?真的能夠一起克服難關嗎?如果立刻說:「YES」,等於剝奪了提出建議的人進一步說明、表達自己心意的機會,很可能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執行企畫,最後很容易搞砸。這種結局未免太悲哀了。既然這樣,乾脆拋棄所謂的「成年人的工具」。向對方提出建議時,如果對方說:「NO」,不妨認為是機會,徹底說明自己的心意。和對方深入交談,直到對方認同你的意見。遭到拒絕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在提案前做好「NO才是起點」的心理準備,內心就會湧現勇氣。相反的,如果對方提出不符合你期待的提議,或是莫名其妙的指示時,千萬不要表面上很乾脆地回答:「YES」,卻在背地裡抱怨,必須改正這種壞習慣。當然,不能像小孩子一樣一個勁地說:「NO」,必須同時具備傾聽的雅量,「NO」才能打開深入溝通的大門。尾聲今年七月,我前往美國約翰.謬爾步道(JohnMuirTrail)。走完耗費一個月的長距離步道,這是一條位在海拔1500公尺到3000公尺的高處,鮮少有人進入的健行步道。決定這趟旅行後,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準備。自己能夠扛著走的重量有限。背包里到底該裝些什麼?結果,原本以為「絕對少不了」的東西派不上用場。原本以為「多餘的東西」卻十分有用。平時根本不會想到「到底需不需要」的東西,反而是必需品。這趟旅行讓我重新思考「人生旅程的行李」。扛著沉重行李走的健行步道並不是平坦的道路。好不容易爬上坡道,接踵而至的是另一個下坡道。前一刻才為下坡道比較輕鬆而竊喜,但如果不繼續上坡,就無法到達目的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一路上都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人生或許就是背著行囊,獨自不斷地上坡和下坡。我在旅途中想到這件事。所以,即使上坡很辛苦,即使好像一直在走下坡,仍然必須相信,自己在向前走。無論上坡還是下坡,儘可能輕裝上陣,只帶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四十二歲的秋天—我的旅程還沒有結束。那你的旅程呢?文/松浦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寶寶營養輔食的製作,趕緊收藏吧!
※學會這一招,養花卉永遠不缺營養土!還省了一大筆錢!
※疲勞奔波?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的身體吧
※營養素
※老年骨科患者95%營養不良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