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距離徹底的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作者:鄭曼達來源:作者博客

要尋找階級固化的典型社會,何必去北美或拉美找,香港就是全球最佳的階級固化示範地區,而且是極少數階級固化之後還能維持社會基本穩定的地區。所以,中國大陸什麼時候香港化了,什麼時候就徹底階級固化了。看看香港經濟與社會的特徵:人均GDP約31萬港元,可是家庭收入(注意不是人均收入)中位數只有24萬港元,而且多年沒有增長。地價奇高,帶動房價奇高,中產階級被房子套牢,小企業主則受困於高昂的地租,大家都為地產霸權打工。少數地產公司組成托拉斯,雄霸香港經濟,好好的一個數碼港也被搞成了房地產開發項目,製造業更是早就沒有了競爭力。基尼係數達到0.54,屬於國際較高水平。幸虧香港社會保障較好。大學升學率只有18%,居於世界發達國家最低。雖然港大、科大、中大都是世界名校,可那不是為普通人家準備的。只有19%的勞動力在金融與地產行業就業,43%在批發零售、餐飲等中低端服務業就業。香港經常被人拿來與台灣相提並論,可是台灣貧困線下人口只有1.5%,香港貧困線下人口卻有19.6%(均為聯合國數據)。要知道香港傍中國大陸這個大款的時間比台灣長的多。在香港居住過的朋友都知道,香港簡直就是三個城市:第一個,最高端的,屬於地產霸權和來港居住的內地富豪,去淺水灣數數豪宅和遊艇就知道了,宅男們的偶像都在他們的轟趴上寬衣解帶呢。第二個,比較高端的,所謂金融精英和職場才俊(包括部分高級公務員),比例也就百分之幾,年收入幾十萬到上千萬港元,子女就讀於國際學校,一般都會流利的國語和英語。第三個,低端的,600萬以上的香港本地底層人民,做著寫字樓之外的工作,住著鴿子籠,只會說粵語和一點點國語,子女註定考不上大學,能混進本地小公司做個中層已經謝天謝地。香港自由行、中港經濟融合,對超過600萬的香港「第三等級」人民沒有什麼好處,首先賺錢的是大地產商,其次是貿易商、金融機構。所以在滬港通推出之前,香港人還非要給港府添堵,並不是他們放下筷子罵娘,而是他們的筷子根本夾不到肉。為什麼香港人反水客那麼激進,因為水客多集中在新界的上水,正好是香港本地「第三等級」的聚居地,看著一群走私犯天天賺大錢、破壞當地環境,自己卻沒有份,你說撮火不撮火?對了,香港本地人從拆遷中受益的比例也不如北京上海,因為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解放後才偷渡到香港的,港島和九龍的好地根本輪不到,又沒有新界原住民的丁屋權,只能蝸居在一些次要地區。老上海人之所以說話硬氣,是因為很多都在中環甚至內環有房子,開發起來就是房東了。香港人連這個最基本的財富效應都沒有。作為香港第三等級的年輕人,你想怎麼上升?白手起家做生意?開玩笑吧,李嘉誠和李兆基打天下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香港市場又不像大陸那麼廣闊,容不下那麼多創業者。努力讀書?學費高昂,競爭激烈,而且精英們就讀的國際學校你根本進不去,勉強完成專上教育已經很了不起。做小生意?地租足以吃掉你所有的利潤,君不見香港很多米其林餐廳都是被加租加到直接關門。先混入高級白領行列再尋求出路,做職業經理人?可是香港沒有高科技和互聯網行業,沒有現代製造業,只有金融地產兩個行業能提供高級白領職位,你知道多少人在競爭嗎?總而言之,死局。為什麼香港階級固化這麼嚴重,老百姓還能勉強過下去,因為港府的吃相還比較好看,既然已經收了亞洲最高的地價,就不得不在稅率、社保、醫保等方面做出讓步。香港的稅率和公用事業費率都是全球最低之一,人均壽命全球最高之一,港府也算將功補過。在香港混入中產很困難,混飽肚子很容易,餓死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大部分香港人還是不希望社會動蕩的。香港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第一,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被政府牢牢控制,刻意維持高價。第二,經濟單一化,缺少讓底層人民逆襲的通道,沒有高科技和現代製造業是致命傷。第三,教育資源內部落差極大,精英讀的學校跟普通人讀的根本不是一種學校,從一開始就形成近乎種族隔離的效果。第四,中產階級家庭財富被地產套牢,必然反對一切使房價持續下降的政策,當年董建華就是搞什麼八萬五建房計劃,作大死喪失民心的。現在想想,要是董建華成功平抑了房價,搞起了數碼港、中藥港,實現了製造業復興,香港階級固化的局面可能就打破了。誰叫香港人自己目光短淺呢。中國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已經具備了香港階級固化的前兩個要素:土地雖然不如香港稀缺,土地供應卻被控制的死死的,經濟越是下行,地方政府就越是抱著賣地的救命稻草不放;經濟日益單一化,實業家越來越發現實業不如地產賺錢,好在大陸還有互聯網,這是一個極好的下層人民上升通道。至於教育資源,北京上海深圳還沒有落差到香港的地步,但是近年來的學區房熱潮、占坑班熱潮等等,都說明教育資源不是越來越平均,而是越來越集中。況且,過十年精英階層的子女估計全部實現出國讀名校了,根本不屑於跟你爭了。階級固化的局面有沒有可能扭轉呢?關鍵還是看房價。房價再漲一倍,大陸的大城市就會徹底香港化,同時又沒有香港那樣低的稅率和那樣好的社保。現在懸崖勒馬轉向,當然還來得及,問題在於如果轉向造成房價劇烈波動,會不會導致一二線城市中產階級的強烈不滿?現在北京上海深圳只有少數人是在2015年以來的房價暴漲過程中買房的,再過幾年呢?如果這些城市普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是在房價暴漲之後買房的(包括二套房和住房升級),房價一旦大跌無異於消滅他們的財富,他們肯定會誓死捍衛房價。這樣,大陸一線城市居民就陷入了與香港人一樣的怪圈:因為家庭財富被房子套牢,所以非常不希望房價下跌;政府因此也不敢動房價,無法推動地價下跌引發產業革新;雖然房價維持住了,實體經濟卻進一步喪失活力,小企業倒閉成風,製造業流出,零售業艱難度日,唯一能發展的是金融業等對高地價不敏感的行業;然而金融業又無法吸納太多就業,廣大老百姓分享不到地產經濟的好處;思前想後,老百姓得出的結論是:創業、打工、讀書都不如買房,跟那些被擠出市場的小企業主形成一致意見,大家蜂擁著進一步抬高房價……對了,實體經濟的不景氣還會導致央行放水,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救實體經濟。可是大家早已看穿了這一切,不會有人寄希望於實體經濟復活,央行印的鈔票又被拿去買房了。惡性循環。所以,大陸大城市中產階級最應該擔心的是房價畸高導致的社會階級固化加速。而且,大陸一線城市的房子跟太多的社會福利掛鉤,尤其是跟教育掛鉤。可悲的是,在這種環境下,個人最優的選擇居然是擁抱高房價,趕緊上車,不要妄想能夠與潮流對抗。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凈利潤,都抵不過深圳的一套學區房,老百姓該怎麼選擇很清楚,只能義無反顧地走上階級固化的不歸路……但願我是杞人憂天!
推薦閱讀:

再好的關係,也要保持距離
穿搭推薦 || 你與型男就差這幾套衣服的距離
距離這3大生肖越遠,你的財運會越旺
距離1%的人將掌控全球2/3財富,還有12年

TAG:中國 | 距離 | 固化 |