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人生智慧
一、周易與我們的關係
從日常用語看:
居安思危:中華民族之所以歷五千年而不衰,因為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居安思危,且其是周易中核心思想的概括。周易的核心理念就是憂患,憂患的目的是為了防患,防患於未然。而居安思危就是讓我們防患於未然的。周易乃趨吉避凶之作,趨吉避凶的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中國古代文人的憂患意識就是來源於周易
窮變通久: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我們經常說人挪活,樹挪死。人挪活就是窮變的意思。周易的思想已滲入到我們的俗語當中。只要窮而變,就可由山窮水復疑無路,變為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現實中難免遇到一些困難,讓這四個字就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困難的方法。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已故哲學家張岱年先生認為這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
韜光養晦:是明夷卦的核心內容
否極泰來:否、泰是周易兩個卦名,泰:通泰。否:不通。物極必反,泰之極變為否,否之極變為泰。
三陽開泰:來自泰卦(坤上乾下),三陽指的是陽氣而言。
革故鼎新:破壞舊的東西,建立新的東西。革:變革,革命。就是變天,將原來上天賦予的命革掉。來自革、鼎二卦
求同存異:同人卦的核心意思。說得通俗點就是如何團結人的思想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意思
義結金蘭:《繫辭傳》: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九五之尊:形容皇帝,乾卦中九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結語:周易離我們並不遠,已變成我中國文化的核心,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罷了。
從名勝古迹看以故宮為例,一下殿名均與《周易》有關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周易》:保和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清宮與坤寧宮中的交泰殿,其排列來自於周易中的泰卦。為了突現法於陰陽,合於數術。
二、如何理解《周易》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之以《易》,《易》說至繁。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是中國傳統學術的核心:因其經歷聖人之手最多,影響面最大,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哲學教科書:正因其為中國傳統學術的核心之故。
三、今天當如何學習《周易》
周易講的是什麼?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
以乾坤二卦為例乾,天道,純陽坤,地道,純陰乾,元亨利貞元:開始亨:亨通利:恰好貞:恰好
初九,潛龍勿用。這是一條潛伏的龍,不可也不能有所作為,而之所以勿用,因這條龍雖具有龍德,而客觀形勢不允許,故不能用。子曰:遁世無悶。選擇一個合理的方式屈居下位,能屈能伸。有詩為證:手把青秧插稻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本退步原來是向前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龍處於這個階段,時、位變了,不必退隱了。利見大人:利於追隨,輔佐大人,需毛遂自薦。
九三,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由潛龍,見龍進到第三位,這個位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懸在半空中,處境危險,應對這種處境,白天要自強不息,晚上也要戒懼警惕,雖面臨危險,可以免犯錯誤。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或:審時度勢處在這個位次的龍,可以做出兩個選擇,或者往上向天空飛躍,或者往下退居深淵,隨時進退,免犯過錯。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在一卦的六爻中,二為臣位,五為君位,九五象徵巨龍騰飛,利於見到有才德的大人取得了君主的職位,掌握了領導的權力。
上九,亢龍有悔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乾卦給我們的啟示由初九——上九,明示了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的道理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牝馬柔順,也可馳騁千里。既柔順,又剛健。先迷:走在前面的迷失方向,不得超越乾。後得主,利:後面的得主(大人)之利在自己的位置上變現的恰到好處,切不可僭越
初六,履霜,堅冰至。坤代表十月,陰氣凝聚——表現為下霜履霜是一個兆頭,要見微知著,預見堅冰將至,做到防患於未然。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直方大是大地的品格不習無不利:追隨,順從,即使不知道大人之意,順從也無不利表明對上司的相信,表明忠誠,順從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從有終。章:美,含章:含藏美與大人做事,不居功,則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管緊自己的嘴巴,說話要謹慎。做事要默默無聞,不露鋒芒,雖無稱譽,也無咎害。
六五,黃裳,元吉。黃是尊貴的顏色裳是下面的裙子黃裳:地位尊貴而又具有謙卑的美德
上六,戰龍於野,其血玄黃。陰極而生陽,物極則反。至陰之地而陽存。
四、周易的智慧
變——走運時防變,霉運時促變
如何防止變曾國藩講人生境界最高為——「花未盡開月未圓」人應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防止花盡開,月全圓。而防止的辦法就是「謙」周易中有謙卦,漢代人說:這一卦大可以保一國,小可以保一身。
謙卦上坤下艮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道: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謙:個人態度,內心中的覺悟,與形式無關。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有時候募捐也是一種謙。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說謙而又謙的君子,可以涉水過川,吉六二,鳴謙,貞吉。名聲很大的時候謙虛,且要發自內心的謙卑,吉六三,勞謙,君子有終,吉。有功勞的時候要謙卑,不自伐,那可善終,吉六四,無不利,撝謙。處處發揮謙卑的美德,沒有壞處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只要有謙虛的美德,即使興兵打仗鄰居也會幫你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人生為什麼需要謙卑?人在光輝時最容易膨脹,驕傲自滿,聽不進「良藥」。若虛懷若谷,則可吸收很多對自身有用的東西,可廣結人脈。
如何促進變窮變通久。即在糟糕的境況下,變通。人在窮路時通常會有自暴自棄與不服氣兩個觀念。這時人最需要的是冷靜。當人生在山頂時,無論往哪個方向走都是在走下坡路,只有當事業越高,使自己越謙卑,不達到山人在低谷時,無論往哪個方向走都是在往高處走,這時千萬不要自暴自棄,或者瞎折頂,才吉。騰,要冷靜的選擇。中
變的標準是中
中:恰到好處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變的標準與宇宙法則是一個標準孔子觀於周廟,有攲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著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攲,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攲。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道,挹(抑)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暗:是謂損而不極。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謙卑的話,就能做到中,面對成功可以有兩種表現,一種是驕傲自滿,一種是謙虛謹慎。我們如果經常有一種感謝讚美之心的話,那就是謙卑的表現。自然而然呈現的,沒有任何人為的造作的狀態,就是「中」態。
結論周易講變化,就是這樣,要讓人變得恰到好處,立於不敗之地。走出低谷,恰到好處,就是成功。防止走下坡,恰到好處,就是保持成功
時變的根據是「時」周易中講變通趨時,動靜不失其時,與時偕行,屈伸隨時,因時而變乾卦中的初九爻之所以要潛伏,時者勢也,時機不對。例:越往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重要了兩位賢臣:范蠡,文仲范蠡:因時而變的典範勾踐用人之際,有時有位,成就了大事業,勾踐成功後,有位無時,急流勇退,帶著小秘西施,出走做了大富翁。
文仲:不能因時而變的悲劇勾踐用人之際,有位無時,成就了大事業。勾踐成功後,有位無時,戀戰不去,成了刀下鬼。勾踐賜死文仲的理由:文仲幫助勾踐討伐吳國,共準備了七條計謀,可用到了第三個,就把吳國滅掉了,還有四條藏在文仲手裡。勾踐說:「請拿著那四條計謀到我去世的先王那裡施展才華吧。」結論:越往勾踐兵敗會稽山之時,文仲作為一個謀臣可以說是得位得時,因為勾踐需要復仇,文仲懷有韜略。而當越王勾踐滅吳稱霸之後,文仲仍身居顯位,就是有位無時了。因為文仲忠君憂國之心不改,勾踐陰險毒辣之性已彰。結果必然是時位乖離,因位而招禍。相比之下,范蠡在勾踐用人之際,能夠因時得位,施展經邦治世之才,在勾踐如願以償之後,又能因時而變,謀求經商致富之道,所以總能立於不敗之地。由此看來,賢明之士的一屈一伸,實在也是唯變所適,調整時位關係的一種好辦法!
幾如何把握「時」,周易認為把握「時」,要多在「知幾」上下功夫。「幾」,通俗一點說,就是苗頭,兆頭。任何事物出現都有兆頭,把握住了,就是佔了先機。如周易中的離卦與坎卦,離卦代表了夏至,坎卦代表了冬至。夏至是陽氣最盛的時候,可這時陰氣已經孕育其中,如能發現這個兆頭,便可佔得先機。同理,冬至時是陰氣最盛的時候,這時一點陽氣孕育其中,如能發現,亦可佔得先機。老子說「福兮禍之所存,禍兮福之所依。」「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便是此理。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這些個都是說的「知幾」周易中講「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
例: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纋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纋得士二人。」
結論: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問題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要時時小心。所以,如果能夠知幾,能夠事先觀察到苗頭,兆頭,就能夠因時應變,防患於未然。所以《周易》這部書又被稱為「憂患之作」,憂患的目的是防患,防患必從憂患始,知幾就是憂患。樂天知命命:令,上天的命令(殷商之時)上天的安排到了孔子認為簡單的理解為上天的安排不恰當。孔子認為天命可知,其核心為知己,透過知己來知命。「樂知天命」,就字面意思說,就是樂其天然,知其命運。而樂其天然之「樂」又必須以知命為基礎,所以樂知天命,歸根結底還是知命,知命就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個長處短處,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長處就是天生的東西,就是天所賜予的。
例:樊遲:不知命,不知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的意思是我們這些士子的任務是做帝王師,不是學做種地,種花的。能讓統治者好禮,好信,好義就可以了。言外之意是說,樊遲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孔子周遊列國時到處碰壁,仍樂此不疲。因其有天命的自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使命感很強。孔子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於斯文也」也說明了其使命感。那麼怎麼把握這種外在呢?外在自由其運行的法則,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都是天道運行的法則,我們順應其法則行事,就是把握住了這種外在。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為什麼社會上平凡人居多?因為在時尚的大潮中,各種個性被泯滅了。使大部分有個性,又天賦的在潮流中將個性給喪失了。任何人有缺點有優點,而缺點之所在也正是其優點之所在。如京劇中有各個流派,為何會有流派之分?因為他們在唱京劇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唱腔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就用別的唱法掩飾其不足,久之發展就成為一種流派了。
所以我們每個人生在天地之間,正如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成大事者,必有不尋常的魄力。
天人合一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上天賜予的在後天得到發展,要時刻保持清醒。而要保持清醒則需「崇效天,卑法地」天道有序,誠者,天之道也。人應效法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崇效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卑法地——地勢順,君子以厚德載物以期達到這樣的境界——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最終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道儒兩家都講天道,道家主張順從天地,儒家主張參贊天地。推天道以明人事。將人體的生命投射到宇宙中,在其中享受一種快感。
結論:以天地為榜樣,以宇宙的法則為依據,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揚長避短,這就是天人合一。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第308期
推薦閱讀:
※【周易風水】好房好運
※周易與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的根在哪裡?如何學好奇門遁甲?
※李洪成周易六爻答疑 10
※淺談《周易》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