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外語就要「忘記母語」
1.學英語想提高口語水平,就要多開口、多說。
其實這個效果是很差的。真正要想說的好,首先是多聽。因為聽的過程是一個模仿和學習「別人怎麼說這句話」的過程。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想想幼兒學說話,哪一個不是從聽開始的?如果始終聽不到別人說話,這個孩子將來不就是啞巴了嗎?
反之亦然。要想提高聽力水平,主要靠多說。因為只有當你自己說出來了,你聽到自己的發音了,才能本能地和別人的標準發音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發音的細微差別。此外,我們說話的時候--特別是和人對話的時候--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維是高速運轉的,只有這種時候才能將潛能發揮到極致。
凡聾必啞。所以說:提高聽力的最佳方法是說,提高口語的最佳方法是聽。
2.學外語的時候,最好是忘記自己的母語。
這句話來自於早年的英語課本。有個特別神奇的現象:那個年代用過這套教材的人,不管後來英語學得有多爛,幾乎都能背出這篇課文「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German was his native language……」。(這一點完勝80後,他們估計只能記得李雷和韓梅梅。)
這篇課文里說了一句話,後來被奉為學英語的經典He said when people a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should nottranslate everything into their own language. …… When they used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yshould try to forget all about their own.(當人們學習外語時,不應該把什麼都譯成母語。……他們使用外語時,應該盡量完全忘掉母語。)
真相是:學外語不可能不時刻想著母語,怎麼可能忘記呢?外語之所以「外」,就是相對母語而言的;所謂「學」外語,本質上就是在比較兩種語言的區別--比較詞序、時態、修辭、比喻……這些和我們母語不同之處。否則學英語就真的只是背單詞了,說出的句子,不是跟百度翻譯一樣了嗎--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
所以說,對比母語,是學習外語 「初級階段」必經之路,而且更是捷徑:用已有的語法知識、構詞(組詞搭配)知識、發音技巧……來學習一門陌生的語言,排除不同、留下相同。
例如:英語的名詞轉化作動詞現象,在我們的文言文中就有很多相似的「使動詞」例子:中文裡面也有「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王」意思是「使之為王」;英語中也有They wanted to crown Caesar king. 這裡的crown名詞為「王冠」「王權」,此處為動詞「加冕、使成王」。類似的例子還有seat(對比中文中的「坐、座」);smooth(中文中的「順」);rush(中文之「急」: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通過比較和母語的異同,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一個「思維定式」,在這個「立」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破」和「變」。當語法知識、辭彙量達到一定程度(即所謂中等水平--也就是我們一般性的高中水平吧)的階段,也並非是要「忘記母語」,而是要讓更多的「外語」加入進來--具體說,那就是用英文去解釋英文,即paraphrase(改寫、釋義)。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點:
一、不再拘泥於單詞」一對一」的中文意思。
閱讀的材料到了一定的難度,很多詞語實則很難用一個對應的中文詞語來說清楚。就拿paraphrase這個詞本身來說,說改寫、釋義,似乎就比較難理解,而用英文解釋則比較清楚:to express what someone else has said or written using different words,especially in order to make it shorter or clearer(使用不同的詞語來解釋他人話語,以使之更簡短更清晰。)再看interpretation,大部分英漢詞典給出釋義「解釋」,那麼它跟「explanation」又有什麼不同呢:an explanation of meaning or importance of something(對意義和重要性的解釋),那麼我們就知道了:「闡釋」是給這個詞最好的註解。(當然了,如果你對中文本身的「闡釋」和「解釋」也搞不清楚,那又回到前文所說--母語不過關,外語怎麼學得好?)
二、用已知辭彙學習未知辭彙,從而溫故知新。
例如我們想解釋convincing,能否說出先前學過的、表示「有說服力的」的單詞呢:persuasive,believable,credible,forceful。要解釋principal,能否聯繫一下important, significant, primary, essential, crucial, determining……在這個「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的過程中,檢驗和recall(回憶)、review(溫故)一下自己的辭彙記憶庫存,這不就是「學而時習之」么?
所以說,不是要忘記母語才能學好外語,而是要把握好母語和外語共同作用的最佳時機。否則一根筋地相信隻言片語,只會得不償失。我們說「忘記母語」,不是學外語的手段,而恰恰是學外語的目的!大家不要忘了馬克思那句話後面還有一句:
If they cannot do this, they have not really learned the spirit of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cannot use it freely.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沒有真正地學到這一種外語的奧妙,也不能運用自如。)
看:這是用來檢驗你學習水平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