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一言不合就死給你看」的翻車魚!
▲這長相呆萌的魚是不是很討喜呢?這是海裡面頭最大的魚,因為長相呆萌眼睛圓鼓鼓受到許多群眾的了解,也因為這種魚特別喜歡曬日光浴,所以大眾見到它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網上有個關於「翻車魚奇葩死法」的段子:「據說,翻車魚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它有很多種蠢蠢的死法:
1、陽光太強導致翻車魚被曬死;
2、水中的氣泡進到眼睛了導致翻車魚緊張過度死亡;
3、海水的鹽分在翻車魚身上留下斑點了導致打擊過大死亡;
4、翻車魚感到會和前面游過來的海龜相撞,緊張過度死亡;
5、翻車魚因為在附近的小夥伴死了而打擊過大死亡;
6、翻車魚因為在附近的小夥伴因為在那小夥伴附近的小夥伴死了打擊過大死亡所以自己也打擊過大跟著一起死了......
甚至還有網友猜測,這蠢萌蠢萌的生物一定是處女座,還有人擔心翻車魚會不會因喝水喝多了,覺得要漲死,結果先緊張過度死了......
有人說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我只想說,這翻車魚的死法是不是太萌萌噠了。完全不符合常理,而且其實有相關證據能夠證明這些所謂的翻車魚的死法是假的。
文章開始,我們先來辟下謠~翻車魚雖然喜歡曬太陽,但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比較深的海水中度過。翻車魚之所以會常常出現於水面,一方面是為了提升體溫,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求海鳥幫助清理皮膚上的寄生蟲。
翻車魚並不會被陽光曬死,英文中翻車魚被稱為Ocean Sunfish,之所以被叫做「太陽魚」是因為人們經常看到它們翻躺在海面上享受「日光浴」,如果會被曬死,它們才不會自找死路,因為它們喜歡日光浴。
翻車魚的精神十分脆弱無依據,科學界也沒有關於翻車魚「過度緊張」和「打擊過大」而死的證據。
那麼,氣泡會不會進入翻車魚的眼睛呢?翻車魚沒有眼瞼,就好像一個全封閉的結構,氣泡不能進入翻車魚的眼睛裡。
翻車魚是一種壽命較長的魚類,根據飼育研究模擬的生長曲線,估算認為翻車魚要長到3米體長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所以,姑且不談翻車魚能否感受到「情緒緊張」和「打擊過大」,對於這種長壽命的魚類而言,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應該具備的。
另外擔心眼睛進氣泡、擔心身上受鹽腐蝕留下斑點以及心理素質太差致死這一類的調侃,只是人們出於對這種呆萌生物的喜愛罷了。
儘管這些戲說成分讓人們對翻車魚多了幾分關注,但對於這些龐然大物真正面臨的危機,了解的人並不多。
在海面曬太陽的時候,翻車魚有時會將身體傾斜甚至側翻。雖然看起來比較笨拙,但翻車魚有時也會躍出大海。它們長長的背鰭劃破水面,常會被人誤認為是鯊魚。
▲有潛水員進入海里排拍到翻車魚準備上岸曬太陽的場景,翻車魚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魚類、海獸吃掉。
雖然體型龐大,但翻車魚絲毫沒有海洋霸主的霸氣與威嚴。除了被海獅等海洋獸類捕食、欺凌,細小的寄生蟲也是它們一生中難以擺脫的困擾。不僅在厚厚的皮膚表面,就連眼眶和口中,形態多樣的寄生蟲也經常可見。為了除去這些吸血鬼,翻車魚需要不時來到淺水區域的「清潔站」,向海鳥以及清潔魚類尋求幫助。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魚身和魚腹上各有一個長而尖的鰭,而尾鰭卻幾乎不存在,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
翻車魚的成長史就是一部被欺凌的血淚史:幼年時因為缺乏母愛、個體太小,即便聚集成群也經常被各種掠食魚類侵擾,金槍魚、鯕鰍等都將它們視為美餐。
成年後雖然擁有可怕的塊頭,但卻缺乏足夠的自衛能力、逃生技巧,因此虎鯨、鯊魚等等大型海生肉食動物也不會放過它們,海獅甚至有時會以獵殺翻車魚取樂。
翻車魚的名字由來:
翻車魚又被稱為翻車魨、曼波魚、頭魚,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海洋魚,可以長到3~5米。至於為什麼叫翻車魚,那是因為它們都是翻過來側著身體游泳的。為什麼要翻過來,是因為它們也喜歡曬太陽,然後把肚皮露在外面曬,比較舒服。
翻車魚看起來沒有尾巴,像是只能在水面漂,但是實際翻車魚喜歡逆流而上,甚至速度能達到3.6千米每小時,這個速度實在太可怕,你們還以為都覺得翻車魚萌萌噠呢?要是撞一下,那怕是不得了啊!
大家對「翻車魚各種奇葩死法」的傳播也許只是出於對這種萌萌生物的喜愛。然而,在翻車魚的成長過程中,的確會經歷各種艱難坎坷,能夠從一粒受精卵成長為一個擁有噸級體重的大塊頭也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僥倖。
翻車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多產的脊椎動物,一尾1.37米長的雌性翻車魚的卵巢內可能孕育著大約3億枚卵。儘管翻車魚產卵能力很強,但成活率並不算高。很大一部分卵由於無法受精而夭折,受精的卵也可能因為大魚的捕食或者糟糕海況而喪生。
能夠成活繼而達到成年的個體卻少之又少,這是它們正常的繁殖模式,並不會造成總體的減少。運氣好的卵孵化成為幼魚並且逐漸長大,但大魚、海獸的捕食以及人類的拖網捕撈仍讓它們的生存狀況受到巨大威脅。翻車魚能夠最終長大,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年來翻車魚的數量卻呈現出快速下降的趨勢,這並不是因為它們有各種奇葩的死法,而應該歸咎於人類的行為。
翻車魚並不是重要的經濟魚類,通常不會成為商業捕撈的目標,然而,它們確是典型的漁業兼捕受害者。對南非金槍魚延繩釣捕撈漁業的統計結果顯示,每年平均每一千個魚鉤就有0.08至0.29尾翻車魚被誤捕上鉤,而這樣的魚鉤當地每年要使用160萬到270萬個。在某些拖網、刺網作業中,翻車魚甚至成為了主要的副漁獲物。
翻車魚的體型橢圓,瑞典博物學家林奈將它們比為石磨,它們的拉丁文名Mola即由此而產生;日本人把翻車魚稱為曼波魚,也許是因為翻車魚游泳的姿勢像是在跳曼波舞;由於常常在水面曬太陽,英美地區將其稱作太陽魚;法國人恰好相反,他們管翻車魚叫月亮魚,理由是:翻車魚周身閃爍的熒光,就像夜幕中冷冷的月光一般。
翻車魚在分類上屬於魨形目,因而也叫「翻車魨」,現存種類不過4種。普通翻車魨和拉氏翻車魨的數量相對多些,矛尾翻車魨和斑點長翻車魨則比較少見。
▲普通翻車魨、拉氏翻車魨
▲斑點長翻車魨
▲矛尾翻車魨
翻車魨(翻車魚)與河魨、刺魨等都屬於魨形目,翻車魨科在大約8000萬年前從魨科或刺魨科魚類中分化出來,而如今翻車魨家庭有三個屬,以往普遍認為現存四個種,翻車魨屬的普通翻車魨和拉氏翻車魨是在海洋中遇見率最高;二齒魨屬的矛尾翻車魨則比較少見,它們以突出的矛狀舵鰭得名;長翻車魨屬的斑點長翻車魨則更加特別一些:它們體型較長,身上布滿美麗的花紋,體型也相對袖珍,最大長度不超過1米。不過根據日本魚類學家的最新DNA分析發現,在翻車魨屬還存在一個新種——牛翻車魨,而目前關於拉氏翻車魚這一分類是否妥當,正在重新研究認定。
在美國,每年夏天都會有大量未成年的翻車魚隨著溫暖的洋流來到蒙特雷灣,加利福尼亞海獅早已在此等候多時,它們專對翻車魚的魚鰭進行攻擊,然後將失去行動能力的翻車魚像丟飛盤一樣扔出水面,最終和海鷗一起享用大餐。
不過這還不算什麼——除了要接受各種掠食者的考驗,翻車魚更要承受人類的威脅。
在新聞中我們時常會看到某地捕獲了「巨型海怪」,這些「巨型海怪」大半說的就是翻車魚。因為結群活動,翻車魚常常數十隻一起被人類的各種網具掛住,成為遠洋船隻上常見的兼捕魚種。雖然翻車魚並不是典型的經濟魚類,但在一些拖網、刺網作業中,翻車魚往往成為主要的受害者,這也是近年來它們種群數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凡爾納的小說《海底兩萬里》中,有位鯨叉手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把它放在鍋子里煮,鍋都丟臉!」這句話說的就是翻車魚。翻車魚的厚皮讓它在世界各地免受被食用的厄運,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捕撈到翻車魚會被認為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但也有例外,在中國台灣,素來有食用翻車魚的習俗,人們會劃開它們的厚皮,食用它們的腸子——名菜「炒龍腸」就是以翻車魚的腸子為主料。
儘管命運多舛,但翻車魚到如今仍然沒有滅絕,這要歸功於它們強大的生殖力。翻車魚的雌魚堪稱魚類中的生產冠軍,它們在繁殖季可以生成約3億枚卵細胞,雖然能夠受精的卵數量有限,最終可以成活的幼魚僅有約30條,但數量仍然非常可觀。
▲幼體時期的翻車魚體長僅3毫米左右,它看上去像一個不起眼的小刺球,身上布滿了棘刺。這樣的外形不但利於它們隨波逐流的浮游生活,更可以防禦敵害。
▲後來它們的棘刺和尾鰭會消失,變成像迷你小稚魚。
▲最後這些可愛的小稚魚會長成1噸多重的呆萌大海怪。
翻車魚的骨骼極度特化,其他魚類重要的尾鰭在其身上已完全退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背鰭和部分臀鰭形成的「舵鰭」。
另外因為肋骨消失,翻車魚無法像其魨類親戚一樣鼓氣。但也因為這種簡約而特別的進化,儘管翻車魚身形龐大,其骨骼卻相對較輕。
皮膚色調可以隨著心情改變:
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古格曾對翻車魚進行過研究,他認為巨大的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幼年時期僅有0.25厘米長,但成年後體長可達3米以上。在有記錄的標本中,最大的翻車魚體長3.1米,兩鰭長度4.2米,而體重更是達到2.27噸——這一紀錄也使其成為已知最重的硬骨魚。
說翻車魚像海怪,其實不算冤枉它。它們體型短圓,身體扁平,皮膚強韌光滑,身體後半截後部在高聳的長三角形背鰭與短小的臀鰭之後戛然而止,整個身體有點像一個魚頭,十分詭異。
與其龐大的身軀相比,翻車魚的小嘴顯得格外不合比例。它們的牙齒呈喙狀,這一點和體型比它們小得多的近親——河魨很相像。
翻車魚每天需要吃掉大量的食物,它們以水母為主食,但為了維持巨大的消耗,不吃零食加餐是說不過去的——各種魷魚、甲殼類、浮游生物、小型魚類甚至海藻都是翻車魚的美味點心。
翻車魚的體色通常呈藍灰色或淺褐色,不同海域的個體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美麗花紋。它們的皮膚色調可以隨著心情改變。與很多魨形目的其他類群的魚一樣,翻車魚受到威脅時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將體色調暗。
雖然經常被人類目擊,但翻車魚其實只有30%左右的時間在海面以下10米左右的水中度過。它們一生之中,有20%的時間會潛到200米以下的深海去尋找食物,已知的潛水最深紀錄是844米,這樣的深度讓潛水員望塵莫及。
五十多種寄生蟲:
因為體積比較大,身上的寄生蟲難免不少,據統計,翻車魚皮膚上被人類發現的寄生蟲已經多達五十餘種,有些寄生蟲身上甚至還長有更小的寄生蟲,它們嚴重地影響著翻車魚的生活質量,因此淺海區域「清潔站」是它們非常樂於光顧的地方。
▲翻車魚在淺水曬太陽時被拍到
淺海區域水溫較高,翻車魚會感到不適,但寄生蟲造成的痛苦驅使它還是堅持來到「清潔站」做治療。
黃黑相間的馬夫魚上下紛飛如同彩蝶一般,在里三層外三層的魚群包圍下,一條足有4米長的翻車魚正張開小嘴抬頭向上,身體呈四十五度安靜地接受治療。
雖然翻車魚分布廣泛,但想在水下看到這些龐然大物並與之近距離接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rlyl小時候的翻車魚真是好萌啊~大了咋就長成這樣嬸兒的了......
From:丘山志/寵物頭條/迷糊的奶孩
Editor:rlyl
推薦閱讀:
※女貞子 一個傳說五個中醫妙方
※【虞山舜水】虞舜傳說(1)
※上古傳說
※鬼首天龍|有一種美麗的傳說叫生死之交
※妙峰山娘娘的傳說
TAG: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