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財政:中國歷代王朝覆滅的秘密

官場中靠灰色收入生活的官員才是主流。官大一級壓死人。在帝國權力結構中,官大一級,不光壓死人,還有成幾何級增長的灰色收入。就連英國人來大清做生意也被海關多收了68項費用。「亞財政」的規模是國家財政收入總額的兩三倍。

  驚心動魄!因為,制度性腐敗與王朝周期律生死相連。在制度性腐敗的土壤中,圍繞權力的金字塔所寄生的上不了檯面的規則、規費、規禮,花樣繁多,一環套一環,牢牢地卡住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的脖子。

  在歷史學者洪振快先生的《亞財政——制度性腐敗與中國歷史弈局》一書中,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亞財政歷史,和民眾被亞財政制度擠壓、剝削的血淋淋的苦難史。所謂亞財政,就是一種亞生於國家正式財政制度的非正式財政制度,這套制度來源於官場中利用公權力謀取私人福利的「集大成之作」的「陋規」、潛規則。有了它,官員可以大肆提升個人福利、滿足食慾與色慾,官僚隊伍可以維持官官相護的攻守同盟,皇帝可以辦各類奢侈的慶典、收受各地的奇珍異寶;有了它,民眾潛移默化地養成了權力崇拜、官崇拜的價值觀;有了它,民眾終有不堪重負、憤而造反的一天,王朝也終有覆滅的一天。

  藉助亞財政的視角,明朝清官海瑞的私生活盡收眼底。在明朝,一個七品知縣的年薪大約有4萬元(經過換算得出此金額,下同),實際到手約2.5萬元,可以養活一家5口人。海瑞知縣除了合法工資以外,老家還有40畝田,能再多收入2萬元,頂多再多養5口人,一共可以養活10口人,但不能有額外的花費。可是,海瑞的私生活透露,海瑞家的人口遠遠大於10人。海瑞先後有過3位夫人,又至少納過3個小妾,先後生育3個兒子、3個女兒,再加上幾個僕人、奶媽、婢女和海瑞的母親,至少有20人,海瑞要想養活這麼多人,幾乎不可能。並且,當時納1名小妾還得花66400元左右。養活約20人、納3名小妾,海瑞晚年回老家時竟然還有近8萬元的存款。海瑞是如何辦到的?至今還是個謎。

  眾所周知,海瑞是個古怪的清官、窮官,在明朝的官場是個另類。海瑞能生活在亞財政制度下,簡直是個奇蹟。與之相比,官場中靠灰色收入生活的官員才是主流。晚清名士李慈銘寫了41年的日記——《越縵堂日記》,透露出帝國官場的秘密。李慈銘當時任職戶部郎中(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的司長),不怎麼幹事,年薪約2萬元,但實際年收入卻高達30萬元,原來多出的錢來自於灰色收入——饋贈、印結銀、鄉賢祠外官捐銀、書院束脩,此外,他還收到各種實物禮品、各地土特產。收入的錢,他主要用於家庭日常開支、社會交往、文化生活、買妾,所以,他的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李慈銘雖無多少實權,卻也有巨額的灰色收入,但是,他的內心還是有點不滿意,因為,比他有實權、官階大的人,收入更多。比如,他的上級、戶部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王文韶年薪只有3萬元,額外的灰色收入卻高達390萬元。

  官大一級壓死人。在帝國權力結構中,官大一級,不光壓死人,還有成幾何級增長的灰色收入。相反,那些低級別的小官,尤其是沒有實權的小官,其收入與高級官員相比就有天壤之別。有了收入上的巨大誘惑,所以,帝國時代的讀書人、商人都想撈上一官半職,好過上他們嚮往的「老爺享受型」生活。過上這種生活,他們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合理地賜福利給他們喜歡的人(使用合理賜福利權),合法地傷害他們不喜歡的人(使用合法傷害權),就可以源源不斷地享用各種灰色收入和隱形福利。

  此外,京官離帝國權力中樞更近一些,因而,他們常常能剝削、鉗制地方官。地方官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必須用自己的灰色收入「孝敬」京官。在李慈銘生活的時代,各類在職京官約6500名,能搞到灰色收入約9.6億元,相當於國家財政收入118.4億元的8%。而這8%的巨額收入則被轉嫁到了民眾身上,即地方官在收稅時增加了8%的稅率。

  高高在上的京官還掌握著國家財政支出的權力,這足以吸引、迫使地方官以各種方法「跑部錢進」。比如,晚清時代的重臣曾國藩、李鴻章都曾深受京官的盤剝。曾、李二人為了到戶部報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軍費,分別付給戶部相關辦事人員、官員回扣1600萬元、8000萬元。

  在帝國時代,灰色收入是不能那麼赤裸裸地稱呼的,而要被包裝一下,成為各種「禮」:見面禮、節禮、賀禮、謝禮、別禮,等等。這些「禮」常常被送給五種人:1.上級,特別是頂頭上司;2.上級的親屬、家人、隨從;3.上級衙門的辦事人員;4.欽差或「過往的官員等」;5.京官,特別是京城高官,以及王公大臣和他們的親屬、家人、隨從。官員為了送這些「禮」,就必須從民眾身上盤剝,比如,在清朝雍正時期,山東省的民眾就在法定稅收之外多承擔了10%的稅收。除了多收稅,官員還可能挪用公款,在民眾打官司時敲詐勒索,以備足送「禮」的錢財。

  除了這個10%,民眾還可能會有更多的負擔。比如,根據晚清名士馮桂芬的測算,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全國40萬書吏,即各衙門裡承擔抄抄寫寫的普通辦事人員,每年的灰色收入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其中有30%來源於財政收入,70%來源於民眾的稅收,民眾為此在法定稅收之外多承擔了35%的稅收。

  在帝國時代,官員及相關辦事人員還不是獲得灰色收入的最大得利者,皇帝才是最大得利者,用洪振快先生的話說:「皇帝才是最大的貪污犯」。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政預提鹽引案案發,案件經審理後得知,曾任兩淮鹽政的官員普福,在乾隆三十一年使用了從鹽商那裡收取的8萬多兩稅費銀子,占收稅費總額的45%,用於給乾隆皇帝辦貢品。從乾隆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三年的22年間,乾隆共享用兩淮鹽政上貢103萬兩銀子。由此可見,皇帝宮中擺放的各類奇珍異寶、各類奢侈花銷並不是憑空而來,除了國家財政負擔一部分外,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地方官員的「孝敬」。

  不光皇帝的宮中花費巨大,皇帝的外出遊歷、考察也花費巨大。比如,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通常有2500人隨行,吃穿住行、娛樂、享用貢品,花費巨大,僅兩淮鹽商在六次南巡中就「孝敬」銀子600多萬兩。有研究表明,乾隆在位的60年里,兩淮鹽商獲得利潤的18.68%上繳國家財政,41.84%為鹽政官員所得,鹽商實得39.49%。由於皇帝與官員盤剝過多,鹽商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只能提高鹽價,而這隻能由民眾承擔。

  皇帝、官員、相關辦事人員分享各類灰色收入,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無法逃脫它的控制,誰要是打破這個格局,就會被官僚帝國所拋棄,被集體打擊。即使是皇帝,也無法改變這個利益格局。這就是亞財政制度的控制力所在。根據洪振快先生的研究,「亞財政」的規模是國家財政收入總額的兩三倍。

  皇帝、官員、相關辦事人員在享受亞財政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深受其害。就連那些來帝國做生意的外國商人也憤憤不平。比如,來清朝做生意的英國人,就和清朝海關的官員發生了直接的衝突。早在乾隆二十四年,英國人洪仁輝就把海關官員給告了,而且告到了乾隆皇帝那裡,說海關官員在貨物進出關的過程中收了68項名目不同的費用,可是,案子最後只是象徵性地結案,並沒有改變中英貿易規則的現狀。告狀不行,利用外交手段改變貿易規則也不可行,所以英國人就動用了戰爭侵略手段,結果就有了中國人記憶深刻的《中英南京條約》。在條約中,英國人還是希望清朝在外貿中給英國一個平等的地位,不要在法定稅收之外亂收費。

  手中沒有權力的人,也就是底層民眾是亞財政制度的最大受害者。然而,底層民眾承擔稅費的能力畢竟有限,當他們的忍受到了極限,就會引發官民衝突、民眾起義。在農業社會,總的來看,底層民眾能夠承受的稅率極限是10%,如果在這個極限之外還有隱性的負擔,群體性事件就會接踵而至,整個社會就會震蕩不安。清朝道光十九年的「驛站號草事件」、光緒二年的「東鄉抗糧案」就是例證。當然,像明清兩代的蘇州府的農業稅率就達到了20%,而當地社會相對穩定,究其原因在於,當地的民眾通過種桑養蠶辦絲綢業,種棉花辦紡織業,來承擔那麼高的稅費。但從2000多年的專制王朝歷史來看,10%的農業稅率是社會穩定的節點。戰國時代的李悝就揭示了這一農業社會民眾承擔稅費的定律。洪振快先生研究指出:「農民的負擔能力,受傳統農業文明的經濟規律所支配,其特點:總負擔超過10%會出現不穩定狀況,超過20%很可能出現騷亂,達到30%社會就會動蕩。這可以看作民變的係數。」

  藉助這個亞財政制度下的民變係數和現代博弈理論,就能看出中國2000多年的專制王朝演變的歷史周期律。「勞心集團」(血緣——武力集團、文化集團、知識集團,主要是官員)與勞力集團(主要是農民)在亞財政制度下進行生存博弈。「勞心集團」在博弈中明顯佔據優勢,但也受到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限制,因而,「勞心集團」與「勞力集團」博弈的均衡點就在於10%的農業稅率。當「勞心集團」窮奢極欲,把超過10%的農業稅率加到「勞力集團」頭上的時候,博弈均衡點就被打破,社會就會不穩定。如果再遇到自然災害或者外族入侵,這個王朝基本就要滅亡了。其中一個最為著名的例證就是,明朝末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和隨後發生的清兵入關、清朝建立的歷史事件。

  怎樣破解王朝周期律,使國家權力既能保護個人生命財產,又不至於傷害個人權利與自由?通過梳理英、法、美等國的憲政發展史的經驗,反思清末憲政改革的失敗教訓,洪振快先生認同一位憲政研究者的結論:「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既保障國家權力的有效運行又不使其濫用和擴張,既保障人民的代理人擁有一定的權力又不使其能夠謀取私利,可以說,這是近代以後,人類尋找到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最佳方式。」

  確實,在今天的中國,貪污、腐敗問題又演變為新的變種、花樣,各種潛規則仍盛行,處在社會底層的民眾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把自己培育成為真正的公民,拿起憲法和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和自由,防止那種種借公權力之名實施的侵害。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民眾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越來越堅定地走上了公民之路、法治之路。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的王朝和國家》:後周(五代的第五個朝代)
中國王朝興亡周期率
史林拍案:一隻雞引發的兵變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10分鐘看完《飢餓的盛世》下,王朝衰落的前奏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留給後人多少思念,就留給後人多少疑問!

TAG:中國 | 王朝 | 秘密 | 財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